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小說)
萌娘百科軍事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或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Firefox | |
原名 | Firefox |
常用譯名 | 火狐 火狐狸 |
作者 | 克雷格·托馬斯 |
出版社 | Michael Joseph |
發表期間 | 1977-1983年 |
冊數 | 2 |
系列 | 克雷格·托馬斯系列 |
改編載體 | 電影,遊戲等 |
《火狐》(英語:Firefox)是由克雷格·托馬斯創作的技術驚悚小說,有遊戲和電影等衍生作品。
原作介紹
創作這本小說時恰逢冷戰的又一次高峰期,此時蘇聯的米格-25戰鬥機已經服役,其最大速度接近甚至超過3馬赫,再加上謠傳中該機同時也具備高空高速及高機動性,因此一度引起西方軍事及航空工業的恐慌。托馬斯為自己虛構了一種米格-25的改進型戰鬥機,並定名為米格-31「火狐」。即使是當時隱形技術僅處於試驗階段,作者仍為飛機加上了這樣的設定。同時「火狐」還具有通過腦波控制的功能,顯然是遠遠超出了當時的技術設定,這似乎是對某些蘇聯能夠「心靈控制」的謠言的再次創作。這一版本的設定與米格25基本相同,而在由本書改名的同名電影裡,設計師庫爾特·卑斯維克對本機的設定進行了二次創作,外形更多參考了SR-71偵察機,和現實中的米格-31「獵狐犬」則相去甚遠。「火狐」的隱形能力、5馬赫速度和腦波控制對後來的戰鬥機科幻作品產生了一定影響。
1983年續作《火狐落水之後》(Firefox Down)出版。
劇情簡介
冷戰期間,美英情報部門了解到了正在開發的米格-31「火狐」戰鬥機,它具有極強的隱形能力,5馬赫的速度和腦波控制的武器系統。身為主角的飛行員米切爾·甘特因為能夠使用俄語思考[1],前往部署有兩架「火狐」原型機的蘇軍空軍基地,秘密飛走了其中一架飛機。在最初的逃離計劃失敗後,甘特不得不和另一架火狐展開了空戰,在對方技術和經驗都優於甘特的情況下,他應該怎麼逃脫呢……
續作《火狐落水之後》緊接着第一部的結尾,甘特的逃脫計劃最終失敗,他不得不將火狐迫降在一處冰湖上,沉重的戰鬥機壓碎了冰層沉入了湖底。甘特最後身陷囹圄,只好重新尋找逃脫的辦法,並試圖奪回那架沉入湖底的戰機。和前作不同,這一部書沒有任何改編載體,但是書中的機設來自前作改編的電影(黑色鴨翼布局)而非前作(銀色常規布局)。米切爾·甘特繼續出現在托馬斯的小說《冬鷹》,《火狐軌道》和《不同的戰爭》中。
出版信息
卷數 | 封面 | 發售日期(英文版) | 發售日期(繁體中文版) | 發售日期(簡體中文版) | 書名 |
---|---|---|---|---|---|
火狐 | |||||
1 | 1977年 | 1980年 | 《火狐》 | ||
2 | 1983年 | 1986年9月 | 《火狐落水之後》 |
衍生作品
電影版
1982年《火狐》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並主演,華納兄弟發行。電影的大部分取景是在奧地利完成的,其成本達到2100萬美元,其中2000美元都是特效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對原作里的「火狐」戰鬥機進行了重新設定。原始版本的火狐為米格-25戰鬥機的發展型號,而電影中的火狐則更多參考了SR-71和XB-70的外形。拍攝時製作了4個大比例複製品和一個全尺寸模型,模型通過廣播天線骨架搭建,可以以每小時50千米左右的速度滑行。
電影評價兩極,文森特·坎比稱「火狐僅僅是稍微有點懸疑,而不算是合情合理。這是一部沒有女孩的詹姆斯邦德電影,一部沒有幽默感的超人電影。」[2]而羅傑·艾伯特則做出了積極評論,稱其是「將間諜與科幻完美結合的驚悚片,如同一台精確的機器。」[3]
遊戲版
本作的遊戲版為雅達利製作的,基於改編電影的互動式街機遊戲,也是雅達利唯一一部激光碟載體交互式遊戲。和之前雅達利的街機遊戲《星球大戰》類似,《火狐》也由一台機箱和一個座位組成,遊戲控制通過一個操縱杆實現。
遊戲的兩位研發者麥克·海利和摩爾·舒爾從電影中錄下了20-30小時時長的內容,大部分鏡頭為飛越格陵蘭和斯堪的納維亞的直升機拍攝的第一人稱鏡頭。
機體設定
以下內容引自電影中本機設計師庫爾特·卑斯維克所寫的《米格31火狐白皮書》[4]。
研發背景
米格-31「火狐」研發計劃背後的根本目的是開發一種具備攔截西方任何飛行器能力的截擊機,在當時,也就是洛克希德的SR-71黑鳥、U-2B、TR-1等戰略偵察機和D-21無人偵察機。該項目立項時,冷戰仍處於巔峰時期,並且出於「確保對方誠實」(也即所謂開放天空)的目的,美國開始派出間諜飛機飛越蘇聯領空。在1982年,在這些飛機中,蘇聯最擔心的是利用SR-71(實際上是M-21)「母艦」發射的,最大速度可達3.5馬赫的D-21高空高速無人戰略偵察機。美國人已經成功地讓該機進行了幾次飛行高度在10萬英尺(3.05萬米)以上的發射和回收試驗,使其成為米高楊·格列維奇設計局在設計階段需要考慮的首要目標。他們吸取了從米格-25「狐蝠」三馬赫截擊機項目中得到的經驗,來設計一種有史以來最為先進的高空高速截擊機。火狐代表着當時航空工業的絕對前沿,這一點美國人同樣清楚。
由於極高的性能要求,米格-31項目的研發預算迅速膨脹,很快成本便變得無法擔負,使項目只能停留在造出兩架原型機的階段。哪怕是原型機的鈦合金生產和加工過程就已經超出了原定預算。但高層還是不顧一切地推進了這一計劃,他們不想再輸給任何人,而且也絕不想看到美國人再毫無遮攔地以高速飛越他們的領空。由此,米格-31「火狐」被設計成終極的高空高速截擊機。
動力系統
米格-31使用兩台圖曼斯基RJ-15BD-600加力變循環渦輪衝壓發動機作為其動力,每台可產生高達22.5噸的加力推力。該發動機基於米格-25上裝備的R-15BD-300渦噴發動機改進型R-15BD-600的核心機,利用從SR-71等美國高空高速飛行器項目中吸取的經驗進行了大量改進而研製成。通過引入與SR-71所用的J58變循環渦輪衝壓發動機相同的可變截面旁路外涵道系統,該發動機成為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高馬赫數噴氣發動機,性能甚至超過它的美國對手。
除了兩台渦輪衝壓發動機之外,米格-31還裝有6台聯盟-科馬洛夫固體火箭助推器,使用一種需要專用點火/關閉系統的固體推進劑,可像液體火箭那樣多次開關。每台助推火箭可提供額外的7.2噸推力。一般來說這些助推火箭是在起飛助推或高馬赫數衝刺時使用,此外,在一些極限性能試飛中,試飛員會在渦輪噴氣發動機失效的高海拔下使用火箭發動機來提供動力。米格-31首飛原型機藉助這樣的動力配置在一次創紀錄飛行中衝到了131,079英尺(39,952米)的極限高度,打破了之前由米格25試驗機Ye-266M創造的123,492英尺(37,640米)的高度紀錄。
RJ-15BD-600的壓氣機葉片採用純鈦合金製造,這是蘇聯航空工業的第一次。燃料通過機腹中線的輔助進氣道進氣冷卻,並在隨後被泵送過圍繞發動機艙和整個機身的一系列複雜管路,以用於冷卻機身。儘管米格-25上也使用了類似的燃油冷卻設計,但使用燃料管路來冷卻機身的這一設計思路是從SR-71中學到的,這些SR-71的設計細節由蘇聯特工獲取。
通過可調斜板控制背部和腹部的四個大型超聲速進氣道的進氣及放氣,RJ-15BD-600可精確地調節發動機的進氣工況,從而實現出色的全包線推重比和高空高速總壓恢復係數。米格-31的最大飛行速度為馬赫數6,這一般被認為是飛機的最大使用速度,並且由於在這個速度上發動機的油耗巨大而不能維持太長時間。常規巡航速度為馬赫數3.8到4.8,作戰高度為95,000到105,000英尺(28,900-32,000米)。
機體
米格-31的機體主要由鈦合金和SS-118含鎳不鏽鋼組成,後者在米格-25後期型號中已被廣泛運用。米格-31是蘇聯第一架大面積使用鈦合金的飛機。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葉,蘇聯材料工業和製造技術才達到了可以廣泛運用鈦合金的技術水平。然而,當隱身需求使得雷達吸波塗料加入之後,由於塗料影響了飛機的機體散熱,在極端高馬赫數下飛行時的氣動加熱便很快變成了一個嚴峻的問題。
為了部分解決這一問題,米格-31設計了一個具有非常小厚弦比的尖銳機翼前後緣,類似F-104「星戰士」截擊機。前機身和發動機短艙迎風面的外形儘量保持平滑無縫,以最小化氣動摩擦加熱和阻力。與之前的大多數蘇聯飛機不同,所有的鉚釘都做了內埋處理,也幾乎沒有外露的傳感器、天線或其他接縫。在機翼上設置了像SR-71一樣的開縫,以允許機身結構在高馬赫數的氣動加熱下熱膨脹。此外,武器被收納到內部彈艙中,掛載在機身左右兩側下方。儘管試驗了許多不同的散熱方法,但最後最有效的手段仍然是像米格25那樣,以龐大的鈦合金/不鏽鋼製機身本身作為熱沉。
米格-31在機體外形上具有低可探測性特徵,但考慮到該機極端的高空高速性能,對是否需要隱身能力以及其是否有效存在着很大爭議。米格-31採用了主動與被動結合的三重手段來降低自己的被探測概率。首先是最基本的隱身外形設計和雷達吸波塗料兩重被動措施,這與美軍使用的技術類似。其次,米格-31配備了主動電子對抗(ECM)系統,以使自己在遠距離上不被敵方的遠程預警雷達發現。然而,無論是巨大的圖曼斯基發動機的尾焰還是以高馬赫數飛行的飛機本身都無法冷卻,使得其在紅外傳感器上會產生強烈的巨大熱信號,這被認為是米格-31的主要弱點之一。
航電系統
米格-31是第一種成功配備了實用化思維控制火控系統的飛機。這是一套完全可正常操作的先進系統,並且從機械的角度來說相當簡潔且不引人注目。腦波接收器設置在專用頭盔內部,並通過光纖總線與飛機的中央計算機相連。飛行員只需(用俄語)思考他所需的武器選擇,火控系統就會自動執行他的思維命令。這也被稱為腦電波反饋控制系統。與謠傳不同,飛行員並沒有使用腦波來駕駛飛機,只是用腦波來管理機載系統。飛機的飛控系統使用電傳飛控,這在當時已經被認為是先進技術,但腦波控制系統則是真正意義上全新的革命性技術。
除此之外,米高楊設計局還為米格-31配備了合成孔徑雷達系統,使該機具有很大的任務靈活性,也可被用於偵察任務。
性能
- 機種:先進高空高速截擊機
- 生產商:米高楊-格列維奇設計局
- 機長:19.23米
- 翼展:14.1米
- 機高:5.11米
- 使用空重:24,547千克
- 起飛重量:37,070千克
- 動力系統:2台圖曼斯基RJ-15BD-600高涵道比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每台最大加力推力22.5噸
- 速度:Ma 4.7
- 航程:4,828km/2,606nmi
- 實用升限:120,500ft(37,628m)
- 武器系統:
機內彈艙可掛載6枚空空導彈,包括R-73、R-23FI或R-60等型號
固定武器包括2門Gsh-23航炮
5個後向防禦吊艙,其中4個可按需裝備箔條和熱焰彈發射器,另1個裝備後向發射的主動防禦系統用以攔截接近導彈
|
注釋和外部鏈接
- ↑ 這成了本片的一個著名梗,即「蘇聯研發飛機的腦波控制系統要用俄語思考才能控制」
- ↑ https://web.archive.org/liveweb/http://movies.nytimes.com/movie/review?res=9E04EFDB143BF93BA25755C0A964948260
- ↑ http://www.rogerebert.com/reviews/firefox-1982
- ↑ https://www.redgiantcreative.com/dl/whitepaper.pdf ,該文件似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