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战争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萌娘百科现实战争相关条目正在建设中,欢迎有编辑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历史军事原型编辑组编辑群:1035855750
欢迎阅读并协助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Wiki入门或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历史资料,确保条目内容的准确性与中立性。希望你能珍惜这珍贵的平静岁月。
萌娘百科现实战争相关条目正在建设中,欢迎有编辑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历史军事原型编辑组编辑群:1035855750
欢迎阅读并协助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Wiki入门或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历史资料,确保条目内容的准确性与中立性。希望你能珍惜这珍贵的平静岁月。
戊辰战争
| |||
---|---|---|---|
Boshin War
| |||
佐幕派的新选组
| |||
时间 | 1868年1月27日 ~1869年6月27日 | ||
地点 | 日本 | ||
结果 | 新政府军胜利并统一日本;德川幕府彻底灭亡 | ||
参战方
| |||
新政府军→大日本帝国军
萨长土肥同盟
其它尊王派大名
援助:大英帝国 |
旧幕府军
奥羽越列藩同盟/东武政权
会庄同盟
援助:法兰西帝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明治天皇睦仁(日本第一百二十二代天皇) 有栖川宫炽仁亲王(新政府东征军大总督) |
德川庆喜(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东武天皇”) | ||
参战兵力
| |||
6000(1868年前期);
30000(1868年后期) |
>15,000(1868年前期) | ||
伤亡与损失
| |||
>战死3556人、负伤3804人 | >战死4707人、负伤1518人 |
“ | ” | |
——土方岁三辞世诗,1869年6月20日 |
“ | ” | |
——《讨幕密敕》,1867年11月9日 |
戊辰战争(日语:
戊辰战争中的人物、组织和事件是丰富的创作素材,在许多的影视、文学、ACG作品中,都有戊辰战争的相关人物、组织和事件登场。
现实中的戊辰战争
背景
1853年(嘉永六年),马休·佩里率领的美国东印度舰队驶入浦贺湾强硬要求日本立刻开国,史称黑船事件。佩里叩关引发了日本长达多年的政局动荡,在过程中,日本政界逐渐分为了“尊王攘夷”和“公武合体”两派。
“尊王攘夷派”的精神源于吉田松阴,早期宣扬极端主义,希望能通过驱逐在日外国人的手段、重新锁国,在经历下关战争、萨英战争之后,萨长两藩意识到开国学习西方的必要性,于是转变为拥立天皇建立新政府,通过推翻幕府夺取政权完成攘夷。
与其针锋相对的是幕府推崇的“公武合体派”,这一派主张联合朝廷(公家)和幕府(武家)改造日本,认为日本应该尽量避免爆发内战而在以德川幕府为主导的统一且安定的政府下完成近代化改革,在尊攘派对开国派幕臣和公武合体派的刺杀行动愈演愈烈之后,德川幕府也抓紧了幕政改革的步伐。
时间进入到1866年(庆应二年),幕府组织的第二次长州征伐以失败告终,大名们终于看到大肆宣传征讨长州的德川庆喜毫无作为,软弱无能,庆喜和幕府的威望跌落至谷底。与之相对的尊攘派势力不断膨胀,几个月后信任幕府的孝明天皇离奇去世,一时间京都局势陷入扑朔迷离之中。尊王攘夷派则趁机抓紧行动,1867年6月在萨长同盟的基础上,萨摩与土佐的下层藩士秘密缔结了军事同盟,即“萨土密约”。
9月萨摩、长州、广岛(安艺)密约缔结三藩同盟决定举兵讨幕。而倒幕派公卿岩仓具视认为武力讨幕时机已到,经过公卿们秘密协商之后,他将起草的《讨幕密敕》发给萨摩与长州的藩主。而当天还发生了另一件让倒幕派意想不到的事情。
德川庆喜听取了土佐藩士山内容堂的意见,决定大政奉还让国家和平度过危机,并向朝廷上奏了大政奉还的上表文。政权奉还后,既然幕府已经将权力交还朝廷,讨伐幕府是没有道理的,萨摩一方只好下令停止向东行军。另一方面,朝廷决定在政权正式更迭之前,继续委托幕府治理国政,朝廷又召集十万石大名上洛商讨新政府成立相关事宜然而生草的是戊辰战争之前德川庆喜两次试图召开诸侯会议,都被佐幕派大名搅黄了,在这个契机之下萨摩和长州派遣藩兵先锋队登陆大阪,而就幕府方而言还没有允许长州向京都派遣部队,此举大逆不道,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陷入对峙。
12月9日朝廷下达警戒令,倒幕派藩兵控制了皇宫并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当天夜里,召开了小御所会议,本次会议上就德川家与德川庆喜的命运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最终以大久保利通为首的强硬派战胜了以山内容堂为首的温和派,决定强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
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在失去了武力推翻幕府的大义名分后,想出了招惹幕府开第一枪的挑衅策略。他鼓动萨摩浪人在江户纵火骚乱,引发了幕府军众多将士和幕臣的不满,在大阪天领的幕府军遂决定上洛讨萨,德川庆喜始终拒绝向朝廷开战,但将领们无法忍受萨摩的羞辱一致要求上洛,一怒之下的德川庆喜说出“随你们怎么便吧!”,没想到将领们迅速着手准备上洛,但德川庆喜仍然告诫了上洛的将士们绝对不允许擅自开战,要和平上洛与天皇商讨事宜。1868年1月1日,德川幕府发布了《讨萨表》。
过程
- 鸟羽伏见之战:1868年1月27日幕府军抵达京都的鸟羽街道,认为萨摩兵会让开道路让自己上洛,但萨摩拒绝让路,双方陷入对峙,最终萨摩藩将领下令对行军中的旧幕府军开火,打响了戊辰战争的第一枪。战斗持续了三日,双方在京都南郊之上鸟羽、下鸟羽、竹田、伏见发生交战,在战斗过程中,新政府打出了伪造的锦之御旗,幕府军士气低落,最终以新政府军的完全胜利告终。
- 江户无血开城:1868年3月至4月间,德川幕府的胜海舟在经过与新政府军(东征大总督府)的西乡隆盛一系列谈判后将江户和平移交给新政府,德川幕府彻底灭亡。
- 会津战争:长州藩对松平容保经常在京都妨碍他们的行动怀恨在心,因而始终不接受会津藩的降服,要求原本和平相处的东北诸藩讨伐会津,试图挑拨东北诸藩感情,这一行为引发了东北诸藩对会津的同情。1868年5月6日,会津与庄内藩组成会庄同盟抵御侵略,而其他东北三十一诸藩也组建了奥羽越列藩同盟[2],奥羽越列藩同盟后续发出“讨萨檄文”,扬言要清君侧和扫除“伪官军”。但随着战争优势逐渐倒向新政府军,同盟中的诸藩相继投降,最终以松平容保开城投降标志结束。
- 北越战争:保持局外中立的长冈藩与萨长新政府谈判,家老河井继之助提出了赦免会津的要求被拒绝,于是加入奥羽列藩同盟,1868年6月21日北越战争爆发,尽管越后长冈藩坚持抗战,给新政府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最终新政府仍然在苦战中获胜。
- 上野战争:以德川幕府的家臣为代表的抗战派组织了彰义队,并拥立轮王寺公现入道亲王(即后来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1868年7月4日爆发上野战争,旧幕府军的彰义队遭到全灭,天野八郎不久被捕下狱并死于牢中。
- 箱馆战争:1868年12月4日至1869年6月27日,由前幕府海军奉行榎本武扬在北海道所成立的虾夷政权与明治政府军交战,最终以战败收场。旧幕府势力的抵抗完全结束,戊辰战争宣告结束。
新选组
戊辰战争爆发,新选组作为幕府武装力量之一战斗在第一线,甚至在江户开城德川庆喜投降后依然追随松平容保为江河日下的幕府而战斗,成员多数战死或者被捕杀。最后以土方岁三战死、虾夷共和国投降而划上句号。
ACG作品中的戊辰战争
此处介绍的是描述、提及、影射戊辰战争或以戊辰战争为背景的ACG作品。
然而你会感觉日式风格的作品几乎都是这个剧情
- 《银魂》
- 《薄樱鬼》
- 《冬之蝉》
- 《浪客剑心》
- 《月华剑士》
- 《兰斯系列》
- 《政剑Manifestia》
- 《全面战争:幕府将军2》“武家之殇”DLC
- 《维新之岚》系列
(待补完)
其他
展开![]() 以下内容阅读时有可能包含某些敏感内容,甚至产生轻微不适感。所以请慎点。
|
---|
相关军歌
亲王亲王御马前
《亲王亲王御马前》(日语:《宮さん宮さん》)是戊辰战争时期新政府军演唱的嘲讽幕府军的军歌。被称为日本最早的军歌。
正在加载中,若长时间空白则说明是网络问题……
展开歌詞 |
---|
野毛节
《野毛节》(日语:《野毛節》)是戊辰战争时期据说是第一首幕府军的军歌,曲调为神奈川民谣,被幕府填词用作军歌。
正在加载中,若长时间空白则说明是网络问题……
展开歌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