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法效应
“ | 恶魔的位置 | ” |
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路西法效应 |
---|---|
用语出处 | 菲利普·津巴多 |
相关条目 | 权限狗、人设、大逃杀、小丑 |
路西法效应是指在特定情境下,可以让一个人性情大变,让好人做出恶行。
简介
人们会融入鼓励恶行的群体中,并接纳了该群体的意识形态以及每个人的角色和任务。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情境极大程度地控制个体行为,并往往主宰人格和一个人过去的学习历史、价值观和信念。劝人作恶的情境力量,能够导致普通人做出极其可怕的行为,例如:大逃杀。
「角色」创造了行之有效的地位和权力差别,人们很容易享受并满足支配别人的权力,例如: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老板与工人、男人与女人的互动。
监狱实验
197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想知道人会滥用权力吗?因此,在1971年,他进行了斯坦福监狱实验。他把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改造成一个模拟监狱。他选择了24个美国大学生作为被试,经过测试,这些被试均心智正常。通过掷硬币的方式,随机分配为「看守组」和「囚犯组」。
- 囚犯:在抵达监狱后会被脱去外衣、搜身、除虱,然后得到特定的囚犯制服和床上用品。为了提高囚犯的匿名感和人权被剥夺感,每个囚犯在监狱里只允许用给定的身份号码称呼彼此。每个囚犯脚上还会被栓上锁链,以提醒他们是失去自由者。
- 看守:穿着军服,戴着墨镜(确保不会和囚犯发生眼神接触),他们携带着钥匙、哨子、手铐和警棍,每天24小时值班,并拥有对囚犯的绝对控制权。只要为了维持秩序,只要认为合适,他们就可以采取任何办法确保对监狱的控制。
狱警们强调囚犯,必须无条件遵守所有规则,做不到就会失去某种基本权利。开始的时候,基本权利包括读书、写作、交谈。后来,最轻微的抗议,也会导致吃饭、睡觉或洗漱的权利。违背规则还会受罚做一些卑微、机械的工作,例如:直接用手清洁厕所,做俯卧撑时,狱警踩着囚犯的后背,关几个小时的禁闭。狱警们总能想出一些新的花招,让囚犯们感到自己毫无价值。
36小时后,因为有一名囚犯出现了情绪病,不得不被释放。不到7天,每个看守都成了独裁者和暴力者。「囚犯组」忘记了自己不是真正的犯人,他们只记得自己的代号,不会反抗,不会拒绝,甚至都未曾向实验主办方求助。
因为「看守组」觉得很无聊,所以开始把囚犯当作玩具,不让犯人休息,甚至在夜晚时变本加厉地折磨犯人。在很多时候,狱警扒光囚犯,用黑头套罩住囚犯的头,用镣铐锁住囚犯。据说津巴多透过回看录像,发现自己在监狱中走动时下意识地背着双手,才发现他也陷入到了自己「监狱长」的角色中。
由于他发现所有人都过度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为了防止更严重的问题发生,于是提前结束了实验。
虽然实验只有六天,但是已经让原本守法的年轻人陷入到权利的快感之中了。
相关作品
- 安堂丽治/安德鲁:成为「看守」角色3天后穿上制服[1],对白木牙衣子的行为从M属性变成S属性。实际上,这是安德鲁的先期投资(M之经济学),后来玩脱,因为还没有享受高强度的调教的时候,白木牙衣子就失去了S属性。——《监狱学园》
- 恶魔护照:只要随身携带这张护照,对方就会无条件地允许使用者为所欲为。野比大雄拥有此道具后,到处做坏事。——《哆啦A梦》
- 导演李夏:「英雄主义」跟「社会压力」之间的冲突,英雄主义是解决路西法效应最好的一个方法。——《红领巾侠》
- 只需要糟糕的一天,最理性的人也能成为疯子——2020年电影《小丑》
相关图片
|
注释
- ↑ 漫画 92话~94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