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朝鮮之役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萬曆朝鮮之役
| |||
---|---|---|---|
描繪日軍在釜山登陸情形的朝鮮畫卷·釜山鎮殉節圖
| |||
時間 | 1592-1593年,1597-1598年 | ||
地點 | 朝鮮半島 | ||
結果 | 明、朝聯軍勝利,日本於秀吉死後撤軍 | ||
參戰方
| |||
大明 李氏朝鮮 |
日本豐臣政權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大明神宗顯皇帝(萬曆)朱翊鈞 朝鮮國王宣祖李昖 |
日本太閤豐臣秀吉 | ||
參戰兵力
| |||
第一次:大明34,000人;朝鮮172,000人
第二次:大明約75,000人;朝鮮約19萬人 |
第一次:235,000人
第二次:約141,5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大明約3萬人、朝鮮約12萬人,外加約100萬朝鮮平民死亡 | 17萬餘人 |
“ | 萬折必東,再造藩邦 | ” |
——南漢山石刻,李昖手書 |
萬曆朝鮮之役(日語:
簡介
1582年至1590年,豐臣秀吉通過一系列的戰爭,統一了分裂數百年的日本。統一日本之後的豐臣秀吉野心極大,妄圖征服全世界(當時的亞洲全境)。他遣使往琉球(今日本沖繩縣)、呂宋(今菲律賓,時為西班牙殖民地)、暹羅(今泰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要求他們向日本稱臣及幫助日本向明朝開戰時提供支援。各國皆拒絕豐臣秀吉的要求,並通報大明。
1591年6月,豐臣秀吉通告朝鮮,表示將於次年春天假道朝鮮進攻明朝,請予協助,但朝鮮並未理會並向大明求援。於是日方終在未獲朝鮮答覆下出兵。
這場戰爭可大致被分為兩個階段:
- 1592~1593年:日軍第一次入侵朝鮮,在較為輕易地殲滅了朝鮮本土的抵抗力量之後,為馳援的明軍所擊退;再加上日軍海戰失利而導致來自日本本土的補給被中斷,導致日軍與明軍議和。
- 1597~1598年:日軍第二次入侵朝鮮,明日議和破裂後,日軍再次入侵朝鮮;然而豐臣秀吉在戰爭中病逝,日軍遂在秀吉死後退兵。明軍曾嘗試追擊但遭擊退。
豐臣秀吉死後日本再次陷入內亂,德川家康趁虛而入並在1600年關原之戰勝利後統一日本,隨後開創江戶幕府。
大明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此戰軍費支出導致財力匱乏,造成明末財政的紊亂。1618年,努爾哈赤起兵反明,其子孫建立大清,並於明亡之際攻入山海關,入主中原。
相關作品
相關迷因
流行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在介紹日軍各指揮官時將其比作「縣長」,隨後「村長械鬥論」爆紅歷史圈,「村長械鬥」「縣長械鬥」也成為對日本戰國時代的調侃性稱呼。但多數歷史圈網友都反對此類說法,並認為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規模遠大於村長械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