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叙述性诡计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基本资料
用语名称 叙述性诡计
其他表述 unreliable narrator、叙述トリック

叙述性诡计是推理小说的一种写作技巧,也出现在悬疑推理题材的ACG作品中。

简介

叙述性诡计,指的是作者在行文中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利用读者的思维定式或盲点,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让读者出乎意料的一种写作技巧。多见于推理小说中,在一些悬疑类、剧情向的ACG作品中也有出现。

出处

最早的叙述性诡计见于“黄金时代”的一部侦探小说。

建议您在确认自己知道是哪部作品并阅读毕整本书的情况下展开,否则会造成严重剧透

起源

叙述性诡计的首创见于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25年创作的长篇侦探小说《罗杰疑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罗杰疑案》讲述的是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的案发和侦破经过,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与代表作,从首次出版就广受好评,在此类诡计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经典语句:I did what little had to be done.我做了点非做不可的小事。

命名

日语“叙述トリック”(叙述trick)。

英语“unreliable narrator”,即“不可靠的叙述者”。这个词最早由韦恩·布斯在他1961年《小说修辞学》一书中提出[1]。“不可靠的叙述者”指的是指虚构作品中叙事的人物,而不是指作品的作者,“不可靠的叙述者”并不等同于叙述性诡计。

点明一部作品使用了叙述性诡计经常会造成剧透,所以在给小说简介或分类时叙诡作品往往会被称为更广义的“情节逆转”类(英:plot twist,日:どんでん返し)。

发展

叙诡起源于欧美,在日本得到较大发展。1980年,日本开始了由岛田庄司领导的第三波本格推理潮,被称为“新本格”。一部分新本格的代表作家常常运用叙诡,如绫辻行人、我孙子武丸、歌野晶午、折原一。1995年,讲谈社设立了“梅菲斯特奖”,与日本传统新人奖江户川乱步奖不同,梅奖获奖作品往往剑走偏锋,其中不乏叙诡作品,如殊将能之、北山猛邦、早坂吝等作家的代表作。

其手法也越来越多种多样,时间、地点、性别、年龄、视角等都可能被作者误导。其他题材的作品中也会出现叙诡,比如爱情、科幻等,故事中甚至不会出现凶杀案,叙诡也不一定是核心诡计。因此言明作品中含有叙诡所造成的剧透也在逐渐减少,甚至有些作家在宣传时直接说明作品中使用了叙诡,作为卖点。

叙诡也出现在更多的形式中,比如电影、游戏、动漫。

ACG中的叙述性诡计

带有叙诡成分的游戏常为剧情向的文字冒险游戏或者Galgame。在此类游戏中玩家通常扮演主角,即画面为主角眼前看到的事物,声音为主角听到的声音(也就是不显示“我”的声音与形象),文字为主角的第一人称视角。这使得一些游戏巧妙地利用了游戏这一载体的特点来运用叙述性诡计。这也和1997-2005年间视觉小说产业的发展与之后文字冒险游戏的成熟催生了一批优秀的脚本家、玩家对剧情有了更高的期待有着密切的联系,善用叙诡的脚本家如打越钢太郎SCA-自奈须蘑菇巧舟等人的作品中也出现过叙诡。

一些动漫中也出现了叙诡成分。

典型作品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以下内容含有剧透成分,可能影响观赏作品兴趣,请酌情阅读

争议

由于叙诡被使用的次数增多和其本身的特殊性,又因为被一些作家不恰当地运用,经常遭到读者的吐槽和批评,如:

  • 公平性缺失
  • 毫无意义、文字游戏
  • 生硬、不自然、伏笔强行
  • 叙诡揭晓之前的情节无聊、枯燥冗长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