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世紀帝國II:蒙古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Aoe fuchs.pn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世紀帝國系列條目☆Wololo~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祝您在萌娘百科度過愉快的時光。
艱苦的狩獵和遊牧生活造就了堅強的蒙古人。團結蒙古草原的脆弱部落,引領他們進軍世界的邊緣。向中國工程師學習攻城武器,並摧毀最堅固的城市,建立世界上史無前例的最大帝國!強大的蒙古突騎會給予擋路的敵人箭雨衝散他們,然後騎兵們迅雷不及掩耳地將他們全部踐踏粉碎!
——遊戲內說明書

蒙古人是《世紀帝國Ⅱ》原版登場的東亞文明,專注騎射手。

簡介

蒙古人是中亞和西伯利亞大草原上的遊牧部落的集合,他們都是兇猛的戰士,以建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陸上帝國而聞名。 在13世紀初,蒙古人在鐵木真的領導下團結在一起,後來發動征服東亞、歐洲和中東的更發達和先進的文明的戰役,後來鐵木真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在其鼎盛時期,他們的帝國從朝鮮半島開始,橫跨整個亞洲,並延伸到歐洲的俄羅斯和波羅的海沿岸。 他們佔領了現在的小亞細亞、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部分地區、緬甸部分地區、吐蕃、整個中國以及越南部分地區

儘管在許多關鍵戰役中蒙古人的數量大大超過了敵人,但蒙古人還是運用了各種游擊戰戰術,例如騎射手,他們的蒙古反曲弓所提供的遠距離和準確性給他們在戰場上的巨大優勢。 大部分軍隊由與其他軍隊相比也是更加輕便的輕騎兵組成,這使他們能夠執行許多原本不切實際的戰術,依靠這種機動性,將他們派遣到偵察任務中收集有關適合蒙古人偏愛的戰鬥戰術的路線和地形的情報。這體現在使他們的騎射手和輕騎兵受益的文明獎勵,增加輕騎兵視線的團隊獎勵以及他們獨特技術上

特性

特有單位

蒙古騎射手/蒙古突騎(Mangudai)

  • 對攻城武器有攻擊加成的騎射手

蒙古帝國是由成吉思汗所統一,這個偉大的征服者讓蒙古疆域從太平洋橫跨到中歐。強大的蒙古軍是由手持複合弓的騎射手為骨幹,為了保持行軍效率,他們會有後備坐騎提供換乘。而其中最精銳的戰士就是突騎。他們精通於各種戰術,利用變化多端、虛實難分的襲擾和埋伏殲滅敵方騎兵;對於敵方步軍則用強弓勁箭在距離外予以屠殺。這令所有他們的敵人感到疲憊而戰慄。

他們唯一的弱點就是必須仰賴傑出的統治者將他們統御在同一個旗號下,所以當成吉思汗死後,這些精銳的戰士就淪為派系鬥爭的棋子而已。

Mangudai一詞來自於蒙古曼古特家族(Manghud),和成吉思汗有關係的一個氏族名字。

特有科技

  • 城堡時代:遊牧(Nomads)

房屋被摧毀後人口也不會減少

蒙古人居住於漠北草原,逐水草而居。帶着牲口放牧,並隨着土地肥沃與否而決定是否遷徙。

  • 帝王時代:操練(Drill)

攻城武器廠的單位移動速度 +50%

蒙古人在軍事上有如此成就的秘訣在於經年累月與草原上磨練出的紀律。嚴格的操演在一次次狩獵與作戰中進行。這讓蒙古均具有閃電作戰的能力,往往使與他們對陣的重裝部隊焦頭爛額。

文明加成

  • 騎射手攻擊速度 +25%
  • 輕騎兵、翼騎兵和草原突騎的生命值上限 +30%
  • 獵人工作效率 +40%

團隊加成

  • 斥候騎兵系視野 +2

世界奇觀

成吉思汗大宮帳

成吉思汗大宮帳(Great Tent of Genghis Khan)

蒙古人的遊牧習性即使在稱霸北亞後依然保有特色,傳說中成吉思汗擁有五頂鐵馬金帳,其中作為御帳的成吉思汗大宮帳(也稱為成吉思汗金帳、成吉思汗金頂大帳或成吉思汗中軍大帳)在歷史傳說中便極為雄偉。據說此帳在克魯倫河畔的庫迭額阿速勒建成,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行宮所用,後向外征戰之時將其裝載在巨型馬車上,可以用十多匹戰馬拉動,這是為了應對成吉思汗常年征戰沙場需要一個隨時可以移動的流動指揮所而設計的。現今復原雕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旅遊區(在成吉思汗陵隔壁),是按照曾經目擊成吉思汗出巡的歐洲畫者流傳至今的版畫復原而成。

語音

遊戲裏的蒙古部隊說蒙古語。以前用根據舊維吾爾字母進行修改的一種文字——蒙古文字書寫,後蒙古國因為受蘇聯的影響,使用西里爾字母拼寫蒙古文,但是中國的蒙古族依舊用蒙古文字書寫。

村民

  • 選擇1 Тiim üü? (Тийм уу?/ᠲᠡᠶᠢᠮᠦ
    ᠤᠤ?
    ) - 是的?
  • 選擇2 Amar mend üü? (Амар мэнд үү? /ᠠᠮᠤᠷ
    ᠮᠡᠨᠳᠦ
    ᠦᠦ?
    ) - 打招呼,也有"你過得如何"的意思
  • 選擇3 Belen baina (Бэлэн байна / ᠪᠡᠯᠡᠨ
    ᠪᠠᠶᠢᠨᠠ
    ) - 準備好了
  • 選擇4 Zakhir (Захир / ᠵᠠᠬᠢᠷ) - 請下命令
  • 移動1 Za za (За за / ᠵᠠ
    ᠵᠠ
    ) - 好
  • 移動2 Tiim ee (Тийм ээ / ᠲᠡᠶᠢᠮᠦ
    ) - 是的
  • 移動3 Züitei (Зүйтэй/ᠵᠦᠢᠲᠡᠢ) - 正確,翻譯過來是「這值得推崇」
  • 移動4 Bi bolgoyo (Би болгоё/ᠪᠢ
    ᠪᠣᠯᠬᠤ
    ᠭᠣᠶᠣ
    ) - 我履行,直譯過來是「我弄它」
  • 建造 Barilgachin (Барилгачин / ᠪᠠᠷᠢᠯᠭᠠᠴᠢᠨ) - 建築工
  • 伐木 Modchin (Модчин/ᠮᠣᠳᠣᠴᠢᠨ) - 伐木工
  • 農場 Khuduh aj akui erklegch (Хөдөө аж ахуйн эрхлэгч / ᠬᠥᠳᠡᠭᠡ
    ᠠᠵᠤ
    ᠠᠬᠤᠢ
    ᠶᠢᠨ ᠡᠷᠬᠢᠯᠡᠭᠴᠢ
    ) - 農民,糟糕的翻譯,直譯是「優秀的(土地)所有者」
  • 漁獲 Zagaschin (Загасчин / ᠵᠢᠭᠠᠰᠤᠴᠢᠨ) - 漁夫
  • 覓食 Amitan tejeegch (Амьтан тэжээгч / ᠠᠮᠢᠲᠠᠨ
    ᠲᠡᠵᠢᠭᠡᠭᠴᠢ
    ) - 糟糕的翻譯,他的意思是「動物餵養者」
  • 狩獵 Anchin (Анчин / ᠠᠩᠴᠢᠨ) - 獵人
  • 開礦 Uurhaichin (Уурхайчин / ᠠᠭᠤᠷᠬᠠᠶᠢᠴᠢᠨ) - 礦工
  • 修理 Zasvarchin (Засварчин / ᠵᠠᠰᠠᠪᠤᠷᠢᠴᠢᠨ) - 修理工
  • 攻擊 Uragshaa davshaad! (Урагшаа давшад!/ᠤᠷᠤᠭᠰᠢ
    ᠪᠠᠨ
    ᠳᠠᠪᠰᠢᠭᠠᠳ!
    ) - 衝啊!(未使用)

軍事單位

  • 選擇1 Тiim üü? (Тийм уу?/ᠲᠡᠶᠢᠮᠦ
    ᠤᠤ?
    ) - 是的?
  • 選擇2 Belen (Бэлэн/ᠪᠡᠯᠡᠨ) - 準備好了
  • 選擇3 Tushaal sons (Тушаал сонс / ᠲᠤᠰᠢᠶᠠᠯ
    ᠰᠣᠨᠤᠰ
    ) - 等待命令
  • 移動1 Medlee, guitsetgey (Мэдлээ, гүйцэтгэй/ᠮᠡᠳᠡᠯᠡ᠂
    ᠭᠦᠢᠴᠡᠳᠭᠡᠢ
    ) - 明白,我會的
  • 移動2 Güitsetgey (Гүйцэтгэй/ᠭᠦᠢᠴᠡᠳᠭᠡᠢ) - 我會的
  • 移動3 Tiim (Тийм/ᠲᠡᠶᠢᠮᠦ) - 是
  • 攻擊1 Uragshaa davshaad! (Урагшаа давшад!/ᠤᠷᠤᠭᠰᠢ
    ᠪᠠᠨ
    ᠳᠠᠪᠰᠢᠭᠠᠳ!
    ) - 衝啊!
  • 攻擊2 Bayldahnd! (Байлдаанд! / ᠪᠠᠶᠢᠯᠳᠤᠭᠠᠨ
    ᠳᠤ!
    ) - 開戰!
  • 攻擊3 Medlee, guitsetgey! (Мэдлээ, гүйцэтгэй!/ᠮᠡᠳᠡᠯᠡ᠂
    ᠭᠦᠢᠴᠡᠳᠭᠡᠢ!
    ) - 明白,我會的!
  • 攻擊4 Hurailan davsh! (Хурайлан давш!/ᠬᠤᠷᠤᠶᠢᠯᠠᠨ
    ᠳᠠᠪᠰᠢ!
    ) - 歡呼着前進!

僧侶

  • 選擇1 Bolgohson uu? (Болгосон уу? / ᠪᠣᠯᠭᠠᠭᠰᠠ
    ᠦᠦ?
    ) - 你完工了嗎?
  • 選擇2 Amar mend üü? (Амар мэнд үү? / ᠠᠮᠤᠷ
    ᠮᠡᠨᠳᠦ
    ᠦᠦ?
    ) - 你好,怎麼了?
  • 選擇3 Soyorkhi (Cоёрхи/ᠰᠣᠶᠣᠷᠬᠢ) - 祝福你
  • 選擇4 Surgahli sons (Сургаал сонс / ᠰᠤᠷᠭᠠᠯ
    ᠰᠣᠨᠤᠰ
    ) - 聽候明智之語
  • 移動1 Tiim ee (Тийм ээ / ᠲᠡᠶᠢᠮᠦ
    ) - 就是這樣
  • 移動2 Bolgoyo (Болгоё/ᠪᠣᠯᠬᠤ
    ᠭᠣᠶᠣ
    ) - 我履行,直譯過來是「我弄它」
  • 移動3 Za zuite (За зүйтэй / ᠵᠠ
    ᠵᠦᠢᠲᠡᠢ
    ) - 是的,正確
  • 移動4 Bi bolgoyo (Би болгоё/ᠪᠢ
    ᠪᠣᠯᠬᠤ
    ᠭᠣᠶᠣ
    ) - 我履行,直譯過來是「我弄它」

國王

  • 選擇1 Тiim üü? (Тийм уу?/ᠲᠡᠶᠢᠮᠦ
    ᠤᠤ?
    ) - 是的?
  • 選擇2 Amar mend üü? (Амар мэнд үү? / ᠠᠮᠤᠷ
    ᠮᠡᠨᠳᠦ
    ᠦᠦ?
    ) - 你好,怎麼了?
  • 選擇3 Belen baina (Бэлэн байна / ᠪᠡᠯᠡᠨ
    ᠪᠠᠶᠢᠨᠠ
    ) - 我準備好了
  • 選擇4 Aildvar sons (Айлдвар сонс / ᠠᠶᠢᠯᠠᠳᠪᠤᠷᠢ
    ᠰᠣᠨᠤᠰ
    ) - 聆聽我的吩咐
  • 移動1 Za (За / ᠵᠠ) - 好
  • 移動2 Tiim ee (Тийм ээ / ᠲᠡᠶᠢᠮᠦ
    ) - 就是這樣
  • 移動3 Züi (Зүй / ᠵᠦᠢ) - 如此
  • 移動4 Bi bolgoyo (Би болгоё/ᠪᠢ
    ᠪᠣᠯᠬᠤ
    ᠭᠣᠶᠣ
    ) - 我履行,直譯過來是「我弄它」

AI玩家名

  • 拔都汗(Batu Khan;ᠪᠠᠲᠣ
    ᠬᠠᠭᠠᠨ
    ):蒙古統治者,從蒙古帝國分裂的金帳汗國的創始人。拔都是朮赤的兒子,成吉思汗的孫子
  • 察合台汗(Chagatai Khan;ᠴᠠᠭᠠᠲᠠᠢ
    ᠬᠠᠭᠠᠨ
    ):成吉思汗次子,他是1226年-1242年察合台汗國的可汗,察合台語和察合台突厥人的名字就是來自他。父親去世後,他繼承了現在的中亞五國的大部分地區
  • 哲別(Jebe;ᠵᠡᠪᠡ):成吉思汗著名的將軍(Noyan)之一,他是別速惕部人,曾屬於泰赤烏部。
  • 成吉思汗(Genghis Khan;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
    ):蒙古帝國的建立者,在他死後蒙古帝國成為歷史上最大的陸地帝國。他通過團結東北亞的許多遊牧部落而發跡,建立帝國並被譽為「成吉思汗」後,他發動了蒙古侵略征服了大部分歐亞大陸的土地。他針對西遼、高加索、花剌子模,西夏和金朝發動了一連串的戰役。
  • 貴由汗(Guyuk Khan;ᠭᠦᠶᠦᠭ
    ᠬᠠᠭᠠᠨ
    ):蒙古帝國的第三位大汗,窩闊台汗的長子,成吉思汗的孫子。1246年到1248年在位。
  • 旭烈兀汗(Hulegu Khan;ᠬᠦᠯᠡᠭᠦ
    ᠬᠠᠭᠠᠨ
    ):征服了西亞的大部分地區的蒙古統治者。他是拖雷和克烈公主唆魯合貼尼的兒子,成吉思汗的孫子,也是忽必烈、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兄弟。他是波斯伊兒汗國的創始人。
  • 朮赤(Jochi;ᠵᠥᠴᠢ):蒙古軍司令,成吉思汗的長子,孛兒帖的四個兒子之一,儘管他和成吉思汗是否是真正的父子關係還待斟酌。他是一位出色的軍事領袖,和兄弟叔父一起參加了成吉思汗的中亞征服。
  • 合不勒汗(Kabul Khan;ᠬᠠᠪᠤᠯ
    ᠬᠠᠭᠠᠨ
    ):蒙兀國的第一個知道名字的汗,成吉思汗的曾祖父。
  • 忽必烈汗(Khubilai Khan;ᠬᠦᠪᠢᠯᠠᠢ
    ᠬᠠᠭᠠᠨ
    ):蒙古帝國的第五個大汗,從1260年到1294年在位(儘管由於帝國的分裂,只保持了名義上的地位),他於1271年在中國建立了元朝,第一位元朝皇帝。
  • 怯的不花(Kitboga;ᠬᠢᠲ᠋ᠪᠤᠬᠠ):隸屬於蒙古帝國的突厥乃蠻部落的景教基督徒,他是蒙古伊兒汗國旭烈兀汗的副將和知己,協助他征服了中東。
  • 屈出律(Kushluk;ᠬᠦᠴᠦᠯᠦᠭ):西蒙古乃蠻部落人,哈喇契丹(西遼)的末代君主。被成吉思汗擊敗後他向西逃到了西遼,後來叛亂篡奪了王位,控制了西遼。他於1218年被兵敗被殺,西遼的領土也被吸收到了崛起的蒙古帝國中,舊版中文翻譯是「闊實魯」。
  • 蒙哥汗(Mongke Khan;ᠮᠥᠩᠬᠡ
    ᠬᠠᠭᠠᠨ
    ):蒙古帝國的第四位大汗,統治時期為1251年至1259年。他是拖雷血脈的第一位大汗,進行了重大改革以改善其統治時期的帝國管理。
  • 那海汗(Nogai Khan;ᠨᠣᠬᠠᠢ
    ᠬᠠᠭᠠᠨ
    ):金帳汗國將軍兼實際領導人,成吉思汗的曾孫。那海在他的鼎盛時期是歐洲最有權勢的人之一,並被認為是部落的真正領袖。
  • 窩闊台汗(Ogedei Khan;ᠥᠭᠡᠳᠡᠢ
    ᠬᠠᠭᠠᠨ
    ):成吉思汗的第三個兒子,蒙古帝國的第二任大汗。繼續他父親的帝國擴張繼續侵略其他國家,在蒙古入侵歐洲和東亞期間,蒙古帝國向西南方向延伸到了最遠。
  • 速不台·巴特爾(Subotai Ba'atur;ᠰᠦᠪᠦᠭᠠᠲᠠᠢ
    ᠪᠠᠭᠠᠲᠣᠷ
    ):烏梁海將軍,成吉思汗和窩闊台汗旗下的軍事戰略家。他指揮了20多次戰役,征服了32個國家,贏得了65場激烈的戰鬥,征服或佔領了比歷史上任何其他指揮官都更多的領土。他通過充滿想像力和精妙的策略,以及協調好相距數百公里的軍隊的後勤,獲得了無數的勝利,稱號Ba'atur(巴特爾)是蒙古語的「勇士」的意思,舊版中文翻譯是「書部台」。
  • 脫脫迷失汗(Toktamish Khan;ᠲᠤᠬᠤᠲᠠᠤᠰ
    ᠬᠠᠭᠠᠨ
    ):藍帳汗國的一位著名大汗,將金帳汗國、白帳汗國和藍帳汗國短暫地統一為一個國家。他是成吉思汗的孫子禿花帖木兒的後代,按道理來說他也應該和帖木兒一起被劃分到韃靼人領袖,但決定版還是保留下來了,可能是為了突出和帖木兒的敵對關係。
  • 帖木兒(Tamerlane;ᠲᠡᠮᠦᠷ):突厥化蒙古人征服者,建立統治波斯和中亞的帖木兒帝國,根據約翰·約瑟夫·桑德斯的說法,帖木兒是伊朗化居民,而不是草原遊牧民,決定版上市後被移除,修改為韃靼人領袖。
  • 月即別(Uzbeg;ᠥᠽᠪᠧᠭ):統治金帳汗國時間最長的汗,金帳汗國在他的統治下達到巔峰,決定版上市後被移除,修改為韃靼人領袖。

遊戲內介紹

蒙古人是來自中亞大草原的遊牧民族。他們是兇猛的戰士,打敗牧地上的每一個敵人,並侵襲在東方和南方已開發的文明。從十三世紀開始,蒙古的部落在統一之後,即展開對外征戰。沿着他們在千年以前的祖先,匈奴人的蹄印,蒙古人開拓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由於所到之處均造成大量的死亡和破壞,因此被視為「魔鬼的騎兵」

蒙古人居住在今天蒙古貝加爾湖的南面平原。在頂盛時期,他們的帝國東起自高麗並跨越亞洲邊界,直侵俄羅斯在歐洲的土地,遠至波羅的海沿岸一帶。他們佔有大部份的小亞細亞,今天的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吐蕃,部份的印度與緬甸,整個中國與部份的越南

在十三世紀初年,蒙古的部落是由鐵木真所統一。鐵木真又名成吉思汗 (即最強大的統治者意思),他的野心是統治所有海內 (太平洋和大西洋) 的土地,而這個目的也幾乎達成了。起初,他只有大約二萬五千個戰士,爾後則通過征服其他遊牧民族來增強實力,並在 1211 年攻擊中國的北方。他在 1215 年攻佔北京,這場戰役造成三千萬的中國人喪生。其後蒙古人轉往西方,在 1220 年時,奪取在絲綢之路上最大的貿易城市布哈拉,整個個城市被夷為平地,居民亦慘遭屠殺

成吉思汗在 1227 年去世,其子窩闊台完成中國北部的征服,繼續向歐洲推進。他在 1240 年攻毀基輔並向匈牙利進攻。窩闊台在 1241 年死於征途中,迫使大軍立即折回以解決繼承的問題。當蒙古的統治者把軍事焦點集中在中東和中國時,歐洲地區得以稍事喘息。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消滅了回教的「刺客團」,並在 1258 年攻佔回教徒的首都巴格達,城中十萬民居被屠殺。1260 年,埃及的馬穆魯克(高級的奴隸兵,為回教軍隊的一種) 在今天的以色列打敗蒙古人,結束了蒙古人對回教和聖城的威脅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另一個孫子,他在 1279 年完全佔領中國,並建立元朝。曾經在 1274 年和 1281 年兩度企圖入侵日本,卻被季風吹翻艦隊,導致重大的損失。1294 年,忽必烈死於中國,蒙古的政權自此在亞洲和其他地區衰落。1368 年,建立於的中國的元朝被明朝推翻

在 1370 年代,一個具有土耳其和蒙古血統的戰士,宣稱他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並爭取在中亞地區的蒙古領導權,企圖恢復蒙古帝國。此人名叫帖木兒·蘭 (意即「瘤子」帖木兒,歐洲人稱之為帖木兒,亞洲人稱之為毀滅王子),憑藉十萬名以騎兵為主的大軍,橫掃俄羅斯與波斯,以回教徒為主要攻擊目標。1398 年,他洗掠德里,屠殺當地居民達十萬人,隨後並轉往西方,在敘利亞打敗埃及的馬穆魯克。1402 年,他在今天的安卡拉附近打敗大批的奧斯曼帝國土耳其軍隊,並隨即折返。1405 年,他發動軍隊入侵中國,卻在同年死於征途之中。他喜歡掠奪財富和發動大規模的屠殺,但在位期間卻沒有考慮過設置一個穩定的政府,因此,在他死後,由兒子們所繼承瓜分的廣大國土便很快地四分五裂

文明簡史

從乞顏部到大蒙古國

蒙古人自認他們的祖先是蒼狼與白鹿,發源於斡難河上游的蒙古高原。本來是女真人統治之下的部落群體。各部互不相屬,彼此之間偶有爭奪牲口或牧地的衝突,仇殺也非罕見。鐵木真的父親就是死於部落仇殺 從1196年開始,經過十年兼併。鐵木真將蒙古各部統一在他的旗幟下,建立大蒙古國。並簡單設置規章法典以便治理。並開始蒙古的擴張之路。西遼、西夏、女真金朝都是他們的擴張對象

成吉思汗的征途

鐵木真成為成吉思汗後,持續地對西夏、金朝進行戰爭。然而花剌子模卻因為擅自殺死其商隊惹來成吉思汗的震怒。大汗放下女真和西夏,親率十萬鐵騎將之討滅。就這樣一路進軍中亞、越過高加索山打進東歐、擊潰基輔大公包圍烏克蘭、沿着頓河流域燒殺擄掠。後來大軍東歸,受到震懾的歐洲諸國紛紛遣使交好。連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也不例外 然而成吉思汗的戰鬥並未結束,他在生命最後一段時光仍然在作戰。病逝於攻西夏的途中。西夏國王在其逝世後一個月投降,西夏遂亡

成吉思汗子孫的征途

其子孫繼承了成吉思汗的侵略性基因,持續攻打金朝。和南宋聯手一起將女真人給討滅,高麗也沒有倖免 窩闊台汗治下的蒙古再次西征,這次攻下了北方的突厥諸部、莫斯科、基輔,將基輔公國給消滅。另一支部隊則是殺翻波蘭、立陶宛、保加利亞、南斯拉夫等地,並擊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聯軍。蒙古前鋒甚至推到了北意大利以東,維也納多瑙河畔。一直到窩闊台死後才退兵,再次讓歐洲諸國鬆了口氣 然而窩闊台死後還有貴由,貴由汗將巴格達攻下,阿尤部王朝滅亡,但隨後卻在以色列受挫。蒙古鐵蹄被攔阻在非洲以前 東方,除了先前說的西夏、金朝、高麗之外,南宋終於迎來末日。雖然在四川城下擊斃蒙哥汗,卻仍然無法挽回頹勢。崖山一役,陸秀夫擁幼帝投海,南宋亡。忽必烈在蒙古王子的政治鬥爭中勝出,改國號為大元。然而諸王子不合已經是事實,所以雖然名義上要尊大蒙古國之後的大元為宗主,實際上各汗國是獨立互不統屬的

大元與四大汗國

中原地區,忽必烈建大都(北京)開始元朝統治,期間忽必烈兩度攻日本,但都被颱風給擊潰,日本僥倖逃過一劫。其他四大汗國則分別是窩闊台汗國(中亞)、察合台汗國(中亞)、伊兒汗國(西亞)、金帳汗國(東歐)。窩闊台汗國因為諸王內鬥最早滅亡,被併入察合台汗國中 暴起暴落是歷史規律,各地先後將式微的蒙古勢力推翻。而中原的漢人最終也將這個草原帝國趕回了漠北 無可否認的,蒙古西征對中亞東歐洲諸國的影響是災難性的,但是這也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文化融合:火藥西傳間接的導致歐洲莊園的瓦解,加速民族國家建立 蒙古人也在歷史上達成了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軍事成就

軼事

  • 蒙古的文明標識基於索永布(soyombo)的上半部分「永恆之火和日月」,索永布可以在現代蒙古國旗裏面找到。
  • 決定版的蒙古UI下方的圖案是蘇魯錠,蒙古語中「長矛」的意思,象徵戰神和權力的一種旗子,成吉思汗戰役的圖標就是這個。
  • 蒙古人是唯一能夠研究異端邪說的東亞文明,但這是違背史實的,因為蒙古人在歷史上非常容易地被其他文化和宗教(尤其是佛教和伊斯蘭教)所吸收,儘管他們的親戚韃靼人沒有這個科技。
  • 蒙古人被認為在征服中國期間獲得了火藥,並在侵略花剌子模,東歐(甚至被認為是引進它)和日本的時候以「飛火槍」和「震天雷」等形式使用過。但是和中國人一樣,由於平衡的原因,蒙古人只擁有炮艦和自爆兵,因為他們已經有優秀的騎射手和攻城武器了。
  • 蒙古(Mongol)一詞的來源是「勇敢」(монг)。
  • 蒙古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究到東胡人,東胡人是因為他們居住在胡人(Hun,也就是匈奴)人以東,所以稱之為東胡,他們後來被匈奴人摧毀,成為匈奴的一部分,在匈奴潰散後他們被稱為蒙兀室韋,後來在鐵木真的領導下蒙古才由鬆散的遊牧民族成為一個民族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