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小說
基本概念
有聲小說,或稱「語音小說」「有聲讀物」等。是一種將作品文字有感情色彩地朗讀出來,並錄製成的音頻的形式。對於一些「懶得看書」的人來說,「聽書」更具有吸引力,這也是有聲小說賴以生存的群眾基礎。
有聲小說並不是什麼高端的東西,它的載體就是一般的音頻文件。製作成本很低,只要沒人嫌你聲音難聽,你大可以自己去嘗試錄製。
有聲小說區別於其他載體,有自己的優勢,首先它能解放雙手雙眼,其次不受空間、環境的限制,手機、pad、MP3都能存儲,想聽戴上耳機就能聽,而且在播放器里播放的時候可以調節播放速度,可以自動記住播放的停止時間,以方便下次「閱讀」。
隨着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開始變得難以坐下來認真讀書,甚至連看電子書都覺得傷眼睛,於是這種「把書朗讀出來然後在錄音,給想讀書的人『聽』書」的形式就突然開始風靡起來,最終構成了有聲小說。
有很多網站、APP都開始創立有聲小說板塊,收錄各種各樣的有聲小說。而因為成為有聲小說的朗讀者也是有現金報酬,很多聲配愛好者、網配CV甚至廣播劇主持和專業配音演員都會去錄製有聲小說,增加收入。
然而對於很多紙質書和電子書的讀者來說,有聲小說雖然解放了雙眼和雙手,但閱讀速度不能自由控制,時間一長思維也會難以集中,很容易聽着聽着就斷片兒或者睡着的情況。所以對這種「聽書」並不感冒。
發展歷史
有聲讀物是傳統書的一種衍生形式。它是隨着聲磁技術的發展而開發出的一種以磁化物為載體並帶有播放功能的書。最為常見的有聲讀物以有聲小說為主。
1931年,美國國會建立了一個計劃名為「
20世紀80年代,隨着便攜式磁帶錄音機的普及,磁帶稱為有聲讀物的主要載體。一些作家注意到有聲讀物的潛在價值,陸續出版了他們的有聲作品,從此作家和出版商意識到決定銷量的並不僅僅是印刷書籍。 到了80年代中期出版音頻業務增長到每年數十億美元的零售額。隨着互聯網寬帶技術的發展、新的壓縮音頻格式和便攜式媒體播放器的出現,有聲讀物受歡迎的程度大大增加,這預示着網絡有聲讀物出版的時代已經到來。
如今,很多的電台和網絡電台成為了有聲讀物的製作方,並且這個市場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關注,慢慢進入正規化運作的軌道。
代表作品
(其實大部分熱門小說都會有對應的有聲小說,而且基本都為付費作品)
代表平台
- 喜馬拉雅
- 懶人聽書
附:小說同人動畫
很多小說並不出名,沒有正規的漫改人幫忙改編,便請了一些粗製濫造的工作室改編為動畫(實為動態漫畫),以吸引讀者。
這種動畫一般有幾個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