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坦克(日冕)
守护者坦克 | |
正式名称 | MBT-X8“守护者”坦克 |
所属阵营 | 盟军 |
单位定位 | 反装甲坦克 |
守护者坦克是《红色警戒3》日冕mod中萌军的主战坦克,与原版游戏中名称相同的单位有似是疑非的关系。(说是似是疑非但功能上似乎没啥改变。)
本设定由日冕设定组创作:
- 原稿:宁海
- 一修:心控
- 二修:阿尔法
设定资料
- 单位名称:守护者坦克
- 定位:反装甲坦克
- 原产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 设计方:通用动力公司/维克斯公司
- 量产方:通用动力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维克斯公司
- 部署设施:盟军装甲工厂
关键指标
- L7A1型105mm线膛炮[1]
- 第二代“乔巴姆”复合装甲(非约束式陶瓷)[2]
- 完备的火控观瞄设备(含数字化火控计算机、上反稳像火控、全景光学瞄具、热成像系统等)
- 内装横风传感器的硬质辫型天线×2(采用双重加密通讯)[3]
- 带有综合探测仪的大型激光指示器(已接入TADIL战区数字信息链)
- 折叠式马桶,以及用于加热红茶饮品的小型电热炉通过把马桶和炉子写在一起体现了坦克结构的紧凑,设定组你好强大
- 表现出小布尔乔亚的落后性的黑叔叔装弹机
战场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至少揭示了如下要点:
- 装甲中坚——守护者坦克早在战前就已开始大批量生产,不少同盟国工厂都对其生产积累了足够经验;再加上车辆工厂的高度自动化流水线,守护者坦克的成本已经降低到了一个可观的水平。因此,获得进阶许可(T2)的盟军指挥官能够在相同条件下部署更多的守护者。
- 英伦长弓——人力装填的守护者坦克的射速不快,但是105㎜线膛炮却拥有极高的射击精度和威力,与数百年前不列颠岛上的长弓手无比相似。它们可以有效对付敌军的轻装甲目标集群,但是在面对重装甲目标时,盟军指挥部一般建议优先对其集火射击以求先发制人,亦或是请求空军支援。
- 聚光探灯——尽管守护者坦克的每一方面都不突出,但这并不代表它是一款平庸的坦克,许多掉以轻心的苏联、神州坦克兵都在听到激光照射警报后遭受盟军陆军与空军的集火而饮恨沙场。部分劫后余生的幸存者指明了这些激光指示器的效果;苏联陆军对此的举措是要求部队优先打击使用激光指示的守护者;神州与升阳方面则建议被照射的麒麟战车视情况而定选择撤离,也可以开启电磁偏转力场或纳米护盾来吸引火力。
- 谨防空袭——为了压低单车采购价,对己方空军有十足自信的装备计划委员会取消了车载高射机枪的配置。但实战情况瞬息万变,即便在掌握制空权的地区也难保不会有敌机突防;比如一些艺高人胆大的苏军伊尔强击机飞行员时常会选择从盟军雷达的旁波瓣方向进行超低空突防,升阳方面多变的战斗机器人也确实难以捉摸,二者都曾多次偷袭得手并成功撤离。因此,盟军前线指挥官再三强调装甲部队务必配合标枪导弹兵与多功能步兵战车协同作战;当然,能获得己方阿波罗战斗机的护航便是再好不过。
技术数据
官方公开的单位数据并不完整,无法直接从游戏中获取的数据可能无法及时更新,标注为蓝色字体的数据为公测后更新且已公开的数据
- 基本数据
- 科技需求:中级许可(T2)
- 建造花费:$950
- 建造时间:10秒
- 生命总值:700
- 碾压等级:20/20
- 视野距离:500
- 移动速度:85
- 特殊能力
激光指示器:切换为激光指示器,无法攻击但能使被指示目标受到的伤害增加。
- 切换冷却时间:5秒
- 相关升级
高科技(协议):使目标指示器造成的伤害加成效果从50%提升到100%。
武器数据
武器 | 伤害类型 | 伤害 | 多重攻击 | 杀伤半径 | 半径伤害 | 射程 | 攻击周期 | DPS |
---|---|---|---|---|---|---|---|---|
105mm线膛炮 | 穿甲 | 60 | - | - | - | 250 | 2s | 30 |
激光指示器 | - | - | - | - | - | 400 | - | - |
- 目标指示器对指示的目标造成所受伤害+50%(有高科技升级则为100%)的效果。
护甲数据
伤害类型 | 肉搏 | 狙击 | 枪弹 | 机炮 | 破片 | 火箭 |
---|---|---|---|---|---|---|
修正比(%) | 0 | 0 | 25 | 25 | 100 | 100 |
伤害类型 | 穿甲 | 震荡 | 光谱 | 磁暴 | 高爆 | 毒素 |
修正比(%) | 100 | 100 | 100 | 100 | 150 | 5 |
历史资料
对十九世纪末的众多资本主义国家而言,俄国国内的无产阶级革命单独来看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相较于当时欧洲大陆中部地区的正在蔓延的混乱;毕竟,连最具眼光的欧洲战略家也没想到,连续完成了数个五年工业计划的赤色俄国居然能成为对西欧极具威胁的庞然大物,正舔着爪子对旧世界虎视眈眈。
蓬勃发展的苏联对西欧各国与地球对面的伊顿尼亚都抱有浓烈的敌意;如果说被神州领地隔绝在西伯利亚与白令海峡那边的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最后堡垒的话,那近在咫尺的西欧诸执政党就是与资产阶级妥协的修正派——这是枫丹白露对莫斯科方面态度的预测。虽然这只是最恶劣情况下的结果,并且实际上苏联在辩证法的指导下并未打算将西欧直接铲平而只计划消灭资本主义,但对西欧领导班子而言这两者并没什么区别;更重要的是,无论苏联及其盟国的敌意将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那个千年传承的神秘大国都必然会介入其中左右逢源以求获取最大的利益,而那样的后果是谁也不想知晓的。
如数百年前上帝之鞭降临之时,自由世界的各国不得不再度团结起来,一个崭新的联盟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生:近有欧洲腹地的德意志西侧、远至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小如北海岸边的比利时、甚至大洋彼岸的合众国,全部参与其中——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同盟国,他们的部队是战无不胜的自由之鹰剥削人民的布尔乔亚。
不过理所当然的,同盟国的众多成员不可能也没理由做到绝对的同质化:截然不同的地缘及发展历史造就了复杂多样的国家政经体系与军事指导思想,并由此在盟军内部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阵营——伊顿尼亚与莱茵(Edania & Rhin)。
前者以伊顿尼亚合众国(USE)为核心,这个新大陆的绝对支配者作为整个盟军的大后方有着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与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与引领英联邦的联合王国(UK)联手负责盟军众多分散势力与海外小国的综合调配与统一管理;因而,其部队也大都倾向于科技化、机动化,在海空军种上皆有所长。伊顿尼亚对欧陆国家的支持是包括经济、政治、资源、科技在内的全方面支援,也始终保持着对北冰洋对面苏联的压制。不过事实上,合众国的关注点并不在欧陆战事,其高层甚至有人认为与那些“迷信国有化的潜在布尔什维克分子”进行频繁交流不是个好主意;然而追根究底,相比起“伊顿尼亚合众国”,同盟国联军、或者“同盟国联军伊顿尼亚部分”的名头与影响力,可能会让神州和那个对其惟命是从的极东岛国在太平洋上稍微收敛一些;再者,这个由法兰西支持独立、德意志赋予文化内涵的国家,终究是不能眼看着西方文化的源头被赤色吞噬。
后者则是被称为“莱茵协约”(Entente du Rhin/Rheinentente)的、由德意志与法兰西主导的西欧国家集团,也就是上文多次提到的、始终直面苏维埃巨熊的“欧陆国家”;协约军事总部位于枫丹白露,其组建目的就是遏止苏联随时可能到来的攻击;因此,其部队大多需要由强火力、高防护的单位构成,整个体系以地面防御作战为主、辅以海空军负责作战支援或热点清除。相较其他地区,欧洲大陆很明显不利于科技集团的稳定存在及发展,这也就导致莱茵的军队无法大规模装备需要精密维护与后方支持的高科技装备;但所幸,瑞士伯尔尼的未来科技公司(FTC)分部与德意志亚琛的莱茵协约航空局(Ententenweltraumorganisation, EWO/Agence Spatiale Entente, ASE)依旧在为其提供必不可少的科技支援。由于近代以来的连年局势动荡,加之德意志共和国(Deutsche Sozialistische Republik, DSR)这一特殊存在的影响,莱茵地区国家不得不考虑力量依然较为强大的工人阶级;因此相比起大洋彼岸的那个“不顾人民死活的资本家集团”,他们更倾向与北欧拥有浓厚航空航天工业基础及相关科研设施的斯堪的纳维亚王国合作进行盟军轨道防御系统(AODS)的构建。只是考虑到伊顿尼亚源源不断的援助贷款、以此换来的其在欧洲部分民众心中的良好声誉,以及伊顿尼亚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是盟军内部唯一能在同盟国全力支持下勉强与神州国立航天总理部(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Sinarum, NSAS)分庭抗礼的空天力量,莱茵与北欧方面最终同意AODS项目由NASA主导。
总而言之,无论为了何种目的与考虑,以莱茵、伊顿尼亚两大阵营为代表的同盟国确实站在了同一面旗帜下,接受盟军最高理事会及其下属机构的统一领导。而为了这个同盟创建的最初目的,也就是应对可能、或者说必然发生的“自卫”作战,防务委员会部署了众多系统性动作以求尽全力集结盟军的力量,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盟军部队实现装备与训练的标准化统一化;他们希望以此大幅增强各国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并最终使“同盟国联军”真正的一体化,或者至少将其中的分散力量汇集到某个大阵营的管辖之下。
这是个艰难的任务,委员会为此做出的尝试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武器装备型号的统一、作战通讯体系的通用、联合指挥演习的举办等等;最早由神州提出的全球作战指挥系统概念在这方面的确帮了大忙,机动建设技术与全球作战指挥体系化结合的硬性门槛使得理事会有充分的理由去推行他们的计划,并在同时平息各国的众多特定要求;但即使如此,那些在最高理事会都占有一席之地的老牌大国集团仍有可以竞争的地方,比如全球作战指挥系统内需要录入的机动作战中可用单位的设计制造权。
能录入作战指挥系统与机动建设作战系统并最终在全球范围内通用的单位、对应装备及其附属设备组的种类至多不过半百之数,过多的冗余会导致这一作战体系优势与可靠性的大幅削弱;而被选中就能证明自身军工科研的强大实力并迎来国际地位的提升,蜂拥而至的订单更是能够带来不俗的经济效益;并且,由于入选就意味着在未来实打实地成为同盟国众多机动建设部队与敌交锋的依仗,相关项目成品在品质与性能上几乎没有可供妥协的余地。
这种需求上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盟军内部出现了不同的装备体系,这点在著名的MBT-X8“守护者”项目上体现最甚。
是的,在地面主战载具的选择上,盟军内部的意见就并不统一:莱茵的将军们普遍认为装甲车辆需要拥有正面抗衡钢铁洪流的能力——更厚重的装甲、更强大的火力,而机动能力在防御作战中似乎不再重要,或者说没有前两者重要;但对于海峡对岸的联合王国以及大洋彼岸的伊顿尼亚来说,他们的作战任务更倾向于防守反击,故不需要坚守阵线的重甲炮台,高速机动的装甲车辆才是未来战争的必然趋势。
最能体现伊顿尼亚这种作战思路的便是由合众国通用汽车公司出品的M-8“灰熊”坦克:轻型装甲装甲无用论、不错的火力、优越的机动性;相对的,M-8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有效打击敌军的重型坦克——那是空军的任务;但由于和莱茵的作战理念背道而驰,欧洲区域仅有联合王国陆军作为维系伊顿尼亚与莱茵间关系的枢纽而购买并批量装备了“灰熊”。
这是盟军内部分歧的典型案例,其缘由并不完全是作战思路的不同,更因为利益与诉求的差异;而对这种事情,装备计划委员会同样是无可奈何,毕竟他们也清楚坐办公室的自己不可能比睡野营帐的士兵们更清楚什么装备更好用,因此只能顺其自然。
不过,莱茵与伊顿尼亚在装备选择大方向上的差异并不影响他们在盟军总部的管理下各自根据情报与实战情况来进行装备的调整及更新换代;毕竟无论采取何种战术,如果在单位设计制造上只顾强调装备特性而导致成品连敌人的现役装备都无法对抗,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于是,当苏联在西伯利亚调兵遣将之时,盟军情报部门便高度关注者他们的具体动向,甚至还“好心”地通过大使馆提醒了神州军部。而当神州与苏联的冲突落下帷幕以后,盟军高层惊讶地发现自己一向以之为倚靠的技术装备优势似乎已经荡然无存——如果说神州超出他们的预计尚情有可原的话,那苏联这次的表现就着实让人跌破眼镜;除了亮相的各类新式坦克与导弹以外,盟军情报部门甚至怀疑苏联人还有什么保密级别更高的玩意尚未出动。
在这种情况下,盟军不得不提前开始新装备的研发换代工作;对于伊顿尼亚陆军来说,他们被迫接受了冷若冰霜的残酷现实——“灰熊”完全无法和苏联人的“铁锤”相抗衡,更勿论苏军或许存在的其它秘密武器以及神州可能在数年后闪亮登场的新玩具了。
伊顿尼亚和联合王国陆军很快提出了新一代主战坦克的设计要求:
①标准化、通用化(便于各个工厂大批量生产,以尽可能快的完成换装)
②良好的机动性能(公路最大时速≥每小时40英里,单次加油可以连续行驶300英里)
③可以抵御100mm穿甲弹的炮塔与首上装甲(1000英尺的极限距离,击穿率≤90%)然而犀牛坦克的主炮是115mm
④较低的生产成本(单车采购价上限不得超过灰熊坦克的140%)指竭尽全力去省那50块钱
考虑到双方需求的分歧仅仅是合众国陆军更倾向于使用燃气轮机而不是传统柴油机,再加上维克斯公司认为仅凭自身确实无法在短短十二个月的计划时间内拿出完备的设计方案与样车,所以在通用动力公司提出合作倡议之后,维克斯公司很快便与其达成了仅限该项目的合作协议:MBT-X8的车体设计和动力系统将由通用动力公司设计,而维克斯公司则负责该车的武器系统、电子设备、防御装备,以及全车的集成。
在横向对比了来自于自家的、位于德意志凯撒国的多瑙金属公司(DG)、萨丁王国的奥托-梅莱拉公司(OM)、法兰西的伊希莱姆利罗集团(GIAT)与联合王国皇家兵工厂(RO)的多款大口径坦克炮后,维克斯公司选择了皇家兵工厂的L7A1型105mm线膛炮。
这门看似平平无奇的坦克炮,哦不,这门特立独行的线膛炮被选中成为MBT-X8计划的核心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均衡的性能、成熟的设计、现成的生产线、极高的射击精度等等,以及最重要的产能问题——虽然莱茵的火炮科技是盟军中公认最优秀的,但倘若选用欧洲公司的火炮,那么即便是通过盟军直接购买生产许可,一条全新的生产线由建设到进入全力运转仍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而莱茵对抗苏联已然竭尽全力,更不能为了回馈伊顿尼亚而消耗自己本就捉襟见肘的产能。联合王国方面很清楚这样的后果与隐患,即使不考虑伊顿尼亚与莱茵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因外来动向导致“无炮可用”的情况也是决不允许出现的。
但不管怎么说,根据多处实验场的报告,这门拥有纯正纳尔逊血统的长身管线膛坦克炮无疑是当时最合适的选择。在综合分析盟军特工自各处发回的“丰富”得甚至自相矛盾的数据后,军情六处(MI6)笃定苏联最新型的“铁锤”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等效厚度不会超过20英寸(500mm);而现有的、配属给L7A1型线膛炮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3500英尺(1067m)能够对18英寸(457mm)的均质装甲钢板达到96%的击穿率,这已经十分接近情报部门推算出的最差情况了,也就是说这支“英格兰长弓”的威力基本够用。其实对于盟军而言,最糟糕的消息是多处信息来源都已确认了苏联新型坦克已经全面采用改进型的间隙装甲,这无疑给原本对新型破甲弹和碎甲弹抱有很大希望的盟军高层当头一棒,因此他们决定立即着手为100mm线膛炮开发下一代的穿甲弹,以期更加有效的应对苏联装甲部队。
另外,由于伊顿尼亚陆军并不青睐于自动装弹机,所以即使维克斯公司有意为MBT-X8搭载自家设计的尾舱供弹的自动装弹机,但最后考虑到包括成本、可靠性、维护便捷性等在内的一系列因素,还是取消了这个设计。
防御部分方面,维克斯公司在多次权衡后选择了最新研发成功的第二代“乔巴姆”非约束式陶瓷复合装甲,这种结构上非常像三明治的特种装甲虽然造价颇高,但实际抗弹性能相当优异。在保证全车重量合理的情况下,乔巴姆装甲能使得MBT-X8拥有足够的防御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各式各样的破甲弹时。实际测试中,小到单兵火箭推进榴弹,大到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破甲弹,都无法在一般交战距离下有效击穿MBT-X8的正面装甲;即便因各种意外情况遭到击穿,多重灭火设备以及自动排爆门亦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可靠反应,迅速扑灭其引发的火灾,或是在车载弹药被引燃后尽可能的保护乘员。
由于复合装甲的引入不可避免地占用了部分成本空间,维克斯公司在电子设备的选取上只得退而求其次;虽然MBT-X8的各类电子设备非常齐全,但都不是能找到的最好选择:除了车载火控计算机和战术通讯终端以外,其余的设备如双向稳定仪、车载红外夜视仪、光学瞄具等都是上一代的产品。这些生产线尚未关停的旧型电子设备不仅仅有较多的库存,而且随时可以进行新一轮大批量生产,这自然能够大幅压低全车的生产成本。
相比之下,合众国通用动力公司所进行的设计就显得四平八稳;除去独特的四履带设计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仅仅是燃气轮机的选择:一台输出功率高达1100匹马力的“心脏”——来自莱康明(Lycoming)公司的AGT-1100车用燃气轮机。相比起传统的四冲程柴油机,即使燃气轮机存在油耗高、热源大的缺点,但这并不能掩盖它的闪光点:优秀的加速性能、寒冷环境下的启动速度、紧急情况可使用各种不同的燃油等等。伊顿尼亚陆军认为,在冬季气温相对较低、战场形势复杂的欧洲,这些优点便可能是制胜关键——在苏联装甲部队仍需20分钟来预热的情况下,仅需几分钟就可以完全发动的MBT-X8无疑能让执行机动作战的盟军装甲部队获得更多战术上的优势。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由于素来注重信息化作战与多兵种协同作战的伊顿尼亚陆军对于MBT-X8原型机的信息化程度仍不满意,通用动力公司在初审后便为其重新设计了一套大型的激光指示系统和一系列传感器,外观上便是MBT-X8炮塔顶部的大盒子与炮塔尾部的两根“辫子”。在战场上切换为该激光指示器并标记目标后,这辆MBT-X8便会将所获得的温度、湿度、风速、目标距离、目标速度等大量数据输入火控系统进行统合运算,得出的目标数字模型结果将被同步至战区数据链;此状态下主炮开火会严重影响数据收集与解算,所以乘员一般会严格遵守条例:以丧失自身开火能力为代价,协助所有友方单位进行火控数据修正,从而使他们能以更高效率对该目标执行更精准且致命的打击。
在各个方面的设计确定后,MBT-X8的全车定型、最终审核也很快顺利完成,并在批量生产后获得了“守护者”的归档代号——即便它的设计初衷是在莱茵沦陷后的欧洲战场执行反击作战任务,而不是进行防守作战。此外,早期型号的守护者坦克造价其实并不低,虽然这违背了联合王国陆军一开始的要求,不过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表现实在让人赞不绝口,联合王国方面便“忽视”了这个瑕疵,批准了对“守护者”的批量采购以及部队列装。
当然,这型坦克还有个贴心的设计细节:考虑到“守护者”乘员的舒适性,以及长时间连续作战情况下维持士气的必要,维克斯公司在联合王国陆军的贴心建议下于车体中部设计了一个折叠的小型马桶;这种采用了负压设计的马桶虽然可以有效避免“异味”散发出来,但想要正常使用它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狭小的车内。而在尾舱角落里,该车还配备有一个小型的电热炉,用于加热红茶这一类的饮品和口粮;这个玩意可比步兵们的一次性加热包或者折叠炉子好用太多,所以很多时候守护者乘员们会收到来自步兵们的“礼物”,乘员们也乐得为此给出那个小电热炉的使用许可。
尽管守护者坦克是世界上几大主要势力的主战坦克中最早定型且量产的一款,但它们还是兢兢业业地打满了全场。在绵长的战线上的各个地区,无论是千里沃野的欧洲平原、还是烟尘滚滚的非洲沙漠、亦或是潮湿阴热的太平洋岛屿,都能看到“守护者”的身影,它甚至可以说成为了自由军队的象征之一,就像它的同伴光棱坦克一样。
“她或许不是最强的,但她绝对是你值得信赖的,尤其是当你蜷缩在散兵坑中躲避敌军那该死的坦克的时候。”一名满脸倦色的陆军下士在接受战地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或许这也代表了无数盟军基层大兵们的心声,因为相比起数量较少且对应战术较为特殊而需要定点部署的幻影坦克与其它重装甲载具,“MBT-X8”才是与他们浴血作战时间最长、拯救他们性命次数最多的真正守护者。
单位语音
本单位使用原版同名单位语音。
建造完毕 | |
---|---|
Guardian tank, awaiting deployment! |
守护者坦克就绪,等候您的指示! |
选中 | |
Guardian tank. |
守护者坦克在此。 |
What can we do for you, sir? |
能为您做些什么吗,长官? |
Could we be of help, sir? |
能为您帮上什么忙吗,长官? |
Guardian tank, good to go! |
守护者坦克已就绪! |
Flight deck cleared! |
飞行甲板已清空! |
Guardian tank, at your service! |
守护者坦克为您效劳! |
Ready as always! |
时刻准备着! |
What's it gonna be? |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移动 | |
Affrimative sir! |
收到,长官! |
Approaching area! |
接近指定地区。 |
You heard the boss. |
都听到头儿说啥了。 |
Move it out, mate! |
动起来,伙计们! |
We're on it sir! |
在路上了,长官!! |
Come on boys! |
伙计们都加把劲儿。 |
Capital! |
理所当然! |
攻击 | |
Open fire! |
开火! |
Send 'em home! |
送他们打道回府! |
With pleasure! |
乐意效劳! |
Let 'em have it! |
让他们好好吃一发! |
They'll get this! |
尝尝这个! |
Another one hey? |
又一个哈? |
Take it to 'em boys! |
干掉他们,伙计们! |
Commence firing! |
准备开火! |
战斗中 | |
Don't let up, lads! |
别放他们过去,伙计们! |
This it is, boys! |
就是这样,伙计们! |
Settle down boys the command's on the line! |
悠着点伙计们,按命令行事! |
Come on! Come on now! |
快!快!快! |
Hold 'em a mess you sir! |
让他们丢盔卸甲! |
You had enough?!! |
你已经受够了!? |
There more where that come from!? |
敌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从哪儿来的!? |
Keep at it, lads! |
伙计们坚持住! |
移动攻击 | |
All the lads have been waiting for this, sir. |
为此等了很久了,长官! |
We'll show 'em out. |
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
They causing trouble? |
他们给你惹麻烦了? |
Dispose of this rubbish. |
清理掉这些垃圾! |
Coming right up! |
坚持住,我们来了! |
Well let's have it then! |
好吧,来硬的! |
Time for a switching, boys! |
时间有限,伙计们! |
That's him, light 'em up! |
那就是目标,干掉他!。 |
They've been asking for this! |
这是他们自找的! |
A little tidying up, ay? |
只是个小小的清理工作哈? |
Take it to him, boys! |
干掉他!伙计们! |
受到攻击 | |
They messing with the wrong bloats! |
他们惹错人了!就你这性能好像也没资格说这话吧? |
We're got some incoming! |
我们被什么东西命中了!来自犀牛坦克的爱 |
They firing at us! |
他们正在朝我们开火! |
We'll give it right back! |
我们会还击的! |
撤退 | |
Back it up, we're done here! |
后撤,我们失去主动权了! |
Outta here, on the double! |
离开这里,别陷入麻烦! |
Make way! |
开条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