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三次动画热潮
日本第三次动画热潮 第三次アニメブーム | ||
引发第三次动画热潮的作品《新世纪福音战士》(1995) | ||
事件信息 | ||
时间 | 1995~? | |
起因 | 《新世纪福音战士》上映 | |
影响 | 制作委员会制度确立、收视群体进一步扩大、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 | |
相关条目 | ||
新世纪福音战士、制作委员会、日本第一次动画热潮、日本第二次动画热潮、宫崎勤事件 |
第三次动画热潮(日语:第三次アニメブーム)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新世纪福音战士》放映而带来的动画制作、放映热潮,其带来了更广泛的收视群体、更多样的收益方式,同时数字化技术在这之后也广泛被运用。
背景与开端
在日本第二次动画热潮逐渐消退后,尽管1989年单季度电视动画数量重回1983年的巅峰数40部,但手冢治虫的去世还是给日本ACG界蒙上了一层阴翳。不久,宫崎勤事件爆发,社会对于御宅族和ACG文化的口诛笔伐再次缩小了动画的受众,虽然1990年《樱桃小丸子》开始放映给业界带来了些许活力,但动画再一次成为了不被理解的对象,加之之后不久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动画文化有所衰颓,但也显得更为冷静了。
1995年,划时代的作品诞生了——《新世纪福音战士》。这部作品准确地切入了泡沫经济后日本青年迷惘不安的内心,让这部动画超越了御宅族,被社会大众所熟知,这也成为了第三次动画热潮的开端。
经过与发展
《新世纪福音战士》首先带动了面向核心受众的动画的发展。1996年的《机动战舰Nadesico》、1997年的《少女革命》与之并称为日本三大御宅族动画,这与《新世纪福音战士》所开创的制作委员会模式是分不开关系的。之后,以1996年开始放映的《名侦探柯南》为标志,悬疑推理动画也开始流行起来,成为这一时间段更为多样性的动画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在1996年《妖精狩猎者》第一次打出了“深夜动画”的旗号,尽管这一名词截至目前仍未官方化,但深夜动画分类的建立对于日本动画的多样性也有了显著帮助。
到了1997年《宝可梦》动画的诞生与随之而来的宝可梦动画事件让业界开始关注动画对儿童可能造成的视力风险,这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动画产业的自我规范的。不过,真正的重大影响还是与这一年《鬼太郎 第4期》的第64话后完全使用数字化技术制作息息相关。全数字化制作流程的大胆使用让业界看到了未来的方向,数字化制作迅速席卷各大动画公司,到了21世纪初除了《海螺小姐》外几乎已经没有使用传统赛璐珞动画流程制作的动画了。
以上种种发展都使得第三次动画热潮在革新性上有了巨大的飞跃,1998年全年电视动画数量破百也体现了业界的无限信心。1999年后第三次动画热潮稍有放缓,但这一年诞生了日本动画史上第一部使用卡通渲染技术的作品——《机兽新世纪》。这又成为了第三次动画热潮所带来的产业革新的一座里程碑。
结束了吗?
第三次动画热潮结束与否一直有争议。以津坚信之为代表的动画评论家认为,21世纪的到来也标志着第三次动画热潮的结束;但也有以增田弘道、藤津亮太为代表的动画评论家认为,第三次动画热潮从未停止,在这之后日本动画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发展热度。可以说,从播放热度上来看,的确不能说第三次动画热潮有一个明确的结束节点。然而,第三次动画热潮所带来的技术、收益上的进步在1999年后也未见新的里程碑,从这方面来看第三次动画热潮的确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而结束了。总之,第三次动画热潮的结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而对之的准确断代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日本动画本身的发展。
影响
- 《新世纪福音战士》开启了日本动画的制作委员会模式,分担了动画制作中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在之后日本动画的独立性急剧加强,投资者也更有信心投资日本动画,这开启了日本动画的全新收益模式和投资模式。
- 《妖精狩猎者》是第一部被称为深夜动画的动画,它展开了日本深夜动画的大旗,为之后以WOWOW为代表的卫星电视台广泛接收各类动画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动画题材的延伸。
- 《鬼太郎 第4期》开启了日本动画的数字化制作模式,随着2013年《海螺小姐》也转用数字化制作,赛璐珞正式告别日本动画,实现了技术上的完全转型。
- 《机兽新世纪》第一次在动画中导入卡通渲染技术,这一技术在之后广泛运用于日本动画中,也是技术更新的一个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