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帝國時代II:瞿折羅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騎着迅捷的坐騎穿越印度西部肥沃的田野和開闊的平原,用強悍勇士組成的各種軍隊衝垮您的敵人。瞿折羅的獨特單位有施里瓦姆沙騎手,一種能夠躲避敵人攻擊的快速騎兵單位;以及飛輪刃投擲手,一種能夠齊發致命金屬盤的步兵單位。
——遊戲內說明書

瞿折羅是帝國時代2:印度王朝中引入的南亞文明,基於歷史上盤踞印度西部(今古吉拉特、拉賈斯坦、旁遮普三邦)的拉傑普特人,這些種群的其中一個部落曾經締造了統治印度整個北方和西方的瞿折羅-普臘蒂哈臘王朝,他們專注於騎兵和駱駝.

簡介

瞿折羅人機制複雜,他們擁有大量的獨特機制:早期駱駝斥候、駐紮磨坊獲得食物細流、躲避子彈的輕騎兵等,瞿折羅人注重食物效率的利用,這體現在他們的銀冠科技剎帝利上,減少25%的食物消耗量,以及文明的加成增加駱駝和大象部隊的生產速度,使得瞿折羅人可以根據需求配置大量消耗食物的騎兵部隊,例如攻城戰象、騎象射手、施里瓦姆沙騎手和駱駝兵等,和強勢的騎兵對應的是弱勢的步兵,瞿折羅人的垃圾步兵和土耳其人一樣,都是非常弱小的

專注於騎乘部隊的瞿折羅人雖然無法研究鼓風爐,但是+50%額外傷害的加成使得他們的騎兵依舊擁有強大的破壞力,瞿折羅人擁有大量多功能騎兵,配合銀冠和金冠的加成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快速地生成用於實戰之中,他們的攻城部隊在南亞文明裏面也是前列的,不僅擁有手推炮,攻城戰象可以造成的傷害也非常可怕,與之對應的就是步兵部隊的弱勢,他們因為缺乏劍兵勇士和侍衛從而獲得了幾乎是遊戲裏最弱的兵營,這也牽及到了城堡生產的飛輪環投擲者,使得他們的機動性降低

瞿折羅弓箭手也非常平庸,缺乏三防的瞿折羅弓箭手容易被敵人快速擊殺,僧侶和海軍在前期比較可靠,在後期也會因為缺失某些重要科技而變得無力,他們整體經濟是很好的,擁有更加安全的磨坊食物來源和漁船駐紮,但有時候也會讓人覺得太專注於食物忽視了其他資源,總得來說要發揮他們的力量需要玩家更加深入的理解

特性

特有單位

  • 飛輪刃投擲手 (Chakram Thrower)

遠距離造成近戰攻擊,並且具備穿透性能的步兵

Chakram是印度的一種民族武器,字面上的意思是「環」,使用時以手指套在環內,將輪旋轉之後扔出去,射程有40-50米之遠,在30米的距離上能砍斷直徑2公分粗的竹子,可輕易切斷敵人的手臂或雙腿

  • 施里瓦姆沙騎手 (Shrivamsha Rider)

有一定幾率躲避投射物的輕騎兵單位

Shrivamsha的意思是「高貴血統」,是一種精心培育的馬匹種類,這些馬可以輕鬆穿越沙海,可以適應各種各樣惡劣的環境

  • 駱駝斥候 (Camel Scout)

封建時代就可以生產的早期駱駝兵,替代輕騎兵為瞿折羅早期偵查騎兵

印度西北部的荒漠地帶自古以來就有依靠駱駝進行交通運輸的傳統,公元前後就定居在印度的拉傑普特人自然也很早就學會了駕馭駱駝的方法

特有科技

  • 城堡時代:剎帝利 (Kshatriyas)

軍事部隊食物成本-25%

剎帝利是印度種姓第二順位的種姓,是戰士和國王,拉傑普特人是公元後才逐漸入侵印度的種群,他們自稱剎帝利,拉傑普特一詞,就是王之種群的意思

  • 帝王時代:邊防衛隊 (Frontier Guards)

駱駝兵和騎象射手+4近戰護甲

拉傑普特人是中世紀印度的堅實保護者,他們誓死捍衛印度教在印度的權威,為此他們和來自西北的穆斯林展開了曠日持久的鬥爭,孜孜不倦地守衛着印度的邊疆

文明加成

  • 開局擁有額外兩片漿果叢
  • 駐紮畜牧動物進入磨坊獲得食物(羊3食物每分鐘,牛5食物每分鐘)
  • 騎乘部隊在黑暗/封建/城堡/帝王時代造成的額外傷害+0%/20%/30%/40%
  • 漁船可以駐紮在碼頭

團隊加成

  • 駱駝和大象單位的生產速度提高25%

世界奇觀

索姆納特神廟

索姆納特神廟 (Somnath Temple)

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印度教寺廟,是印度教徒最神聖的朝聖地之一,估計在公元1世紀開始這座神廟就作為12座究提林迦的第一座被修建,後來多次在穆斯林入侵中被摧毀

語音

遊戲裏的瞿折羅部隊說古吉特拉語(Gujarati),一種印度西部古吉特拉邦地區使用的印度地區性語言,使用的文字是源自梵文天城體字母的一種草書形式

村民

  • 選擇1 Hā? (હા?) – 是?
  • 選擇2 Namastē (નમસ્તે) – 你好
  • 女性選擇3 Taiyāra (તૈયાર) – 準備
  • 男性選擇3 Huṁ taiyāra chuṁ (હું તૈયાર છું) – 我準備好了
  • 選擇4 Ājñā? (આજ્ઞા?) – 命令是?
  • 移動1 Hā (હા) – 是
  • 女性移動2 Hu samajī gayō (હુ સમજી ગયો) – 我明白了
  • 男性移動2 Huṁ jā'uṁ chuṁ (હું જાઉં છું) – 我這就去
  • 女性移動3 Huṁ karuṁ chuṁ (હું કરું છું) – 我這就走
  • 男性移動3 Huṁ karīśa (હું કરીશ) – 我會的
  • 女性移動4 Ṭhīka (ઠીક) – 對的
  • 男性移動4 Barābara (બરાબર) – 好吧
  • 女性建造 Hūṁ samārakāma karanāra cuṁ (હૂં સમારકામ કરનાર ચું) – 我是一個維修建築的人
  • 男性建造 Śilpīkāra (શિલ્પીકાર) – 建築師
  • 女性伐木 Huṁ śilpakāra cuṁ (હું શિલ્પકાર ચું) – 我是一個建築師
  • 男性伐木 Lakaḍahārā (લકડહારા) – 伐木工
  • 女性農田 Hūma lakāda kāpuṁ chuṁ (હૂમ લકાદ કાપું છું) – 我會去伐木
  • 男性農田 Saṅgrahakartā (સંગ્રહકર્તા) – 收集者
  • 女性漁獲 Huṁ māchīmārī karuṁ chuṁ (હું માછીમારી કરું છું) – 我這就去釣魚
  • 男性漁獲 Māchīmāra (માછીમાર) – 漁夫
  • 女性採集 Huṁ saṅgraha karuṁ chuṁ (હું સંગ્રહ કરું છું) – 我這就去採集
  • 男性採集 Saṅgrahakartā (સંગ્રહકર્તા) – 收集者
  • 女性狩獵 Huṁ śikāra karuṁ chuṁ (હું શિકાર કરું છું) – 我這就去狩獵
  • 男性狩獵 Śikārī (શિકારી) – 獵人
  • 女性開礦 Huṁ karīśa (હું કરીશ) – 我會的
  • 男性開礦 Khāṇiyō (ખાણિયો) – 礦工
  • 女性修理 Huṁ banī chuṁ (હું બની છું) – 我這就來
  • 男性修理 Samāra kāma karanāra (સમાર કામ કરનાર) – 修理的人

軍事單位

  • 選擇1 Hā? (હા?) – 是?
  • 選擇2 Tamārī sēvāmā hājara (તમારી સેવામા હાજર) – 為您服務
  • 選擇3 Ājñā? (આજ્ઞા?) – 命令是?
  • 移動1 Hu samajayō (હુ સમજયો) – 我明白了
  • 移動2 Huṁ jā'uṁ chuṁ (હું જાઉં છું) – 我這就去
  • 移動3 Hā śrīmāna (હા શ્રીમાન) – 遵命
  • 攻擊1 Ākramaṇa! (આક્રમણ!) – 攻擊!
  • 攻擊2 Caḍhā'ī karō! (ચઢાઈ કરો!) – 上啊!
  • 攻擊3 Śastrō lō! (શસ્ત્રો લો) – 拿起武器!

僧侶

  • 選擇1 Hā? (હા?) – 是?
  • 選擇2 Ājñā? (આજ્ઞા?) – 命令是?
  • 選擇3 Tamārī sēvāmā hājara (તમારી સેવામા હાજર) – 為您服務
  • 選擇4 Prabhunā nāmē (પ્રભુના નામે) – 以神之名
  • 移動1 Prabhunā nāmē (પ્રભુના નામે) – 以神之名
  • 移動2 Hā (હા) – 是
  • 移動3 Tvarita (ત્વરિત) – 馬上
  • 移動4 Barābara (બરાબર) – 好的

國王

  • 選擇1 Arē yau (અરે યૌ) – 你好
  • 選擇2 Tanē śuṁ jō'ī'ē chē? (તને શું જોઈએ છે?) – 你想要什麼?
  • 選擇3 Śuṁ kāma khalēla pāḷō chō? ((શું કામ ખલેલ પાળો છો?) – 你為何打擾工作?
  • 選擇4 Nivēdan (નિવેદન) – 說吧
  • 移動1 Tamē jē kahō tē huṁ karīśa (તમે જે કહો તે હું કરીશ) – 我會像你說的那樣
  • 移動2 Mārī kr̥pāthī (મારી કૃપાથી) – 以我的名義
  • 移動3 Tamārī vinantī anusāra (તમારી વિનંતી અનુસાર) – 如你請求那樣
  • 移動4 Huṁ karīśa (હું કરીશ) – 我會的

AI玩家名

  • 納加巴塔 (Nagabhata;730-760):瞿折羅-波羅提訶羅王朝的創建者,他可能在倭馬亞入侵印度的戰役中擊退了來自信德省的阿拉伯入侵
  • 瓦察拉佳 (Vatsaraja;780-800):納加巴塔的外甥,同時也是瞿折羅-波羅提訶羅王朝的統治者,他是王朝第一個遠征曲女城和孟加拉成功的統治者,它的軍事行動標誌着瞿折羅-波羅提訶羅王朝的崛起
  • 迷企羅·波闍 (Mihira Bhoja;836-885):9世紀瞿折羅-波羅提訶羅王朝的統治者,參與了9世紀時期的曲女城三國爭霸,和其他兩個國王並稱為那個時代偉大的統治者
  • 摩哂陀波羅 (Mahenderpal;885-910):迷企羅·波闍的兒子,瞿折羅-波羅提訶羅王朝第七任統治者,他統治期內擊敗了波羅王朝,將孟加拉部分地區併入了他的帝國
  • 辛達拉哈 (Sindhuraja;990年左右):帕拉瑪拉王朝的國王,在10世紀末期統治着摩臘婆地區
  • 馬達納瓦爾曼 (Madanavarman):昌德拉王朝國王,繼承父親布里陀毗跋摩的基業征服了鄰近的王國重振了昌德拉王朝的榮光
  • 西德拉傑·傑辛格 (Siddhraj Jaisingh):遮婁其王朝的成員,統治着印度西部,他的首都位於現在古吉拉特地區的阿那企羅帕塔迦(Anahilapataka)
  • 布里陀毗羅闍·楚罕 (Prithviraj Chauhan;भारतेश्वरः पृथ्वीराजः):楚罕王朝 (Chahamana)的國王,他統治楚罕王朝的傳統領土沙帕達喇沙 (Sapadalaksha),並控制了當今的拉賈斯坦、哈里亞納、德里以及旁遮普、中央邦和北方邦的部分地區。儘管中世紀的民間傳說將他描述為印度政治中心德里之王,但他的首都位於Ajayameru (現阿傑梅爾),通常他被描繪成伊斯蘭入侵印度前印度的代表,原印度君主,印度王朝版本被修改為瞿折羅君主
  • 那迦朱那 (Nagarjuna):在布里陀毗羅闍·楚罕繼位的時候出兵謀反他統治的表親
  • 賈雅旃陀羅 (Jayachandra;जयचन्द):加哈達瓦拉王朝的印度王,在碑文里被稱為Jayachchandra,口頭傳說中則是被稱為Jaichand,他與布里陀毗羅闍敵對,但是女兒卻愛上了布里陀毗羅闍,兩人私奔後賈雅旃陀羅對布里陀毗羅闍展開了報復,向古爾人出賣了布里陀毗羅闍,造成整個北印度的淪陷,他的名字在印度被用作「背叛者」的代名詞,原印度君主,印度王朝版本被修改為瞿折羅君主
  • 戈文德·泰 (Govind Tai):效忠於布里陀毗羅闍·楚罕的附庸親王
  • 馬哈拉納·普拉塔普 (Maharana Pratap):梅瓦爾王國西索迪亞王朝統治者,他領導了國民組織游擊戰抵抗阿克巴莫臥兒帝國的統治,被視為民間反莫臥兒起義勢力的英雄
  • 拉納·桑加 (Rana Sanga):梅瓦爾王國西索迪亞王朝統治者,通過他強大的統治使得梅瓦爾王國在16世紀初成為印度最強大的力量之一
  • 拉者·希拉第蒂亞 (Raja Shiladitya):效忠於拉納·桑加的拉傑普特附庸酋長,參與了大量梅瓦爾王國的擴張戰爭,從蘇丹手中奪取了摩臘婆地區

遊戲內介紹

公元 6 世紀笈多帝國崩潰後,它以前的屬地分裂成了多個小國,由不同酋長和王朝統治。在 8 世紀,一位名叫納加巴塔的國王控制了該地區,開創了波羅提訶羅王朝,由于波羅提訶羅國王統治着該地區,因此也被稱為瞿折羅-波羅提訶羅。波羅提訶羅人經常參與曲女城三角地區的爭奪,與羅濕陀羅拘陀人和孟加拉波羅人爭奪曲女城及其周圍土地的控制權。

一位特別值得注意的君主迷企羅·波闍將波羅提訶羅王國擴展到古吉拉特全境和其他地區。各種史料都描述了他作為統治者的能力和龐大的軍隊,並特別提到了騎兵部隊騎着施里瓦姆沙馬,這種馬以卓越的速度、耐力和敏捷度而著稱。波羅提訶羅國王還不得不應對興都庫什地區越來越頻繁的穆斯林入侵。雖然最初成功地抵禦了侵略者,波羅提訶羅王國還是因為這些衝突消耗了國力,並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大大衰弱。11 世紀初,馬哈茂德·伽色尼的軍隊洗劫了曲女城,取代了波羅提訶羅的統治家族,波羅提訶羅王朝就此滅亡。

波羅提訶羅人不是當時印度西北部唯一值得注意的勢力。昌德拉人 (9 至 13 世紀)、帕拉馬拉人 (9 至 14 世紀)、索蘭奇人 (10 至 13 世紀) 和信德省的蘇姆羅人 (11 至 14 世紀) 也參與了這一富饒地區的權力鬥爭。這些國家和其他幾個國家為世界這一地區的文化、語言和宗教多樣性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差異有時會滋生競爭,但很多時候,這種顯著的多樣性是文化轉移和融合的象徵,衝突主要出於政治動機。

在 12 世紀,拉傑布達納的強大統治者,阿傑梅爾的布里陀毗羅闍·楚罕統治着印度北部和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布里陀毗羅闍的故事主要流傳在史詩《地王頌》中,他平息了一位親戚的叛亂,征服了幾個鄰國,並娶了他的對手賈雅旃陀羅的女兒姍悅姬妲。這一結盟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一位心懷嫉妒的顧問與賈雅旃陀羅秘密謀反,串通穆罕默德·古爾,後者率領虎視眈眈的軍隊入侵並推翻了布里陀毗羅闍。布里陀毗羅闍最初抵擋住了古爾人的一波波入侵,但之後戰敗被殺,他的王國隨後被征服。穆罕默德·古爾的繼任者庫特布丁·艾伊拜克於 1206 年建立了德里蘇丹國。

德里蘇丹國過度擴張,導致幾個地區在 14 和 15 世紀獨立。這一時期的三個主要強國是古吉拉特和馬爾瓦蘇丹國,以及梅臥爾的西索迪亞斯,它們都在莫臥兒帝國崛起之前一直維持着統治。古吉拉特和馬爾瓦在 16 世紀被莫臥兒人侵佔,而梅瓦爾則在勇敢的統治者馬哈拉納·普拉塔普的努力之下存活了更長的時間,與莫臥兒人的戰鬥也陷入了僵局。他的繼任者則繼續戰鬥,但戰爭始終僵持不下,雙方談判後達成了一項協議,梅瓦爾在承認莫臥兒霸權的同時保留了自治權。

文明簡史

拉傑普特人 (Rajput)是一個公元前後才在印度出現的新民族,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5世紀這段時間內,來自北方的多個民族(貴霜、塞種、匈奴以及被稱為白匈奴的嚈噠等)因為各種原因入侵印度,這些人和當地人在長期的融合下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他們是印度教的絕對捍衛者,自稱剎帝利,而拉傑普特一詞就是「王族」的意思,儘管拉傑普特人內部的地位相差實際上很大,而且拉傑普特這個詞實際上要到16世紀才出現

在8世紀,拉傑普特人的一支名為瞿折羅 (Gurjaras)的部落雄起,建立了瞿折羅-普臘蒂哈臘王朝,王朝不斷擴張,巔峰時期統治了整個印度西北部地區,與孟加拉人建立的波羅王朝和德干地區的拉什特拉庫塔王朝三足鼎立,然而連年的戰爭極大地削弱了王朝本身,在11世紀開始,許多臣服於王朝的拉傑普特貴族紛紛宣告獨立,印度再也無法形成統一強大的力量抵抗來自西方的穆斯林侵略者,1192年拉傑普特王公佈里陀毗羅闍三世在塔蘭之戰中敗於穆斯林軍閥穆罕默德·古爾,他的死象徵着印度教政權在印度的徹底衰落,此後的數百年內,來自西北的穆斯林都作為主要的政治力量主宰着印度

軼事

內測原始版本的瞿折羅文明標記
  • 瞿折羅文明基於蓮花和簡化了的八輻法輪
    • 瞿折羅文明標記擁有一個原始版本,中間的圖案被替換成了和《印度王朝》DLC前的印度文明一樣的唵(Om)
  • 瞿折羅UI下方的圖案是大天(即三相神之一的濕婆)和雪山神女像,9-10世紀的瞿折羅-普臘蒂哈臘王朝時期瞿折羅人製作的描述了濕婆神和他配偶帕爾瓦蒂在一起的塑像
  • 瞿折羅的城堡基於印度中央邦的瓜廖爾要塞 (Gwalior)
  • 受算法限制,瞿折羅提升騎乘部隊攻擊加成的文明特性不會再增強其與印度斯坦組隊時的對建築傷害(也就是對建築攻擊加成為0的1.5倍加與印度斯坦組隊提供的2,而不是與印度斯坦組隊提供的2的1.5倍,即+2而非+3)。未注意到此特性機制的玩家可能會高估瞿折羅部隊的對建築傷害,造成潛在的戰略失誤
  • 漢語文明名稱容易被錯認為「霍折羅」、「翟折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