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三次動畫熱潮
日本第三次動畫熱潮 第三次アニメブーム | ||
引發第三次動畫熱潮的作品《新世紀福音戰士》(1995) | ||
事件信息 | ||
時間 | 1995~? | |
起因 | 《新世紀福音戰士》上映 | |
影響 | 製作委員會制度確立、收視群體進一步擴大、數位化技術廣泛運用 | |
相關條目 | ||
新世紀福音戰士、製作委員會、日本第一次動畫熱潮、日本第二次動畫熱潮、宮崎勤事件 |
第三次動畫熱潮(日語:第三次アニメブーム)是20世紀90年代後期經《新世紀福音戰士》放映而帶來的動畫製作、放映熱潮,其帶來了更廣泛的收視群體、更多樣的收益方式,同時數位化技術在這之後也廣泛被運用。
背景與開端
在日本第二次動畫熱潮逐漸消退後,儘管1989年單季度電視動畫數量重回1983年的巔峰數40部,但手塚治虫的去世還是給日本ACG界蒙上了一層陰翳。不久,宮崎勤事件爆發,社會對於御宅族和ACG文化的口誅筆伐再次縮小了動畫的受眾,雖然1990年《櫻桃小丸子》開始放映給業界帶來了些許活力,但動畫再一次成為了不被理解的對象,加之之後不久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動畫文化有所衰頹,但也顯得更為冷靜了。
1995年,劃時代的作品誕生了——《新世紀福音戰士》。這部作品準確地切入了泡沫經濟後日本青年迷惘不安的內心,讓這部動畫超越了御宅族,被社會大眾所熟知,這也成為了第三次動畫熱潮的開端。
經過與發展
《新世紀福音戰士》首先帶動了面向核心受眾的動畫的發展。1996年的《機動戰艦Nadesico》、1997年的《少女革命》與之並稱為日本三大御宅族動畫,這與《新世紀福音戰士》所開創的製作委員會模式是分不開關係的。之後,以1996年開始放映的《名偵探柯南》為標誌,懸疑推理動畫也開始流行起來,成為這一時間段更為多樣性的動畫的典型代表。同時,也是在1996年《妖精狩獵者》第一次打出了「深夜動畫」的旗號,儘管這一名詞截至目前仍未官方化,但深夜動畫分類的建立對於日本動畫的多樣性也有了顯著幫助。
到了1997年《寶可夢》動畫的誕生與隨之而來的寶可夢動畫事件讓業界開始關注動畫對兒童可能造成的視力風險,這一定程度上是有利於動畫產業的自我規範的。不過,真正的重大影響還是與這一年《鬼太郎 第4期》的第64話後完全使用數位化技術製作息息相關。全數位化製作流程的大膽使用讓業界看到了未來的方向,數位化製作迅速席捲各大動畫公司,到了21世紀初除了《海螺小姐》外幾乎已經沒有使用傳統賽璐珞動畫流程製作的動畫了。
以上種種發展都使得第三次動畫熱潮在革新性上有了巨大的飛躍,1998年全年電視動畫數量破百也體現了業界的無限信心。1999年後第三次動畫熱潮稍有放緩,但這一年誕生了日本動畫史上第一部使用卡通渲染技術的作品——《機獸新世紀》。這又成為了第三次動畫熱潮所帶來的產業革新的一座里程碑。
結束了嗎?
第三次動畫熱潮結束與否一直有爭議。以津堅信之為代表的動畫評論家認為,21世紀的到來也標誌著第三次動畫熱潮的結束;但也有以增田弘道、藤津亮太為代表的動畫評論家認為,第三次動畫熱潮從未停止,在這之後日本動畫一直保持著很高的發展熱度。可以說,從播放熱度上來看,的確不能說第三次動畫熱潮有一個明確的結束節點。然而,第三次動畫熱潮所帶來的技術、收益上的進步在1999年後也未見新的里程碑,從這方面來看第三次動畫熱潮的確隨著新世紀的到來而結束了。總之,第三次動畫熱潮的結束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謎題,而對之的準確斷代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日本動畫本身的發展。
影響
- 《新世紀福音戰士》開啟了日本動畫的製作委員會模式,分擔了動畫製作中可能出現的經濟風險,在之後日本動畫的獨立性急劇加強,投資者也更有信心投資日本動畫,這開啟了日本動畫的全新收益模式和投資模式。
- 《妖精狩獵者》是第一部被稱為深夜動畫的動畫,它展開了日本深夜動畫的大旗,為之後以WOWOW為代表的衛星電視台廣泛接收各類動畫奠定了基礎,一定程度上也推進了動畫題材的延伸。
- 《鬼太郎 第4期》開啟了日本動畫的數位化製作模式,隨著2013年《海螺小姐》也轉用數位化製作,賽璐珞正式告別日本動畫,實現了技術上的完全轉型。
- 《機獸新世紀》第一次在動畫中導入卡通渲染技術,這一技術在之後廣泛運用於日本動畫中,也是技術更新的一個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