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
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PUA |
---|---|
其他表述 | 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 |
用语出处 | 源于美国语句“pick-up artist” |
相关条目 | 情感勒索、感情骗子八成都是、never gonna give you up |
PUA,全称“Pick-up Artist”,原意是指“搭讪艺术家”,其原本是指男性接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并不断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为,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人和其相关行为。同时也是unicode中私人使用区(Private Use Areas)的简称;同时也是Windows中可能不需要的应用(Potentially Unwanted Application)的简称。
本义简介
PUA源于美国,全称“Pick-up Artist”,原意是指“搭讪艺术家”,其原本是指男性接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并不断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为,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人和其相关行为。主要涉及的环节有:搭讪、互动、建立并确定彼此关系直到发生亲密接触且发生两性关系。PUA都是人生赢家(悲)
起源与发展
PUA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伴随着美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性解放”、女权主义、摇滚盛行,反叛的年轻人离开父母到大城市讨生活,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独立自主的年轻人开始寻求更快更高效结交异性朋友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美国作者埃里克·韦伯(Eric Weber)撰写了一本专门讲述如何提高与异性交往成功率的书籍《如何泡妞(How to Pick Up Girls)》。从此书面世开始,PUA在社会上取得了自己的文化专有领域,并且在短时间内兴起了许多不同的PUA门派。后来,美国导演詹姆斯·托贝克(James Toback)于1987年,自导自演了一部自传性的电影《把妹艺术家(The Pick Up Artist)》,该片推动了PUA亚文化的传播。PUA早期传销(悲)
随着书籍和电影被介绍翻译进来,中国人在21世纪初接触到PUA运动。因为中国接触到PUA的时间和美国PUA运动发展到后期的时间重合,所以大陆人很快地就接受了“泡妞巢穴”(Seduction Liars)模式,一开始就把PUA运动推向商业化。网络媒体迅速包装出一系列“知名”的PUA,利用微博、人人网、主题站等模式迅速积累人气,然后四处巡讲,开堂授课,招徒收钱。著名的本土PUA有冷爱、永湿小狗、成真、大鹏、墨菲斯、七烟等。PUA在中国的商业化特征非常明显。中国最早的一批名气较旺的PUA往往是在国外有过学习经历,回国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个体系推向商业化。例如圈内有名的Tanggo,真名叫做巫家民,1985年生于中国广州,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毕业,先后取得金融、微观经济和公共政策三个学位,之后前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游学。回到美国后和同学在纽约创业。后来其公司被富国银行收购,2010年回到中国开始组建他的“泡学团队”。他回国之后把他的生意经完全放在了泡学事业上,先后得到了淘宝、多看、果壳、网易等门户网站的支持和推广,在2013年上线他的泡学网站“坏男孩学院”。
在中国互联网上的负面含义
- 主条目:情感勒索
“PUA”与“CPU”
2022年,在演员许娣的一段采访中,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 | 采访者:许娣老师,男朋友一直说我长得不好看怎么办? 许娣:你别听他的!他在CPU你。 |
” |
或许是一时口误,或许是为了节目效果,又或许是年过六十的许娣老师真的没记清“PUA”这个网络用语的拼法,许娣在回答时把“PUA”说成了“CPU”。
于是后来,网友们在提及“PUA”这个词时也会有意的把它替换成“CPU”,或者其他的与“PUA”相近甚至根本不相近的三字母缩写:“ICU”“NPC”“UFO”“PDD”“PPT”“KFC”“How are you”……
二次元里或地球ONLINE里典型的PUA
- 伊藤诚————《School Days》(尤其是动画) 你说诚哥死的早,我说诚哥死得好
- 众多木毛们————《仲夏夜的淫梦》
- Rick Astley————《地球Online》Never gonna give you up,never gonna let you down!
- 抖音
女僵尸女讲师————《地球Online》罚款20万警告 - 三村信史————《大逃杀》漫画里曾表明他和很多女性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