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在我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優勢在我 |
---|---|
用語出處 | 1991年電影《大決戰之淮海戰役》 |
相關條目 | 常凱申、我覺得我優勢很大、死亡flag、打臉、總座高見、微操、飛龍騎臉怎麼輸 |
優勢在我是1991年中國電影《大決戰之淮海戰役》中常凱申的一句台詞。
出處
《大決戰》三部曲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於1980年代中期開始拍攝的關於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三部電影的合稱,三部影片於1991年相繼上映。《大決戰之淮海戰役》是整個系列的第二部作品。
在《大決戰之淮海戰役》中,南京和西柏坡兩方各自開會討論開戰部署的畫面被剪輯在了一起,雙方的統帥部隔空互文:離心離德的常凱申以20年前的過去的榮光自我麻痹,滿嘴空文卻絲毫沒有對戰局的分析和討論,因紙面實力以80萬領先於共軍60萬而自詡「優勢在我」;而教員卻在仔細的分析戰役的局勢和戰法,展望未來,軍民一心煥發出勃勃生機。後來歷史事實證明,人心向背,才是真正的勝負手。常凱申失去人心,加之他的各種離奇微操,最後輸的連底都不剩。因此,他在會議中表示「優勢在我」的劇情就成了毒奶,極為生草,成為了知名台詞。
這一段情節最初就在軍宅等圈子中小範圍流傳。到2021年,為了慶祝建黨百年,《大決戰》三部曲重新在電影院上映,還在B站新華社官方賬號下反覆播映,加上部分B站UP主(如1900影劇室)的電影解析、《大決戰》電視劇版的播出以及2021年8月阿富汗時局的劇變[1],共同促使該段影片開始在中國互聯網上廣泛流行,湧現出了大量二次創作。
原文
常凱申:徐州地方,歷代大規模征戰五十餘次,是非曲直難以論說,但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在這個古戰場,決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所以古來就有問鼎中原之說。
教員:戰役發起以前,對隔斷徐州、蚌埠,完全孤立徐州這一大坨敵人,我們尚不敢做這種估計:對黃維集團加入淮海戰役,我們一直很擔心,現在看來,正是常凱申破釜沉舟,調集了他最大的一個戰略集團,南線戰略決戰才顯得這樣非同小可,這樣有聲有色。
常凱申:當年先總理領革命軍分三路會合徐州,興師北上,光復徐州的第二天,清帝見大勢已去,宣告退位。民國十六年四月,也正是在徐州城郊,我有幸親率數十萬健兒征討北洋軍閥孫傳芳、張宗昌,大獲全勝!
教員:我講過,抗日戰爭快不得、解放戰爭拖不得。現在看來,這個話沒有錯,照一般規律,總兵力和裝備不超過對方,絕不可進入戰略決戰,也不盡然,解放戰爭兩年多,我們滾大了,我們打精了,我們積累了有利決戰的條件。好比凹凸鏡,向着炎炎烈日,百倍千倍的光度聚合到一點上,白熱化了、冒煙了,不能不燃燒了!
常凱申: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在談論着項羽被困垓下,仿佛這中原古戰場對我們註定了凶多吉少。二十年前,我從徐州踏上征途,開始了第二次北伐,中華秋海棠葉遂歸於一統。本黨本軍所到之處,民眾竭誠歡迎,真可謂佔盡天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短短二十年之後,這裏竟至於一變而成為我們的葬身之地了麼?
教員:所謂戰略決戰,簡單說就是賭國家的命運,賭軍隊的命運,這個賭字很不好聽,可又找不到一個更恰切的字代替它,就是這麼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正是因為如此,事情臨到了面前,又禁不住心撲撲地跳,哪有這個道理,心跳的什麼呢?我們不怕燃燒,我們不怕白熱化,我們不怕燙着這裏,燙着那裏,我們的手不能發抖啊!
常凱申:不論怎麼講,會戰兵力,是八十萬對六十萬,優勢在我!
教員:六十萬對八十萬,這是一鍋夾生飯,夾生就夾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用法
根據具體情況使用,可以配合總座高見。
- 當你想要嘲諷對手優勢很大,但實際上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時。
- 當你想要嘲諷某人優勢很大,但因為謎之操作失敗時。
優勢在我的情況
- 飛龍騎臉怎麼輸:180人口打120人口,優勢在我!
- 南雲忠一:四個航母對三個航母,優勢在我!實際上沒有算島上的陸基飛機,並不具優勢
- 袁紹:七十萬對七萬,優勢在我!
- 孫權:十萬對八百,優勢在我!打卡預定
- 拜振華:我們和塔利班是30萬對7萬,優勢在我!
- S7的EDG:我們領先SKT1萬經濟,優勢在我!
- MSI2017的WE、S8的RNG和S9的SKT:G2隻是一個歐洲魚腩,優勢在我!
- S11半決賽的LCK、S13半決賽的LPL:四強三個韓國隊/中國隊圍剿中國隊/韓國隊,優勢在我!
- Ti10的LGD:對面雪碧只會猛獁,優勢在我!
- 盧本偉:對面17張牌,
優勢在我!( ) - 微信支付:支付寶的集五福活動翻車,優勢在我!(然後宣佈提現收費)
- 2022世界盃預選賽中國男足對越南:五顆星對一顆星,優勢在我!然後被越南一比三,無緣世界盃RNM退錢!!!!
註釋和外部連結
- ↑ 當時的阿富汗政府最初具有兵力優勢,卻在塔利班的攻勢下迅速倒台,在兵力對比和戰役結果上與中國的這段歷史有相似性,且支持政府軍的美國曾有官員發表過與常凱申類似的對比兵力的言論,使得這段時事與這段影片被中國大陸網友拿來做類比、調侃和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