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導彈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Military.pn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軍事類條目☆Huu~Ah\(^O^)/
萌娘百科軍事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Library moe 2.png
萌娘百科不是嚴肅的學術網站
萌娘百科條目中涉及專業術語和知識的內容僅供參考,不保證準確性和嚴謹性。萌娘百科對條目內可能錯誤的信息不承擔任何責任。如對條目內容有疑問,請到討論頁發起討論。
民兵亞爾斯,在做了許久的勞動後感到了疲憊,於是他坐在薩爾馬特村大浦洞前的白楊樹下吹着東風,抬頭看看天邊的火星。一口布拉瓦下肚,讓他想起,自己曾擔任和平衛士,揮舞三叉戟掀起巨浪大戰烈火中重生的侏儒撒旦的過去。
——這段話里出現了多少款來自哪幾個國家的導彈?
84605779 p0.jpg
PID=84605779
背景圖全圖,為《戰艦少女》一則同人6周年賀圖。圖中囊括了當時遊戲中的所有導彈:上游-1、P-15白蟻、C-301、企鵝、AGM-84魚叉、薩博08、P-1狗魚、黃銅騎士、小獵犬、韃靼人、標準-1、海參。
基本信息
名稱 導彈
類型 自推式制導武器
常見環境 現代戰爭題材(居多)
未來戰爭題材(可能較少)
機戰題材(可能較少)

本條目用於簡述導彈這一制導武器形式。

概述

根據定義,導彈是有動力的精確制導武器,能依靠自身動力從一處飛到另一處,然後藉助精密的制導系統準確地命中目標。依靠自身動力而不能轉向和精確制導的一般稱火箭,不依靠自身動力而可以轉向(通過改變周圍空氣密度)的稱為制導炸彈/炮彈

在英語中,「Guided Missile」一詞用來指代該武器:「Guided」表「受引導的」,「Missile」表「投射物」,兩個詞合起來就成了「受引導的投射物」。這正好完美詮釋了導彈的基本性質——它是一種投射物,而且能接受引導並對其運動方向實施控制。

漢語詞「導彈/飛彈」被用來指代該武器,它們的詞源則是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之一的科學家錢學森(1911-2009)對「Guided Missile」的翻譯「導向性飛彈」。「飛彈」一詞主要在台灣一側常用;在大陸一側,習慣上只有一些特別古老的導彈(比如納粹德國的V-1、V-2之類)才偶爾會被稱為「飛彈」。

英語裏可直接用「Missile」一詞來稱呼導彈,但因為這個詞的基本涵義不變,所以在某些文獻中,制導炸彈/炮彈乃至於所有投射物(比如飛鏢這種徒手投擲武器/競技運動器材)也會以Missile稱呼。在日語中,則使用「Missile」的音譯「ミサイル」,也可用誘導弾ゆうどうだん朝語/韓語中的稱呼則有「誘導彈유도탄」、「미싸일」和「미사일」三種。俄語不太一樣,導彈和火箭是一個叫法:「ракета」。這就是為什麼戰艦少女:格羅茲尼(蘇聯海軍58型巡洋艦)自稱搭載「制導火箭彈」的「火箭巡洋艦」——雖然其標配的P-35反艦導彈從原理上講和火箭完全不搭邊。

戰艦少女》中的P-35反艦導彈。可以看出來它有進氣道和類似固定翼飛機的大彈翼,也就是說它在構型上和固定翼飛機是同源的,和火箭完全不搭噶。燃鵝,蘇聯人照樣管它叫「火箭」。

彈道分類

不同類型導彈的飛行彈道示意圖

根據導彈的地對地攻擊彈道,可以大致分為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兩種。

彈道導彈(Ballistic Missile, BM)

悪霊退散あくりょうたいさん IアイCシーBビーMエム
——黑兔P,《千本櫻

彈道導彈的彈道與斜拋運動相似。發動機推動導彈向上爬升,賦予導彈以斜向上的加速度,燃料燒完後就像一枚斜向上射出的石頭一樣沿着拋物線飛行。彈道分初段(上升段)、中段、末段三段,導彈發射到衝出大氣層為初段,衝出大氣層到再入大氣層為中段,再入大氣層到命中目標為末段。射程越遠的導彈,爬升的高度通常也越高,總的來說通常需要穿越大氣層進行亞軌道飛行。

但由於在大氣層外飛行時導彈只能依賴慣性滑行,缺乏機動能力,同時飛得過高容易過早被敵方反導系統發現和攔截,因此為了提高突防性能、提高生存力和躲避敵方預警,一些先進型號彈道導彈會採取最高點不超過大氣層的全程大氣內的滑翔彈道,這一技術深度發展後即演變成為具有高超聲速助推滑翔能力(即「錢學森彈道」)的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以且只以液體火箭發動機或固體火箭發動機驅動。發動機工作時間很短,導彈的大部分飛行都需要依靠發動機工作時積累的慣性來完成。

根據射程,可分:

短程彈道導彈(Short-Range Ballistic Missile, SRBM)(≤1,000km)
中程彈道導彈(Medium-Range Ballistic Missile, MRBM)(1,000~3,000km)
遠程彈道導彈(Intermediate-Range Ballistic Missile, IRBM)(3,000~5,500km)
洲際彈道導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ICBM)(≥5,500km)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 學園默示錄》:中國使用東風-21彈道導彈攻擊日本的感染區,日方遂派遣金剛級驅逐艦實施攔截並取得成功。
  • Ben 10》:在田馬克(Maxwell Tennyson)的回憶中,他在天工會服役時和老戰友菲爾,同來地球搶彈道導彈的魔賈斯發生過一次對決。最終魔賈斯被馬克用一把發射粘合劑的槍粘在導彈上,和他的太空戰艦一併被炸上了天。
  •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普萊斯上尉登上俄海軍潛艇,向美國東部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國際空間站被其餘波波及,當場粉碎。在華盛頓特區的電磁脈衝破壞了許多電器,導致全息瞄準鏡和紅點瞄準鏡全部失靈。
  • 輻射系列》:系列中有很多出現或提及彈道導彈的地方:
    • 輻射:新維加斯》中,在主角造訪的莫哈維地區還存在着戰前的彈道導彈基地。
    • 輻射4》中拋錨在波士頓海岸、由趙船長指揮的解放軍長江31號彈道導彈核潛艇,在戰後還保留着1枚洲際彈道導彈和3枚短程彈道導彈。在趙艦長的劇情里,主角可以選擇幫助他拆下洲際彈道導彈彈頭用來替代核反應堆燃料,之後他會贈給主角引導短程彈道導彈所用的發信器。
    • 除此之外,《輻射4》和《輻射76》內置小遊戲《原子命令》的內容也是防禦彈道導彈和轟炸機
  • 命令與征服系列》:系列中登場了一些彈道導彈類型的單位,如V3火箭發射車,設定上是V2彈道導彈升級的產物。
  • 皇牌空戰》系列:劇情中的各參戰國(主要是反派)都試圖使用能進行戰略打擊的彈道導彈或巡航導彈來挽回戰局,其中最著名的無疑是零代中無國境世界組織發射的配備分導式多彈頭再入飛行器(MIRV)的V2洲際彈道國境線移除器導彈(與現實中的V2並非一種導彈)。"IT'S TIME."
  • 戰艦少女》:V2彈道導彈的擺件作為收藏品登場。裝備時,全體英系艦娘對空點數+10。

巡航導彈(Cruise Missile, CM)


巡航導彈,或飛航導彈,繁體中文語境中稱為「巡弋飛彈」。它的飛行原理與固定翼飛機類似,依靠彈體或彈翼產生的氣動升力在大氣層內飛行,發動機全程工作以抵消飛行時的阻力。導彈發射時在主發動機或助推火箭推進下加速向上爬升,爬升到一定高度後轉為水平加速,得到足夠升力後便降低發動機推力進入巡航飛行狀態,並保持航線飛向目標(導彈便由此得名),在接近目標時俯衝攻擊。部分型號的巡航導彈為了降低被發現的可能性並增加突防成功率,在距離目標一定距離時會下降到低空飛行以避開雷達探測。

由於在大氣內飛行,巡航導彈可以採用與飛機一樣的發動機類型,如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和衝壓發動機。此外也有少數型號採用和彈道導彈一樣的火箭發動機,不過由於在大氣層內飛行時阻力大、燃料消耗也大,一般射程會非常之短。

巡航導彈全程在大氣層里飛行,而且速度較慢,比較容易控制,因此可以精確地打擊小目標,還可以打擊移動中的目標。相比之下,由於黑障、末段變軌困難、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研究尚不透徹等問題,彈道導彈要想做同等級的精確打擊要難得多,而且很難打擊移動中的目標。不過同樣是由於全程大氣內飛行且速度較慢,攔截巡航導彈也比彈道導彈要容易得多。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只能指代對地導彈。雖然一些其他類型導彈也會採用類似彈道,如防空導彈會採用類似前者的高拋彈道、反艦導彈會採用類似後者的飛行模式,但都不會計入其中。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 末日孤艦》:故事始於1988年12月21日,美軍的「內森·詹姆斯」號驅逐艦(舷號DDG-80)接到了對蘇聯城市奧廖爾等地發動核打擊的指令,之後其搭載的BGM-109戰斧巡航導彈全部自動射向蘇聯境內。
  • 變形金剛3》:在芝加哥戰役期間,美海軍使用BGM-109戰斧巡航導彈攻擊了當地的霸天虎。片中的戰斧一改現實中對地導彈的形象,擊落了數艘霸天虎們的炮艇,十分離譜。
由畫師Arnold-S為《戰艦少女》創作的讓·巴爾改——只停留在圖紙上的黎塞留級導彈戰列艦。注意右側武器包張開的蓋板下方伸出來的6個物體,以及她右手邊飛行的兩個像無人機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SSM-N-8「天獅星」巡航導彈。
  • 戰艦少女》:並未作為真正可用裝備出現,僅在讓·巴爾改身上作為形象元素出現——歷史上未付諸實踐的黎塞留級導彈戰列艦確有搭載SSM-N-8「天獅星」巡航導彈的方案。遊戲中的自帶裝備「讓巴爾導彈系統(馬舒卡/天獅星)」,圖標里也只有一枚馬舒卡MK1防空導彈而已。

其他彈道類型


一張極有名的老照片:錢學森在黑板上描繪出錢學森彈道的樣貌,講解如何製造能迅速從紐約飛往巴黎的高超音速客機由於自2019年中旬興起的辱法風潮,加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國70周年閱兵上展出的東風-17導彈的影響,這張老照片不幸被附加了「我們能製造出趕在法國投降之前就命中巴黎的導彈」的含義。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彈道,和傳統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不一樣,或是結合二者的特點。

如防空導彈和空空導彈常用高拋滑翔彈道,即在發射後爬升到高空,然後依靠發射時積累的速度滑翔飛行,並在末端向下俯衝攻擊目標,結合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特點。這種彈道也被近年來研發的各種先進戰術彈道導彈所使用。

此外還有著名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彈道——「桑格爾彈道」和「錢學森彈道」,均以各自的提出者命名。

前者是在被發射出大氣層之後進行彈道飛行,並在彈道末端再入大氣層時,在大氣層中通過姿態調整或發動機助推產生的氣動升力將自身再次彈出大氣層進行彈道飛行,因此也被稱為「打水漂彈道」。

後者則是被發射進入一個低矮且水平的高速彈道,從而不出大氣層或在出大氣層後很快再入,並在接近太空邊緣的大氣上層將彈道飛行時積累的高速轉化為氣動升力,進行持續的高超聲速滑翔和機動飛行,在末端俯衝攻擊目標,類似於高拋滑翔彈道的進一步發展。

平台與用途分類

對地攻擊導彈(Anti-Surface(Ground) Missile, ASM(AGM) )


對地攻擊導彈是最傳統也是最古老的導彈類型,世界上最早投入實戰的導彈就是對地攻擊導彈。它們負責打擊地面目標,可以搭載對付脆弱目標的高爆戰鬥部,也可以搭載針對裝甲單位的聚能破甲戰鬥部、自鍛破片戰鬥部,以及針對堅固工事的鑽地戰鬥部等。當然了,核戰鬥部也包括在內,不過並沒有人希望它們真的被使用。

絕大多數的導彈都屬於對地攻擊導彈,小到肩射反坦克導彈,大到車載或井射洲際彈道導彈,均屬此類。根據平台,地面平台發射的對地攻擊導彈稱為地對地導彈(Surface-to-Surface Missile),相應地,水面平台、水下平台、空中平台發射的對地攻擊導彈則分別稱為艦對地導彈(Ship-to-Surface Missile)潛對地導彈(Submarine-to-Surface Missile)空對地導彈(Air-to-Surface Missile)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在某些關卡中會提供發射某種空地導彈的捕食者無人機空中支援,用控制電腦進入其電視制導界面,移動鼠標控制導彈飛行方向。
  • 全境封鎖2》:黯牙幹部「飛龍」蜜拉·拉戴克在黯牙於潮汐之潭的入侵行動失敗後惱羞成怒試圖使用黯牙氣墊船上的導彈發射器摧毀白宮;而艾倫·基納則在國土戰略局特工進入自由島試圖擊殺其的時候啟動裝有日蝕病毒的導彈試圖攻擊紐約以釋放病毒毀滅紐約所有人口。

對空導彈(Anti-Air Missile, AAM)


三點法,導彈3發,間隔6秒,28公里消滅目標,按1、2、3波道順序發射!
——1959年10月7日,中國通縣,人類史上防空導彈首殺

對空導彈的作用是打擊空中目標,為了對機動性極高的空中目標做到儘可能高的命中率,多搭載破片戰鬥部、連續杆戰鬥部等配合無線電近炸(VT)引信以擴大殺傷範圍。戰爭雷霆》還原了VT引信這點,但不知為何把靈敏度做得很高,結果導致有些導彈如韃靼人、V-600P等,可以被路徑上的雜物(比如魚雷)提前引爆,導致打了個寂寞。

對空導彈的彈道可以是末段無動力的滑翔彈道,也可以是和彈道導彈類似的拋物線彈道。根據平台,地面平台發射的對空導彈稱地對空導彈(Surface-to-Air Missile),相應地,水面平台、水下平台、空中平台發射的對空導彈則分別稱艦對空導彈(Ship-to-Air Missile)潛對空導彈(Submarine-to-Air Missile)空對空導彈(Air-to-Air Missile)。通常把地對空導彈和艦對空導彈統稱為面對空導彈,除空對空導彈以外所有的對空導彈一般則統稱為防空導彈

除了少數奇葩和部分早期探索性產品之外,所有對空導彈都是超音速。制導方式一般隨射程而定,空射平台上以紅外和雷達制導居多,現代陸基或海基防空導彈系統則多採用基於主動或半主動雷達制導的複合制導。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由於防空導彈可以做得小到能肩抗發射,這使得其成為在FPS遊戲中最容易玩到的導彈。

  • 藍貓淘氣三千問》:星際大戰篇第17集中,火星人使用大量地空導彈阻擋了藍貓、肥仔諸員開來的戰鬥飛船。
  •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登場了毒刺防空導彈作為玩家可玩武器,只在特定關卡才能獲取。
  • 戰艦少女》:遊戲中登場了多款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艦空導彈作為艦娘裝備,分為兩類:
    • 歸類為「高射炮」的短程艦空導彈,包括英系的海貓、蘇系的黃蜂-M和箭-1,中系的霹靂-8H(以「715II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的名義)。這些只是「強一些的高射炮」。
    • 歸類為「導彈」的中遠程艦空導彈,包括美系的黃銅騎士、小獵犬和韃靼人(因為歷史淵源,這二者也能在德系和意繫船上找到),英系的海參和海標槍以及蘇系的M1等。不過因為簡單粗暴的遊戲機制,這些導彈的用途是——反導(其實考慮到早期防空導彈真的有擊落反艦導彈甚至另一枚同規格防空導彈的測試,給它們這樣定職能倒也無可厚非)。防空導彈帶有一個特有參數「攔截點數」,當攔截點數高於對方反艦導彈的突防點數時,才能觸發攔截。
  • 鄭淵潔關於舒克和貝塔的小說《舒克貝塔航空公司》中,海盜在和舒克的空戰中使用了2發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然而,舒克通過關掉發動機,令其錯誤地攻擊了海盜的兩架僚機。
  • DCS World》:防空導彈是在某些任務中會遭遇的敵軍單位。
  • NavalArt》:遊戲中登場了若干款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艦空導彈作為艦船武器模塊。包括中系的海紅旗-7;美系的標準-6;蘇系的S-300等。操作方式有兩種:
    • 小型艦空導彈在遊戲中和小口徑高射炮一樣,可以設置為自動攻擊(僅小口徑)。
    • 大型艦空導彈則需要手動鎖定目標,然後在導彈菜單里手動發射。

反艦導彈(Anti-Ship Missile, AShM)


在不那麼嚴謹的場合下也會簡記為「ASM」。

反艦導彈專門用來打擊水面艦船。主流的反艦導彈搭載的是半穿甲戰鬥部,且多為亞音速設計。大部分反艦導彈都是巡航導彈,為了躲避水面艦艇的探測以突破其防空圈,其一般會在離海面極低的高度(5-10米)作掠海超低空飛行,同時為了確保一擊重創乃至擊沉敵艦,大部分反艦導彈都配有裝藥量巨大的半穿甲戰鬥部,通常不低於200千克。由於對艦艇打擊所需要的突防性能、戰鬥部威力和導引能力相比對地攻擊有時候更高,很多巡航導彈設計時就存在對海及對地攻擊乃至可將二者兼顧的型號,很多專門設計的反艦導彈也衍生出對地攻擊改型。

由於水面艦艇的雷達探測及防空能力越來越強,為了提高突防能力,新一代反艦導彈的技術路線開始向隱身和超聲速兩個方向分化,也有試圖將兩者兼顧的型號。

反艦導彈可以從發射平台來進行種類細分,從地面平台發射的反艦導彈稱為岸對艦導彈(Surface-to-Ship Missile),相應地,水面平台、水下平台、空中平台發射的則分別稱為艦對艦導彈(Ship-to-Ship Missile)潛對艦導彈(Submarine-to-Ship Missile)空對艦導彈(Air-to-Ship Missile)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 DCS World》:空艦導彈是某些任務中可用的機載武器。
  • 戰艦少女》:遊戲中登場的反艦導彈分為以下兩類:
    • 歸類為「小型主炮」的短程反艦導彈,包括意系的海上殺手反艦導彈、法系的SS.11短程反坦克/反艦導彈(以「六聯武器系統(SS.11)」的名義)。只是「火力值比較高的小型主炮」。
    • 歸類為「導彈」的中遠程反艦導彈,包括了中系的上游-1、海鷹-1、海鷹-3/鷹擊-1(以「C301反艦導彈」的名義),蘇系的P-1狗魚、P-15白蟻和P-35,美系的AGM-84魚叉和瑞典系的企鵝、薩博08等。反艦導彈有一個專有參數「突防點數」,當突防點數高於對面防空導彈的攔截點數時,將不會觸發攔截。
    • 此外還有一些特例:
      • 以「強化部件」的名義做進遊戲的P-270馬斯基特,參數為耐久點數+1、火力點數+1、命中點數+1、幸運點數+1。
      • 在收藏室里登場了德國的亨舍爾Hs.293反艦導彈作為收藏品,裝備時獲得buff:全體德系艦娘命中點數+2。
  • 碧藍航線》:截止2022年8月,遊戲中唯一的反艦導彈是碧藍航線:上游-1
  • 艦隊Collection》:遊戲中實際上並未真正做出反艦導彈的機制,只是給了一些歷史上搭載了反艦導彈的飛機,如搭載亨舍爾Hs.293的道尼爾Do.217轟炸機,並為其專門添加了導彈攻擊的視覺效果,僅此而已。
  • 次元艦隊》:穿越到二戰的日本自衛隊驅逐艦未來號使用AGM-84魚叉攻擊了美海軍航空母艦。
  • 那年那兔那些事》:片中演繹了現實中,中國出口給中東地區的反艦導彈對美軍的實戰情況,演繹了「挑最大的打」的歷史名場面。
  • NavalArt》:遊戲中登場了若干現實中真實存在的艦艦導彈作為艦船武器模塊,包括中系的鷹擊-83、美系的魚叉、蘇系的P-500玄武岩和意系的奧托馬特等。發射前首先需要鎖定目標,然後同樣地,只能進入導彈菜單點選發射。

反輻射導彈(Anti-Radiation Missile,ARM)


Magnum!
——美軍航空兵通訊呼號:反輻射導彈已發射

所謂「輻射」,即發出強烈電磁輻射的目標,例如雷達和預警機。反輻射導彈可以追蹤到這些單位的電磁輻射,並對其實施打擊。

由於反輻射導彈需要追蹤目標發出的電磁輻射,目標在偵測到來襲導彈時會以暫時關閉雷達等手段為反制措施,早期的反輻射導彈會因為丟失信號而亂飛導致無法命中。後期的反輻射導彈為此特別進行了改進,大部分型號在丟失信號後都會根據記錄到的目標最後位置以慣性制導繼續飛行,期望能蒙中個大概當然毛熊家用反艦導彈改裝的那些反輻射導彈除外;以「阿拉姆」為代表的另一些型號則增設了待機功能,目標的雷達信號消失後導彈進入待機模式,關閉火箭發動機並打開降落傘在空中飄浮等待。一旦目標雷達重新開機,導彈便會發現其信號,並立即切掉降落傘重新點火,俯衝下去將其擊毀。而美國最新研製的AGM-88E先進反輻射導彈(AARGM)則直接加裝了主動雷達導引頭,如果目標雷達關機則變成一枚常規的對地導彈,自主使用導引頭搜索目標攻擊。

反輻射導彈大部分由空中平台掛載,用以對抗防空導彈系統,壓制或摧毀其制導雷達,從而達到掩護其他空中平台的目的。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反輻射導彈並不被設計用於攻擊防空系統雷達,如蘇聯/俄羅斯的Kh-22等型號反艦導彈均有反輻射改型,其設想作戰方式為跟蹤敵方作戰艦艇或遠程預警雷達發出的雷達信號並摧毀之。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 DCS World》:反輻射導彈是遊戲中一些戰鬥機和攻擊機相關任務的武器配置之一。

反坦克導彈(Anti-Tank Guided Missile, ATGM)


專門用來針對坦克等裝甲目標的導彈,是一類高度特化的對地攻擊導彈。一般搭載聚能破甲戰鬥部,但有時反坦克導彈也會擔任其他導彈的工作,用來攻擊防禦工事或其他軟目標。

一般不分平台,但多由地面單位或空中單位發射。此外,一些實力較弱的小國海軍還會在他們的巡邏艇上搭載反坦克導彈來客串反艦導彈。

大多數反坦克導彈均為亞聲速導彈雖然有些型號亞得過頭了,但也有例外。

早期多採用有線指令制導模式,後逐漸改為紅外製導、主動雷達制導,半主動雷達/激光制導、駕束制導、指令制導等。

目前的反坦克導彈中,由步兵攜帶及發射的型號多為紅外成像制導,而由裝甲車或攻擊機發射的重型反坦克導彈則多用半主動雷達/激光制導。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登場了標槍反坦克導彈,只在某些特定章節能取得。
  • 半衰期(半條命)1》的粉絲高清重製版《Black Mesa》中,型號不明的反坦克導彈作為「地面驚魂」章節中少量出現的場景武器登場。導彈作為可拾取物品而不是裝備存在,像拿起垃圾桶一樣,使用時需要將其拿起來放到發射架上,然後才能轉動發射架開火。

反衛星導彈(Anti-Satellite Weapons, ASAT)


用於攻擊航天器和衛星的導彈,有時候也作為反導導彈使用攔截在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其需要飛到大氣層外攻擊目標,因此擁有相較大多數導彈更大更長也更重的助推器,某些型號甚至接近彈道導彈的尺寸。

由於衛星體積小、距離遙遠,雷達反射信號微弱,並且反而容易暴露自身位置,大部分反衛星導彈使用光學和紅外成像來跟蹤目標並進行引導。同時由於在沒有大氣的宇宙空間爆炸無法產生衝擊波,因此大部分反衛星導彈都採用直接撞擊的方式來摧毀目標。

此外還有一些「反衛星導彈」實際上是由運載火箭發射的小型作戰衛星,在入軌之後會像導彈一樣自主搜索和跟蹤目標衛星,並抵近後將其擊毀。這種武器也被稱為「衛星殲擊機」。

反導導彈(Anti-Ballistic Missile, ABM)


用於攔截來襲導彈,是一種特化的防空導彈。部分型號兼具攔截常規空中目標和導彈的能力。根據所攔截導彈類型的不同分為戰術及戰略反導系統,根據攔截時目標導彈所在的飛行段則進一步分為上升段、中段和末段反導系統。

目前絕大多數反導導彈都是末端反導,為了在導彈來襲墜下的短短數秒內成功將其攔截,需要具備極高的機動性和速度,最極端的例子是冷戰期間美國研發的「衝刺」(SPRINT)攔截彈,其最大加速度高達300G比自然選擇號前進四還高一倍多,能在短短的15秒內發射升空並加速到12馬赫以上的速度,迎戰來襲的洲際彈道導彈。

此外,具有技術條件的國家也在開發中段反導系統,由於彈道導彈飛行中段一般在大氣層外,因此這些導彈是實質上的反衛星導彈。

上升段反導意味着需要在目標導彈發射並加速爬升時進行攔截,雖然此時導彈的飛行高度最低、速度最慢,因此極大降低了反導攔截彈的性能要求,但這通常意味着搭載平台(一般情況下是空中平台)需要突入到敵方控制區內以接近發射點,條件實現難度極大,因此目前暫無可靠的研發計劃。

叫你們沉迷狗斗把截擊機給砍了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 學園默示錄》:日方派遣去攔截中方彈道導彈的金剛級驅逐艦,所發射的是標準-3導彈。

反潛導彈(Anti-Submarine Missile, ASM)


用於攻擊水下潛艇的導彈,多由水面艦艇和空中的反潛機搭載。大部分型號的本質是火箭助推魚雷或深水炸彈,即使用導彈將一枚反潛魚雷發射到目標潛艇可能在的水域,隨後投放深水炸彈,或將魚雷分離,魚雷隨後打開減速傘入水,啟動自身的聲吶搜索並追蹤目標潛艇從而將其摧毀。

一部分反潛導彈使用的則是核戰鬥部,通過在海中引發核爆掀起的巨浪來摧毀目標。幸運的是這種武器只在冷戰期間被部署,並且沒有得到使用的機會。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 戰艦少女》:登場了一些歷史上的反潛導彈作為艦娘裝備,如XSUM-N-2、馬拉豐。然而,因為遊戲中暫未給反潛導彈設計遊戲機制,所以實際上都是當成魚雷做的。

戰略導彈(Strategic Missile, SM)


戰略導彈,即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一切類型導彈,多用來進攻戰略目標比如敵方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軍事基地等目標的導彈,搭載核戰鬥部的被稱為戰略核導彈。由於除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之外的其他導彈型號很少有射程超過1,000千米的,因此戰略導彈一般指的就是戰略彈道導彈/巡航導彈。

由於單一彈頭很難把殺傷力擴大到足以覆蓋全部重要目標的程度,戰略彈道導彈普遍搭載分導式多彈頭(MIRV),從而能夠使用一枚導彈打擊多個目標、或對一個目標使用多枚彈頭進行覆蓋式打擊,從而提高打擊效能。

但一般來說只要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可以用於戰略目標,因此即便是一枚戰術彈道導彈或巡航導彈,若裝備了生化彈頭或核彈頭並可能被用於攻擊敵方的戰略目標,那麼也可以被認為是戰略導彈。

實際上,在武器定位上,「戰術」和「戰略」的具體定位一直模糊不清,尤其是對於某些刻意打擦邊球的型號而言。但對於大部分被以這一稱呼提及的武器來說,究竟屬於「戰略」還是「戰術」基本上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沒有人會覺得一枚民兵洲際彈道導彈是戰術導彈,同理也不會有人覺得一枚反坦克導彈是戰略導彈。但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又很少在它們的稱呼中加上「戰略」和「戰術」的前綴。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經常在一些ACG作品或小說中見到籠統地以MIRV代指所有採用分導式多彈頭設計的導彈,但MIRV的全稱是「分導式多彈頭再入飛行器Multiple Independently Reentry Vehicle」,也就是說其特指需要再入大氣層的彈道導彈彈頭(Reentry Vehicle),因此嚴格來說不能被用於形容一般的採用多彈頭設計的導彈。

戰術導彈(Tactical Missile, TM)


射程一般在1,000公里以內的一切類型導彈被統稱為戰術導彈。由於除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之外的大部分型號導彈射程均很少有超過1,000千米的,因此當提及戰術導彈時,大部分時候指的便是戰術彈道導彈或巡航導彈。

相關國際條約規定,戰術導彈出口型號射程不得超過300千米,戰鬥部不得超過500千克——儘管這並不能阻止某些國家在出口型導彈上通過多加配重來縮短射程,並在交付之後告訴客戶如何把配重換成燃料。

射程290km彈頭490kg,請勿擅自改裝,否則後果自負(確信)

戰區導彈(Theatre Missile,TM)


廣義上講只要是用於應對戰區內目標的導彈,都可以統稱為戰區導彈。一般多指短程彈道導彈和中程彈道導彈。

此外,用於戰區內特定作戰用途的導彈系統也可能被冠以「戰區」的頭銜,如因為各種原因而近年來在媒體上大出風頭的戰區/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eatre/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也就是著名的薩德(THAAD)防空導彈。

發射機制

導彈的發射機制根據任務和平台的不同而不同,並沒有特別明確的分類,常有交叉。簡單來說一般有以下幾種:

按點火方式:

  • 熱發射:直接開動導彈發動機完成發射的發射模式。多見於早期導彈,現在的空射、吊臂發射和部分箱式發射器導彈也是熱發射。
  • 冷發射:用壓縮空氣或點燃額外的發射藥進行發射的模式。多見於80年代後的導彈,多為井射、箱式發射器導彈。

按發射器:

  • 發射台:和運載火箭的發射台同源,基本一致。基本只於早期有使用。適用於各種戰略彈道導彈。
  • 發射井:可以看成埋入地下的發射台,本身也是高強度工事,抗打擊能力較好。缺點就是空間相對侷促,而使平時的維護相對麻煩。適用於各種戰略彈道導彈。在某些ACGN作品中,退役的發射井可能會得到再次利用。
    • 典例:
      • 半衰期(半條命)系列》中兩度出現了改成運載火箭發射場的導彈井:
        • 《半1》中,黑山基地本身就是由彈道導彈基地改建的研究所,保留了部分發射井用來發射運載火箭。在「鐵路之上」章節中,戈登·弗里曼需要發射一枚備好的火箭來推動劇情。
        • 半衰期(半條命)2第二章》中,白森林基地本來是一座有多座導彈井的發射場,後來被反抗軍利用起來發射了抵消聯合軍傳送門的運載火箭。在此之前,戈登需要阻止聯合軍避免火箭被摧毀。
  • 滑跑起飛:眾所周知,「巡航導彈本質是無人機」,所以早期一些大翼展的巡航導彈真的是可以滑跑起飛甚至落地回收的。如果沒有跑道,也可以用彈射器原地起飛。
  • 吊臂式發射器:運作起來有點像起重機的吊臂,可以迴旋和俯仰,和火炮如出一轍,可以多聯裝。把導彈掛在吊臂上,轉向目標所在的方向即可發射。特別地,如果導彈置於吊臂上方,則稱之為上蹲式發射器
    • 典例:
      • 藍貓淘氣三千問》:星際大戰篇第17集中對複合制導進行了簡單敘述,期間火星人對地球的侵略軍在自己的基地密集地部署了吊臂發射的地空導彈。
      • 洛洛歷險記》:能源之城的中央導彈系統有着環繞主樓中部一圈佈置的吊臂式發射器,不能迴旋,只能俯仰。
  • 發射筒/箱:分兩種情況:
    • 一種是附帶裝填機構的,這種和吊臂式發射器基本一致。
    • 另一種就是只有一個筒子,用支架簡單地固定在載具或設施表面。優點是可以短平快地把導彈裝配到老式載具/舊設施上,缺點就是沒法或很難自己再裝填——《戰爭雷霆》中的導彈艇「道格拉斯」便能直觀展現這種特性,4個韃靼人發射箱用完就沒了。
  • 垂直發射系統(VLS):廣義上講,只要是以90°仰角向上發射導彈就可以稱之為垂直發射。而狹義上的垂直發射則必須是使用垂直發射系統的前提下進行的垂直發射。這種發射器由若干個垂直發射單元組成,可以近似地看做是密集佈置的發射井/發射箱,有極高的空間利用率,多用於艦對空導彈和彈道導彈,因此一般在區域防空艦和戰略核潛艇上比較容易見到。由於這種發射器的導彈在離開發射平台之後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機動轉向目標方向,在近距離接戰時反應時間略慢,所以一般不用於短程導彈。
    在ACGN作品中,這種發射器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可以完全下沉至載具/設施表面下方,所以不會產生不和諧的突起物,從而避免對載具/設施本身的輪廓的破壞,並降低損壞的可能性。因此它可以很方便地大批量鑲嵌在太空戰艦、大型機械人/機甲之類的大型載具或者要塞等大型建築物上,而且不一定要朝着天,只要有塊平面就能鑲嵌。
    • 典例:
      • 武戰道》:這一作的能源之城中央導彈系統換成了鑲嵌在主樓上的若干垂髮單元。
      • 輻射:新維加斯》:機器保安的M-235發射器是以垂髮的形式鑲嵌於雙肩里,左右各一,不用的時候用滑動蓋板蓋住。
      • 皇牌空戰系列》:全向小型高機動導彈(ADMM)作為CFA-44的專屬裝備,使用嵌入機身背部的VLS發射。各作品中CFA-44的VLS單元數各不相同。
  • 空射:空中平台特有的發射機制。導彈由機身或機翼上的掛架(外掛)或彈艙內掛架(內掛)掛載,在空中投擲後點火,也有的是在掛架上直接點火發射。某些超大尺寸的導彈,如一些洲際彈道導彈也具備通過運輸機從機艙內投擲出去後點火發射的能力。
  • 潛射:水下平台特有的發射機制,可選擇通過水下垂直發射單元或通過魚雷發射管發射。
  • 炮射:因為導彈普遍是大口徑武器,隨便拿幾個就比一般的炮粗得多,所以比較少見。多見於坦克發射的反坦克導彈。
    • 典例:
      • 合金彈頭系列》:反叛軍的導彈坦克「鋼鐵融蜜」,典型的炮射導彈。

引導機制

儘管在日語及繁體中文語境下,「飛彈」/「Missile」一詞可能也會包括無制導火箭,但在簡體中文語境中,「導彈」即導向性飛彈的簡稱,只能被用於指代具有制導和尋的能力的彈藥。

由於戰場的複雜性,一種導彈可能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引導機制,這種機制被稱為複合制導。以下列舉一些常見的引導機制。

  • 慣性制導(Inertial guidance)

最古老也是最基礎的引導機制,也是大部分飛行器用於導航的最基本手段。

這種方式簡單地說,就是測量導彈開始飛行之後的加速度和持續時間,從而通過積分算出從起始點開始的速度和飛行距離變化,並由此得出導彈現在所在的位置。這種制導方式的最大優勢是制導計算完全在彈上自主完成,除了起始點位置之外不需要任何外部資料,因此不可能被干擾,也非常可靠,故對於幾乎所有型號的導彈來說都是最基本的制導系統組成部分,並對於戰略導彈等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型號來說有着重要地位。但相應的,從原理出發便能知道這種制導方式的缺點——精度不高,並且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積累誤差。

雖然現有技術也能做出經過數千千米飛行之後僅有千米以下誤差的超高精度慣性制導系統,但因為需要超精密加工導致成本非常高昂,因此除了極少數戰略彈道導彈之外,並無其他型號使用。


  • 雷達制導(Radar Guidance)

飛得高,雜波少,麻雀鎖定跑不了。
——中文互聯網越戰順口溜之一

利用彈上導引頭接收雷達信號並控制導彈飛行的制導方式。可分為雷達駕束制導(詳見下面的駕束制導一節)和雷達歸向制導。

雷達歸向制導(Radar Homing)又稱雷達尋的制導,導引系統由裝在導彈內的雷達導引頭、計算機和自動駕駛儀等元件組成。有主動式、半主動式、被動式三種導引方式,具體取決於雷達發射機和接收機的佈置。

主動式(Active)即發射機和接收機都安裝在導彈上,導引頭髮射機發射出的信號被目標反射回來,然後接收機接收並測向,從而得知目標方位。由於發射機和接收機都隨導彈飛行,因此常用於需要高機動性的空空導彈,或因射程太遠無法使用發射平台照射目標的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部分彈道導彈也配備主動雷達導引頭來提高打擊精度。

半主動式(Semi-Active)即彈上安裝接收機,而發射機則安裝在導彈發射平台或其他引導平台上,在發射之後,發射平台一直照射目標,導彈接收目標反射信號並追蹤。由於照射源來自發射平台或引導平台,因此在發射時,發射機和目標之間必須處於視線範圍內,使得導彈的發射範圍和機動性都受到限制,因此常用於打擊機動性不高或固定的目標。

被動式(Passive)即不依賴任何來自導彈自己或發射平台的發射機發射的雷達波,而是使用目標散射或自身因各種原因發射的無線電信號來追蹤。多用於反輻射導彈。

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被動制導稱為干擾源尋的制導(Home-on-Jam , HOJ),即當導彈遇到敵方電子干擾而丟失目標信號的時候,會轉為被動制導,並接收和追蹤干擾信號,從而順着干擾信號擊中干擾源。在一些先進型號的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和反艦導彈上都有此類被動制導模式,用於複雜電磁環境下的攻擊。


  • 指令制導(Command Guidance)

指令制導通過制導站嚮導彈發送指令來控制導彈飛行,就像你遙控一架無人機去撞破某個倒霉鬼的頭一樣。

早期導引頭技術不夠先進時,指令制導是大多數導彈的制導手段之一,但在自主導引技術發展之後,指令制導便因其易於被干擾的缺點而很快被取代,目前主流型號中僅有S300系列防空導彈還在使用,並與半主動雷達導引結合,稱為TVM制導。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 輻射4》和《輻射76》中的火箭筒通過改裝瞄具模塊為「瞄準電腦」可將其轉化為指令制導導彈。手動瞄準鎖定目標後,導彈會自行規劃路徑去攻擊,所以可以朝天發射來繞過障礙物。

  • 駕束制導(Beam Riding)

又叫波束制導瞄準線駕束制導(Line-Of-Sight Beam Riding Guidance (LOSBR) )

這種制導方式由發射平台發射出一道穩定射束照射目標,導彈通過安裝在尾部的接收機跟蹤並沿着這道波束飛行,直到擊中目標,故此得名。

由於駕束制導是導彈沿着照射到目標上的波束飛向目標,因此其要求發射平台與目標之間處在視線範圍內,故而限制了有效射程和發射條件。此外,由於導彈只能沿着波束直線飛行,因此其機動性受限,也不能採用如比例引導法等對高速或高機動目標更有效的制導方式。因此其僅作為早期激光/雷達制導技術還不成熟時的一種過渡技術,在早期有很多雷達制導空空導彈/防空導彈和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採用駕束制導。但在技術成熟之後,駕束制導便被其進一步發展而成的半主動制導所取代,目前只有俄羅斯仍在大量使用駕束制導的反坦克導彈。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 半衰期(半條命)系列》:在《半1》和《半2》中都登場了所謂的「火箭筒」,然而它的表現完全是肩扛式的激光駕束制導導彈。制導激光的開關默認為鼠標右鍵,開啟後準星會亮起一團紅光。
  • 戰艦少女》:雖然遊戲裏沒有直接體現駕束制導的設計,不過還是在基阿特身上用一個同名的技能間接地體現了一下。效果是提高自身攜帶導彈和發射架類裝備4/7/10點火力值,隨機降低三名敵方單位5/10/15迴避值、命中值、火力值和裝甲值,對位敵人不參與首輪炮擊。

  • 紅外製導(Infrared Homing)

即通過跟蹤物體熱量所發出的紅外輻射來進行制導,廣義上來說屬於紅外線被動制導。近距空空導彈等常用紅外製導,因為飛機在飛行時,機身與空氣摩擦和發動機燃燒排氣都會產生明顯的紅外輻射。打擊地面裝甲目標的反坦克導彈也常用紅外製導,追蹤發動機的排氣管產生的熱量。

早期紅外製導為點導引,即只有一個單點或點陣式的紅外傳感器,只能感知紅外輻射的大小和方向,而不能感知輻射源類型,因此易於被干擾甚至還會追着太陽跑或追到隊友身上去,廣大戰雷玩家深受其害。想像一下你閉着眼睛,通過透過眼皮照進來的朦朧光芒感覺光源的大小和方向,這就是早期紅外製導工作的樣子。

現在的先進紅外製導主要為紅外成像制導(IR Imaging Guidance),使用類似數碼相機CCD的焦平面傳感器產生紅外波段影像畫面以跟蹤目標,因此不僅可以準確地判斷目標的紅外輻射大小和方向,還能通過影像判斷目標類型和姿態,不僅極大降低了被干擾和誤擊的可能性,也提高了攻擊精度。


  • 激光制導(Laser Guidance)

利用激光獲得制導信息或傳輸制導指令使導彈飛向目標的制導方法。其制導方式可以分為激光駕束制導(詳見上文的駕束制導一節)以及激光尋的制導。

激光尋的制導(Laser Homing)主要可以分類為主動式和半主動式兩種,與雷達尋的制導相似,只是這個導引信號被替換成了激光束,導彈內部的光學元件追蹤的是激光指示器發射的導引激光照射在目標上反射的光信號。

目前,激光制導彈藥以半主動激光制導為主,多用於對地打擊彈藥。由於半主動激光尋的導引頭成本較低、同時精度較高,因此除了專門設計的導彈之外,也被廣泛用於低成本改裝的激光制導炸彈、火箭彈等。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 變形金剛2/3》:兩部影片中,美軍都使用了激光制導設備來引導巡航導彈。《變2》裏的是裝配在步槍上的,《變3》裏則變成了一台投影儀似的儀器。

  • 電視制導(TV Guidance)

是光電制導這一大類的其中一種,依靠閉路電視系統來對導彈進行制導。按照工作波長,電視制導可分為可見光電視制導和紅外電視制導,但後者一般稱為紅外成像制導(IR Imaging Guidance),並被歸入紅外製導一類中。

電視制導一般有兩種方式,其一是導彈完全自主跟蹤,從導引頭產生的圖像中抓取並追蹤目標外形直到命中;其二則是由人遙控,看着導引頭傳回的圖像從中搜索目標,然後遙控導彈撞向目標(「人在迴路」)。目前大多數電視制導導彈都是這兩種制導方式的結合。


  • 地形匹配製導(Terrain Contour Matching/TERCOM)

常用於遠程攻擊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的制導方式,即預先收集導彈可能飛行路線和目標所在區域的地形資料,導彈飛行過程中對其下方的地形進行實時測量,並將測量地形與所存儲的地形資料相比對,從而得知自己目前的位置和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一般來說,由於巡航導彈飛行高度低、速度慢,地形匹配製導在巡航導彈上最為常見,並且與慣性導航一樣不需要外部資料輸入,因此難以被干擾。地形匹配製導的另一大優勢是可以準確地了解或測量出導彈飛行時周圍的地形環境,從而使得導彈能夠在地形中穿梭進行超低空飛行,因此能有效提高巡航導彈的突防能力。此外,一些先進彈道導彈在彈頭進入末端飛行時也會使用地形匹配製導來提高打擊精度。

地形匹配製導的缺陷是其需要地形有明顯特徵以供制導系統識別,因此無法在大平原或開闊水域上使用;此外,其需要提前獲得具有足夠精確度和時效性的飛行路徑及目標區域數據,如何收集這些數據是一個難題,並且有可能因收集數據的偵察活動被發現而暴露打擊目標和打擊方式。


  • 星光制導(Stellar Guidance)

用於戰略彈道導彈或在高空高速飛行的高超聲速導彈/戰略巡航導彈的制導方式,又名天文制導。其衍生自航天器和衛星的導航手段,即通過星敏感器觀測並跟蹤天空中的特定恆星,以恆星為參考點來確定導彈當前的姿態和方位。

與慣性制導和地形匹配製導一樣,星光制導也不需要外界資料輸入,難以被干擾,且在能可靠觀測到恆星時有極高的精度。同時與地形匹配製導不同,其不受地面情況的限制,因此對打擊區域的適用範圍更廣。

但星光制導是一種門檻很高的制導手段,星敏感器的製造需要很高的技術水平,同時所需的天文資料也需要長期的觀測積累和複雜的計算準備過程。

此外,因為這一方式需要觀測恆星,為了避免恆星被大氣層擋住影響觀察,星光制導只能用於在大氣層外或大氣層邊緣飛行的導彈,因此一般只有彈道導彈和某些飛行高度非常高的巡航導彈使用。


不可歸類導彈

現實中的我們會把導彈根據上述標準進行嚴格歸類以便分配任務,但在ACGN中不會這麼講究。經常能看到懟天懟地、不知道該怎麼歸類的導彈;或者開闢了新賽道的新思路導彈,比如某些「殲星」導彈。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如有需要添加的內容,請自行編輯添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勿問為什麼沒有oo?
  • 機動戰士高達系列》:作品中的部分MS以大量裝備導彈而出名,典例如茲薩等。
  • 奧特曼系列》:各個地球防衛力量都製造了多種導彈,有些導彈甚至能超光速、炸毀一整個行星。雷歐片場里,MAC甚至差點就要發射能炸毀光之國的導彈—_—
  • 數碼寶貝大冒險》:
  • 漫威漫畫公司作品:
    • 鋼鐵俠使用過的眾多裝甲當中有幾款配有導彈,如最早的MK1裝甲。
  • UNDERTALE》/《deltarune
    • Mad Dummy的機械人偶使用導彈攻擊,Q5U4EX7YY2E9N的機甲配備有藏在胸部的多單元導彈發射器。
  • 輻射》系列:
    • 輻射4》和《輻射76》中的「火箭筒」,本質上是戰前的肩扛式導彈發射器,但因為火控系統難以維護故普遍拆除當火箭筒使用。改裝後可以恢復火控系統,將其恢復成導彈發射器。然而,沒人知道這款發射器發射的到底是防空導彈還是反坦克導彈,至少這東西是真的可以懟天懟地。
    • 輻射:新維加斯》中的特色機械人「機器保安」搭載着可對空可對地的導彈,不過只有啟動了MK2系統的機械人才可以使用。
  • 全境封鎖》系列
    • 在《全境封鎖2》中,技師特職的特化武器為一挺便攜式六聯裝導彈發射器。
  • 工作細胞》:用MIRV導彈表達了噴嚏。
  • 坎巴拉太空計劃
  • 一些太空科幻作品中的「魚雷」實際上是大尺寸/大當量反艦導彈。

導彈的鏡頭語言

導彈是一種典型的充滿「二戰後時代」特徵的武器裝備,因此一般也都出現在「二戰後時代」背景下,比如以後冷戰時代為背景的《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中出現了毒刺導彈和標槍導彈。

當然,一些穿越題材的作品中,也會讓這些裝備來到「二戰後時代」之前,《次元艦隊》是典例;而且少數在二戰時代出現的早期導彈也是部分在這個允許範圍之內的。

由於導彈一般都是大塊頭,因此除了肩扛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的用戶可以為輕步兵外,大多數導彈都選擇較大的平台作為主要用戶。這些平台可以是真實存在的類型,比如步兵戰車戰鬥機驅逐艦等;也可以是幻想的類型,比如機甲太空戰艦等。

一些不特別考慮時代和軍事的題材里也可能出現,比如《工作細胞》中就用分導式多彈頭(MIRV)導彈代表噴嚏。

就像我們喜歡用以一個紙箱裝走辦公桌上的東西表達辭職,導彈的應用也會有各種特色鏡頭語言。下面列舉幾個常見的鏡頭語言:

一般是太空戰艦機甲等平台使用得比較多的導彈發射模式,為一次性的大量齊射,然後導彈先向四周拐彎散開,再向目標聚攏。

雖然現實中顯然不會出現規模那麼誇張的導彈齊射,但導彈中途大幅度轉彎還是存在的,主要的目的是「能量管理」,一般多見於防空導彈。

這種表現中更大的問題是主角或敵方經常出現依靠酷炫的魔法機動擦彈躲過所有導彈的情況,但這實際上不可能發生——現代的大部分導彈似乎有範圍引信,猜到可能與目標擦肩而過的時候會直接引爆以最大化傷害防空炮求得一拼

  • 一點光斑

用於描述激光制導彈藥空襲的情形。受害者往往是首先看到一個光斑落在自己身上或者附近,然後就被導彈消滅。

當然,現實中的激光制導用的都是肉眼不可視的紅外激光。

  • 一道光束

同樣用於激光制導,一般是從發射導彈的一方進行體現。發射方往往會舉着帶制導系統的發射器,發射之後就把發射器指向目標,將一束激光投射到目標上或者附近,從而把導彈引過去。

  • 追尾

多用於描述空戰,情景往往是一架戰鬥機被另一架戰鬥機發射的導彈追着屁股到處跑。皇牌空戰並感

事實上導彈抗過載性能明顯強於戰鬥機,而且加速極快,燃料也燒得很快,因此現實中導彈不可能追着戰鬥機這麼遠飛機會先死,要不然就是導彈沒燃料自己炸掉了。此外,現實中的空空導彈往往採用比例前置導引法預判目標的提前量進行跟蹤,因此並不會出現追尾的情況。

描述這種情況時,還會使用一種應對措施:受害者關掉發動機,使導彈失去目標。事實上這麼做非常危險,很容易引發墜機(除非你是在是太高了)。正確的做法是收小油門並拋灑熱焰彈,讓其燃燒的火焰蓋過自己的發動機輻射以便干擾導彈的熱成像。

  • 突然爆炸

同樣用於描述空戰,一般是編隊中的友機在一道火光閃過之後突然爆炸解體,以示被敵方偷襲發射的空空導彈擊中。

相比追尾,這是更貼近真實空戰的導彈表現,大部分空空導彈在經過長距離飛行的末端發動機已經燃盡,因此不會產生尾煙,如果缺乏警覺、並且敵方在鎖定發射的過程中沒有被自機的告警系統發現,那麼在命中之前可能都不會察覺到導彈的來襲。

同時由於空空導彈的飛行速度大部分情況下都接近乃至超出視覺所能跟蹤的速度極限,因此在大部分情況下基本不可能用肉眼看到來襲的導彈。

  • 自毀

比較少見,多用於描述各類戰略導彈:在導彈已經發射的情況下,破壞者們摸進導彈基地,找到控制導彈的計算機,啟動相應程序令導彈自毀,從而阻止其命中目標。

現實中的戰略導彈確實可以自毀,但那是不受人控制的,且觸發條件只有一個:偏航嚴重到無法修正。世界上並沒有哪款戰略導彈具備發射後還能手動自毀的功能


註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