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岸计划
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Wiki入门或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资料。
不论您是否隶属于ETO,属于降临派还是拯救派,ETO都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阅读与编辑时光。
失去一切,失去包括我们在内的人类现在的一切。
“ | (1968~1987) 中国科学院 1989.03.21 |
” |
红岸计划是刘慈欣所著三体中的一个计划,代号“红岸”。其基地为坐落于雷达峰顶的军事基地红岸基地。
红岸计划背景
冷战时期阿尔美国与伊万苏联的太空争夺战日趋白热化,为了打破帝国主义与修正主义对太空的垄断,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以186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意建立红岸基地。
红岸计划的内容
红岸计划的是研发大功率电波发射机,通过发射电波的方式打击敌人的通信和侦查卫星。发射调制后的电波可通过变化的频率和振幅更好地突破敌人可能进行的屏蔽防护。红岸计划的红岸基地是一个大型的军事实验基地。 以上是雷志成瞎蒙叶文洁的内容。
展开请确保已经阅读完《三体》第一部再展开 |
---|
红岸计划相关
展开请确保已经阅读完《三体》第一部再展开 |
---|
红岸计划的终末
红岸是逐渐衰落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还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改造。
但后来,随着眼界的开阔,人们也清楚了养星文明探索的难度,上级对红岸工程渐渐失去了兴趣,基地的保密级别降低了 。
也是在那次改造以后,红岸的编制虽然仍在二炮,科研管理却移交到中科院天文所,于是承担了一些与外星文明搜索没有关系的研究项目。
红岸系统最初是承担了一些射电天文观测项目,那时它是国内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后来,随着其他射电天文观测基地的建立,红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太阳电磁活动的观测和分析上。有了后来的这些研究和成果,红岸的巨额投资总算有了一点点回报。
红岸被划到军转民范围内后,军方就把它完全放弃了,中科院维持不起运行的费用。最终,红岸基地被撤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