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芬戰爭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第二次世界大戰 > 蘇芬戰爭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萌娘百科現實戰爭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歡迎閱讀並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或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歷史資料,確保條目內容的準確性與中立性。希望你能珍惜這珍貴的平靜歲月。
萌娘百科現實戰爭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歡迎閱讀並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或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歷史資料,確保條目內容的準確性與中立性。希望你能珍惜這珍貴的平靜歲月。
蘇芬戰爭
| |||
---|---|---|---|
Soviet-Finland War
| |||
蘇芬戰爭(少女與戰車版)[1]
| |||
時間 | 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2日 1941年6月25日—1944年9月19日 | ||
地點 | 蘇聯到芬蘭邊境 | ||
結果 | 蘇聯慘勝,但獲得大量領土 | ||
參戰方
| |||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 芬蘭共和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約瑟夫·斯大林 基里爾·梅列茨科夫 克里門特·伏羅希洛夫 謝苗·鐵木辛哥 |
屈厄斯蒂·卡利奧 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 | ||
參戰兵力
| |||
約1200,000人 450,390人 |
約200,000人 530,000人(另德國200,0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375491人傷亡 陣亡200000人,受傷385000人,64000人被俘 |
105904人傷亡 陣亡或失蹤58715人,受傷158000人,1500人投降 |
蘇芬戰爭是二戰期間蘇聯和芬蘭進行的戰爭,分為1939-1940年的冬季戰爭和1941-1944年的繼續戰爭(蘇德北方戰線)。
大量ACG作品中有蘇芬戰爭的人物、事件、裝備登場。
背景
- 十月革命後芬蘭獨立,德軍支持的白軍與蘇俄支持的紅軍展開內戰,並以白軍勝利而告終。1920年蘇芬劃分邊界,當時蘇波戰爭正在進行,芬蘭因此獲得非常有利的結果,與蘇俄的邊境各方向上面積均較沙俄時期擴大,其中卡累利阿地峽方向距列寧格勒僅32km。此後,兩國處於敵視狀態。
- 30年代中期,蘇聯採取集體安全政策,試圖遏制納粹德國的擴張。蘇聯認為芬蘭有鎳礦資源,又與瑞典鐵礦石產地臨近,德國有可能因此控制芬蘭,進而在很可能發生的蘇德戰爭中從芬蘭進攻蘇聯。在得到芬蘭嚴守中立並反對任何武裝入侵的保證後,蘇聯又多次向芬蘭要求租借一些芬蘭灣的島嶼並接受蘇聯軍事援助,並回報以經濟優惠,均被芬蘭拒絕。隨着英法綏靖,集體安全政策趨於破產,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轉而與德國劃分了東歐勢力範圍,其中蘇聯勢力範圍就包括芬蘭。
- 1939年10月,蘇聯對芬蘭提出如下要求:
一、卡累利阿地峽的兩國邊境向西推延,割讓地峽至維普里(芬蘭第二大城市,也是地峽上的主要防禦工事——「曼納海姆防線」至芬蘭內地的中心根據地)以東30千米間的土地予蘇聯。
二、割讓雷巴奇半島予蘇聯,蘇聯可在此駐紮5000名士兵。
三、租借漢科半島予蘇聯30年,並允許在此建設軍事基地,租金每年800萬芬蘭馬克。
四、割讓蘇爾薩里島、拉萬薩里島、蒂泰爾薩里島和科伊維斯托群島予蘇聯。
五、拆除曼納海姆防線。
六、簽署互助條約,共同防衛芬蘭灣。
作為交換,蘇聯將割讓兩座自治市——雷波拉與波拉亞韋予芬蘭,兩者合計面積為5,529平方千米,為蘇聯對芬蘭要求的2,761平方千米領土的兩倍,但多為森林區,開發程度較低。從10月11日開始,雙方進行了多輪談判,也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讓步,但談判最終還是於11月12日破裂了。
冬季戰爭
戰爭的爆發
- 1939年11月26日,蘇聯宣稱位於邊境一帶的曼尼拉村被芬軍炮擊。以此為理由,11月30日,蘇軍由梅列茨科夫統率,開始全線攻擊蘇芬邊境並空襲芬蘭大城市,並宣布成立由內戰後流亡蘇聯的共產黨人奧托·威廉莫維奇·庫西寧領導的芬蘭民主共和國政權(駐地特里約基,又稱特里約基政府),希望獲得芬蘭左派和無產階級的支持。
- 芬蘭此時仍希望通過外交解決,向蘇聯發起談判請求,並向國聯申訴。但蘇聯方面回復不承認現有芬蘭政府,而承認特里約基政府,拒絕了芬蘭的請求。國聯收到芬蘭的申訴後,向蘇聯發起調停,蘇聯仍如此回復。國聯於12月14日將蘇聯開除。
戰爭的第一階段(1939年11月30日至12月31日)
- 戰爭初期,蘇聯投入了大量部隊,對芬蘭在各條戰線上均具有兵力優勢。在卡累利阿地峽地區,雙方都投入重兵,蘇聯雖然擁有裝甲優勢,卻經常發動呆板草率、兵種協同能力差的正面進攻,久久無法突破曼納海姆防線。而在環境更惡劣的其他地區,大雪使得蘇軍行動不便,而芬軍熟悉地形,又多能滑雪機動,因此可以進行運動戰,襲擾蘇軍的後方補給線,所以芬軍常常能以寡擊眾甚至在局地包圍並消滅蘇軍,使得這些地區的戰線直到戰爭結束都基本沒有變動。
- 蘇軍在冬季裝備方面準備甚少,坦克塗裝和士兵服裝等均未作適合雪地的塗白處理,經常成為顯眼的活靶;過冬物資也準備不足,加上部隊多來自中亞和高加索,並不善於雪地作戰,許多士兵凍傷。
- 蘇軍原以為能得到芬蘭左派和無產階級的支持,然而芬蘭人多認為蘇聯在侵略芬蘭,本就存在的仇俄仇蘇情緒更加強烈,甚至許多共產黨員也站在芬蘭政府一方。在使蘇軍受到較大損失的情況下,芬蘭由於人力國力不足,也受到較大的損失,開始接觸蘇聯方面試圖談判,無果。因為得不到支持,蘇聯撤銷了特里約基政府,重新承認芬蘭政府。
戰爭的第二階段(1940年1月至3月13日)
- 1939年12月,在第一階段進攻不利的情況下,蘇聯將梅列茨科夫降職,指揮權收回至最高統帥部,由鐵木辛哥掛帥。蘇聯開始挑選各軍區的優秀部隊增援戰場,並改善坦克塗裝、士兵服裝和其他冬季裝備狀況。鐵木辛哥總結了第一階段蘇軍失利的經驗教訓,力圖提高蘇軍的協同水平。因此1940年1月蘇軍忙於整軍備戰,幾乎沒有大規模行動,而是通過炮擊和轟炸削弱曼納海姆防線。
- 2月1日,蘇軍炮火猛轟曼納海姆防線,時間較以往更長,芬軍難以修復工事。蘇軍以更好的步坦協同戰術發起猛攻,並持續增援兵力擴大突破。芬軍的彈藥等物資均不足,儘管仍給予蘇軍較大的殺傷,仍不得不在十餘天后發起總撤退,事實上已無力繼續抵抗。而蘇軍損失較大,且春季泥濘期即將到來,英法也有可能援助芬蘭,因此雙方開始接觸準備停戰,但芬蘭對蘇聯的條件猶豫不決。此後,德國因擔心英法勢力進入斯堪的納維亞,向瑞典和芬蘭施加壓力要求儘快結束戰爭,瑞典切斷了對芬蘭的援助,而蘇軍則繼續推進,因此芬蘭不得不於3月12日宣布接受蘇聯的條件並停火,冬季戰爭結束。
- 西方正困於挪威戰爭,無法援助芬蘭,間接導致芬蘭親近德國。
繼續戰爭
「臨時和平」時期
- 1940年3月12日蘇芬簽訂的條約中,除1939年10月的條件外,蘇聯因為軍事上的勝利,額外獲取了包括維普里在內的芬蘭領土,包括了芬蘭的大部分工業產區和大量經濟、人口。此後,蘇聯繼續向芬蘭施加壓力,芬蘭因此擴軍備戰,並寄希望於英法等國。然而由於德國的軍事勝利,英法無暇顧及芬蘭。
- 另一方面,德國在不列顛空戰中失利,因冬季戰爭中蘇聯和芬蘭的表現,轉而計劃拉攏芬蘭一同進攻蘇聯,芬蘭因此轉向德國,但堅持只有蘇聯主動進攻芬蘭,芬蘭才會與德國一同反擊。
- 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德軍從芬蘭起飛轟炸蘇聯,蘇聯認為芬蘭站在德國一邊,於是轟炸芬蘭,芬蘭因此對蘇聯宣戰,宣稱目標是收復冬季戰爭的失地,把此次戰爭視為冬季戰爭的延續,稱「繼續戰爭」。冬季戰爭與繼續戰爭之間的15個月被稱作「臨時和平」時期。
繼續戰爭
- 芬蘭對蘇宣戰後,隨着德軍初期的軍事勝利,於1941年8月收復了所有冬季戰爭中的失地。由於芬蘭並未正式加入軸心國,有相當的自主性,英美向芬蘭施加壓力希望其停止進攻甚至轉而加入盟國,遭到芬蘭的拒絕。而芬蘭雖然停止了進攻,但仍繼續靠攏德國,配合德軍作戰。隨着德軍在莫斯科戰役和從芬蘭進攻摩爾曼斯克失敗,芬蘭認為自己損失較大且德國無法速勝,試圖與蘇聯停戰,遭到德國警告後,決定繼續作戰,謀求更大的和談籌碼。
- 1943年2月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戰敗後,芬蘭組織了新一屆內閣與政府,試圖與蘇聯和談。蘇聯要求芬蘭投降,遭到芬蘭拒絕。蘇軍因此從1944年2月開始轟炸芬蘭,並在6月開始進攻芬蘭,7月將戰線推回冬季戰爭後的國境線,芬蘭政府通過承諾不單獨與蘇聯議和,換取了德國的援助,暫時抵擋住了蘇軍的進攻,蘇軍則轉而主攻波蘭。
- 德國從愛沙尼亞敗退後,芬蘭失去了南部屏障,急於與蘇軍議和,於8月撤換了承諾不單獨議和的政府,由曼納海姆代理。9月4日,芬蘭宣布停火,次日蘇聯亦宣布停火。蘇聯要求賠款6億美元(在英美干涉下減為3億);恢復冬季戰爭後的國境線;將佩察莫省割讓予蘇聯;帕爾卡拉半島租借予蘇聯50年(於1956年歸還);芬軍全部復員;驅逐德軍。繼續戰爭結束。
影響
- 芬蘭的國際聲譽大大提升,蘇聯的國際聲譽遭到極大的損害。芬軍和蘇軍的表現也成為納粹德國決心進攻蘇聯並拉攏芬蘭的原因之一
- 大部分芬蘭官員遭到審判(但處罰都較輕)
- 芬蘭宣布永不反蘇,永遠放棄領土要求(但冷戰期間免於被蘇聯所吞併,成為了西方和蘇聯交流的通道,獲利很多)
軼事
蘇聯空軍於開戰首日即展開了針對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為首大都市的空襲,其中甚至包括了子母彈形式的燃燒彈。
然而,面對芬蘭對蘇聯轟炸行為的指責,外長莫洛托夫卻辯稱蘇聯空軍並未轟炸芬蘭,而是為都市內飢餓的工人空投「麵包」。所以在整個戰爭期間,芬蘭人都將蘇聯空軍的炸彈戲謔地稱為「莫洛托夫的麵包籃」。
另外,在冬季游擊戰期間,由於缺乏反坦克武器,芬軍大量使用發明於西班牙內戰,以玻璃瓶等容器盛裝石油、磷、助燃劑等物的燃燒瓶,由於多以酒瓶為容器,故有芬蘭官兵將之稱為「這是給莫洛托夫的雞尾酒」,於是「莫洛托夫雞尾酒」遂成為燃燒瓶的別稱。
這兩種武器都和莫洛托夫毫無關係,切勿望文生義。
相關作品
- 《鋼鐵雄心4》中,蘇聯和德國簽訂協議後,便有事件進攻芬蘭,如芬蘭堅持住一定時間,便有議和事件(但蘇聯可選擇拒絕)。不過對蘇聯名譽的影響沒有還原。如果此前芬蘭變成社會主義國家,還可以直接加入蘇聯。
- EasyTech系列:
- 手機遊戲《冬季戰爭(Winter War)》以蘇芬戰爭為背景
- 遊戲《班隊戰鬥:冬季戰爭》以蘇芬戰爭為背景
- 遊戲《世界大戰1914》中包含了蘇芬戰爭
- 歌曲《薩基雅爾維的波爾卡》就創作於「繼續戰爭」期間
- 這場戰爭使得芬蘭知名度提高了很多,包括索米衝鋒鎗在內的武器進入遊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