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的是:網絡文化中的人設關於:
ACG中負責人物形象設計的職位參見條目:「
角色設計」
人設(public persona)狹義上指公眾人物為自己塑造,受大眾或粉絲歡迎的品格形象;廣義上還包括性格、價值觀、生活方式、外貌。例如:某公眾人物對外宣稱自己「拒絕做某事」,實際上私底下會去做這樣的事情。
簡介
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認為,個體自身是一個社會實體,我們個體自身中看起來最具特質的方面,都不是我們自己特定心理的產物,而是社會性決定的(文化和歷史)。我們認為自己是誰,我們希望自己是誰,以及我們能夠成為誰,這些都無可避免地與我們交往的人口類型以及我們生活的制度背景聯繫在一起,並受到它們的調節。
人們在不同的社會佈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場景下,人們也會有不同的表演。因為人們要通過刻板印象在陌生的環境快速判斷陌生人,所以人們會把這種「預見」轉化為對「規範」的期望並提出「要求」。人們在互動中,刻畫了一種虛擬的社會身份,然而跟真實的社會身份是有差異的。
- 虛擬社會認同/前台:自我的社會性合法形式,是個體被期望的公共形象。例如:社會為「好UP主」所定義的特徵及行為。
- 真實社會認同/後台:個人想像的、私下的自我認同。例如:一個UP主在TA的私人生活中所表現的特徵和行為。
- 參見:有些人表面上是oo,背地裏卻是xx
- 參見:普羅透斯效應
人設崩塌
當公眾人物的「公共身份」(虛擬)和「私人自我」(真實)存在「不符」時,他們的角色認同扮演就會難以令人信服。大眾媒體的報道,流言的傳播,讓大眾產生消極刻板印象(貼上負面標籤),對這位公眾人物持有消極的態度。
儘管某些行為受到普遍譴責,但是這種污名不是具體某個個體、屬性或行為方式所帶來的;它的變化取決於個體或群體的互動,任何行為都可以被污名化。換句話說,人設崩塌不一定會在大眾心裏產生負面印象。
- 一位「出軌」的「好男人」
- 一位「抽煙」的「陽光男孩」
- 一位「吸毒」的「禁毒宣傳大使」
- 一位「有心計」的「單純少女」
- 一位「學術造假」的「學霸」
- 一位「詐捐」的「捐款人」
- 一位「不愛笑」的「喜劇人」
- 一位「女漢子」的「軟妹」
- 一位「過度修圖與美顏」的「美女」
- 一位「巨嬰」的「成熟中年人」
- 一位「現實生活很有禮貌」的「暴躁老哥」
一位「清楚」的「VTuber」
- 一位「不會實踐和履行自己言論」的「道德先生」
- ……
二次元中擁有人設的角色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成分,可能影響觀賞作品興趣,請酌情閱讀
相關屬性
- 參見:影帝
網絡文化與ACGN中的心理現象 |
---|
| 行為 | | | 認知 | | | 社會 | | | 障礙 | | | 進化 | | | 差異 | | | 生理 | | | 作品 | |
|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