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PUA |
---|---|
其他表述 | pick-up artist、搭訕藝術家、 |
用語出處 | 源於美國語句「pick-up artist」 |
相關條目 | 情感勒索、感情騙子八成都是、never gonna give you up |
PUA,全稱「Pick-up Artist」,原意是指「搭訕藝術家」,其原本是指男性接受過系統化學習、實踐並不斷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為,後來泛指很會吸引異性、讓異性着迷的人和其相關行為。同時也是unicode中私人使用區(Private Use Areas)的簡稱;同時也是Windows中可能不需要的應用(Potentially Unwanted Application)的簡稱。
本義簡介
PUA源於美國,全稱「Pick-up Artist」,原意是指「搭訕藝術家」,其原本是指男性接受過系統化學習、實踐並不斷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為,後來泛指很會吸引異性、讓異性着迷的人和其相關行為。主要涉及的環節有:搭訕、互動、建立並確定彼此關係直到發生親密接觸且發生兩性關係。PUA都是人生贏家(悲)
起源與發展
PUA最早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當時,伴隨着美國社會的劇烈變化,「性解放」、女權主義、搖滾盛行,反叛的年輕人離開父母到大城市討生活,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之下,獨立自主的年輕人開始尋求更快更高效結交異性朋友的方法。20世紀80年代,美國作者埃里克·韋伯(Eric Weber)撰寫了一本專門講述如何提高與異性交往成功率的書籍《如何泡妞(How to Pick Up Girls)》。從此書面世開始,PUA在社會上取得了自己的文化專有領域,並且在短時間內興起了許多不同的PUA門派。後來,美國導演詹姆斯·托貝克(James Toback)於1987年,自導自演了一部自傳性的電影《把妹藝術家(The Pick Up Artist)》,該片推動了PUA亞文化的傳播。PUA早期傳銷(悲)
隨着書籍和電影被介紹翻譯進來,中國人在21世紀初接觸到PUA運動。因為中國接觸到PUA的時間和美國PUA運動發展到後期的時間重合,所以大陸人很快地就接受了「泡妞巢穴」(Seduction Liars)模式,一開始就把PUA運動推向商業化。網絡媒體迅速包裝出一系列「知名」的PUA,利用微博、人人網、主題站等模式迅速積累人氣,然後四處巡講,開堂授課,招徒收錢。著名的本土PUA有冷愛、永濕小狗、成真、大鵬、墨菲斯、七煙等。PUA在中國的商業化特徵非常明顯。中國最早的一批名氣較旺的PUA往往是在國外有過學習經歷,回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這個體系推向商業化。例如圈內有名的Tanggo,真名叫做巫家民,1985年生於中國廣州,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畢業,先後取得金融、微觀經濟和公共政策三個學位,之後前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北京大學遊學。回到美國後和同學在紐約創業。後來其公司被富國銀行收購,2010年回到中國開始組建他的「泡學團隊」。他回國之後把他的生意經完全放在了泡學事業上,先後得到了淘寶、多看、果殼、網易等門戶網站的支持和推廣,在2013年上線他的泡學網站「壞男孩學院」。
在中國互聯網上的負面含義
- 主條目:情感勒索
「PUA」與「CPU」
2022年,在演員許娣的一段採訪中,出現了這樣的對話:
“ | 採訪者:許娣老師,男朋友一直說我長得不好看怎麼辦? 許娣:你別聽他的!他在CPU你。 |
” |
或許是一時口誤,或許是為了節目效果,又或許是年過六十的許娣老師真的沒記清「PUA」這個網絡用語的拼法,許娣在回答時把「PUA」說成了「CPU」。
於是後來,網友們在提及「PUA」這個詞時也會有意的把它替換成「CPU」,或者其他的與「PUA」相近甚至根本不相近的三字母縮寫:「ICU」「NPC」「UFO」「PDD」「PPT」「KFC」「How are you」……
二次元里或地球ONLINE里典型的PUA
- 伊藤誠————《School Days》(尤其是動畫) 你說誠哥死的早,我說誠哥死得好
- 眾多木毛們————《仲夏夜的淫夢》
- Rick Astley————《地球Online》Never gonna give you up,never gonna let you down!
- 抖音
女殭屍女講師————《地球Online》罰款20萬警告 - 三村信史————《大逃殺》漫畫裏曾表明他和很多女性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