麻将
打麻将真TM开心啊 | |
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麻将 |
---|---|
其他表述 | 麻雀 |
相关条目 | 国标麻将、日本麻将、四川麻将 |
麻将(Mahjong)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博弈游戏。发明人不详,粤港澳地区俗称“麻雀”。
麻将属于桌游的一种,其专用用具一般是由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立方体,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一般136张,也是常见的赌具之一。
麻将在多个ACG作品中有登场,比如《天才麻将少女》就是以竞技麻将规则日本麻将为题材的作品。以及被八坂神奈子、博丽灵梦等人当做武器投掷使用。
简介
麻将的牌式主要有“字”、“饼(筒)”、“条(索)”、“万”等。在古代,麻将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说麻将牌实际上是一种纸牌与骨牌的结合体。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
麻将在中国不同地区,其游戏规则都不相同,流传到欧洲、日本等地后更是衍生出五花八门的规则。
起源
前身
关于麻将的前身,有诸多种说法。但至今没有一种说法,是可以完全站得住脚的。
捕雀假说:在部分方言中,“麻雀儿”和“麻将”读音较近。麻将玩法的术语据说可能与捕雀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
马吊演化假说:据胡适先生考证,麻将是由明代一种叫“马吊”的纸牌演变而来的。根据此说,“马吊”除演变为麻将外,还有六虎牌等后裔;六虎牌为吃墩牌戏,以赢墩而非组成牌型判胜,但赢得的牌不称为“墩”而称为“胡(和、虎、符)”,又与麻将的赢牌是同一个词。马吊的四门花色分别是十万贯、万贯、贯钱、文钱,六虎牌称为拾、贯、索、文四门,麻将则去掉十万贯而称为万、索、筒三门,源流关系明确。可见,六虎牌与麻将牌具相似度甚高,但规则却大相径庭;此外在荆楚一带又有使用其他牌具(“上大人牌”)而玩法类似麻将、以凑成牌型为胜的游戏。
有人结合上述两种假说,认为麻将的牌具可能来自马吊,但玩法(规则和术语)可能与捕雀有关,这两种说法大约均不能说完全错误。
太仓“护粮牌”假说:和捕雀假说有些像。作为天下粮仓的江苏太仓县,常年因雀患而损失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奖励捕雀护粮者,发放了一种名为“护粮牌”的筹牌,用以记录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种“护粮牌”既可观赏,又可游戏,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和捕雀相关。
六博演化假说:“六博”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先秦时期,中国便已流行“六博”。汉代的“六博”,以行六白六黑十二棋,相博一局,吃子为胜。麻将的前身,可能就是这种博戏类游戏。
叶子戏演化假说:有关叶子戏和马吊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一说认为马吊是叶子戏的一种,在麻将前身上,认同马吊演化假说;另一说则认为叶子戏和马吊没有任何关系,麻将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李郃创制的叶子戏。
少数民族牌戏演化假说:麻将有“胡牌”的打法。在古汉语中,带有“胡”字的词语,如胡饼、胡旋舞等,其发源都是和北部、西部的少数民族有关。而这些少数民族,如今也有自己传承下来的麻将类游戏。所以,麻将的前身,亦有可能是少数民族牌戏演化而来的。
此外,有关麻将前身的说法,若按照人名进行分类,有孔子假说、张遂(一行和尚)假说、诸葛亮假说、杨大年假说、冯梦龙假说、陈南竹假说、刘伯温假说、万秉迢假说、陈鱼门假说、郑和下西洋假说等等,在此只详解三个较有影响力的说法。
万秉迢假说:据传元末明初时期,有个名叫万秉迢的人,以《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为原型,发明了最早期的麻将(麻将前身)。现在国人打的麻将,是以108张为基数,分别隐喻108条好汉。如牌中九条喻为“九条龙”史进,二条喻为“双鞭”呼延灼,一饼喻为“黑旋风”李逵。之所以分为万、饼、条三类,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谐音。每类从一到九各有四张牌,刚好108张。108条又是从四面八方汇聚梁山,所以加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为各掭四张牌计20张。这些好汉有富贵贫穷各阶层,所以再加上“发”、“白”隐喻富有及穷白,加上八张牌,整副牌共计136张。不过也有人认为,万秉迢不是发明,而是根据先前就有的叶子戏改良的。
陈鱼门假说:由清末宁波人陈鱼门发明的最早期的麻将(麻将前身),由于宁波靠海,不少当地人都倚靠打渔为生,渔夫出海打渔需要观测风向,于是麻将中就有了“东南西北风”。同时他们都会殷切地希望自己能满载而归,于是麻将中便有了“万”。而麻将中的“条”和“筒”,在宁波人的方言里,分别指的是渔网和打渔时用的桶。不过也有人认为,陈鱼门不是发明,他只是将明代的卡牌游戏“马吊”与“骨牌”融合起来,进行了发展和改良。
郑和下西洋假说:郑和不希望船员在长期的航行过程中无聊,便发明了最早期的麻将(麻将前身)。比如万字牌就是每个人挣到的钱财,筒和条则是船上最常见的食物大饼和咸鱼。由于船航行需要风的助力,因此东南西北风四种牌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也有人认为,郑和不是发明,而是根据先前就有的叶子戏改良的。在东非的索马里全境,有一种较为原始的牌戏,距今(21世纪初)已有数百年不到千年历史的传承,流行于当地的民众。它的牌是骨头做成的,白色,长方体,因较薄而不能立放。牌面上仅有“筒”而无“条”,还有“万”和“风”之类。牌虽简易,但在玩法上,却与中国古典麻将大同小异。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牌戏就是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传到东非索马里的。郑和及其船员在那时教会了当地人如何打这种原始的麻将类牌戏。但也有不认可这种观点,觉得离谱的。他们会倾向于多地独立起源,也有认为麻将的前身,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的舶来品(或是给中国的进贡品),然后结合了“叶子戏”和“骨牌”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
定型
关于麻将定型的时间,大约是在清末时期,即中国古典麻将。定型后的麻将牌具的最早记录,出现在1875年,所陈述的是美国外交官吉罗福转赠给博物馆的藏品。关于这一时期的麻将的发源地,有学者经过仔细考证,认为其发源于中国的江苏(太仓)、浙江(宁波)和闽粤这四个地方,可信度较高。
如今,中国的麻将,在不同的国家开枝散叶,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了流行于世界的博弈游戏。
规则
国际赛事规则
2005年,世界麻将组织在北京成立。目前世界公认的三大竞技麻将规则分别为国标麻将、立直麻将和四川麻将(成都玩法)。
国标麻将
也称“竞技麻将”,是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于1998年11月制定的竞技麻将规则。
立直麻将
- 主条目:日本麻将
中庸麻雀
中庸麻雀规则由中国香港学者关兆豪先生创建,创建者认为其“不仅适合竞技比赛,也适合家庭娱乐”。该种麻将规则普及范围较小,只流行于部分棋牌爱好者中。这种规则见于关兆豪的麻将著作《中庸麻雀史观》中。中庸麻雀的变种在澳大利亚较为流行,包括采用5分起和版本的澳洲麻将协会规则[1],以及追加了部分番种并改变了分数结算规则的亚太麻将大赛[2]等。
四川麻将
流行于四川、重庆等地区的麻将玩法,在2014年被世界麻将组织认可并成为国际赛事之一,自此取代了中庸麻雀的地位,成为世界三大竞技麻将规则之一。
中国地方麻将
中国领土面积大,各地区的麻将规则常有所不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麻将村规或可达上百种之多。除了四川麻将之外,较有名的地方麻将还有东北穷和麻将、太原立四麻将、天津麻将、武汉下炮子麻将、卡五星、福州麻将、台湾麻将、香港麻将等。在QQ麻将以及JJ斗地主里能玩到除了日本麻将外的很多麻将规则
非四人麻将
麻将游戏标配是四人,但也有当人数多于或少于四人的情况,衍生出其他玩法。其中三人麻将一般是去掉筒或条,保留两种花色序数牌和字牌进行游戏。日本麻将中的三人麻将是去掉二至八万,不能吃只能碰和杠。
杂谈
民间麻将在不断发展中总结出不少口诀,以便新人麻友熟悉并掌握规则。比如抓牌时,先由庄家掷骰子(2枚),然后根据骰子的点数决定第二个掷骰子的是谁(俗称陪家)。这里面就有个口诀:
“ | 二顺、三对门、四到后、五自手; 六顺、七对门、八到后、九自手; 十顺、十一对门、十二到后 |
” |
顺的意思是下家,对门即对家,到后是上家,自手是自己。陪家决定后,以两人掷的骰子之和来决定从哪里开始抓牌。抓牌规则也很简单,比如最后数字是13,就从陪家面前的牌山按顺序数第13摞,庄家就从这里开始抓牌。然而数字一大,计算能力弱的人可能要耽搁一段时间才能弄清楚怎么抓牌,所以也有个上古流传下来的口诀来进行辅助:
“ | 三六九家家有,四六八十有家少食,八三十一三家吃席, 八四十二抓过余三,八五一三两把抓干,八六一四抓过余一, 八七一五掐头没有,八八一六两头凑,八九一七重开头起 |
” |
家家有就是四家刚好把陪家牌山抓完,两把干、两头凑这种都是比较好理解的。根据地域不同或有一些变化,但基本套路不变。
麻将是常见赌具之一,然而虽然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打麻将离不开赌钱,但麻将与赌博并没有必然联系。
正因为麻将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和益智性,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流行很广,影响很大。20世纪20年代初期,麻将牌不仅在亚洲盛行,而且还流行欧美。当时出口的麻将牌,牌面上往往还有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国外有许多详细叙述麻将打法的书籍和研究麻将打法的杂志。日本等一些国家还有专门研究麻将牌的团体以及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麻将大赛。在欧美,把麻将视为体现东方情趣的古董,装进雕刻精致的盒子珍藏起来也不乏其人。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有近30年的禁雀令,改革开放后80年代中期重新解禁,麻将重新在各地遍地开花、并发展出了各种地方麻将。为了推动麻将竞技、将麻将从赌具的形式转变过来,国家体育总局于1998年特意制订了《国标麻将》规则,但《国标》真要在民众中广泛传播,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磨练。
在20世纪初,麻将传播到了日本,掀起了不小的热潮(1930年5月时,日本的雀庄发展到了937家)。二战后,因战争而消失殆尽的麻将之火再度复燃,诸多如对局中途立直的美式新规则也正是在此时加入,战前一直进行的从中国传入的旧规则便逐渐退出了主流。包含赤牌的「近代麻将」与日本职业(pro)麻将分别在1972年与1975年诞生,而1988年成立的日本健康麻将协会则以「不赌博、不吸烟、不喝酒」的宗旨在日本进行「健康麻将」的传播推广。
Unicode字符
在2008年6月所发表的Unicode 5.1版本当中,麻将牌被添加至Unicode,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输入出来。
另:在Unicode中,红中、发财、白板字面翻译过来是红龙、青龙、白龙。万、条(索)、饼(筒)则是汉字、竹子、圆圈。并且没有收录日麻的赤宝牌。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
U+1F00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1F01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1F02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常见地方麻将规则
- 基础规则更变
-
- 总牌数非136或136+8张花牌(譬如贵阳捉鸡、武汉麻将等去掉了字牌;部分广东麻将修改了花牌;还有加入了老鼠、猫、财神等其他牌)。
- 手牌数不是13+1张(如台湾麻将是16+1张)。
- 不设置各类牌型,只看平和(x1)和自摸(x2)(此处「平和」通常指仅以「满足4面子+1雀头,无其他附加牌型」和牌)。
- 不能吃牌(全国多见),目的和去字牌刚好相反(减慢做牌速度)。
- 番种不累加而是选取最高番种,设置番上限(广东地区)[3]。
- 只有门前清才会点炮(北京地区)。
- 各类连庄/拉庄规则,如上局胜者为当局庄家(若连续胜利则连任庄家)、连续坐庄额外获得额外点数(如台湾麻将中庄家涉及输赢时按连庄次数增加台数;日本麻将中每有一次连庄或流局会使本场数+1,下一局和牌点数增加300点)等。
- 特殊的和牌规则与番种
-
- 必须自摸、或者放铳才能和牌(东北地区和广东部分地区)。
- 必须单听(听牌时只听一张)才能和牌。
- 必须报听(宣布听牌)才能和牌或者报听后和了加1番(和日麻的立直报听不同,地方麻将规则一般对是否需要门前清无特别规定)。
- 必须以数牌258做雀头才能和牌,即二五八将(大胡如清一色等除外)。
- 和牌牌型必须缺一门花色、必须三门花色齐全或不含清一色和混一色。
- 必须门前清、或者鸣牌(吃、碰)才允许和牌(东北地区)。
- 一些必须包含某种牌或某些牌才能和牌或者可以加番的特殊规则,比如:
- “风将风停”:必须用风牌做将(还不能是其他字牌),报听时必须打出一张风牌,之后的和牌才算有效;
- “中学生踢球”:和牌牌型中必须有“红中”(表示中学生)、“一饼”(表示球)和“白板”(表示球门)组合而成的规定副(必须全部是自己摸的),才算有效和牌。
- 和“中学生踢球”类似的:东方红(东风+白板+红中)、麻子戴眼镜(九饼+白板+二饼)等。白板出场率有点高啊2333
- 必须含有幺九牌才算有效和牌。
- 日麻中大量奇奇怪怪的地方役种。
- 运气与滥赏因素
相关作品
- 《天才麻将少女》
- 《麻神》
- 《斗牌传说》
- 《胜负师传说哲也》
- 《雀傀》
- 《天牌》
- 《发牌陷阱》(首部麻将漫画)
- 《渣和无用改革》
- 《雀魂》(游戏)
- 《麻雀格鬥俱樂部》(遊戲)
- 《东方幻想麻雀》
《成神之日》(无限立直)《名侦探柯南》(小兰:大三元字一色四暗刻单骑四倍役满/25台[4])- 《弹丸论破系列》(和三个幸运值爆棚的人打麻将是什么体验?第四个人输得惨兮兮)
|
|
注释
- ↑ http://mahjongaustralia.com.au/en/information-nsw/traditional-scoring-pattern-nsw
- ↑ https://apmahjong.com.au/mahjongrules.php
- ↑ 广东的“鸡平胡”最高为6番,而小番只能累计达到3番,类似于日麻普通役13翻封顶。
- ↑ 动画台配时对其进行了本地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