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世紀帝國II:波希米亞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Aoe fuchs.pn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世紀帝國系列條目☆Wololo~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祝您在萌娘百科度過愉快的時光。
穿越中歐高山和蔥鬱森林的同時,也為實力強健的戰士裝備先進武器,帶領他們以寡敵眾邁向勝利。波希米亞獨特單位胡斯馬戰車是現代坦克的致命前身,而獨特單位捷克式榴彈炮則是手推炮的強力升級版。
——遊戲內說明書

波西米亞人是《世紀帝國II:公爵的崛起》登場的東歐文明,專注於火藥部隊和僧侶,擁有獨特單位胡斯馬戰車和捷克式榴彈炮。

簡介

波希米亞人在中歐附近建立了自己的公國,後來發展成波希米亞王國,波希米亞的礦山資源豐富,擁有大量的錫和銀,這體現在他們免費的採礦營地升級上,由於擁有豐富的礦山資源,波希米亞吸引了全歐洲的商隊,這反映在他們的團隊獎勵提升80%市場效率上,然而波希米亞多山的環境[1]使得不適合養馬,波希米亞騎兵也認為是最糟糕的騎兵之一,他們是除了美洲文明外唯一一個無法使用騎射手的文明

雖然波希米亞人是天主教徒,但是在14世紀初,波希米亞的羅馬天主教會在胡斯派的領導下進行了各種社會改革,他們是新教改革的前身,這個改革導致波希米亞天主教會的權威性大大減少,他們帝王時代獨特的科技胡斯派改革很好地體現了這點,他們的僧侶和修道院科技的成本都是食物,同時胡斯派運動吸引了大量農民和中產階級,使得他們的農民可以被熱情和聖潔所影響,波希米亞同時也是中歐的藝術、學術和工藝中心,他們的鐵匠、修道院和大學也因此花費更少的木材

和勃艮第人一樣,波希米亞人也是最早在戰爭中使用火藥的歐洲國家之一,胡斯派領導者揚·傑式卡創建了先進的火藥戰術,可以看成是後面世紀帝國3時代的戰爭方式的前身,由於其設定他們可以比其他文明早一個時代訓練火槍手和研究化學,獨特的大車陣戰術也很好地體現了他們的作戰方式,他們的獨特部隊胡斯派戰車和榴彈炮是現代坦克和現代榴彈炮的祖先,同時他們也很擅長使用長矛,甚至還有一種長矛的矛頭用波希米亞一詞來命名,這體現在他們的長槍兵可以造成更多的額外傷害上面

特性

特有單位

胡斯派戰車

  • 現代坦克的前身,不僅擁有強大的火力,並且可以為後方的單位提供保護

揚·傑式卡在胡斯戰爭中改進了15世紀初笨重的歐洲滑膛炮,他將大炮和戰車合而為一,使用馱馬快速機動,並且在戰鬥時擺出車陣抵禦敵人攻擊的同時使用大炮攻擊敵人,這種充滿前瞻性的戰術催生出來的新兵種被譽為是現代坦克的前身。

韓國人:你沒有馬!

三代中的胡斯派戰車有馬,二代中的胡斯派戰車卻沒有

榴彈炮

  • 手推炮的獨特升級,擅長轟炸敵人的陣列部隊

Houfnice在捷克語是「扎堆」的意思,它衍生出英語單詞howitzer(德文為:Haubitze),即榴彈炮,在15世紀初期的胡斯戰爭中,捷克人就學會了使用特製的馬車搭載Houfnice短管炮近距離向人群開火了,榴彈炮是一種介於加農炮的平彈道和迫擊炮的高彈道之間的中彈道武器,被廣泛用於攻城戰中。

特有科技

  • 城堡時代:大車陣戰術

火藥部隊移動速度+15%

大車陣戰術即胡斯戰爭時期揚·傑式卡使用大量配置了大炮的馬車形成的流動堡壘戰鬥的戰術,它靈活地在大部分地方快速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並且架設好大炮的炮台,是一種充滿了機動性的創新戰術。

  • 帝王時代:胡斯派改革

生產僧侶和修道院科技不消耗黃金而是食物

胡斯派改革是指14世紀下半葉開始的長達兩個多世紀的基督教改革運動,是近代重要的宗教社會知識政治運動之一,改革最後誕生出第一個脫離了羅馬教會權威的基督教教派

文明加成

  • 鐵匠鋪、修道院和大學木材花費-100
  • 城堡時代可研究化學和生產火槍手
  • 長槍兵系列攻擊加成+25%
  • 熱情和聖潔影響村民
  • 採礦場科技免費

團隊加成

  • 市場工作效率提升80%

世界奇觀

火藥塔

火藥塔(Powder Tower)

火藥塔是捷克首都布拉格老城的一座哥德式城門,是該市的地標之一,修建於1475年,是布拉格的13座城門之一

語音

遊戲裏的波希米亞部隊使用現代捷克語(Český jazyk),一種屬於捷克斯洛伐克語族的西斯拉夫語,直到20世紀之前都以「波希米亞語」之名而被人所知

村民

  • 選擇1 Ano? – 什麼?
  • 選擇2 Zdař bůh – 神的祝福
  • 選擇3 Jsem připraven - 我準備好了
  • 選擇4 Co žádáš? - 有何指令
  • 移動1 Ano – 是
  • 移動2 Vykonám to - 我會完成
  • 移動3 Pravdu díš - 您是對的
  • 移動4 Budiž - 開工
  • 建造 Stavím - 我在建造
  • 伐木 Ščepu dřevo - 我在伐木
  • 農場 Ořu zemi - 我在犁地
  • 漁獲 Chytám ryby - 我在捕魚
  • 覓食 Sběrám - 我在收集
  • 狩獵 Lovím zvěř - 我狩獵麋鹿
  • 開礦 Robím v dolu - 我在礦坑工作
  • 修理 Opravuju - 我在維修

軍事單位

  • 選擇1 Ano? – 什麼?
  • 選擇2 K Vašim službám - 為您服務
  • 選擇3 Co přikazuješ? - 您的命令是什麼?
  • 移動1 Rozumím - 我明白了
  • 移動2 Jak žádáš - 請下命令
  • 移動3 Ano, pane - 遵命
  • 攻擊1 Do útoku - 攻擊
  • 攻擊2 Bojujme - 我們上
  • 攻擊3 Do zbraně - 衝啊

僧侶

  • 選擇1 Ano? – 什麼?
  • 選擇2 Co po mně žádáš? - 有何指令
  • 選擇3 K Vašim službám - 為您服務
  • 選擇4 Ve jménu Hospodina - 以神之名
  • 移動1 Zajisté - 正確
  • 移動2 Ano – 是
  • 移動3 Již kráčím - 我這就去
  • 移動4 Vykonám to - 我會完成

國王

  • 選擇1 Čeho si žádáš? - 你想要什麼?
  • 選擇2 Ber co Ti nabízím - 我能為你幹什麼
  • 選擇3 Proč mě rušíš? - 你為何打擾我?
  • 選擇4 Hlásím se do služby - 我有義務在這裏說一聲
  • 移動1 Jak jsi žádal - 如你所願
  • 移動2 Z mé milosti - 以我的名譽
  • 移動3 Učiním co žádáš - 我會如你所說
  • 移動4 Učiním to - 我會完成

AI玩家名

  • 斯瓦托普盧克一世(Svatopluk I,約840年-894年):摩拉維亞的斯瓦托普盧克一世,摩拉維亞王,在他的統治時期摩拉維亞疆域到達最大,他的王國涵蓋了整個現代捷克(摩拉維亞和波希米亞)和斯洛伐克,以及波蘭和匈牙利的部分領土
  • 好人文塞斯勞斯(Wenceslaus the Good,約907年-約935年):普熱米斯爾王朝的波希米亞公爵(921年-935年在位),他不僅是虔誠教徒,而且博學又聰明,善良又謙卑,是公認的「好國王」,他以殉教者的身份被封為聖人,被稱為「聖文塞斯勞斯」,原屬斯拉夫文明的領袖
  • 伯勒斯勞暴君(Boleslaus the Cruel,約915年—972年7月15日):波希米亞公爵(約929年或935年—972年),好人文塞斯勞斯的弟弟,他殺死哥哥登上爵位,因此他被冠以「殘暴者」的罵名,但在他統治時期波希米亞的政權因而得到鞏固,疆域大大擴展
  • 布熱季斯拉夫一世(Bretislaus I,1002年/1005年-1055年1月10日):普熱米斯爾王朝的波希米亞公爵(1034年-1055年)。波希米亞公爵奧爾德日赫之子
  • 弗拉季斯拉夫二世(Vratislaus II,?-1092年1月14日):普熱米斯爾王朝的波希米亞公爵(1061年-1092年)。波希米亞公爵布熱季斯拉夫一世之子,他於1085年6月15日成為首任波希米亞國王
  • 奧托卡一世(Ottokar I,約1155年-1230年12月15日):普熱米斯爾王朝的波希米亞公爵(1192年-1193年及1197年-1198年)及其後為波希米亞國王(1198年-1230年),原屬斯拉夫文明的領袖
  • 獨眼的文塞斯勞斯(Wenceslaus the One-Eyed,1205年-1253年9月23日):普熱米斯爾王朝的波希米亞國王(1230年-1253年)。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一世之子,原屬斯拉夫文明的領袖
  • 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Premysl Ottokar II,1230年-1278年8月26日):波希米亞國王(1253年-1278年在位),獨眼的文塞斯勞斯之子。他在位時期是波希米亞最強大的時代,被譽為「鐵金國王」(Iron and Golden King,又譯成「鐵與金之王」:鐵喻指他兵強、金喻指他財大)或「大帝」
  • 盲眼約翰(John the Blind,1296年8月10日-1346年8月26日):波希米亞國王(1311年-1346年在位),因晚年失明(45歲的1340年),綽號「盲眼約翰」
  • 卡雷爾四世皇帝(Emperor Karel IV,1316年5月14日-1378年11月29日):盧森堡王朝的波希米亞國王(1346-1378),他統治時期是中世紀捷克最強盛文明的「黃金時代」,又因其博學多聞,被譽為「哲學家皇帝」
  • 揚·傑式卡(Jan Zizka,1360年-1424年10月11日):,波希米亞民族英雄,胡斯戰爭中起義軍統帥、激進的塔博爾派領袖,幼時一眼失明,因而被稱為「獨眼傑式卡」,他參加反對波希米亞南部大封建主的鬥爭,後來在胡斯戰爭前期出任起義軍統帥,同時他也是波希米亞戰役的主角
  • 揚·胡斯(Jan Hus,1371年-1415年7月6日):布拉格查理大學校長,宗教改革的先驅,天主教會視其為異端,將其開除教籍,繼而誘捕,以火刑處死。胡斯的追隨者被稱為胡斯信徒,胡斯信徒導致了胡斯戰爭的爆發
  • 西吉斯蒙德皇帝(Emperor Sigismund,1368年2月15日-1437年12月9日):盧森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33年—1437年在位),卡雷爾四世皇帝的兒子,他致力於終結教會大分裂,在1414年至1418年在德國康斯坦茨召開大公會議選出新教宗結束大分裂,但是在這期間神學家胡斯被處死,導致長達十四年的胡斯戰爭爆發,晚年的西吉斯蒙德深受其苦
  • 拉斯洛五世(Ladislaus Postumus,1440年2月22日-1457年11月23日):波希米亞國王和奧地利大公(1440年-1457年),他出生於父親去世4個月之後,因此得到綽號「遺腹子」

遊戲內介紹

波希米亞豐富的歷史同時充滿着瞬息萬變與堅韌不拔。早期的羅馬帝國住民以他們的凱爾特宿敵,即當地的波伊人為該地區命名。而當羅馬帝國開始衰落的時候,倫巴第人和阿勒曼尼人等使用日耳曼語的族群開始居住在這個地區。隨着民族大遷徙時期 (公元 4 世紀至 6 世紀) 歐洲的巨變,日耳曼人繼續遷移,波希米亞也連帶迎接新的移民浪潮

這些新移民是講西斯拉夫語的民族,也是該地區現代居民的祖先。這些群體雖然偶爾會凝聚成類似國家的小型政體,如 7 世紀初的薩摩,但這種情況並不經常發生。發展為國家的過程會被推遲的主要因素是地理特徵、持續的移民、以及阿瓦爾汗國 (一個位於潘諾尼亞東部的掠奪成性的遊牧騎兵聯盟) 所帶來的威脅

隨着大型定居點的發展和貿易的增加,波希米亞的居民與西邊的法蘭克人鄰居的交往更加頻繁。由于波希米亞內部許多斯拉夫居民的異教信仰,基督教的東傳最初引起了一些摩擦,但隨着新信仰的傳播,各地區之間形成了一種若即若離的聯繫。這一發展很快取得了成果,在 8 世紀末,法蘭克人和斯拉夫人的聯盟向東推進,徹底擊敗了阿瓦爾人,將他們趕出了該地區

隨之而來的權力真空很快就被崛起的大摩拉維亞帝國所填補。為了爭取法統,帝國早期的統治者與拜占庭帝國建立了關係,並邀請東正教傳教士進入國內。這為期不長的現象被斯瓦托普盧克一世 (約 840 年至 894 年) 逆轉,他通過與法蘭克人結盟並推翻其叔叔拉斯蒂斯拉夫而上台。作為一個精明的政治家和能幹的指揮官,斯瓦托普盧克在他的統治期內將他的帝國從摩拉維亞和波希米亞擴展到了波蘭和潘諾尼亞,最終馬革裹屍,終結了他的戎馬一生

繼承人之間的內鬥削弱了大摩拉維亞公國,使其無力抵抗叛亂和入侵,並在斯瓦托普盧剋死後該公國沒過多久就消亡了。10 世紀初,馬扎爾人入侵潘諾尼亞和摩拉維亞,使這個脆弱的國家陷入了困境。統治布拉格周圍地區的新基督教王朝,普熱米斯爾家族,為了自保而委身於西邊日耳曼鄰居的保護之下。這個決定,以及其後的一系列政策,最終導致了波希米亞被納入神聖羅馬帝國

在其西方盟友的支持之下,普熱米斯爾家族開始着手征服波希米亞並建立一個新的國家。當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 (約 908 年至 972 年) 在 955 年幫助奧托大帝於萊希菲爾德擊潰馬扎爾人,並在其後獲得摩拉維亞時,其野心被迅速激發。普熱米斯爾家族統治了波希米亞三個世紀,通過繁華的貿易路線、豐富的貴金屬礦藏和戰場上的勝利積累了大量財富。不久,公國的統治者們紛紛依靠強大的國力加冕為王

其中一個特別野心勃勃的國王,因軍力和財富而被稱為「鐵金之王」的奧托卡二世 (1233 年至 1278 年),渴望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他從近期蒙古人入侵中歐和東歐的亂局中看到了機會,於是開始四處征戰,將他的領地擴大到亞得里亞海沿岸,甚至對波羅的海的普魯士異教徒進行討伐。貴族們畏懼於奧托卡日漸膨脹的勢力,於是改選哈布斯堡的魯道夫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並向這個波希米亞龐然大物發起了挑戰。奧托卡在 1278 年馬奇菲爾德的一場惡戰中死於戰陣

1306 年普熱米斯爾王朝滅亡後,顯赫的盧森堡家族獲得了波希米亞的統治權。儘管幾代能幹的國王將波希米亞帶入了一個短暫的黃金時代,但讓他們的統治聞名於世的卻是宗教戰爭。1415 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蒙德下令處決宣揚宗教改革的大學學者揚·胡斯,此舉引發了胡斯戰爭,並拉開了新教改革的序幕。形勢對於胡斯派極端不利,但他們在揚·傑式卡和大普洛科普等傑出領袖的英明領導之下,利用火器、地形和配備炮兵的戰車取得了決定性的戰果,戰勝了帝國的軍隊,最終贏得了宗教自由。雖然胡斯運動標誌着波希米亞人的又一次爭取自治的努力,但該地區逐漸陷入了波蘭、匈牙利和奧地利等鄰國的勢力範圍。1526 年,路易二世在與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戰鬥中死於莫哈奇,波希米亞從此被納入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範圍,並被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了將近四個世紀

文明簡史

公元前2世紀,古羅馬人和多個民族在爭取意大利北部的統治權,其中一個民族是波伊人。古羅馬人在皮亞琴察戰役(西元前194年)和摩德納戰役(西元前193年)中打敗波伊人。此後,大部分波伊人撤退並越過阿爾卑斯山北遷

古羅馬文學家將佔領的這片地區稱為Boihaemum,最早出現於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亞志》一書中(著於公元1世紀末)。該名稱包含波伊人的部落名Boi-加上日耳曼語中家園的詞根xaim-。這片地區包含了部分南波希米亞地區,部分巴伐利亞地區(其名稱也是從波伊人部落名演化而來)和奧地利。波希米亞的捷克語名稱"Čechy"(即捷克)則是從6或7世紀遷入這片地區的捷克斯拉夫部落的名稱演化而來,公元前1世紀,日耳曼人遷入,由於日耳曼人為主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強大,波希米亞的日耳曼裔貴族成立一獨立王國,君主由推舉制產生

1241年6月,波希米亞名將牙羅思老·思泰倫貝爾在摩拉維亞的斡勒木志之戰(奧洛穆茨之戰)中奇襲殺死蒙古西征的北路軍統帥拜答爾(一說將拜答爾擊退),使得波希米亞免受蒙古軍的摧殘。1306年波希米亞普舍美斯王朝王族絕後,盧森堡王朝以外戚身分繼承波希米亞王位,歷經查理四世的黃金時期,1526年王國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但在15世紀,由於直言極諫的布拉格大學教授揚·胡斯,被羅馬教廷以火刑處死,波希米亞鄉民憤而皈依胡斯教派,而哈布斯堡家族信仰的是天主教。因此,哈布斯堡家族的王位繼承權備受挑戰。在1555年,哈布斯堡君主簽署奧格斯堡宗教和約,授與波希米亞人宗教自由。這些宗教寬容政策,令哈布斯堡君主一直被選為波希米亞國王

1517年德意志的馬丁路德推行宗教改革以來,新教就廣傳於歐洲。1617年,狂熱的天主教徒斐迪南二世,繼承他的表哥,成為神聖羅馬皇帝,一改諸先王作風,不再對新教採取容忍政策,導致他落選波希米亞國王。為奪回王位,斐迪南決定征服波希米亞,導致三十年戰爭的爆發。三十年戰爭過後,波希米亞一直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但仍然保持為一獨立的王國,擁有自己的政府。直至1743年,波希米亞成為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統治下的一個行省,德語成為惟一的官方語言,捷克語則是方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散,波希米亞成為東歐新國家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行省。1993年,成為捷克共和國一重要組成部分

軼事

  • 波希米亞(Bohemia)一詞的由來是羅馬人的稱呼Boihaemum,為那個時候盤踞這片土地的古代高盧部落波伊人(Boii)和古代日耳曼語裏面代表家園的xaim後綴組成,即「波伊的土地」之意,波伊這個部落的名字意義現在的學界有兩種解釋:「奶牛」或者「戰士」,這可以看出他們注重放牧和戰鬥的民族特徵
  • 波希米亞人擁有獨特的城堡風格,基於現實中的卡爾什特因城堡(Karlštejn Castle),位於捷克布拉格西南方30公里的中波希米亞州卡爾什特因村上方,是一座巨大的哥德式城堡,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波西米亞國王查理四世創建於1348年。這座城堡是保管王權標記以及波西米亞加冕王冠,神聖的聖物和其他皇家財寶的地方
  • 波希米亞的文明圖標基於塔博爾派的徽章,塔博爾派是現世對胡斯教派中激進派的稱呼,因為這個派別以塔博爾山為根據地,所以這個圖標同時也是塔博爾的市旗,紅底銀色雙尾獅子是捷克波希米亞的標誌,塔博爾把背景改成了黑紅色,戰役主角揚·傑式卡就是屬於這個教派
  • 波希米亞的UI圖像是布拉格天文鐘
  • 波希米亞的城堡基於卡爾什特因城堡(Karlštejn Castle),位於捷克布拉格西南方30公里的中波希米亞州卡爾什特因村上方,是一座巨大的哥德式城堡,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波西米亞國王查理四世創建於1348年。這座城堡是保管王權標記以及波西米亞加冕王冠,神聖的聖物和其他皇家財寶的地方
  • 波希米亞位於中歐,從神聖羅馬帝國吸收了大量日耳曼文化,但是遊戲裏使用了東歐風格建築,這也許跟帝王時代的東歐建築和捷克哥德式建築非常相似,並且開發者希望可以把他們明顯地和條頓人區別開來。


註釋與外部連結

  1. 尤其是蘇台德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