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捲
此條目所介紹的梗或由此衍生出的梗,可能已經被廣泛地濫用並招致普遍的反感。 不分場合隨意使用此梗可能會引來諸多人的厭惡。
同時也請編輯者注意,不要使用極度不中立的言論向讀者喊話。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內捲 |
---|---|
其他表述 | 內捲化、捲、過密化、惡性競爭、踮腳效應 |
相關條目 | 躺平、後浪 |
“ | 什麼是內捲?過剩的人口為爭搶有限的資源投入無限的精力,最後所獲得的資源沒有絲毫增多,倒是捲進了幾乎無窮無盡的投入,幾近得不償失。早知這樣還不如早早把那點可憐的資源一分然後各謀出路,至少還省了那些內鬥的損耗。 什麼是內捲?清華在貴省就招30人。第31名,你考650分你也上不了清華,考710分你也上不了清華,考749分你也上不了清華。每一片雪花的努力,最終只不過是為了將另一片雪花逼入絕境。 |
” |
——曹豐澤發表於2018年[1] |
內捲(英語:Involution,inside roll 或inside to roll ),或稱「內捲化」早期文獻亦有翻譯為「內化」,是一個社會學概念和網絡流行語。
簡介
美國人類學家亞歷山大·古登威澤爾在一篇研究原始文化的論文中使用「內捲化」(英語:involution)一詞來形容某文化模式達到某最終形態後,無法自我穩定,也無法轉變為新的形態,只能使自己在內部更加複雜化。戈登威澤認為,文化模式達到了極致之後,模式的規定導致了文化的外在的統一性,從而漸進發展起統一性內部的不同要素的多樣性[2]。例如,毛利人的裝飾雖然極其複雜精細,但事實上的藝術要素並不多,只是遵循著原有的藝術形式,並在此基礎上複雜化,沒有出現根本性質上的改變。
美國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則將「內捲化」這一概念用於分析印度尼西亞的水稻種植業及城市化進程。他認為,爪哇的水稻種植業在土地使用、租佃關係、勞動力安排等方面的複雜化是「過分欣賞性的發展、一種技術哥德式的雕琢、一種組織上的細化」。同時,他認為爪哇的工業化失敗原因為未能像其它地區一樣及時發展出新的生產關係,生產仍停留在過去的低水平範圍內,因此雖然人口及組織複雜度不斷增長,但這些對經濟發展毫無裨益。雖然有開採資源的跨國公司提高了當地的GDP,但民眾並不是受益者,因此最終結果只會是共同貧困(英語:Shared poverty)。
克利福德·格爾茨的《農業的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生態變遷的過程》一書問世後,該詞語逐漸為大眾所知。
約翰內斯·阿格諾利用內捲的概念來描述 「民主國家、政黨、理論倒退到前民主或反民主的形式」。
語義偏移
「內捲」這一概念由劉仲敬率先引入中文社會學研究領域。2008年左右,劉仲敬引進了斯賓格勒的敘事方式,用來解釋中國當時的所謂現狀與社會學研究。
隨後,在2016年,知乎大v曹豐澤率先將內捲一詞用於描述高考畸形篩選策略下,各個超級中學在各省高校錄取名額不變下的無效競爭行為。[3]由於曹豐澤的採用,以及該詞對現象描繪的生動性,內捲一詞在知乎藉由曹學的東風廣為流傳。之後,包括曾博立黨在內的眾多知乎大V爭相採用這一概念,推動了內捲的泛化與傳播。
近年來,「內捲」不僅僅用於社會學研究,也用於指代一些社會現象。2020年以來,隨著「內捲」的廣泛傳播[4],這一詞語的語義不斷變化,並逐漸泛用化,成為網絡流行用語。
一般來說,「內捲」常用來指代為了爭奪有限資源而展開的惡性競爭、過度競爭。這類競爭通常具有「局限於一定範圍內」、「競爭層次較低」、「付出收益比不斷上升」等特點。例如雇員不為提高效益,只為獲得老闆賞識或至少不使自己在職場陷入劣勢而進行「自願」加班等。
在經過大眾泛用後,「內捲」也普遍用於指代一切非理性的內部競爭,甚至指代所有的內部競爭。[5]
2020年,「內捲」當選為《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語。2021年10月6日,某外交兔稱:「內捲,作為新的網絡詞彙,是指非理性內部競爭,或是『被自願』競爭,個人努力遭受通貨膨脹。」[6]
評價
社會輿論對語義偏移後的「內捲現象」的評價多為負面。
「內捲」的原因是日益增長的需求與有限的資源之間的矛盾。如發展中國家的精英常因本國的高端就業崗位少而選擇移居發達國家,以謀求更高的收入。而對於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地區,勞動力價格常因勞動人口過多而就業崗位少而被壓低。近年來的中國大陸有一個尤為突出的現象:許多年輕人背負了更多的壓力,但社會提供的階級上升渠道卻逐漸變少,因此部分人開始通過過度的競爭來獲取微弱的優勢。其手段包括但不限於:縮減娛樂時間、課外補習、熬夜學習,乃至透支自己的身體健康。
許多人認為,內捲參與者付出了額外的精力,甚至對自身的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卻沒能獲得與之相稱的結果。與此同時,所謂「後浪」卻憑藉著與生俱來的優渥條件無需參與這類收益率極低的競爭,甚至是內捲的受益者[7]。因此,「內捲」的原因本質上是日益增長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8] 。
衍生用語
網友一般把「內捲」簡稱為「捲」。它與中文本義的「捲」有截然不同的含義。基於此,產生以下的衍生用語。
捲沾黑
在「內捲」被提出來後,創始人曹豐澤評論區內經常出現強行關係「內捲」的評論,而曹本人以及閱讀者則認為「什麼都關聯到捲多多少少沾點」,後來簡化為單一個「捲」和「沾」字。在此之後,曹認為這些單刷「捲」與「沾」字的人在拉低評論區討論質量,並在其刷這些字時警告「再叫拉黑」,而評論區在此之後會有人自發在「捲」與「沾」下發「黑」字。於是「捲沾黑」被連了起來。
捲王
指想要在競爭中做到最優秀,以便把同行壓下去的人。相比於一般努力的人,「捲王」的目的不是為了提升自己,而是為了勝過其他競爭者,以提高整個競爭的獲勝門檻。
儘管這個詞也可以用於調侃那些本就很優秀的人,說話人可能沒有惡意,但有些時候會帶有嘲諷的意味。在現實生活中請慎用,更不能用來嘲諷那些為了提升自己而努力的人。誤用這個詞的通常只是打著反內捲的名義真的偷懶。
- 《LoveLive!Superstar!!》動畫中,唐可可因為連夜練習
仰臥起坐( )而在上課時半睡半醒,但在被老師叫起回答問題時仍然能回答正確,又有「除了運動之外都很完美」的美譽,而被網友們廣泛稱為「上海捲王」。 - 《我們的重製人生》被許多網友和網絡up主吐槽為「被捲王氣暈」。[9]
- 萌百編輯捲起來了
這也能捲?
對內捲的吐槽一般都是在現實的升學、工作、商業上。然而,在網絡的某些領域,也存在不可思議的內捲現象,被網友吐槽「這都能捲?」。
- 視頻作者的內捲:
- 一般來說,優秀的視頻更容易獲得平台推薦。但現在,即使視頻優秀,如果標題不吸引人,也會被平台判定視頻質量差減少推送。因此,對視頻作者尤其是無粉絲基礎的新人來說,如果想讓視頻熱門,標題和封面吸引人幾乎已經成為硬需求,即便如此也需要一定的運氣。動畫區、音樂區UP主可捲的點不多,但在舞蹈區、演奏區、生活日常區,有些視頻作者因出鏡時穿著清涼而獲得高播放量這點經常被網友以「內捲」調侃。
- 遊戲攻略的內捲:
- 一些資深玩家不僅僅追求遊戲通關,於是主張給自己加上很多限制,如最速通關、低陣容通關、只用某個道具通關等,即便這麼做與正常通關的人相比並沒有獲得更多實質性的好處。唯獨成就感以及做成視頻上傳能收穫很多普通玩家的驚訝。
- 一些沙雕問題下也能內捲:
- 在知乎常見的「假如給你錢/超能力,但要付出代價」類問題中,有一些回答嫌棄所提出的要求不值得這麼高的報酬,於是擅自提出增加要求或減少報酬。如:
- 提問:假如給你一億,讓你向討厭的人下跪磕頭,你願意嗎?
- 回答1:再捅我一刀吧,不然這錢我拿著不安心。
- 回答2:給我五千萬都行。
- 吐槽:「這也能捲?」
注釋及外部連結
- ↑ https://www.zhihu.com/answer/428327566
- ↑ 劉世定、邱澤奇. 「內捲化」概念辨析. 2004-09-20 [引用時間: 2021-09-17] (中文).
- ↑ 曹豐澤的批判對象包括但不限於高考大省的學生老師、超級中學以及教育部門的不作為,但是他也承認單靠學生自己無法跳出這一囚徒困境。
- ↑ 「內捲」的百度搜索指數從2020年8月開始大幅度上升,並在2021年6月達到了最高峰
- ↑ C羅加速曼聯飲食「內卷」:所有人盯着他吃啥,沒人敢動甜品. 澎湃新聞. 2021-09-13 [引用時間: 2021-09-18] (中文).
- ↑ 《熱詞裡的中國》
- ↑ 例如:低廉的勞動力價格降低了企業的用工成本
- ↑ 例如:教育「內捲」本質上是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引發的具體情緒體現——「缺覺成全國中小學生老大難問題」上了熱搜 教育「內捲化」,問題到底出在哪?. 杭州網. 2021-03-09 [引用時間: 2021-09-18] (中文).
- ↑ 【泛式】被捲王氣暈!「我們的重製人生」正確觀看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