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
“ | 行為對錯的標準是什麼 | ” |
主角與反派之間的特徵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倫理 |
---|---|
其他表述 | 道德 |
相關條目 | 陣營九宮格、正義的夥伴、七宗罪、正能量 |
倫理是指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相互關係時應遵循的道理和準則。又名道德。人們捍衛並鼓勵對的行為,並勸阻錯的行為。
簡介
「倫理(ethics)」一詞來源於古希臘,本義是習俗、風俗、性情、人格;「道德(morality)」則來源於拉丁文,本義也是習俗、風俗或性情。「道德」與「倫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同義詞,它們有微殊而無迥異,可以互相換用。在日常用法中,「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於人,更含主觀、主體、個人、個體意味;而「倫理」更具客觀、客體、社會、團體的意味。例如:人們會說某個人有道德,而不會說這個人有倫理。
因為不同的人類個體要生活在一起,所以大家默認並執行一些行為規範(道德)。大多數法律權利也就是倫理權利,但也可能有一些法律權利在倫理學上得不到辯護,相反一些在倫理學上得到辯護的權利在法律上卻沒有規定。一旦某個要求能夠在倫理學上得到辯護,對人們的判斷具有一種強制性作用,以致使人們不得不承認這倫理學理論或原則所支持的要求構成真正的權利。
在中國古代,在「倫理」這一面,被更多地使用的近義詞是像義、理、倫、人倫、倫常、綱常、仁義、天理等詞;在「道德」這一面,更常被使用的近義詞是像道、德、仁、仁愛、德性、德行、心性等詞。只是到了中國的近代,「倫理」和「道德」才成為固定和基本的倫理學概念,並且分別和西文中的詞有了約定俗成的聯繫。魯迅在短篇小說《狂人日記》中借狂人之口闡述了他對中國傳統道德的本質的理解是「吃人」: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
作品的二元價值觀
有些作者創作設定與有些觀眾觀看作品時,似乎只用兩種價值來觀察一切事物的趨向,即好的絕對好,壞的絕對壞。例如:一方面總是為人歡呼的英雄,另一方面則是被人唾棄的壞蛋;一方面總是光明磊落的正義,另一方面則是卑鄙無恥的邪惡。
二元價值觀既會引起許多心理作用,也會引起許多生理作用,例如:肌肉緊張,心跳加速,血管暴漲。因為想要在沒有強烈對比的情況下表現出強有力的感情,讓冷漠的聽眾產生興趣,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此,在給兒童閱讀的通俗文學和電影劇本里,總會流露出二元價值觀點的痕跡。
行為與相關作品
人們認為某種行為具有社會的重要性,忽視或妨礙這類行為將造成社會的災難,這種行為被稱為道德行為。某個行為被實施了,並造成了對他人生命和社會利益的損害,它就可以從道德上被評價。它不僅包括行為的過程,也包括行為的後果,它是可以被他人從外部觀察的。
目的論
目的論注重於後果,行為的對與錯是決定於後果的好與壞,例如:一個行為是正確的,是因為它帶來最佳的結果,有德之人是那些總是從事帶來最佳結果的行動的人。
- 享樂主義:正確 = 快樂量 - 痛苦量
快樂就完事了。快樂和痛苦是人類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決定着人類行為的對錯。在追求短暫快樂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是否可能獲得更大、更持久、更強烈的快樂。
- 利己主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每個行為的目的都是為當事者獲取某種利益,絕對不會為了他人的利益而付出努力或犧牲。一切仁愛之舉都是偽善,友誼是欺騙,公益心是鬧劇,忠誠是取得信任的圈套。狹義上指行動者自己本人的利益,不包括某個人的親屬、朋友、集體等的利益,廣義上指包括自己利益和重要他人利益的利益。
- 鳳鏡夜:行動只因為有利可圖,承認自己是一個利己主義者。——《櫻蘭高校》
- 綾小路清隆:為了勝利不擇手段,會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不管是敵方或是友方。——《歡迎來到實力至上主義教室》
- 利他主義:大公無私
某些行動的理由是基於對行動者之外的對象之利益的考慮。溫和程度不要求人們總是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服務於他人的利益,極端程度要求英雄般的動機和舉動。
- 衛宮士郎:因為不想再讓自己曾經歷過的災害發生,所以繼承衛宮切嗣的理想。但不同的是,他不顧自己,願意犧牲自己,拯救所有人。——《Fate/stay night》
- 白心上人:在災荒的年代,將自己僅剩的食物分給飢餓的村民。在染上疾病後,為了給予村民們希望,決定化身為佛,使自己死後也能護佑這片大地。但是在臨死之際後悔了,自己無私奉獻給他人,他人卻希望自己死。這一想法,讓他不能成佛。——《犬夜叉》
- 功利主義:為絕大多數人獲得最大的幸福
為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就是好的。如果一個行為造成的後果能提升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那麼這個行為就是正確的,就是應該去做的;如果一個行為不能達到如此後果,那麼就是不應該做的。
- 衛宮切嗣:過去因為「沒能殺死一個人而導致了更多的被害者」,所以今後:永遠將所有人放在天平上,為了不使天平上所有人死亡而殺死天平上少數的那一方。原以為聖杯可以許願(不用自己的方法,消除戰爭,世界和平),但與聖杯的意志交流後,發現其有問題(消滅全人類),於是用令咒讓Saber毀掉聖杯。——《Fate/Zero》
- 李舜生:是讓所有契約者消失,還是城市中的人類消失。內心糾結,琥珀為回應黑的願望,換來重新選擇的機會,透支僅剩的代價將時間逆轉。最終兩邊都不選,選擇共存,並讓人類知道契約者的存在。——《黑之契約者》
- 天尊:舍一人而救蒼生,便是神的宿命。——《姜子牙》
義務論
義務論注重於行為本身,行為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行為的對與錯,其他在道德上有關的判斷是衍生的。履行義務的行動就是對的,不需要對後果負責。人們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只要這麼做不違反道德規則。
- Saber:以自己的方式完成王的義務。為了守護人民,自己的劍上必將染滿鮮血,即使被拋棄、背叛、唾罵,她也再無回頭之路。後來因為自己沒能守護不列顛,希望回到拔出石中劍那時重新選王,抹消成為王的自己的存在。——《Fate/Zero》
- 溫莉·洛克貝爾的父母:溫莉•洛克貝爾的父母莎拉•洛克貝爾和尤利•洛克貝爾是外科醫生,被迫成為軍醫,死於伊修巴爾(被斯卡所殺)。金布利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所以他非常敬佩遵從醫德倫理到最後的溫莉父母。——《鋼之鍊金術師》
- 山治:騎士道精神。能原諒女人謊言的才是男人。死也不會踢女人。——《海賊王》
- 赤犬:堅持絕對的正義。在歐哈拉執行「屠魔令」時,為了不漏放任何一個學者,連平民的避難船都不放過,直接炮擊避難船。——《海賊王》
- 無證騎士:雖然戰五渣,但為了人們的安全,無論敵人有多強,也願意一次次再站起來與敵人戰鬥。——《一拳超人》
美德
美德理論注重於主體,道德主體的性格為倫理行為的推動力,行動主體所展現的品格的評價看做是根本性的。正確的品質是正確行動的保證。人人都應該成為有美德的人,凡是能促進自己成為道德高尚之人的行為,就是正確的行為。而道德高尚者所做出的行為,也是正確的行為,是值得效仿的行為。
- 聖騎士:謙卑、誠實、憐憫、英勇、公正、犧牲、榮譽、精神。
社會與相關作品
「正義」表示社會實踐,包括制度、政策及制度中人的行為的「符合道德」。因此,使用「正義」就是社會正義,探討社會道德評價。問一個社會是不是正義的,就等於問一個社會是不是符合道德的。
- 強力正義:強權即公理
以公開或隱蔽的強制力量、暴力、權力做為主要依據來確定正義。公正守法也不過是迎合強者的利益,屈從於強者的意志。因為正義沒有強力就無能為力,強力沒有正義就暴虐專橫;所以必須把正義和強力結合在一起,要麼正義成為強力的,要麼強力的成為正義的。強力並非意味着總是少數強者掌權,也可能出現弱者聯合起來制約強者的情形(多數暴政)。
- 夜神月:使用筆記本殺死犯罪者和對世界無用的人,以「基拉」之名創造一個和平的新世界。——《死亡筆記》
- 宇智波斑:認為要有實力才能達成「和平」。需要堅持自己的意志和足夠的力量,否則一切都行不通。——《火影忍者》
- 私法制裁者
- 功利正義: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就是正義
依據功利、幸福或者說非道德價值來確定正義。當然,隨着利益發生變化,正義也就發生變化。
- 契約正義:公平就是正義
一個公平的社會就是正義的社會,這種公平很大程度就體現在資源分配的公平上。
- 千手柱間:認為用博愛來引導世界,達成「和平」。用簽署協議和設立同盟的方法來結束戰爭。因此,提出要建立一個村落來保護孩子們,並建立一個學校讓孩子們訓練、完成任務、設定等級,從而讓孩子們遠離戰爭。——《火影忍者》
- 神學正義:神是正義的根源
-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勝劣汰
- 冰月:對數千年前降臨地球的石化現象解釋為「人類的選拔」,用來實現優勝劣汰的。只有優秀的人類才應該活下來。——《石紀元》
相關作品的是非觀設定
- 喜歡相撲的都不是壞人;喜歡烏鴉的都不是壞人;喜歡屁股的都不是壞人——《監獄學園》
- 一切與「性」相關的文字、漫畫、行為都是禁止的。——《下流梗不存在的灰暗世界》
- 巨乳是絕對的財富,貧乳則不被當人看待。——《魔乳秘劍帖》
- 如果沒有食用「快樂藥丸」就會遭到逮捕。——《少數幸運兒》
- 青峰大輝:喜歡打籃球的都不是壞人。——《黑子的籃球》
- 鳴人:喜歡吃拉麵的沒有壞人。——《火影忍者》
- 坂田銀時:天然卷的傢伙都不是什麼壞人。——《銀魂》
- 撒旦:喜歡女僕裝的都不是壞人。——《鬼燈的冷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