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晴娘
扫晴娘,又称晴天娃娃、扫天婆等,是中国、日本等的民间习俗物品。
配图是扫晴娘的萌娘化形象。
关于扫晴娘
日本的扫晴娘
扫晴娘,更常见的称呼是晴天娃娃,是一种用来企盼天晴的小布偶。倒过来挂的话,就变成企盼雨天的雨天娃娃了。
外观
以方型手帕包裹乒乓球或棉团,再在圆团上绘画五官由于看起来很像上吊死亡的人,晴天娃娃在二次元中有暗示上吊死法的意思,通常是用于迫害一些上吊死的角色(典型人物有《心跳文学部》的纱世里),不过该梗容易引起角色厨厌恶,请不要乱刷。
传说
替身:扫晴娘可以代替人承受灾难和疾病。有歌谣:
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如果是这样,就给你个金铃铛。
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如果是这样,就给你美味的酒。
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如果不这样,就把你的头割下。
形代:把烦恼寄托在扫晴娘娃娃上,作为烦恼的形代抛出去 ;或作为美好的形代留在身边、送给别人
起源
日本“晴天娃娃”的风俗是源自于中国;在中国,它就叫“扫晴娘”,是民间祈祷雨止天晴时挂在屋檐下的剪纸妇人像,以红纸或绿纸剪成〈也有用白纸剪出人,再用红绿纸剪成衣裳〉。她的造型通常是头上戴花,手里拿着苕帚,任务就是扫去阴霾,迎来晴天,以利晒粮、出行。
挂“扫晴娘”的习俗在古时流行于北京、陕西、河南、河北、甘肃、江苏等地。至少在元代初年就已有这习俗了,元代诗人李俊民就有《扫晴娘》的诗:“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到了明清两代,扫晴习俗在民间更加盛行,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以及其他描述京中风物的书籍也记载过这风俗。
据说习俗流传到日本后,因日本主持祈雨求晴仪式的都是和尚,所以扫晴娘就摇身一变,成了这造型。后来又有了别名叫“晴天娃娃(日本称它为 てるてる 坊主) ”。
中国的扫晴娘
扫晴娘是民间祈祷雨止天晴时挂在屋檐下的剪纸妇人像。妇人手携一苕帚,常以红纸或绿纸剪成,陕西汉中一带叫“扫天婆”。 挂“扫晴娘”像习俗是流行于北京、陕西、河南、河北、甘肃、江苏等地的传统习俗。
起源
元代初年已有,李俊民所作《扫晴娘》一诗写道: “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明清两代,扫晴习俗在民间盛 行,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记载了此俗。实际上,这是一种民间止 雨巫术活动,如同贴龙王像祈雨一样,为的是止断阴雨,以利晒粮、出 行。在陕西、甘肃等黄河流域地区,“扫天婆”是天神之一,是类似 “女娲”的生殖女神,但这一深层文化内涵已被“扫晴娘”的止雨扫晴 表象意义所掩盖。目前,北方农村仍保留这一做法,偏僻地区偶能见到。 “扫晴娘”的形象以一手提帚为多,亦有头上剪莲花、两手提苕帚 的变体,但人物像皆为剪影式的阴刻,重外形轮廓的形似、神似,而减 少面部和衣纹的细致刻画,代表了民间剪纸艺术的别一种风格。
外观
常以布头或剪纸的形式制作成娃娃形象,一手拿帚,头上剪成莲花状。
传说
据说扫晴娘来源于中国西北的民俗:
止雨:这也是扫晴娘名称的来历,诗:“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
生殖崇拜:一种说法扫晴娘是天神,有祈求子孙殷盛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