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塞氏翻译法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Moegirl is watching you.jpg
本条目经塞巴斯特氏审阅,可以给全世界的日语初心者观赏,阅读前请大声欢呼:平生不学塞氏法,便称翻译也枉然!
Kruel.jpg
塞氏翻译法的补充者kruel氏的头像
基本资料
用语名称 塞氏翻译法
其他表述 塞巴斯特氏翻译法、塞翻
翻译法(别字,非正式)
用语出处 水木清华BBS
相关条目 汉字日语书写对话协和语平成自由诗伪中国语君日本语本当上手书写对话
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塞氏翻译法(简称塞翻)诞生于2000年左右的水木清华BBS,后来走向一般公网论坛为人所知。目前流传的塞氏翻译法事实上是kruel氏于2004年左右补充的版本。

简介

塞氏翻译法得名于塞巴斯特氏,简称塞氏,是一位宅圈的老前辈。塞巴斯特氏的特殊性在于其高中时便开始自学日语,且热爱游戏包括主机街机和PC,恰好在1990年代后期进入了清华大学的工科专业。当年的宅圈生态比较特殊[1]

简单地说,塞氏翻译法的诞生就是(1990年代后期)人民(清华大学等高校里的ACG文化爱好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ACG文化尤其是冷门ACG文化包括小黄油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尚未规模化因而相对稀缺的港台盗版汉化资源)之间的矛盾的体现。

此外,日文和中文有很多相似的汉字,这也使日语成为塞氏翻译法唯一可行的外语。

  • 虽然韩语越南语中也至今仍有大量汉语借词,但如今书面上通常不写汉字,难以应用塞式翻译法。另外现代实际使用中韩越并没有像日语一样的训读,对于固有成分不会写成汉字,所以即便是对于混写汉字的韩文或越南文,塞氏翻译法的效率也是较有限的。
  • 事实上西欧很多语言都或多或少相互影响,很多词(尤其是专有名词)相似度极高。了解彼此外语的一些语法知识后也能塞氏翻译。如“语言”在英语中是“Language”,法语则为“langage/langue”,西班牙语则为“Lenguaje”。

高校里的ACG文化爱好者有学习日语的需求,而高校本身的二外课程对此的帮助非常有限(就好比大学英语满绩不代表能够看懂美剧),早已精通日语的塞巴斯特氏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按照贾巴尔氏的原话:“他的同学朋友不懂时可以问他,问了后靠自己在错误中探索总结,而塞氏也在这过程中逐渐找到了一套最适合这些高智商工科男的教学方法,两者的累积归纳和互相补充,差不多就是塞氏翻译法的雏形。”[2]

目前可考的比较早的总结是ecidnal氏的回复[3],ecidnal氏曾经是塞巴斯特氏的室友。有趣的是这个回复产生在对于塞巴斯特氏本人的反驳文中。这一总结经kruel氏补充后发扬光大,并通过豆瓣[4]澄空[5]传播开来。一般认为塞氏翻译法的原型就是“去掉所有不认识的,只看汉字”[2]的理解方法,塞巴斯特氏本人则将其形容为“一种在懒散的、懒惰的、无可挽救的思想指导下产生的简易翻译法,特别适合初学者和老水车”[6]

用法

第一阶段,去假名。

第二阶段,脑补。

第三阶段,认识“ない”与“〜ません(或~ん)”、〜ず〜ぬ等(例:ありません、知らず、帰らぬ)等否定成分。但凡事总有例外,危ない少ない必ず死ぬ等就是同汉字意近似而不附带任何否定意。另外如果否定成分是以像しか…ない(字面意思是“非……就不”,即“仅仅”)或者かもしれない(字面意思是“……也说不定”,即“可能”)这样的形式出现,也容易理解出错。

第四阶段,由魔入道。

用例

经典的例子

涙じゃない。目から尿が出ているだけなんだ。

第一阶段,去假名。

泪。目尿出。

第二阶段,脑补。

这是眼泪,是我的眼泪……我的眼泪像失禁的尿液一般从眼角奔涌而出……

第三阶段,认识否定成分。

这不是眼泪。是她的尿溅到我脸上了。

第四阶段,由魔入道。

这不是眼泪。我不过是在用双眼尿尿而已。(翻译结果并没有错)

容易发生错误的例子

例一,中日汉字含义不同

我が操り人形になる少女よ

第一阶段,去假名。

……我操人形少女

真实情况

第二阶段,脑补。

由于日语中“操”是“操纵”的意思,“人形”是“玩偶、傀儡”的意思,所以翻译为“我操纵玩偶少女”,而不是……

没有否定成分,跳过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由魔入道。

这是像被我操纵的人偶的少女。

真实意义:成了我的人偶的少女哟。(注意断句,我が/操り人形になる/少女よ)

例二,假名携带了额外的信息
食べ
主语 宾语 原形
食べ ない
主语 宾语 否定
食べ
主语 宾语 过去
食べ つもりだ
主语 宾语 连体形 打算
打算
食べ られ
主语 宾语,施动 被动 过去

应对外来语

そしておばあさんが叫ぶと、枯れ木みたいだった足腰がまるでボディービルダーのように大きくなった 什么鬼踢牙老奶奶吗?

这里有片假名外来词ボディービルダーbody builder,健美运动员,怎么办?

直接略过啊!

假名都直接轰杀。

杀!无!赦!

第一阶段。

叫 枯木 足腰 大

第二阶段。

他叫了一声:枯木! 另一个人被他踢了一脚,腰肿得像碗一样大。

文中没有否定成分,所以没有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这时南霸天忽然大叫一声:枯木足! 一脚下去,张三的腰眼竟硬生生被踹出个海碗大的窟窿!

Q.E.D.

真实含义:然后老奶奶叫了一声,枯木般的腰腿像健美运动员一样大了。

错误的例子

Ssfyf1.jpg

本能性地将日文使用“塞氏翻译法”后转换后当成中文理解事故发生可能

真实情况

Jpmt.png

该受害者看到“名汤”误将入浴剂当成汤料发生惨案。

古汉语中“汤”指热水,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媵人侍婢拿(来)热水沃灌洗濯”。日语“”保留了这一用法但其实早就专门指洗澡(水)了

历史

古代和近代

参见:书写对话日语

一说塞氏翻译法在古代就已经出现,即笔谈(不使用口头交流的方式纯文字交流)。但是在古代,中文和日语汉字的含义区别较少,而且多数日本文化人了解汉文。因此虽然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证据和可能性,我们仍无法确定当时中日笔谈是否直接使用汉文。

历史上中国人曾经长期认为日本跟中国是“同文同种”。当时中国介绍日本的书籍里,没有把日语当作外语看待的,都是把日语当成汉语的方言,放在“方言卷”中叙述。例如1887年作为外交特使出访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傅云龙,在他的游历日本图经里就把日语放在“方言”部分,说日语“皆文同中国,而读日本音也”这在古代是普遍的观点。

1877年,中国派往日本的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出发,临行前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认为日语不需要翻译,但到了日本才发现“日本文字颠倒,意义乖舛”。稍后几年去日本的叶庆颐在自己的日本见闻录中写道“日本与中国地同洲、书同文,事物称名应莫不从同,讵知樽鸱伏猎,每多似是而非,甚至令人索解不得”。

日中笔谈一例

日本天文十二年(明嘉靖二十二、1543)位于九州岛南端的种子岛漂来大型船只。船上有船员100余名,语言不通,船上的一名名叫五峰的中国儒生海上走私集团大头目王直(汪直)如「以杖书于沙上」一样,在海滩的砂石上通过笔谈的形式用汉字进行了沟通。

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古时通行汉文和由汉文“硬译”形成的“汉文训读体”,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是不同的。例:

  • 汉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汉文训读体:おのれほっせざるところひとほどこすことなか

这种文体的汉字及其表意都与汉文原文严格对应,也可透过“复文”基本无损地恢复成汉文。某种意义上来说,“汉文训读体”也许可以理解为日本人对文言文材料施以了“塞氏翻译法”。

实际上,用文字笔谈的前提在于双方都看懂文言文或“汉文训读体”。如果双方都在书写各自的语言(尤其是口语),即便是完全用汉字书写,也往往难以顺利沟通。

汉文训读体这种文体直到近代都是日本最正式的文体之一。由于日本在近代更早开始学习西方,其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超过中国,日本科技、文化连同其用语由此开始大量反向输出至中国,但同一时期,汉文训读体也开始逐渐衰落。在清末民初,梁启超等人写了《和文汉读法》一书,提倡只凭简易日文文法,按汉文训读体的一些汉字以中文文法颠倒读之、推其大意来解读日文。不过其使用范围仅限汉文训读体,对日文的其他文体(包括现代日语,即和汉混淆体)几乎不能使用。周作人曾在1936年发表了题为《和文汉读法》的随笔,认为梁启超的《和文汉读法》令人们低估了日文的难度,且「……《和文汉读法》不能说是全错。不过这不能应用于别种的文体,而那种汉文调的和文近来却是渐将绝迹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识字率普遍不如现代的古代,无论是文言文还是汉文训读体,这些正式的文体往往都是上层人士的专利,大部分底层人民都是接触不到的。在缺乏交流的农业社会,有机会参与跨国交流的也只有这些上层人士,他们之间有能力进行笔谈交流。但随着中日民间交流的增多,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大批留学生前往日本留学,情况就不一样了。

现代

中国抗战时期就有翻译日文资料的紧迫需求。一些低成本抗日神剧也以此方式节省日语翻译的成本。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国占领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国语改革,基本废除了汉文、汉文训读体、文语体等古代近代文体,并推行口语体、现代文,进行汉字简化(日语新字体),推行新字新假名,弱化汉文教育。这使得汉文训读体完全退出日常使用,「复文」这种近乎无损的日中翻译也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日语中仍然残存有很多古代流传至今的汉文训读体的名言、谚语(包括上文提到的「己欲せざる所、人に施すこと勿れ」),这些古语基本都可按对应的汉文原文的意思理解(属于「复文」而非「塞氏翻译法」的范畴)。现代日语虽然摒弃了汉文训读体,但仍然存在越是正式和技术性的文章,汉字词越多的特点。因此,只经过对语法的培训而没背多少单词,就能看懂一些日语书面文章的大意,对中国人来说还是有可能的。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关系改善,与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进行交流,特别是引进先进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早在“塞氏翻译法”一词诞生以前,就有本质相同的速成教学,用于让技术人员能够读懂科技文,接触一手技术资料,如《科技日语速成破译法》、《矢波日语[7][2][8]等。

评价

就像仓颉造字之传说,真实的历史中无论是创造汉字还是发展汉字(塞氏翻译法)者,当然都不是仓颉氏(塞氏)其人或者其他某个个人,而是无数需要文字(理解日语)这种东西的人。为其命名的,也不会是仓颉氏本人。同样的,塞氏翻译法之名当然也不是出自塞氏本人,而是那些沐浴在塞氏日语熠熠光辉下的日语初学者们。[2]

在教育资源和翻译生草工具日益丰富的今天,塞氏翻译法已逐渐罕见,毕竟这只是凭借两种文字的相似性,经验以及语境来进行粗略的翻译。为获得原汁原味的游戏体验,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自学日语再在游戏、动漫里加以实践运用,娱乐同时还能掌握一门语言技能,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在进口日本商品上印刷提示字样防止因塞氏翻译法酿出惨案。

Ssfyf2.jpg

参见

外部链接和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