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巨嬰 |
---|---|
相關條目 | 公主病、媽寶、熊孩子、寶寶體、幼兒退行、孩子氣 |
巨嬰是一個網絡流行詞,形象概括了某一部分人群的特徵。
簡介
從字面上看是體形巨大的嬰兒,但以往並沒有這種叫法。
直到近年,人們開始用「巨嬰」指心理滯留在嬰兒階段的成年人。這類人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規則意識,沒有道德約束,一旦出現超乎自己預期的情況,就會情緒失控、產生過激行為,給社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緣由:
巨嬰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屬於「小時候被慣壞了」的類型。尤其是計劃生育政策下帶來的很多獨生子女,從小集萬眾寵愛於一身,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們長大後就很難糾正自己的種種毛病,也難以融入社會中。
此外還有一些老年人,不遵守公德,倚老賣老,碰瓷訛人,也是「巨嬰」的一種。這類群體的形成有着更深的歷史根源。
2018年「高鐵霸座」「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等事件,讓「巨嬰」的熱度進一步升高。
「巨嬰」現象開始引起了全社會關注。
日語之中的かまってちゃん是類似的同義詞
心理學
「巨嬰」一詞在心理學上指「雖然成年,但沒有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的狀態」。如果一個人已經成年且步入社會,卻依然離不開父母,並且逃避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種人就是「巨嬰」。
巨嬰經常有比如「我現在的樣子不能代表真正的自己」,「我的失敗全是拜他人所賜,我自己沒有責任」之類的想法。這種想法的產生,多半是與年幼時的環境等因素有複雜的關係。人要成長,首先應該做到不否定現實和自身。
巨嬰的特徵:
- 自高自大: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盲目的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 放縱慾望:沉迷於感官刺激,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
- 遊戲人生:沉迷於某些帶來顛覆正常社會價值觀的刺激感,忽視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 冷漠排外:不接受社會普遍存在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用冷淡的眼光看世界。
- 無欲無求:不想自立,對周圍環境毫不關心。
典型角色
- 西條拓巳————《混沌之腦》
- 外村老師:吉野順平評價此人,老師從學校畢業後又在學校工作,根本沒經歷過社會,所以才會有像你這樣的巨嬰。————《咒術迴戰》
諸葛孔明:因為四輪車的形狀容易讓人聯想到嬰兒車……————《三國演義》- 本傑明·巴頓:一出生便擁有80歲老人形象,隨着歲月的推移逐漸變得年輕,最終回到嬰兒形態。————《返老還童》
真·巨嬰
ACG作品中有很多真·巨嬰的角色,即體積龐大無比,但心智還像個孩童一般。主打就是一個反差萌。甚至是到了做出什麼後果特別嚴重的事都不會被苛責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