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惊诧论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友邦惊诧论 | |
原名 | 友邦惊诧论 |
作者 | 鲁迅 |
地区 | 中国 |
发表期间 | 1931年 |
《友邦惊诧论》是由鲁迅于1931年针对校长政府和所谓“友邦”的虚伪行为所写的文章。
原作介绍
1931年,11区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学生先后三次到南京举行请愿活动,请求国民政府抗日。但反动政府消极欺骗,以所谓“国联公理之判决”搪塞,要学生回去“安心读书”;后来竟下令枪杀学生,打死打伤一百多人,还发出通电给学生加上了种种罪名,并称学生行动引起友好国家(指美、英、法等国)的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家将不像个国家了”,要求各地军政机关对学生严厉镇压。
对此,鲁迅先生写下《友邦惊诧论》,以讽刺反动政府和“友邦”的虚伪。
展开原文 |
---|
衍生梗
“友邦惊诧”
被用于表达
当然大多时候就是普通的惊诧含义
现被广泛用于爱国文章,讽刺英美对于中国的双标行为有奇效,或是在一些“同胞”否定对某些国家反华行径的正当反制时进行讽刺。
用法列举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其实“国将不国”最早出自《孽海花》,但的确是鲁迅把它发扬光大了……
表达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用法列举
- (群里发H图)你:“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于是乎收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