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世紀帝國II:緬甸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Aoe fuchs.pn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世紀帝國系列條目☆Wololo~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祝您在萌娘百科度過愉快的時光。
印度次大陸以東,充滿活力和博學的文化在叢林和河谷中蓬勃發展。把握權力,平息叛亂,使緬甸君主制恢復昔日的輝煌。指揮無堅不摧的巨大戰象,成就東南亞歷史上最偉大的帝國。緬甸獨特的部隊是飛鏢騎兵,一種遠程騎兵部隊,致命但是命中率差強人意
——遊戲內說明書

緬甸人是《世紀帝國II:蠻王崛起》中登場的東南亞文明,專注僧侶和象兵

簡介

緬甸人基於歷史上的蒲甘王朝和後來的東吁王朝,後者是東南亞最大的帝國。緬甸周邊地區以其寬闊的山脈,密集的山谷和濃密的森林而聞名。為了反映這個設定,緬甸人在伐木場科技免費升級。佛教僧侶在緬甸社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們教導着謙卑的重要性,不貪戀任何財富或奢侈品,遊戲裏以便宜的修道院技術和顯示地圖聖物位置的團隊獎勵來反映了這一點

儘管最後還是失敗了,但是緬甸軍隊還是敢於勇敢地用騎兵去抵抗蒙古人的入侵,其中以18世紀的來自外國的飛鏢騎兵為佼佼者,這在遊戲裏被設定為他們的獨特單位,並且獨特科技曼尼普爾馬也反映了這一點設定

緬甸人還以擅長使用笨重的裝甲大象而聞名,在他們的另一個獨特科技「象轎」中可以得到體現,使象兵獲得了額外的近戰裝甲和遠程裝甲。最後,緬甸的步兵訓練有素,是熟練掌握斌道等武術的武術家,在遊戲中反映為步兵隨着時代的增長獲得更高的攻擊力

特性

特有單位

飛鏢騎兵(Arambai)

  • 擁有強力攻擊的遠程騎兵

Arambai是一種一種類似飛鏢的武器,其尖端為尖頭,握柄上附有羽毛,它是現在印度最東部的曼尼普爾邦的秘密武器,使用這種飛鏢的騎兵常常在飛鏢上塗毒進行致命的攻擊

特有科技

  • 城堡時代:曼尼普爾馬(Manipur Cavalry)

騎兵對弓箭手的傷害+4
曼尼普爾邦是位於現在印度東北的邊界邦鎮,民風剽悍善戰聞名,這個科技很好地體現出他們的作戰技巧

  • 帝王時代:象轎(Howdah)

象兵的遠程護甲和近程護甲+1
Howdah是大象背上的傳統乘架,可以乘載部隊於象背上

文明加成

  • 伐木場科技免費升級
  • 從封建時代開始,步兵攻擊力每個時代+1
  • 修道院科技便宜50%

團隊加成

顯示地圖上的聖物

世界奇觀

瑞喜宮塔

瑞喜宮塔(Shwezigon Pagoda)

公元1059年由最早統一緬甸的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建造,江喜佗王完成。是蒲甘最古老的塔,也是最壯觀、工程最浩大的塔。該塔高40多米,周圍環繞着53尊高大的雕塑,包括獅子雕、摩迦羅雕(一種形似鱷魚的動物)和蟾蜍雕。塔的四面各有一銅亭,亭內各有一尊精美絕倫的立佛。 壇台之間的長廊塗釉方磚上,刻有1000幅左右的浮雕。

語音

緬甸人說和他們名字同名的語言,一種漢藏語系的語言,使用他們獨特的從迦曇婆和帕拉瓦等古婆羅米文字改造而成的文字書寫

村民

  • 選擇1 Hou'ke? (ဟုတ်ကဲ့) – 是?
  • 選擇2 Hae (ဟေ့) – 你好
  • 選擇3 Athin bai (အသင့်ပဲ) – 準備就緒
  • 選擇4 Amein bhe pa? (အမိန့်ပေးပါ) – 何種命令?
  • 移動1 Hou'ke (ဟုတ်ကဲ့) – 是
  • 移動2 Mhaan ba (မှန်ပ) – 正確
  • 移動3 Kyawantaw swarrmai (ကျွန်တော်သွားမည်) – 我會去的
  • 女性移動4 Swa do mè (သွားတော့မယ်) – 我現在去
  • 男性移動4 Khu lote lite maal (ခုလုပ်လိုက်မယ်) – 來馬上完成
  • 建造 Sout lote thai thamarr (ဆောက်လုပ်ရေးသမား) – 建築工
  • 伐木 Thit khote thamarr (သစ်ခုတ်သမား) – 伐木工
  • 女性農場 Lay thamarr (လယ်သမား) – 農民
  • 男性農場 Jhait thain thamarr (ရိပ်သိန်းသမား) – 果實收集者
  • 漁獲 Ngarr phan thamarr (ငါးဖမ်းသမား) – 漁夫
  • 女性覓食 Lay thamarr (လယ်သမား) – 農民
  • 男性覓食 Jhait thain thamarr (ရိပ်သိန်းသမား) – 果實收集者
  • 狩獵 Mowt soe (မုဆိုး) – 獵人
  • 開礦 Mine tuu thamarr (မိုင်းတူးသမား) – 挖掘者
  • 修理 Pyupyin thamarr (ပြုပြင်သမား) – 修理

軍事單位

  • 選擇1 Hou'ke? (ဟုတ်ကဲ့) – 是?
  • 選擇2 Ameint taw a tine par (အမိန့်ပေးပါ) – 等候您的命令
  • 選擇3 Amein bhe pa? (အမိန့်ပေးပါ) – Which order?
  • 移動1 Narr lae par taal (နားလည်ပါတယ်) – 我明白了
  • 移動2 Khu lote litemaal (ကျွန်တော်လုပ်လိုက်မယ်) – 我現在馬上做
  • 移動3 Hou'ke? (ဟုတ်ကဲ့) – 是?
  • 攻擊1 Tet khya! (တက်ကြ) – 前進!
  • 攻擊2 Ngartote titemaal! (ငါတို့တိုက်မယ်) – 我們戰!
  • 攻擊3

僧侶

  • 選擇1 Hou'ke? (ဟုတ်ကဲ့) – 是?
  • 選擇2
  • 選擇3
  • 選擇4 Phaya Tayar Sangha (ဘုရား၊တရား၊သံဃာ) - 佛陀他的教誨以及戒律
  • 移動1 Khu lote litemaal ခုလုပ်လိုက်မယ် – 我現在馬上做
  • 移動2 Hou'ke (ဟုတ်ကဲ့) – 是
  • 移動3
  • 移動4 Khyeth kyinn partaay ချက်ချင်းပါပဲ - 馬上

國王(翻譯缺失)

AI玩家名

  • 阿奴律陀(Anawrahta;အနော်ရထာ):蒲甘帝國的創始人,被認為是緬甸民族之父,他將緬甸乾旱地區的一個小國擴張成奠基現代緬甸的第一個緬甸帝國
  • 明平(Min Bin;မင်းပင်):1531年至1554年的若開國王,其統治時期見證了該國的崛起並成為大國,在葡萄牙僱傭軍及其槍支的幫助下,他強大的海軍和陸軍將王國的邊界推向了孟加拉國深處,當地發行過基於他形象的硬幣,甚至他們還干預了緬甸本土的政務
  • 明康(Minkhaung;ပထမ မင်းခေါင်):緬甸的皇室頭銜,可以指代明康一世,明康二世,妙烏王明康,卑謬王明康或東吁明康一世,東吁明康二世
  • 明吉逾(Mingyi Nyo;မင်းကြီးညို):緬甸東吁王朝的創始人,在他45年的統治中(1485-1530),東吁從一個偏遠的阿瓦王國附庸國成長為一個小而穩定的獨立王國
  • 莽瑞體(Tabinshwehti;တပင်ရွှေထီး):莽瑞體是1530年至1550年的緬甸東吁王朝國王,也是東吁帝國的創始人。自1287年蒲甘帝國滅亡以來,他通過發動戰爭創造了緬甸最大的國家
  • 莽應龍(Bayinnaung;ဘုရင့်နောင်):1550年至1581年的緬甸東吁王朝的國王。在他統治的31年期間被稱為「緬甸有史以來的大爆發」,莽應龍成立了東南亞歷史中最大的帝國,包括現代緬甸,中國撣邦,蘭納,瀾滄,曼尼普爾邦和暹羅在內的大部分地區
  • 莽應里(Nanda Bayin;နန္ဒဘုရင်):1581年至1599年的緬甸東吁王朝國王,他見證了東南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東吁帝國的崩潰
  • 頻耶達拉(Binnya Dala;ဗညားဒလ):一個用於白古王朝、東吁王朝和復國白古王朝的王公的稱號,可能是指1538年良兆戰役中被擊敗的白古王朝將軍,或者是東吁王朝的首席大臣和將軍(1559-1573年)
  • 江喜陀(Kyansittha;ကျန်စစ်သား):1084年到1113年的緬甸蒲甘王朝國王,被認為是緬甸最偉大的君主之一
  • 拿那帕緹(Narapati;နရပတိ):緬甸王室頭銜,可能指的是阿瓦王拿那帕緹一世(1442-1468),阿瓦王拿那帕緹二世(1501-1027),卑謬王拿那帕緹(1532-1539),阿瓦王拿那帕緹三世(1545-1551),阿瓦王拿那帕緹四世(1551-1555)
  • 薛胡(Sithu;စည်သူ):緬甸君主制時代使用的緬甸王室頭銜,可能指蒲甘王薛胡一世/蒲甘王薛胡二世/蒲甘王薛胡三世/蒲甘王薛胡四世/邦芽王薛胡/薛胡覺廷
  • 蘇瓦紹蓋(Swasawke;စွာစော်ကဲ):1367年至1400年的阿瓦國王,自1280蒲甘帝國滅亡以來,他首次重拾了緬甸的中央權力,建立了接下來的兩個世紀裏統治上部緬甸的阿瓦王朝

遊戲內介紹

自史前時代起,緬甸地區就因其肥沃的平原,便捷通暢的河道和群山環護的地形,吸引了眾多族群在這裏繁衍生息。在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九世紀之間的兩千年間,這裏種植了大量的水稻,還成為了中國和印度通商的要道,許多城邦也因之建立了起來。和其他早期的東南亞國家一樣,這裏的文化在和印度文明的交流中逐漸受到了影響,許多緬甸城邦皈依了佛教,並建造了各種寺廟。這些高聳的圓柱形寺廟,在當地被稱為浮屠佛塔,成為了之後當地標誌性的宗教建築。比如建造於公元 11 世紀蒲甘王國的瑞喜宮塔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

在中世紀時期,有兩個王朝曾先後一統當時的緬甸諸國,建立了強大的帝國。公元 1044 年,阿奴律陀國王 (公元 1044 年至1077 年在位) 在上緬甸蒲甘小王國稱王。他大興水利,下令建造了廣泛的農田灌溉渠道網絡,大大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之後他趁機征服了上,下緬甸的大部分土地。到公元 1200 年時左右,蒲甘帝國 (公元 1044 年至 1297 年) 強盛至極,版圖面積達到了空前之大,緬族文字也在當時被普遍使用。蒲甘帝國還用此制定了自己嚴格的法典

蒲甘帝國平時只有不多的常備軍駐守在他們的首都,他們被稱為護國勇士軍,而一旦發生戰爭,他們就會徵募更多的軍隊投入戰鬥。蒲甘大軍以步兵為主,但也會加入一些戰象,這是他們的精銳部隊,也是皇權的象徵,所以每支軍隊都會蓄養一些的戰象。大象往往配備了象轎,這是一座裝備在大象背上的座轎,可以讓步弓手在上面安全地射殺地面的敵軍。此外,緬甸軍也有一定規模的騎兵。這裏的將士善使各種武器,包括劍,矛,弓甚至還有飛鏢。然而,儘管蒲甘帝國在 11 和 12 世紀盛極一時,它最終還是被蒙古人在 1285 年打垮了。在蒲甘帝國瓦解之後,這裏很快又淪為一片群龍無首,諸侯割據的戰亂之地

到了十四世紀,蒲甘帝國舊日的國土已經分裂成四個新的國家,它們各自都宣稱是帝國的正統延續,然而它們的王權也常受到質疑和叛軍起義的侵擾。雖然四國鼎立,紛爭不斷,相互制衡,但是它們之中一個叫東吁的小王國因為廣收難民,大開疆土和東征西戰,顯著提升了國力。在公元 1510 年時,國王明吉瑜 (公元 1485 年至 1530 年在位) 宣佈獨立。之後,繼任的君王們繼續發展國力,在國王莽瑞體 (公元 1530-1550 在位) 和莽應龍 (公元 1550 年至 1581 年在位) 的統治下,東吁從一方諸侯一舉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帝國,國土覆蓋了現在的緬甸,泰國和老撾的大部分土地。緬甸大軍在戰鬥中的優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廣泛使用黑火藥槍支和僱傭葡萄牙的大炮部隊

這種版圖的極速擴張導致了許多地區人心不穩,無法真正服從東吁帝國的統治。在莽應龍駕崩之後,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許多封建地主重新割據。他的兒子莽應里國王 (緬名南達勃因,公元 1581 至 1599 年在位) 極力想保住帝國昔日的榮光,挽回頹勢。然而,他們數次攻打泰國的阿瑜陀耶大城府耗盡了國力卻無功而返,之後又不幸遭遇了百年天災和驟降的氣候,讓農業多年失收,經濟大受打擊。最後,在 1599 年,東吁帝國的首都白古城被攻陷並焚為灰燼。緬甸史上的第二個王朝也隨之退出了歷史舞台

文明簡史

蒲甘王朝與蒙古征服

在8世紀以前,緬甸的伊洛瓦底江流域就已經有人居住。由緬族與孟族組成了最早的氏族部落社會。一直到1044年,由阿奴律陀國王統一各部落,形成中央王權。是為「蒲甘王朝」。在蒲甘王朝執政期間,緬甸受到佛教影響極深,上千座佛寺在緬甸境內出現。從王公到平民幾乎都接觸了佛教 13世紀,蒙古鐵蹄消滅中原政權後來到南疆。忽必烈的大軍將蒲甘王朝給消滅,從此緬甸納入了元朝版圖。但隨着時代遞嬗,蒙古影響力逐漸消退。緬甸則進入群雄割據時期

緬甸的戰國時期

14世紀緬甸分裂成數個小邦彼此間並與征伐。其中有三個割據政權最為強大。以地域來區分則是北:阿瓦王朝;中:東吁王朝;南:白古王朝。東吁王朝善用外交策略,先後與阿瓦、白古結好,最終將其分化後殲滅 東吁王朝於16世紀完成統一

東吁王朝統一

16世紀東吁王朝完成中央集權與人口普查,為緬甸經濟與稅制奠定基礎,國力因而迅速強大。同時緬甸與鄰國暹羅也爆發軍事衝突。首都一度遭到暹羅部隊包圍,但隨後被擊退。並且接連發動兩次的暹羅遠征。同時,東吁王朝與大明亦有邊境紛爭,曾經在1538年時入侵雲南,但遭到明將鄧子龍痛擊。此後東吁王朝失去中央集權的能力,各地又陷入了封建領主割據的局面

葡萄牙人來訪與停滯

16 世紀末,葡萄牙開始以僱傭中的身分出現。他們參與封建領主們的戰爭,企圖左右政局以獲取更大的貿易權力。內部則因為階級剝削、以及長年戰爭導致經濟衰退。農民起義時有所聞 最終它隆王決定保守執政,放棄了對外戰爭的步調,改以休養生息的國策。緬甸國勢遂趨向安定而封閉,不再有擴張與兼併之舉

軼事

  • 緬甸是唯一一個缺乏射手皮甲的文明
  • 雖然遊戲裏的緬甸人主要是基於蒲甘王朝和東吁王朝,但是現代東北印度的曼尼普爾邦對他們的影響也很深遠,遊戲裏的獨特兵種和技術反映了這點,諷刺的是曼尼普爾在歷史上經常和緬甸帝國作戰,但是有一點是合理的,18世紀曼尼普爾騎兵經常幫助緬甸人作戰,是緬甸騎兵的重要組成部分
  • 儘管現在曼尼普爾邦是印度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在英國人來到印度之前,印度長期都處於混亂的萬國林立狀態,長期沒有一個核心的文化以及政權可以很好地把印度統一在一起,曼尼普爾歷史上也因為這樣長期是以獨立國家身份存在,而不是印度的一部分,曼尼普爾邦位於現在印度最東部,和緬甸人毗鄰,和緬甸在中世紀時期交流密切,甚勝於和印度腹地的交流,文化方面也和緬甸更加接近,遊戲裏可能也考慮到這一點,把出身於曼尼普爾的騎兵設定為緬甸人的特殊部隊
  • 緬甸人的文明標識基於18世紀的貢榜王朝的皇室徽章,同時也是HD版的下方UI欄的圖案
  • 決定版的緬甸UI下方的圖案是蒲甘佛塔群
  • 緬甸人(Burma)文明名字來源於ဗမာ Bama一詞,是မြန်မာ Mranma一詞的口語化,英語在以前使用burma稱呼緬甸人,後來逐漸改成Myanmar,漢語中根據他們的正式稱呼Mranma稱呼他們為「緬」人,「甸」一字則是可能來自緬甸語的「ဒေသ」,意思是「地區」,合起來就是「緬甸國」。Mranma一詞可能來自於梵文的Myanmabama,意思是「勇敢」,也有可能是來自於緬甸人自己的本土語Myan,迅速靈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