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
萌娘百科現實戰爭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歡迎閱讀並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或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歷史資料,確保條目內容的準確性與中立性。希望你能珍惜這珍貴的平靜歲月。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 介紹戰爭過程
蘇德戰爭
| |||
---|---|---|---|
二戰的一部分
| |||
1944年蘇聯裝甲部隊執行反攻任務
| |||
時間 | 1941.6.22[1]—1945.5.11[2] | ||
地點 | 蘇聯、德國、中歐、東歐 | ||
結果 | 同盟國勝利,軸心國無條件投降 | ||
參戰方
| |||
共產陣營
其他盟軍陣營
|
法西斯陣營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蘇聯領導人)
伊凡·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蘇軍將領) |
阿道夫·希特勒(納粹德國元首)
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德國國防軍元帥,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 ||
參戰兵力
| |||
蘇聯紅軍及各國游擊隊3460萬 | 納粹德國陸軍1420萬
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納粹德國僕從國聯軍約100萬 | ||
傷亡與損失
| |||
死亡及失蹤1060萬 被俘446萬 傷病1832萬 平民死亡約1600萬 |
死亡及失蹤380萬 被俘160萬 傷病約700萬 平民死亡約300萬 |
“ | ” | |
——《神聖的戰爭》 |
蘇德戰爭是二戰的組成部分。
- 蘇聯(及現俄羅斯)稱之為「
偉大的衛國戰爭( )」。 - 英美法意等國稱之為「
東線戰場( )」。 - 德國稱之為「
德蘇戰爭( )」。
註:單說「衛國戰爭」而不加其他修飾,一般是特指1812年沙俄反抗拿破崙入侵的戰爭(尤其是在蘇聯及今天的俄羅斯聯邦),而非蘇德戰爭。
簡介
蘇德戰爭是對二戰中歐洲東線1941年「巴巴羅薩計劃」發動後,1941年至1945年間蘇聯與德國的戰爭的概稱。
三次元的蘇德戰爭
參戰勢力
- 同盟國:蘇聯、波蘭游擊武裝、捷克斯洛伐克第一軍團、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會議、圖瓦人民共和國。
- 軸心國:納粹德國、西班牙王國[3]、意大利王國、烏克蘭游擊武裝、芬蘭共和國、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克羅地亞獨立國、斯洛伐克共和國。
戰場
蘇德戰爭主要戰場在今柏林-布達佩斯以東、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以西的廣大地區。
主要戰役
- 前奏
- 蘇德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 德國閃擊波蘭
- 蘇聯根據條約吞併波蘭東部
- 冬季戰爭(蘇芬戰爭)
- 蘇聯吞併波羅的海三國
- 蘇日衝突與日本的中立
- 第一階段:閃電戰(巴巴羅薩行動)
- 布列斯特要塞
- 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
- 第一次斯摩棱斯克
- 烏曼
- 敖德薩
- 列寧格勒(1941-1944)
- 基輔
- 繼續戰爭 (蘇芬, 1942)
- 塞瓦斯托波爾(1941-1942)
- 莫斯科(颱風行動)
- 第二階段:相持
- 勒熱夫-瑟喬夫卡-維亞濟馬(火星行動)
- 第二次哈爾科夫
- 沃羅涅日(藍色方案)
- 斯大林格勒(天王星行動/冬季風暴行動)
- 高加索(土星行動)
- 第三次哈爾科夫
- 庫爾斯克(堡壘計劃)
- 第三階段:反攻
- 第二次斯摩棱斯克
- 英國蘇聯入侵伊朗
- 十次打擊十次斯大林突擊
- 列寧格勒-大諾夫哥羅德
- 第聶伯河-喀爾巴阡山脈
- 敖德薩-克里米亞
- 維堡-彼得羅扎沃茨克
- 巴格拉基昂行動
- 利沃夫-桑多梅日
- 雅西-基什尼奧夫
- 波羅的海
- 布達佩斯
- 波特薩莫-希爾內科斯
- 華沙起義
- 維斯瓦河-奧德河
- 東普魯士
- 巴拉頓湖反擊
- 維也納
- 柏林
- 布拉格
戰爭結果及後續事件
- 蘇聯在英勇抗擊和同盟國協助下獲勝,蘇軍攻占柏林、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二戰歐洲戰場戰事結束。
- 蘇聯對日宣戰,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覆滅。
- 雙方不少於3500萬人死亡。至今不少東歐國家的老年男女比例仍然不正常。這也明顯地影響了戰後數十年內蘇聯社會的方方面面,多基調悲涼的文藝作品,如《山楂樹》。
- 東歐各國領土發生巨大變動。波羅的海三國、西白俄羅斯地區、西烏克蘭地區、比薩拉比亞地區劃歸蘇聯。原屬德國的後波美拉尼亞、西里西亞和東普魯士南部地區劃歸波蘭,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則併入蘇聯,改名加里寧格勒,並在蘇聯解體後成為俄羅斯飛地。南斯拉夫、希臘得到意大利的一些土地。德族人被完全趕出這些土地,使得德國永遠無權索取。波羅的海三國反抗活動持續了相當長時間。
- 戰爭期間及戰後,蘇聯對東歐多國進行武力干涉,將其建立為自己的衛星國,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但蘇聯在希臘讓步,讓希臘未能變紅。
- 德國戰敗後被盟軍分區占領,後來英、法、美占領區和蘇聯占領區分別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德國,也稱西德,定都波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民主德國,也稱東德,定都東柏林),兩德分別加入北約和華約。
- 蘇德兩國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柏林、德累斯頓、斯大林格勒等城市化為廢墟,但蘇聯通過國家計劃和驅使大量軸心國戰俘充當勞工,在不依賴美國資本的情況下使經濟有明顯的恢復。
- 脫離德國後的奧地利也被盟軍分區占領。占領期結束後,奧地利按照蘇聯的要求,宣布永久中立,並宣布永不與德國合併。
戰爭之最
作為現代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最為慘烈、最為致命的武裝衝突,蘇德戰爭創下了戰爭史上多個記錄:
- 軍民總傷亡數:蘇聯(近5000萬人)
- 士兵陣亡數:蘇聯(1060萬人)
- 最大規模殲滅戰:基輔戰役(蘇軍616304人被殲滅)
- 最慘烈的圍城戰:列寧格勒保衛戰(被圍困882天,蘇聯軍民3436066人傷亡)
- 最慘烈的巷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雙方共200萬人傷亡)
- 最大規模坦克戰:庫爾斯克會戰(雙方共6044輛坦克參戰)
- 最大規模攻堅戰:柏林會戰(蘇軍共230萬兵力攻城)
ACGN中的蘇德戰爭
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烈的部分,因此蘇德戰爭在大量ACGN作品中登場。
《第一小隊》
動畫電影《第一小隊》(First Squad)的故事背景為蘇德戰爭。
納粹德國的黨衛軍(Schutzstaffel,簡稱ss)總司令Martin Linz意圖喚醒12世紀東征十字軍中的「超能力部隊」,組成幽靈軍團,進攻蘇聯本土。
而女主角Nadya受命組成第一小隊,對抗納粹德國的幽靈軍團。
《鋼鐵雄心4》
在一般史實國策模式下蘇聯和德國必有一戰,但因為各種原因,德國被設計的過強,而且蘇聯AI又極其弱智,所以導致AI蘇聯把把輸。
蠢驢聲稱是為了遊戲性,盟軍不登陸蘇聯就干不過德國,以此加強盟軍玩家的參與度。
1.9版本實裝間諜功能後,隨着盟軍登陸戰的改善,以及被間諜滲透成篩子的德三,蘇聯終於有活路了,可喜可賀。
在2021年11月24日正式發售的新DLC「絕不後退」中,蘇聯被大幅度重做、深化。
《使命召喚系列》
使命召喚1、2和5均有二戰場景。
使命召喚1以斯大林格勒為蘇聯場景開始,用「五人一槍」(即玩家操縱的角色無論重開多少把都是分到五顆子彈手無寸鐵然後冒着紅場坡頂上的重機槍往上沖的那個)、「後退被殺」黑蘇。以占領柏林為全遊戲結局。
使命召喚2同樣場景在斯大林格勒,但裡面的政委溫和一些。草草結束,後期就只剩下西方劇情了。
使命召喚5裡面雷澤諾夫和彼得連科的劇情是主線,續作7中提到了他們抓捕德國科學家斯坦納卻被領導暗算的事。
使命召喚14拒絕製作東線戰場,引起爭議。
EasyTech系列
《英雄連2》
相比於前作《英雄連》,《英雄連2》同樣把背景設定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但把戰場轉移到了蘇德戰爭部分,着重體現蘇聯紅軍與德軍在戰場上的角逐。
遊戲帶領玩家進行蘇德戰爭從巴巴羅薩行動到柏林戰役的各個階段,並擁有「巴巴羅薩行動」、「斯大林格勒的偉大勝利」等拓展任務包。
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西方世界對蘇聯的刻版印象的體現較為嚴重,請自行甄別。
《我的老婆是雅利安超人》
此處不多加描述。
《黑塔利亞》
對蘇德戰爭進行了美化處理。
《全頻帶阻塞干擾》(俄羅斯版)
- 在卡琳娜的回憶講述中,她的爺爺在70多年前的蘇德戰爭中從古德里安的坦克群下拯救了莫斯科,用鮮血換來了勳章,可是20年前蘇聯解體、葉利欽上台後,面對溫暖冬天的空洞許諾,爺爺不得不走出沒有暖氣的家到「自由市場」出售勳章,卻賣不出去,最後睜大雙眼凍死在古玩店的台階上。
- 在北約的全面攻勢下,俄羅斯軍隊總參謀部有人提議效仿70多年前的蘇德戰爭,退守莫斯科,憑藉城市外圍建築和工事進行巷戰,但米哈伊爾·謝米揚諾維奇·列夫森科元帥以從西線收縮會導致北約從北部迂迴與右翼軍隊會合為由拒絕,並堅持反擊。
《斯大林格勒冬景色》
歌曲惡搞自日本歌手石川小百合的名曲《津輕海峽·冬景色》,並製作了3D動畫視頻,代表蘇德兩軍的初音未來和亞北音留兩方展開混戰,將場景中的建築物一一摧毀。
歌詞裡也出現了許多二戰梗,似乎是以斯大林格勒會戰期間德軍一方的視角書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