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是张乐平先生创作的漫画作品,并有电影、动画、电视剧等多种衍生作品。
原作介绍
创作背景
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早在1935年就问世了。尽管是博人一粲,但还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抗战胜利后,三毛漫画又在上海的《大公报》连载,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户晓,并成为了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有较强的社会讽喻和批判意义。
其主角“三毛”到现在仍然是中国最著名和受人喜爱的虚构人物之一,也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版本。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笔名即据此而来,她后来曾拜访过张。
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30至40年代初的上海。内容围绕无家可归的孤儿三毛,讲述三毛在“黄金”时代旧上海的历险事情。三毛生活在战争、殖民主义和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贫穷苦难环境下。
三毛流浪记所说的是原为富家子弟的12-15岁少年三毛因为日本侵略而失去了父母,沦为孤儿。后他多次寻找母亲未果,曾经做过多种苦力,例如擦鞋工等,但多次被地痞、日本军等人陷害。
帮助过三毛的一共有几人,一个人是渔夫,后因为日本侵略而为保卫三毛而死;第二个是一个穷苦太太,他因为觉得三毛可以帮助自己的家庭而收留了他,后因为日军侵略而不得不抛弃他。
在故事的开头到结尾,都叙述了三毛流浪的痛苦生活,作者通过多种方法(例如三毛的梦以及三毛的表情)来描述三毛想家、想亲人的内心深处。
事实上,动画版从三毛历险记开始三毛就已经脱离流浪了,动画开始向吸氧羊路线发展
角色
- 三毛
- 三毛在故事里的样子就如他的名字一样,永远都是只有三条头发,这也意味着贫穷导致的营养不良。
三毛漫画系列
- 早期三毛(1935-1938年)
- 三毛从军记(1946年)
- 三毛外传(1946年)
- 三毛流浪记(1947-1949年)
- 三毛日记(1950-1965年,1977-1992年)
- 三毛翻身记(1951年)
- 三毛今昔(1959年)
- 三毛迎解放(1961年)
- 三毛学雷锋(1977-1984年)
- 三毛与体育(1978-1979年)
- 三毛爱科学(1978-1980年)
- 三毛旅游记(1980-1981年)
- 三毛学法(1985-1986年)
改编列表
角色人物首次面世是以漫画形式出现,之后改编过多种其他形式。
名称 | 出版年份 | 类型 | 出版地 |
---|---|---|---|
三毛流浪记 | 1949年 | 电影 | 中国大陆 |
三毛学生意 | 1958年 | 电影 | 中国大陆 |
三毛流浪记 | 1958年 | 木偶剧 | 中国大陆 |
三毛流浪记 | 1984年 | 动画 | 中国大陆 |
三毛流浪记 | 1990年 | 舞台剧 | 中国大陆 |
三毛从军记 | 1992年 | 电影 | 中国大陆 |
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续集 |
1996年 1999年 |
电视连续剧 | 中国大陆 |
三毛流浪记 | 1997年 | 舞台剧 | 香港 |
三毛新传 | 1999年 | 电视系列短剧 | 中国大陆 |
三毛太空漫游 | 2000年 | 舞台木偶剧 | 香港 |
三毛救孤记 | 2004年 | 电影 | 中国大陆 |
三毛从军记 | 2005年 | 新媒体卡通戏剧 | 中国大陆 |
虚拟导游三毛 | 2005年 | 虚拟人物 | 中国大陆 |
三毛欢乐派 | 2006年 | 线上电脑游戏 | 中国大陆 |
三毛流浪记 | 2006年 | 动画 | 中国大陆 |
荣誉
- 1997年6月,据中国30多家城市中心书店销售情况统计,畅销书(文艺类)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的是《三毛流浪记》。
- 1998年评选的“全国优秀畅销书”少儿类75种图书中,三毛系列作品就占了7种,其中《三毛流浪记》荣居榜首。
- 1999年《三毛流浪记》被评为“建国五十年以来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之一。
此外,近几年来,各种三毛作品就曾分别获得“上海市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幼儿读物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图书奖”等多项殊荣。
衍生作品
电影版
1949年版
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喜剧片,由赵明、严恭执导,阳翰笙编剧,王龙基主演,于1949年12月上映。电影片长71分钟。
该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公映的国产故事片。[1]
剧情简介
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垃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干爷叔教他的坏事。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STAFF
- 原著:张乐平
- 导演:赵明、严恭
- 编剧:阳翰笙
- 出品公司:昆仑影业公司
CAST
- 三毛:王龙基
- 清道夫:程漠
- 爷叔:关宏达
- 老三:杨少乔
- 小牛儿:王公序
- 小狗子:冯继雄
- 小老大:丁然
- 大胖子:陈重
- 门房:刁光覃
- 贵妇:林榛
- 老乐师:王云阶
上映信息
国家或地区 | 上映时间(细节)[2] |
---|---|
中国 | 1949年12月 |
中国 | 1958年(重新发行) |
中国 | 1980年(重新发行) |
法国 | 1981年5月(戛纳电影节) |
香港 | 1981年7月 |
德国 | 1982年10月(曼海姆电影节) |
葡萄牙 | 1983年9月(菲格腊·达·福日国际电影节) |
获奖
1980年港版
香港东亚影业公司出品,虞戡平导演及编剧,于1980年上映。电影片长70分钟。
剧情简介
三毛在朱家镇,误打误撞认识了狗不理和小蚱蜢。朱大爷武功高强,又是朱家镇的大地主,放纵一帮手下为非作歹,靠着高额的租金获取暴利,全镇的人只能敢怒不敢言。
三毛他们为了生活,决定在街头卖艺,朱大爷的手下故意闹场,一旁路过的黑鹰出手相助,但寡不敌众,幸亏朱家少爷绍秋及时伸出援手。
朱大爷和参谋长勾结,黑鹰潜伏暗处伺机暗杀,却失手被擒。为了救黑鹰,小蚱蜢乔装混入朱府,待行刑之际趁乱冒死搭救。
黑鹰向朱大爷下了挑战书,和三毛他们合力在树林设下重重机关迎战。在混战中,朱大爷竟失手误杀了前来阻止的绍秋,自己最后也死在黑鹰手中。
STAFF
- 导演·编剧:虞戡平
- 副导演(助理):王晓海
- 制片人:虞戡平
- 出品公司:香港东亚影业公司
- 发行公司:Payless Entertainmen
CAST
- 三毛:黄一龙
- 黑鹰:卡萨伐
- 小蚱蜢:张海芬
- 朱大爷:高雄
- 狗不理:欧弟
- 酒店老板:孙岚
动画版
1958年版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出品的木偶动画片,由章超群导演,片长32分钟。
剧情简介
三毛是旧社会的苦孩子,他无依无靠,受尽了折磨,但它又是一个善良的、勇敢的好孩子,他的遭遇就是旧社会千千万万少年儿童的遭遇。
枯瘦如柴的三毛行走在灯火通明、笑语欢歌的大都会上海。狂风暴雨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外国产品的宣传广告,这里的繁荣与三毛没有一点关系。广告中胖娃娃吃的进口奶粉,他只能用那奶粉罐子当要饭的家伙。
大雨之夜,三毛连暂时避雨的栖身之所都找不到,粗暴的警察和骄傲的阔太太随时驱赶着他。在人吃人的旧社会,饿肚子的穷人不得已出卖自己的孩子,售价却还不及橱窗里的洋娃娃。
三毛走遍上海大街小巷,寻找能暂时得以糊口的营生,更是见遍了世态炎凉……
STAFF
- 原著:张乐平
- 导演:章超群
- 编剧:张乐平、章超群
- 造型设计:张乐平
- 布景设计:王日诚
- 摄影:章超群
- 木偶操作者:周曼玮、尤磊
- 作曲:施詠康
- 演奏:上影乐团
- 指挥:陈传熙
1984年版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出品的动画片,由徐景达、朱康林导演,总共4集,单集片长10分钟。
剧情简介
大大的脑袋,顶着三根头发,普通人家的小孩三毛原本拥有幸福的童年,然而战争却让他沦为无依无靠的孤儿。
没有父母的孩子连黄狗、乌鸦都欺负得,危难时刻他得到了善良的打鱼老伯的救助,体会到了久违而短暂的幸福。好景不长,恶霸抢走他们的劳动果实,匪兵又残忍枪杀老伯。
可怜的三毛再度沦为孤儿,在坟头跪别老伯后,瘦小的男孩漫无目的行走,辗转便来到了大都会上海。
他梦想能在这座富庶先进的大城市里吃饱饭,可是此刻正值军阀、投机商人、大资本家、外国人、青帮流氓、骗子横行的旧社会,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STAFF
- 原著:张乐平
- 导演:徐景达、朱康林
- 编剧:徐景达、包蕾、张乐平
- 主要配音:丁建华、毕克
各集标题
集数 | 标题 |
---|---|
1 | 孤苦伶仃 |
2 | 相依为命 |
3 | 到上海去 |
4 | 见义勇为 |
2006年央视版
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动画有限公司出品的111集大型动画系列片《三毛》的第一部,由朱敏、王柏荣导演,2006年1月26日播出,共26集。后续作品《三毛从军记》于2010年播出。《三毛历险记》、《三毛奇遇记》于2011年相继播出。
剧情简介
三毛自幼失去了父母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他日日风餐露宿孤苦伶仃,靠着捡烟头的零星收入维持生计。
某日,三毛遇见了善良的面粉大王吴子福,吴子福慷慨的资助了三毛,使三毛的日子稍微好过了起来。然而,这种状况没有维持多久,吴子福便跳楼昏迷。
此事引起了报社记者侯逸文的注意,他觉得这起事件绝非表面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他决定调查事件的真相。
与此同时,三毛找来了一套擦鞋的工具,开始了他的擦鞋匠生涯。在此过程中,三毛饱受欺凌和侮辱,但他仍然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正义感戳穿了修车人的阴谋,不想却遭到了后者的报复。
三毛后来结识了一个山东杂技艺人,但是艺人曾经误杀了上司的儿子,因此被警察带走。又一次无家可归的三毛救了王小明,被他的父亲收留,在学校中成绩优异,也改变了王小明。但王家因为彩票中了大奖,被匪徒注意,只得出国继承遗产。三毛因为当时被绑架(他牺牲自己让小明逃出了),失去了联系,只得继续流浪。
三毛结识了有一大家人的小谷子,在朋友的建议下去偷东西,被抓住了,再次失去了联系。出狱后他的衣服丢了,被一群童子军指责为破坏上海形象,他说自己没有衣服,但出身贵族的童子军并不能理解这一点,反而说他是神经病。他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侯记者终于找到了他,把他救了出去。
最终,三毛发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就是吴,他也很快苏醒了。来到吴家之后三毛发现吴真正的儿子是另一个小孩,不是他,他不愿隐瞒真相,得到了吴的谅解。但很快吴全家都被仇人杀死,三毛因碰巧不在幸免,但他也只能继续流浪了。
STAFF
- 原著:张乐平
- 导演:朱敏、王柏荣
- 制作机构:中国国际总公司辉煌动画公司、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动画部
CAST
相关音乐
片头曲
- 三毛
- 歌:田毅
- 作词、作曲:姚明
片尾曲
- 天大地大我没家
- 歌:刘巍巍
- 作词:车行,作曲:刘豪
插曲
- 上海滩是金
- 歌:田毅
- 作词:车行,作曲:姚明
获奖
- 2006年 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美术片奖、最佳制作奖
- 2006年 中国动画学会奖“优秀系列片奖”、“背景设计单项奖”
- 2006年 全国青少年最喜爱十大国产动画片奖
- 2006年 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优秀电视动画节目大奖
- 2007年 广电总局2007年度全国动画精品评审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
- 2007年 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最佳编剧奖
电视剧
上海电视台于1996年出品的22集儿童剧,由徐银华执导,孟智超主演。1999年又出品了以三毛反穿越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上海为内容的续集《三毛新传》24集。
剧情简介
解放前的旧上海,各方势力云集于此,鱼龙混杂,动荡不安。这里是政要富豪的博弈场,是穷苦百姓的炼狱,是当之无愧的魔都。
三毛是一个身形瘦小、脑袋圆圆、只有三根头发的男孩。他自幼丧父,为了寻找外出谋生的母亲,这个未经世事的男孩来到上海。
在这个云集着大资本家、军阀、投机商人、洋人、流氓、骗子、小偷、舞女、妓女以及千千万万穷苦百姓的都市里,三毛品尝着酸甜苦辣,见识着这个混乱时代的光怪陆离。
他柔弱的臂膀担负着太多与这个花季年龄不相匹配的东西,但即便如此,三毛仍然保持着善良正直的品性……
STAFF
- 导演:徐银华
- 编剧:张宇清
- 制片人:徐文华
- 制作人:徐文华
- 监制:杨坚、俞树泰、余为厚、周明仪
- 出品人:朱永德、张雪村
- 出品公司:上海电视台
- 发行公司:上海新文化广播电视制作有限公司
CAST
- 三毛:孟智超
- 王秀英:周萍
- 杜老板:陈伟国
- 张局长:张元
- 咸泡饭:张飞飞
- 小六子:吴宝
- 黑皮:徐超
- 哑巴:孙佳乐
- 张领班:吴任远
- 张福贵:康树良
- 民兵团:马忠业
- 歌女:陈玫卉
- 姜班头:倪增兆
- 腊梅:吴晓婕
- 张师母:顾月芳
- 张裁缝:张明
音乐相关
- 片头曲:《三毛里格三毛》
- 作词:张鸿西、任红举
- 作曲:金复载
- 演唱: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
- 演奏:上海东方民族乐团 上海广播交响乐团
- 指挥:王永吉
- 片尾曲:《光光头上三根毛》
- 作词:张鸿西、任红举
- 作曲:金复载
- 演唱: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
- 演奏:上海东方民族乐团 上海广播交响乐团
舞台剧
1997年,香港明日剧团在香港上演了舞台剧《三毛流浪记》,由王添强编导,丁羽监制。
剧情不单有三毛流浪的故事,还增加了“三毛之父”张乐平和台湾作家三毛的真人真事。演出很成功,每场演出结束,观众们纷纷涌上台前,与演员交流、合影。
该剧是由真人、面具、木偶、歌曲等组成。
音乐剧
2011年7月16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后在各地巡演。
STAFF
- 出品人: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
- 导演:王婷婷
- 艺术总监/作曲:三宝
- 作词/编剧:关山
- 制作人:雷婷
- 主演:石玉心、杨柳、王婧等
- 创作团队:三宝音乐工作室
获奖
- 2011年 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 优秀剧目一等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三毛扮演者石玉心)、优秀音乐创作奖、舞美设计奖、灯光设计奖、服装设计奖、优秀舞台美术奖
- 2012年 广东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
|
|
|
注释
- ↑ 朱安平:跨越新旧时代的杰作——新中国公映的第一部故事片《三毛流浪记》
- ↑ 《三毛流浪记》幕后花絮
- ↑ 中国电影年鉴1984,中国电影家协会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695
- ↑ “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名单 大众电影, 200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