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槍
萌娘百科軍事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或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本條目介紹的是騎兵所使用的長槍類冷兵器。關於騎兵所使用的步槍,請見「卡賓槍」。 |
---|
基本資料 | |
萌屬性名稱 | 漢:騎槍、馬槊 英:Lance 日:ランス |
---|---|
萌屬性別稱 | 騎兵槍、騎士槍、馬上槍 |
萌屬性類別 | 武器 |
典型角色 | 阿瑞安赫德、幽蘭黛爾、斯瓦迪亞重騎兵 |
相關萌屬性 | 騎士、長槍、銃槍 |
擁有此特徵的角色 |
騎槍是一種現實存在的武器,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屬性之一。
概述
基本性質
騎槍在東西方都有大量使用,為冷兵器時代大規模戰爭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戰場武器,也就是步兵長矛的騎兵版。口頭上也有諸如騎兵槍、騎士槍、馬上槍的叫法。
騎兵在馬上乘騎時,利用衝鋒時的速度加成刺向敵方,往往可以只一擊就使對方失去戰鬥能力乃至當場暴斃,這使得騎槍很容易就成為對付重甲士兵的利器。在不斷的實戰經歷中,騎槍不斷加長加粗,製作材料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幾何結構也演變成了如同超長劍一般、只為戳刺而生的圓錐狀結構。總的來說,它最終成為了一件獨具特色的騎兵武器,並在中世紀的戰爭史中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即便如此,騎槍在面對重甲單位時,折損的概率依舊很高,於是騎兵們通常攜帶多把騎槍以及其他武器以備不時之需。
中世紀的騎士決鬥(這是一種偏表演性質的比賽)中,騎士們手拿的騎槍是特意製作得容易折斷的,以免對兩邊的騎士貴族造成嚴重的傷害。而實戰中,如果騎槍折斷了,那多半純屬意外。
另外,「騎槍」一般是對於歐洲騎兵所使用的矛槍型冷兵器的稱呼,而中國騎兵所使用的矛槍型冷兵器則稱為「馬槊」。英語中通常將二者統稱為「Lance」。
一些誤區
在中世紀的歐洲,騎槍也被用於騎士之間的馬上槍術比武,導致它在當代也經常習慣性地被稱為「騎士槍」。
但不像日本武士階級的標誌性裝備「武士刀(專業叫法是日本刀)」,「騎士槍」根本不是歐洲騎士階級的標誌性裝備——事實上,很難說某種裝備可以代指存在了千年之久的歐洲騎士。不同於日本大名,他們使用華麗、奢侈的全身甲即「大鎧」作為自己的標誌性裝備。所謂的「騎士槍」根本就是低階騎兵即可大規模裝備的標配裝備,只是一種普通武器,那種外觀極盡華麗的騎槍是純粹的藝術加工產物。
所以,「騎士槍」其實是個很不嚴謹也很彆扭的稱呼。「武士刀」同理,但是曾經武士們確實基本都在佩戴太刀以及打刀,平民反倒是不允許帶這兩種武器的
還有,輕型的騎槍可以是單手持握,然而重型的騎槍一般都會放置在裝甲上的騎槍架上,所以就不要問「為什麼他/她能單手拿起這樣的重型騎槍?」這樣的問題了。
結構與使用情況
從公元前開始,主流重騎兵的主要武器就是騎槍了。
在12世紀之前,騎槍的槍桿主要是硬木槍桿,長度相對後世的騎槍來說較短,大約在2米~3.5米。到了13世紀,出現了前細後粗的矛杆,手握處刻有手握槽柄。這種長矛由於矛杆前端比後面細許多,使長矛大部分重量移至手柄處,易於騎士控制和掌握平衡。槽柄則使騎士在衝刺時長矛不易脫手。到傭兵時代,為了對付逐漸興起的步兵方陣,騎槍進一步加長,往往可達5~6米。但是騎槍過長卻會使重心過於靠前,從而導致難以拿穩,極大地影響了衝鋒。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將騎槍的杆加工成一個錐形,在省力的同時平衡了重量。下馬作戰時,還可以截去一段使之成為短矛。
騎槍的槍頭往往帶有插槽,再用釘子固定住。為了防止刺進人體後無法拔出,槍頭後面加上了槍翼。傭兵時代,一桿騎槍的結構通常分為槍頭、槍翼、鐵口、槍柄、槍墩。
被騎槍刺中的步兵,會像巨大的拋射體一樣被拋進空中,撞倒他的數名夥伴並在陣形中製造缺口。要達成這種效果,騎兵並不需要處於慢跑的狀態;他只需要從靜止狀態開始前衝兩三米就能辦到。
但後來,槍騎兵的位置受到了嚴重挑戰——新興的黑衫騎兵。他們一隻手拿著單手火槍,一隻手握著長槍,在落馬之後的生存率高於槍騎兵,而在馬上也有著不輸槍騎兵的風采,西歐的槍騎兵逐漸受到冷遇。但相比西歐,波蘭依舊保持著槍騎兵的傳統。因為東歐受到的文藝復興浪潮衝擊與西歐相比較少,所以采邑體制依舊穩固,依舊能夠給國家提供優質出色的槍騎兵。他們中的佼佼者自然是有著「17世紀最強騎兵」美譽的翼騎兵。這支建立於十六世紀早期並延續到十八世紀中期的部隊曾取得過無數次不朽的戰績,尤其是在對抗莫斯科大公國、瑞典人、韃靼人和土耳其人時。
騎槍毫無疑問是翼騎兵的標誌。翼騎兵的騎槍兼具東西方特色,有些騎槍的柄部按照西歐風格加粗,有些則沒有。翼騎兵的騎槍一般為4.5千克左右,雖然很輕,但是攜帶在馬上還是顯得很不方便,所以翼騎兵的馬鞍側面(通常是右邊)掛有一個帶有長皮帶的桶狀套子。在慢走的時候,騎槍往往豎著或者靠在騎兵肩上,槍柄靠近馬鐙附近;在小跑步時,騎槍向前傾斜,柄部則向後遠離馬鐙的位置;在疾馳時,騎槍端平,或者夾在腋下與身體呈水平線。
關於槊
當下民間比較流行的說法稱,槊為馬戰專用兵器,相當於中式「騎槍」(對於矛與槍的區別,大眾的主流看法是有無「纓」)。但必須說明的是,關於槍矛槊等在不同古籍中的解釋一直很模糊:
- 《說文解字》——槊,矛也
- 《釋名》——矛長丈八尺曰矟(通「槊」)
- 《正字通》——矛長丈八謂之槊
- 《宋史·儀衞志》——矟,長矛也。木刃黑質盡雲氣
- 《長槍法選》——器名槍者,古之丈八矛也
- 《武備志》——歷考諸說則矛矟槊皆槍之類也
或許是因為歷朝歷代的文化氛圍不同以及流傳的文字記錄的遺失與增補,矛、槍、槊在古時的很多情況下是混用的,皆泛指長柄有尖頭的武器(特別說明,當代的花槍武術技法融合了大量的棍法,戰場上槍的用法絕大部分為戳刺,偶爾會掃,不能砸)
至於演義或評書中出現的「金釘棗陽槊」(單雄信)、「獨腳銅人槊」:前者實為「殳」,(還是帶狼牙棒特徵的殳)後者……連長兵器都不算。
而那種長柄前面接的頭有著較長的刃與較寬的寬度的武器,叫「鈹」。
技巧
由於藉助馬力的關係,騎兵/騎士不需要使用其他手段加強穿刺力,只需擊中正確的位置即可。當時,一個技藝高超的騎兵/騎士,可以在戰馬對沖的高速運動中刺中對手的咽喉部位。
當然,不是每個騎兵/騎士都有這麼高超的技藝。第二個技巧相對而言要簡單得多,和手半劍的配重球砸擊一樣——倒過來用。由於騎槍後半部比較大,重心就靠前,和真正的戰錘很相似,這一擊無法殺死對手,但可以讓其暫時失去作戰能力。
還有一種技藝就是攻擊對方的戰馬。顯然這很違反騎士精神,但是不可否認,它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相當實用的技巧。
作品中的騎槍
具有本屬性的典型角色
- 斯瓦迪亞重騎兵、庫吉特槍騎兵、玩家————《騎馬與砍殺》醒醒,騎槍之下眾生平等的時代過去了
- 職業為龍騎士的角色們————《最終幻想系列》(無論是普通步兵槍還是騎槍都可熟練運用)
- 趙雲————《吞食天地》等
- 阿瑞安赫德————《英雄傳說 軌跡系列》
- 阿斯托爾福————《Fate/Apocrypha》
- 幽蘭黛爾、塞西莉亞·沙尼亞特————《崩壞3》
- 開拓者————《崩壞:星穹鐵道》
- 秋山蓮/假面騎士Knight————《假面騎士龍騎》
- 驅紋戒斗/假面騎士Baron————《假面騎士鎧武》
- 茨納米鎧甲————《鎧甲勇士拿瓦》
- 彼得·施特拉塞爾(改)————《戰艦少女》
- 曹操————《地球online》 橫槊賦詩(大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