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粘世界
粘粘世界 | |||||
原名 | World of Goo | ||||
常用译名 | 粘粘世界 | ||||
类型 | 益智 | ||||
平台 | Wii Windows Mac OS X iOS Nintendo Switch Linux | ||||
分级 |
| ||||
开发 | 2D boy | ||||
发行 | 2D Boy | ||||
制作人 | |||||
音乐 | 凯勒·加布勒 | ||||
引擎 | DX9 | ||||
模式 | 单人 | ||||
发行时间 | 2008年10月13日 |
《粘粘世界》(英语:World of Goo)是由Tomorrow Corporation前身2D Boy[1]制作并发行的物理学建筑益智游戏,于2008年10月13日在Windows和WillWare平台上发售。
基本介绍
游戏里,玩家需要通过一个叫做
全游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
- 第1章 “粘粘球的山岗”(The Goo-Filled Hills)
- 第2章 “粘粘世界的小小姐”(Little Miss World of Goo)
- 第3章 “机器中的齿轮”(Cog in the Machine)
- 第4章 “信息高速公路”(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 终章 “世界的尽头”(End of the World)只有短短四个关卡,前三关是整个游戏中最难的关卡
绝大多数非章节末尾关卡可以选择用跳过的方式来体验接下来的游戏进程。
凯勒·加布勒在2005年制作的《无尽粘粘塔》是这个游戏的早期原型。也是“粘粘公司”玩法的来源
剧情简介
第一章与其他章节不同,第一章不是一个以故事为中心的章节。 但是,一个故事确实存在。第一章故事在夏天,在一次地震后,一个叫做粘粘世界公司(World of Goo Corporation)的工厂宣布开始营业。在章节的末尾,玩家用一种像眼球的粘粘球,将一长串粘粘球送到天空。粘粘球们越飞越高,至于他们飞向何处,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章第二章的故事发生在秋天,其中粘粘世界公司在风车发电未能为世界提供足够的能量之后寻找新的能源。最后,一个美人般的机器被唤醒了。实际上,这个美人机器是一个巨大的发电机。随着年龄的衰老,发电能力越来越差,如今她的美丽被恢复,整个世界充满了能量,同时也在南方开辟了一家工厂。 第三章第三章的故事发生在冬天,粘粘世界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产品“Z产品”。随着玩家逐渐到达工厂顶部,“Z产品”成功推出。当玩家炸毁整个Z字形时,一个举着手枪的手出现,朝空中开了一枪,并形成一个巨大的绿色方框。绿色方框的不断接近,使人们陷入了恐慌。最后,方框使整个世界3D化。不幸的是,对于玩家来说,他们现在“与世界不相容”,必须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呼叫技术支持,这导致了第四章的开始。 第四章第四章从第三章离开的地方开始,玩家向现在被遗弃的信息高速公路寻找一种抵消粘粘世界公司的“Z产品”并将世界变回2D的方法。最终,玩家访问到一个叫做Mom的超级电脑,这是一个垃圾邮件程序,将广告和其他不需要的邮件发送给上一个信息超高速公路的用户。她向信息高速公路的回收站发送了一个Dliverance*的胶囊。胶囊“解开”回收站中的所有垃圾邮件,该垃圾邮件被送到了粘粘世界公司。随着一个小标志通知公司“新邮件!”粘粘世界公司爆炸了。 终章整个游戏的最后,一些飞鱼拖起巨大的望远镜岛飞向天空。透过云雾,它看见了原粘粘世界公司总部废墟,有一群粘粘球组成的粘粘塔。第一章末尾由粘粘球组成的长串,也唤醒了另一个世界的新的粘粘球。揭示了一个故事的循环。 实际上,这整个故事暗示了人类从起源再到工业化,信息化的以致衰落的发展过程。作者借着这部游戏概括了整个人类发展史及其衰落。 |
设定简介
粘粘球
游戏中最主要的元素。形态、大小、颜色各异,每一种粘粘球都有不同的属性。
- 主条目:粘粘世界/粘粘球一览
标志牌先生
在每一个关卡中,你都可以遇见一个标志牌。点击标志牌,你就可以与标志牌先生对话啦!
OCD
直译过来就是“强迫症”。玩家在某一关卡中收集足够数量多粘粘球,或在OCD所规定时间或步数内完成关卡即可获得。得到OCD后,关卡上方会展示一面白色小旗。
- 最后一关没有OCD,因为标志牌先生拿走了它。
粘粘世界公司总部
在主菜单界面里粘粘世界的左上角,相当于这个游戏的沙盒。如果收集的粘粘球超出关卡所规定的球数,那么多余的粘粘球会被传送到这里。玩家可以在这里自由搭建粘粘塔。该模式的粘粘球有300个数量的上限。
获奖
年份 | 奖项 | 类别 | 结果 |
---|---|---|---|
2008 | GameSpot评选 | 最优秀却没人玩的游戏 | 获奖 |
IGN评选 | 年度Wii游戏 | 获奖 | |
最佳WiiWare游戏 | 获奖 | ||
最佳创新设计 | 获奖 | ||
最佳新作 | 获奖 | ||
最佳益智游戏 | 获奖 | ||
最佳美工设计 | 获奖 | ||
美国独立游戏节 | 优秀技术奖 | 获奖 | |
创新设计奖 | 获奖 | ||
塞尤玛斯·麦克纳利奖(全场最佳奖) | 提名 |
相关图片
注释
- ↑ 即由罗恩·迦密和凯勒·加布勒二人组成的游戏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