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狂人日記 | |
原名 | 狂人日記 |
作者 | 魯迅 |
地區 | 中國 |
連載雜誌 | 《新青年》(月刊四卷5號) |
發表期間 | 1918年5月15日 |
《狂人日記》是魯迅所寫的一篇短篇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最早於1918年5月15日發表在《新青年》(月刊四卷5號),後編入《吶喊》。有漫畫等衍生作品。
根據谷歌翻譯生草機,又名狂歡節記錄。韓國人一度認為《狂人日記》是幻想小說[1]。
原作介紹
小說以日記體的形式,描繪了「狂人」妄想自己將被周圍人殺死吃掉的經歷和狀態。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然而,在故事的結局,「狂人」終究是病癒被吃了,變得和其他「吃人的人」沒有什麼不同。
衍生梗
-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 「仁義道德」 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 「吃人」!:用於吐槽某些作品 / 帖子表面是一種內容,實質上又是另一種內容。
- 從來如此,便對麼?:表示對陳規的不滿。
- 救救孩子……:表示求助或者絕望的心情。在飯圈用語中,用於為自己的愛豆拉票。曾經被家長用於反對遊戲,也有反對遊戲毒害青少年污名化而化用的「管管孩子,救救遊戲」。
人物原型
「狂人」的人物原型是魯迅的表弟阮久蓀。阮久蓀是魯迅大姨母的第四個兒子,比魯迅小五歲,上過法政專門學校。原本在山西給當地官員做師爺,後來在判一樁案子時遭人威脅,極度恐懼之下得了「被迫害妄想症」,幻想所有人都想殺害自己。1916年10月30日他來到了北京魯迅家中,一見面就說「同事要謀害我,逃來北京躲避,可是沒有用!」,接着便把自己幻想出的他人跟蹤、監視自己的情況告知魯迅。此時正好隔壁有人敲門,阮久蓀嚇得慌忙躲到書櫃後邊去了。魯迅好言勸慰了他一番,把他安置在浙江會館。第二天把他送到池田醫院看病。在魯迅的幫助下,阮久蓀最終痊癒,在紹興當上了老師。
漫畫版
《狂人日記》漫畫版由漫畫家劉沖改編創作,於2023年3月26日發佈於微博。據作者說,這篇是他兩年前創作的,但一直沒有平台可以發佈。
|
外部連結
- ↑ 《〈狂人日記〉是科幻小說嗎?》,宋明煒《中國比較文學》2020年第2期18-35,亦被摘編為2021年虹口區高考語文一模卷現代文閱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