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大铠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大铠
名称 大铠
别称 式正铠、著长
种类 铠甲
使用年代 9~13世纪
原料
出现地点 日本
装备阶级 骑兵

大铠是日本铠甲的一种。大铠被用于9~12世纪(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大铠」之名为形式上的分类,并不代表它当时也叫这个名字。虽然古代把它叫做「铠」,不过胴丸(筒型甲)与腹甲(胸甲)也会被称做铠,因此为了作出区分,就把它叫「式正铠」或「著长」。

它是以自古就有的「挂甲(挂甲)」为原型,承继了把小型铁片「小札」串连起来的工法,再经过改良后完成的。主要原料是铁与皮革,利用丝线把它们缝在一起。而且还利用染料上色等当时的工艺技术加入美感,完成美丽的铠甲。

战术与实用性

在大铠诞生的当时,武士们主要是靠骑兵之弓打射击战。因此大铠的主要功用也就着眼在便于射箭、挡下弓箭攻击方面。

把它拆解开来,主要可以分成铠身、胁甲、袖甲、护腿、头盔,再加上护胫、护手。其中铠身·袖甲·头盔是合成「三位一体」的基本装备,在欠缺其中之一时会被叫做「缺盔铠」或「缺袖铠」。

铠身,一如其名,它的作用就是保护身体部分,是用来保护身体的东西,是用线把小札缝在一起做成的,每片小札的大小大概跟现今放在钱包中的卡片差不多,据说一个大铠大概要用掉2000片小札。

由于在这个状态下射箭的话会钩到小札,因此还会在铠身的正面贴上叫做「弦走革」的熟皮。为了增添铠甲的美丽,往往还会在皮革上施以装饰。

铠甲的穿着方式是,首先把铠身包在身上,在右侧用绳子把两端绑在一起,而这个地方的空隙,会用铁制的胁甲来挡住。再把肩至臂的袖甲套上,绑在位于胸前的长方形小板子上,以避免被箭射入。

大铠利用小札得到全面性的伸缩性,又针对个别弱点增加配件以增加防护能力,虽然防御性比不上西方的甲胄,但是灵活性更高。

与贵族文化的融合

经历平安末期的源平合战到镰仓时期初期的时间后,大铠进入了全盛时期。之后武家进出中央朝廷,开始与贵族文化较旧,使他们的武器开始混入贵族的特征。

再加上也重视起在战场上宣扬家门出身与名号的「武门荣誉」,因此一军之将身穿的大铠逐渐被加上壮丽美观的装饰,除了原来就具备的实用性外,外表的美观带有代表武家社会地位之象征的作用。不过这种豪华的大铠制作费用相当高昂。

作为艺美术品的技巧

把小札缝在一起的这个技巧叫做「威缀」,用来缝起小札的线或者皮绳叫做「威毛」。这个威毛就是使大铠看起来美观的重点所在。用线的方法也有各种各样的称呼,如「白糸威」、「黑糸威」、「白革威」是基本的类型。此外也有使用加工染色之线的「绯糸威」、「绀糸威」等类型。

另外,到了镰仓时代之后,使用金银制造的金属装饰在大铠上的情况也渐渐增加,像护手之类的附属配件,也做得更加用心精巧。

用来展现家门威望的象征

在进入屋町时期(十四世纪),大铠就逐渐没落。战争形式的改变,从单打独斗到以足轻部队之类的集团战成为主流,徒步移动困难又耗费成本的大铠就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机动性更高,胴丸腹甲当世具足的铠甲。

虽然日后仍有生产大铠,不过已经不再作为实际穿用的铠甲,而是作为世家的象征。

在ACGN作品中的出现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如有需要添加的内容,请自行编辑添加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勿问为什么没有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