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用语)
啊嘞?! 这个萌属性缺少配图,需要补上…… | |
基本资料 | |
萌属性名称 | 摄像头 |
---|---|
萌属性别称 | 摄像机、摄像头型主控、路人主角、观察者、局外人 |
萌属性类别 | 身份职业类 |
典型角色 | 《崩坏3》舰长 |
相关萌属性 | 二次元手游、玩家角色、路人、阿卡林 |
拥有此特征的角色 |
摄像头是在抽卡类二次元手游(简称抽卡二游)的玩家社群中使用的不严谨用语,通常描述这类情况:玩家角色的戏份在整体剧情中的占比严重不足,很少出场;或者玩家角色即使出场参与了剧情,也对剧情发展几乎甚至完全没起到任何影响和作用。
其作为ACG次文化中的角色属性广泛存在,但严格来说不算一种萌属性,而更多作为一种被部分玩家反感和批判的争议属性存在。
简介
“摄像头”的说法借用自现实中摄像头的观察属性,引申出“只能观察而不能参与、干预事物活动和变化的人”的比喻义。
抽卡二游的玩家在游戏中的设定基本分为两类:
- 玩家自行命名,自选性别或性别模糊的玩家角色,这种角色一般可以理解为游戏中让玩家用来代入的角色,并成为玩家联系游戏剧情角色的媒介;
- 玩家与主角彼此分离各自独立,玩家置身于剧情之外扮演一个观察者定位的角色,甚至压根不存在玩家角色,而主角有着比前者更为具体和立体的人物设定和塑造。
前者在抽卡二游中较为普遍存在;后者的典型例子有《阴阳师》、《绯染天空》(红烧天堂)等。“摄像头”一词作为角色属性通常指代前者,后者即使被称为“摄像头”也很难引发争议。
“摄像头”属性的来源及发展
最早被称呼为“摄像头”的玩家角色是《崩坏3》的“舰长”。《崩坏3》继承了前作《崩坏学园2》的部分初始设定,因此崩坏三的角色关系以百合为主。然而,崩坏三又新增了「舰长」这一玩家角色供玩家们代入。
这种试图将游戏的叙事结构一分两半,分成百合向的主要剧情和玩家代入主控角色展开剧情的操作,看起来像是崩坏三在主打百合的同时,还想吸引将女角色当做老婆、渴望和女角色谈恋爱的“老婆党”入坑。但这种操作也可能与当时男性向二次元手游普遍特别重视女性可玩角色和男性玩家角色的亲密关系,但游戏开发者米哈游自身又想借助“崩坏”这个名号保持叙事的连续性的矛盾状况有关。
为了同时照顾两种玩家的感受(俗称“一碗水端平”)并保持叙事的连续性以及世界观框架的完整合理性,《崩坏3》不让舰长出现在主线剧情,仅仅只出现在家园和活动剧情,因此舰长被玩家们戏称为「摄像头」。
此后不少抽卡二游的玩家角色在剧情中的参与感都开始降低,也就是说“摄像头”或类似境况的玩家角色开始增多。各游戏官方采取这种做法的原因可能如下:
- 官方为了能让不同类型和审美倾向(口味)的玩家都能代入玩家角色,大部分玩家角色一般都没有具体人设形象,没有独立的个性,也没有什么塑造和刻画,甚至还没有上场战斗的能力。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这样的角色很难参与到剧情里,因为一旦参与了剧情,就很有可能无法保持玩家角色的可代入性。于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官方干脆将玩家角色做摄像头处理。
- 在抽卡游戏中,玩家角色是免费游玩的游戏本体的一部分,本身不具备直接的商品价值。而除了衬托式塑造和玩家角色关系密切(如对玩家角色有恋爱性质好感)的可玩角色以外,也很难给其他角色的塑造起到特别合适的补充作用。放在以抽取角色为主要形式的抽卡系统中,这将意味着塑造玩家角色并不能直接促进玩家氪金。既然这样的角色无法带来很多收益,那花费成本去塑造这样的角色是不划算的。
- 大部分抽卡二游主要以抽取角色为主,也就是说玩家付费的目的和厂商的收入来源大多数都是角色,也可以说这种抽卡系统的目的是“买卖角色”。卡池角色的商品价值不仅体现在立绘/建模/特效等视觉要素以及技能机制/强度等玩法要素上,还体现在卡池角色的人物塑造和剧情表现等叙事要素上。如果将剧情局限于玩家角色和卡池角色之间的关系,玩家角色容易抢占每个卡池角色的剧情高光,而且随着卡池角色越出越多,会掣肘世界观和剧情的长期发展。相比之下,将每个卡池角色作为中心展开剧情和人物关系,有利于剧情,世界观,人物关系多元化灵活发展,还可以让玩家磕不同的CP刺激二创。
- 一部分RPG类型的二次元手游(尤其是3D游戏)为了精进游戏内的剧情演出效果开始学习单机游戏界兴盛的“电影式叙事”并演化为“番剧式叙事”,其中就包括相对脱离玩家角色、以可玩角色为主视角的多视角叙事。在这种叙事架构中,由于不强求以玩家角色为绝对主视角,玩家角色不一定和可玩角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只是起到倾听可玩角色叙述自身经历的作用。
“摄像头”属性遭到的批判及其原因
玩家们对摄像头式玩家角色的态度各不相同,毕竟是否要代入玩家角色参与剧情完全取决于玩家自己的选择。有的玩家是以观看故事的方式玩游戏,因此他们可以接受摄像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玩家对摄像头持反感态度,背后的原因也说来话长。
抽卡二游自《扩散性百万亚瑟王》开始,大多会设置一个玩家角色,例如《FGO》的Master,《明日方舟》的博士等等。这导致“玩家角色”几乎成了当今抽卡二游的标配。设置玩家角色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玩家的代入感,促使玩家与游戏中的可玩角色及剧情产生联系和互动。
此外,抽卡二游有一个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重要特征:相较于游戏玩法和剧情,抽卡二游往往更加侧重于可玩角色和玩家角色的情感交流。这个特点是由如今在二次元手游中相当主流的以抽取角色为主的氪金抽卡系统所决定的:在这类系统中,玩家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最终集中在他们抽取的可玩角色上,自然希望可玩角色给予回馈,但物质性的回馈(包括虚拟游戏道具)在当前的二次元手游中可行性很低,于是若想让玩家愿意为这些角色买单,可玩角色与玩家的互动所带来的情感回馈就成了关键。
由上文可知,如果将玩家角色作为“摄像头”处理,就相当于削弱甚至断绝了玩家与游戏角色及剧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这会使得一些相对于剧情和玩法更关注可玩角色和玩家角色互动的人[1]感到自己不受重视。而这种玩家在二次元手游玩家社群中长期且普遍存在,导致对这类玩家角色的恶名传播甚广。
随着将玩家角色塑造为“摄像头”带来的连带争议[2],相关的游戏开发厂商也被扣上“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游离于玩家之外的剧情叙事自娱自乐,高高在上地无视甚至敌视玩家群体对可玩角色的情感诉求,甚至以‘玩家只能观察和见证游戏世界观中故事的发展而不能彻底改变它’的名义恶意矮化玩家”的大帽子,对这些厂商的声誉和相关游戏的社区讨论氛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具有此属性的典型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