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辐射美国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Disambig.svg
本文介紹的是:《輻射系列》中的美國
關於:美國這一國家原型
參見條目:「美國
VaultBoy.png
Welcome home, WASTELANDERS! The Vault-Tec is expecting you.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

祝您在廢土度過愉快的時光。
輻射 美國14星旗.jpg
基本資料
全稱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利堅合眾國
別稱 輻射美國、美國、老美、美帝
類型 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法律上)
立憲主義獨裁寡頭國家(事實上)
所屬 美洲大陸
所轄 13邦聯+1自治領[1]
首都 哥倫比亞邦聯
位置 北美洲
總統 未知
語言 美式英語
文字 拉丁字母
族群 以白人為主的多元族群
信仰 以天主教為主
軍隊 美利堅合眾國武裝力量
形成 1776年7月4日[2]
領土面積 9,370,000平方千米[3]
人口 未知
貨幣 美元(dollar
曆法 公曆
登場作品 輻射系列

本條目用於簡述《輻射系列》中的美利堅合眾國The USA(下文稱美國或輻射美國)。

概況

最初的輻射美國和現實世界中的美國有著幾乎完全一致的政府結構,但二戰之後輻射美國政府逐漸偏離美國憲法原則,原有的三權分立體制逐漸瓦解,到2077年變成由財閥寡頭與軍政官僚牽頭的立憲主義獨裁政權。

輻射美國是在2077年前僅存的兩個已知擁核超級大國之一(另一個是輻射中國)。在國家安全和戰爭的名義下,公民權利和自由受到限制。到2076年末,面對盟友、鄰國、士兵和平民的公開反抗,美國民主秩序的所有偽裝被徹底撕碎。

在核戰之前,由軍方寡頭控制的美國政府就認為核戰必定會爆發,他們有計畫地成立了英克雷,以便逃脫在核爆下灰飛煙滅的命運。在「核爆之日」的前幾年,美國總統與許多「為了確保政府能夠正常履行職能的必要的人員」早就疏散到了「英克雷管制站」,一個在東太平洋建立的石油鑽井平台上。

在長達十一年的中美戰爭快結束時,核大戰爆發,包括中美在內的全部有核國家把全部的核彈庫存都灑向世界,短短數小時後美國就不復存在。雖然核大戰結束僅幾年後,美國倖存者們就重新建立了秩序;但由於多數人都懷揣著不一致的思想,長期以來相互之間普遍都無法容忍對方,從而導致了戰後美國迅速走向分裂、解體。戰後210年裡,在美國境內先後成立了不少部落、組織甚至是新國家。其中最成功的有新加州共和國,美國廢土之上已知的最大經濟體,並聲稱是輻射美國的合法延續者,以及與之對立的奴隸制部落集團凱撒軍團

這些勢力都試圖建立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新美國、或是別的什麼國家,從而讓美國廢土常年籠罩在內戰的陰影下。與此同時,隨著英克雷、鋼鐵兄弟會豪斯先生思想體原聯邦理工學院殘部等舊世界影子的逐漸復甦,內戰也越發走向殘酷。

行政區劃

和現實中的美國不同,輻射美國在1969年對原有的50個州進行了整合,整合後的美國行政區劃變成了13個邦聯,是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之間一個新的中層管理機構。

2076年,加拿大被美國吞併後不再作為一個國家存在,加拿大全境成為美國領土,雖然稱為自治領但仍在美國政治和軍事控制之下。

輻射美國十三個聯邦。

原有的50個州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變成了邦聯的下級區劃。

截止「核爆之日」,輻射美國所有邦聯級行政區劃分別是:

哥倫比亞邦聯(Columbia Commonwealth)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維吉尼亞州、馬里蘭州。
中東邦聯(East Central Commonwealth) 俄亥俄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
東部邦聯(Eastern Commonwealth) 西維吉尼亞州、德拉瓦州、賓夕法尼亞州、新澤西州、紐約州。
四州邦聯(Four States Commonwealth) 猶他州、科羅拉多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
海灣邦聯(Gulf Commonwealth) 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
大中西部邦聯(Great Midwest Commonwealth) 威斯康星州,明尼蘇達州,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密西根州。
新英格蘭邦聯(New England Commonwealth) 緬因州、新罕布夏州、佛蒙特州、麻薩諸塞州、羅德島、康乃狄克州。
北部邦聯(Northern Commonwealth) 蒙大拿州、懷俄明州、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
西北邦聯(Northwest Commonwealth) 北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愛達荷州、阿拉斯加州。
平原邦聯(Plains Commonwealth) 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愛荷華州、密蘇里州、俄克拉荷馬州。
東南邦聯(Southeast Commonwealth) 喬治亞州、南卡羅來納州、北卡羅來納州。
西南邦聯(Southwest Commonwealth) 南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夏威夷。
德克薩斯邦聯(Texas Commonwealth) 德克薩斯州、阿肯色州。
加拿大自治領(Dominion of Canada) 加拿大全境。

國旗

與州政府合併邦聯後一併變動的還有美國國旗,從50星的星條旗變成了13星的星條旗。十二顆星星代表每個邦聯,被圍繞在中間的星星代表哥倫比亞邦聯:邦聯政府所在地和美國的權力中心。

主體由13道紅、白相間的寬條組成,7道紅條,6道白條,代表最早發動獨立戰爭並取得勝利的13個州。紅色象徵強大和勇氣,白色代表純潔和清白,藍色象徵警惕、堅韌不拔和正義。

2076年,加拿大被美國吞併後,又增加了第十三顆星,使星星總數達到14顆星。

輻射美國的14星國旗。

政治

聯邦政府

輻射美國的聯邦政府遠遠偏離了現實美國的聯邦憲法,變成由財閥寡頭與軍政官僚牽頭的立憲主義獨裁政權。在國家安全和戰爭的名義下,公民權利和自由受到限制。到2076年末,面對盟友、鄰國、士兵和平民的公開反抗,美國民主秩序的所有偽裝被徹底撕碎。

聯邦政府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頒布法案全國警戒,同時授予軍事部門和財閥企業完全控制美國的權力。雖然聯邦政府仍有政治權力,但權力的天平往國防部與軍方傾斜,國會和司法部門監督憲法的執行方面受到了嚴重阻礙。

聯邦機構

國防部
總部設立在五角大樓,負責維護和管理美國核武庫。
羅伯科工業公司是國防部的合作承包商
下屬的陸軍部門撰寫並分發了《美國秘密行動手冊》
2077年國防部的部分職能轉入新成立的「戰爭部」。
輻射美國聯邦國防總部——彈道飛彈防禦部
外交部
在戰爭爆發後,外交部逐漸變成情報交流機構。
能源部
負責聯邦鈾礦的開採,例如《輻射76》中的黑水礦,由下屬的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牽頭的黑水礦井也是自動化採礦的測試案例,最終引起工人暴動。
美國各地都有能源部管理的核廢料處置場。
能源部參與了西部科技(West-Tek)研究所研發的FEV病毒實驗。在核戰爆發後,彈頭直接命中研究所四樓和五樓的FEV病毒槽,病毒滲入大氣中受輻射影響,感染並變異了廢土世界中的各類生命。
下屬機構原子能委員會在英克雷時期依然存在。
司法部
下屬的執法機構緝毒局(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簡稱DEA)與菸酒槍砲及爆炸物管理局(Bureau of Alcohol, Tobacco, Firearms and Explosives,簡稱ATF)合併。
變成菸酒藥品槍砲爆炸物及雷射武器管理局(Bureau of Alcohol,Drugs,Tobacco,Firearms and Lasers,簡稱BADTFL)
BADTFL管理局還負責簽發民用型動力護甲的使用許可證,這類裝備多用於軍事用途而非民用。
財政部
負責發行戰爭債券,兜售避難所保險業務。
農業部
在《輻射76》裡農業部預算被挪用建造白泉鎮地堡,白泉地堡是為了確保國會議員、政府官員和軍方人員在核戰爭時期的安全所建。內政部長和農業部長曾進入地堡躲避。
實際上這座碉堡只允許英克雷的成員入駐,在2077年核戰爭警報響起的時候,無數驚恐的國會議員奔向此處試圖獲得庇護,他們全部被提前守在這裡的英克雷士兵就地處決。
下屬有林業局,負責管理美國森林。
內政部
保護大多數聯邦土地、自然資源等,下屬有國家公園管理局和地質調查局。
撤銷了大峽谷的國家公園稱號轉交到財閥手上用於開發自然資源。
在阿巴拉契亞,內政部和農業部都擁有自己管轄的土地,井水不犯河水。
聯邦調查局
除了聯邦執法之外,聯邦調查局在戰前也有秘密計畫,例如研製軍用冰箱,沒收有煽動性的書籍和雜誌並焚毀。
災難救助局
災難救助局建立了一個自動化的政府救助空投系統。在國家出現緊急情況時,可以在中繼塔的緊急廣播終端使用美國政府的物資徵用全息卡帶,召喚貨運機器人運送的物資。
美國太空總署(NASA)
在2034年,NASA在人類最後一次載人登月任務完成後,太空探索計畫結束。隨著全球局勢的惡化,剩下的載人火箭都變成軍用武器。NASA也轉型為軍用火箭和載核空間站/衛星的開發。
政治局
負責調查和清算國家內政,與蘇聯的內務人民委員部類似。該機構有權逮捕和分配被拘留者,有合適目的時,拘留者會轉送到各個財閥公司以便他們用作測試對象。

聯邦法律

根據99066號法案,華人和華裔美國公民和居民會被拘留並安置在集中營,有時還會被軍方雇用的私人保安承包商綁架。

在2076年,全國宣布警戒令後,軍方獲得了對國家安全機構和公共事務的絕對控制。最終該法案被用作軍方針對所有異議人士的理由,許多人在美國各地的研究設施中充當小白鼠,在戰爭的研究項目中消失。

即使在爆炸發生之前,仍有不少公民遭到虐待和謀殺。位於蘇格·葛羅夫(Sugar Grove)的海軍設施是極好的例子:它對美國公民進行秘密監視,偵查到工會活動或其他「叛徒」後逮捕,犯人會遭到虐待,酷刑和殘酷的訊問,犯人的子女會被愛國家庭收養。

作為政府的戰略防禦承包商,避難所科技公司的相關事務和所有出版物(例如避難所居民生存指南)都受到新修訂的《間諜法》的保護,任何舉報企圖都可能對舉報人造成更大的傷害。

社會

意識形態

軍政寡頭秘密的向美國公民灌輸民族主義情緒和國家的忠誠宣傳,公開和潛意識暗示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公布於大眾媒體中,成功地在民眾中發展了不少沙文主義者。也為軍隊博得更高的徵兵率,從而有源源不斷地新兵往戰爭輸送,同時也增加了對政府暴力行為的容忍。

在輻射美國中反對紅色陣營的宣傳在美國持續了一百多年,變成輻射美國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輻射4》全息卡帶的遊戲《紅色威脅(Red Menace)》,《輻射3自由至尊高喊的口號「接受共產主義那寧可去死!(Death is a preferable alternative to communism!)」對應50年代的「寧死不紅!(Better dead than Red!)」口號。然而在2277年後不久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被鋼鐵兄弟會正式開機的自由至尊卻在震耳欲聾的宣傳口號中把英克雷揍了個慘——喊著自由民主的口號、暴打了自己本該效忠的美國政府。就這樣,戰前本該用來保家衛國的神兵,戰後反而淪為美國人內鬥的利器。

隨著中美戰爭爆發,美國逐漸向極權國家過渡。戰時的審查制度使政府可以沒收或直接銷毀任何具有煽動性的資料。《愛國者食譜》等許多出版物被戰前聯邦調查局蓋上了紅章,聲稱它是「違禁材料」。許多出版物成為政府的宣傳渠道,用來嘲諷非愛國主義者和抗議者。

分歧

食品暴動

食品暴動是中美大戰第一波抗議浪潮的通稱,指戰時美國政府啟用的減少食物供應和嚴格配給的反應。由於飢餓,沮喪的美國人不得不忍受微薄的口糧和日益壓迫的國內政策,騷亂在不斷增加。當經濟因應戰爭惡化時,抗議活動的強度也隨之增加,最終導致了暴力事件。

自動化暴動

有組織的勞工和工會受到政府和財閥公司的嚴重迫害。在阿巴拉契亞(Appalachia)的鎮壓尤為嚴重,阿帕拉契亞是個提供戰略資源的重要地區。為了推行自動化技術,在阿巴拉契亞市長埃文斯(Evans)的支持下,霍恩賴特(Hornwright)礦業公司、原子礦業服務公司和羅伯科工業公司(RobCo Industries)推動用機器人技術取代人力,使成千上萬的工人失業,加劇了社會動盪、人口貧困。而戰時則情況更糟,2077年後期導致了的阿巴拉契亞礦工暴動,工人與政府和企業之間經常發生衝突。這個衝突被飛來的核彈完美解決。

在貪婪和破壞的背景下,普通人受苦受難。在2061年,該地區就充斥著無家可歸的失業工人,努力維持生計,養家餬口。許多人因為企業為了提高利潤而實施的自動化而失業。受影響最多的是礦工。RobCo是這一計畫的關鍵:它龐大的機器人表面上是為代替人類工人從事被認為太危險的工作,但阿巴拉契亞普通工人也被取而代之。首先,它們取代了礦工,然後是建築工人,而後是警察和士兵,甚至最後取代服務業。本應對每個人都有利的事情,變成對少數人有利的事情。

隨著中美戰爭的持續,全面戰爭狀態把美國變成民主的笑柄——勝利就是一切,軍工聯合體可以自由地採取任何方式實現這一目標。在阿巴拉契亞則是對自然資源和人的無情剝削。避難所科技在接管了摩根敦的社區學院並將其更名為避難所科技大學後,有效地將其私有化。格拉夫頓鋼鐵公司把森林的北端變成了有毒的山谷。而AMS則在沼澤中進行地下核試驗,以製造軸元素。由於工廠使用的是鈾元素,工廠安全經理毫不費力地讓高管們相信這是一個國家安全問題。於是國民警衛隊開著重型坦克、步兵戰車和滿滿一車幻露生公司的防暴毒氣來了。原本的計畫是向示威的罷工者施加毒氣,讓他們互相攻擊,將罷工變成致命的暴亂,進而削弱工會組織。超出計畫外的是,幻露生毒氣把和平的抗議者變成充斥暴力和憤怒的恐怖分子,他們衝過煙霧,攻擊士兵,撕下他們的防毒面具,把鎮壓變成一場血腥的災難。

軍事

《輻射4》中自由博物館藏畫

美國所有軍事力量由陸軍部、海軍部、空軍部組成的國防部下指揮,在現實美國中軍種部長不能是現役軍人,必須是文職人員。

但在輻射美國中資源戰爭和經濟形勢惡化導致了文官權力被侵蝕,逐漸過渡為軍政府,由總統掌管軍隊實行獨裁控制。

關於輻射美國軍事力量的發展情況的資料存世不多,記載最清晰的資料主要始於中美大戰。開戰前,輻射美國建設了強大的空軍,但由於制空權一直被中國死死把控,美軍改為發展諸如傾轉旋翼機之類的大載荷低空低速飛行器,戰後的飛鳥直升機[4]就是其發展成果。

另一種用於對決中國的單兵主戰武器就是動力裝甲,發展得非常成功。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單兵使用的戰術核武器被開發出來,最後的成果就是「胖子發射器」,一種用燃氣發射迷你核彈的重步兵武器。

美軍輕步兵一般會配備形如板甲一般的防彈鎧甲,分陸軍款和海軍陸戰隊款兩種,後者比前者更厚重。他們既裝備實彈武器也裝備定向能武器。雖然很長一段時間裡,美軍的實彈武器都已AR-15槍族為主,但隨著二十一世紀到來,AR-15槍族被看上去更「復古」的R91槍族取代。陸軍的定向能武器則以AEP-7雷射手槍、AER-9/14雷射步槍為主,海軍陸戰隊則普遍裝備Wattz 2000雷射步槍。同時,也還有如格洛克86手槍、溫徹斯特P94等離子步槍名義上是步槍,實際上是個尺寸快趕上加特林的手提式等離子加農砲等等離子武器。美軍的手榴彈也五花八門,除了常規的破片手榴彈,還有能把人體凍碎的冷凍手榴彈、專殺機器人的脈衝手榴彈、能瞬間燒穿任何輕裝甲的等離子手榴彈,甚至還有爆炸半徑大得雷人的核手榴彈。

在阿拉斯加的幾名大兵的背影,可以看到幾個輕步兵都穿著像板甲一樣的防彈甲。左手提著散射頭AER-9雷射步槍的那位就是老冰棍

穿著動力裝甲的重步兵除了配備「胖子發射器」外,也常配備飛彈發射器(可兼容非制導火箭彈)、加特林機槍和「巨型突擊步槍」等輕步兵難以使用的大件武器。中美大戰期間,先後有兩個系列的動力裝甲被拉上戰場:T-45和T-51,二者在戰場上的最高版本分別是T-45D和T-51B。戰爭後期又推出T-45的深度改進版本即T-60,主要用於鎮暴,很少甚至幾乎沒有上過中美戰場,可能都被拉去加拿大搞鎮壓了。

美軍也試圖複製或模仿一些中國軍隊的科技,比如高斯步槍和隱身衣。不過輻射美國似乎並沒有開發出更成功的逆向工程產品——至少,由羅伯科工業親手操刀推出的「羅伯科3001隱身小子」,依靠力場折射光來實現隱身,穩定性明顯遜色於中國隱身衣,而且長期使用會導致成癮和精神分裂。

好消息是,各種高斯槍的開發要比破解隱身技術輕鬆得多。

順帶一提,根據《輻射1》、《輻射2》和《輻射NV》中的斯太爾AUG、MP5、卡利科衝鋒鎗、沙漠之鷹手槍、AR-15、伯萊塔M9、P90、G11等輕武器看,黑島時期的輻射世界觀里的輕武器的發展並沒有停滯在二戰後期到冷戰初的那段時間,而是像現實世界那樣發展到了相當於現實世界九十年代的水平——不過,真正的原因或許是當時的創作者們還沒想好符合廢土與真空管朋克風格的輕武器設計風格,所以就把這些看起來一點也不輻射的輕武器搬進來了。相對地,自B社推出《輻射3》以來,由B社主刀的作品裡新推出的輕武器就都很符合這些風格,比如N99手槍、巨型突擊步槍等。《輻射3》和《輻射4》則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大量二戰後冷戰初風格的輕武器,這可能是B社刻意要和黑島劃清界線而致。

陸軍

美國陸軍(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國最大的武裝力量。最初的美國陸軍是保衛這個羽翼未滿的國家而成立的,輻射美國的歷史走向早已遠離其根源。

在21世紀中葉,陸軍成為美國用來解決無法通過經濟施壓而達成政治目標的強大武力工具。

輻射美國陸軍部紋章

海軍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在輻射遊戲中很少有對海軍的描述。

海軍參與了對中國大陸的入侵。海軍戰鬥機負責海岸巡邏和防禦,及尋找在美國海岸附近的敵方船艦。

海軍還與國防情報局合作開展反「間諜」行動,最重要的是國內的安全監視。海軍分析人員和特工監視美國公民是否有煽動活動和任何可能影響戰爭的事情,例如工會遊行、反機械自動化抗議、罷工,當然還有加拿大自治領暴動。那些引起海軍注意的人面臨著比死亡更糟糕的命運。

空軍

美國空軍(United States Air Force)在眾多資源戰爭的維護制空權,包括2052年入侵墨西哥,中美戰爭(2066-2077),以及美國對加拿大的吞併。

空軍會協助NASA發射軍事用途的衛星,及建造載核武器的空間站/衛星。

在戰爭後期,掌管了美國和加拿大所有的機場和空軍基地,負責調度後勤與攻擊加拿大叛軍和鎮壓國內暴亂。其中最重要的是亞當斯空軍基地,基地內部地鐵與白宮和國會大廈相連。

在《輻射:新維加斯》中,空軍的載核武裝轟炸機有過出場。

輻射美國空軍

海軍陸戰隊

美國海軍陸戰隊(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在中美戰爭期間,在2074年海軍陸戰隊率先攻擊並登陸中國大陸,迅速占領了上海和南京,確保運送軍隊和物資的安全

在國內方面,海軍陸戰隊負責保護海軍設施。根據99066號行政命令,海軍陸戰隊還鎮壓並逮捕平民並將其拘留,由於人手短缺,海軍陸戰隊把這工作外包給了私人軍事承包商。

在核戰後,美國的所有軍事力量都不復存在,但海軍陸戰隊不少人在英克雷撤離下倖存,並成為日後英克雷武裝的奠基。

在《輻射2》中海軍陸戰隊的專屬武器是Wattz 2000雷射步槍。

戰爭衝突

2050 - 2059

2051年,美國開始對墨西哥施加壓力,以保護原油供應的經濟利益。通過故意施加經濟壓力來破壞墨西哥穩定,為軍事入侵鋪平道路。美國陸軍占領了煉油廠和基礎設施,以確保原油供應不會停擺。

2052年,隨著聯合國的解散,全世界不會再有任何國際機構來調解國家之間的關係或者調停國家之間的戰爭,使用武力不再受到限制。

不久後,全球不斷上漲的油價使一些小國破產,並導致歐盟對中東宣戰,美國石油價格飛漲。在隨後幾年裡,資源戰爭開始。在國際形勢日益惡化的背景下,美國加大國家軍事化。

2059年,阿拉斯加州建立安克雷奇前線,以保護該州的自然資源。這一決定的副作用是升級美國與加拿大的緊張關係,因為美國陸軍在加拿大領土駐軍,以保護阿拉斯加的輸油管道。

2060 - 2069

2060年,全球可用燃料儲備幾乎處於枯竭狀態。隨著油田的枯竭,歐盟和中東石油大國的瓦解進一步加劇了這個問題。隨著經濟持續惡化和社會風氣變化,美國有分裂的意圖。為了維持穩定,美國政府用無處不在的宣傳將一切問題歸咎於中國。第三次紅色恐怖開始在美國蔓延。

燃料短缺對軍隊影響尤為嚴重,機械化部隊因燃料短缺而癱瘓。為了應對燃料短缺,美國陸軍在2065年啟動研發動力裝甲的計畫,同時研究包括了製造更強大的核武器。這些研究在不久的將來被證明對陸軍至關重要。

2066年春天是歷史的轉折點,全球石油資源枯竭,導致中國出現能源危機。在瀕臨崩潰之際,中國積極尋求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向這個亞洲超級大國出口原油。談判最終以失敗告終,美國總統7月24日宣布,目前所知的最後一批原油供應將完全由美國使用,不會向外界出售或交易任何原油資源。

2066年冬天,中國發動對阿拉斯加州的入侵,以奪取其自然資源。這一大膽的跨太平洋軍事行動開啟了中美戰爭,也是美國的最後一場戰爭。最初的入侵淹沒了安克雷奇防線。

《輻射4》開頭動畫裡輻射中國士兵空降安克雷奇

2066年戰爭中,加拿大政府做出讓步,並默許了美國在2066年底提出加拿大領土轉讓的法案。

2067年,中國推進的步伐在T-45動力裝甲出廠下才減緩。第一批穿戴動力裝甲的部隊證明在防禦上非常有效,但在進攻能力上有所欠缺。中國軍隊至此失去了主動權,局勢迅速惡化,變得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且雙方都無法打破僵局、強迫對方接受和平條件。

戰爭仍在繼續,政府和軍隊從容地利用加拿大資源來支持戰爭,加拿大變成美洲大陸上最後一個超級大國的殖民地。

2070 - 2077

現在是2077年。戰爭即將全面爆發。
我很害怕。為自己、為妻子、為襁褓中的兒子害怕。
因為如果我的軍旅生涯教會我一件事……那就是戰爭,戰爭從未改變
——從安克雷奇歸來的戰爭英雄奈特的獨白
2072年

陸軍占領了加拿大全境,因加拿大部分城市的騷亂和抗議活動,最終導致對阿拉斯加輸油管道被破壞。美國軍方以此事件為藉口,徹底入侵加拿大開始吞併。陸軍向北進軍,開闢第二戰線:與加拿大人的戰爭。

《輻射3》載入畫面里宣布吞併加拿大的戰前報紙

在國內,隨著機器人項目的發展,陸軍與企業的關係也加深了。美國陸軍委託兩家是軍用戰鬥機器人的長期供應商:羅伯科工業公司(RobCo Industries)和通用原子國際公司(General Atomics International)製造史上最強大的戰鬥機器人「自由至尊」。

它的使命是解放安克雷奇,結束中國對阿拉斯加的占領。這個項目既要滿足軍事目的也要符合宣傳上的需求。前者決定了能力,後者決定了設計。用項目發起人康斯坦丁·蔡斯(Constantine Chase)將軍的話來說:「自由至尊」就是美國軍隊的化身,一個會走路、會說話、會扔核彈的英雄,提醒美國的敵人不該挑起與世界超級大國的戰爭。

然而一大票玩家嚴重懷疑這是個騙錢工程,理由是「自由至尊那種纖細的雙足步進結構根本無力抵抗坦克集群集火,且摔砲一樣的投彈方式效率也低得很」。

由於確信該項目很快就會有結果,蔡斯將軍在2072年6月公開證實,美國陸軍正在與通用原子公司和羅伯科工業公司合作,研發超級武器,旨在確立美國在阿拉斯加前線的主導地位。

2074年

儘管聲稱這是防禦戰爭,但美國陸軍在亞洲登陸,反擊中國的入侵。由於美國陸軍、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在加拿大、阿拉斯加和中國大陸展開三線作戰,美國經濟陷入緊張。

持續了八年的戰爭,雙方都不願意讓步。戰爭陷入僵局,就像阿拉斯加一樣。在戈壁戰役、揚子江戰役中,美國海軍陸戰隊迅速占領了上海和南京,這些雄心萬丈的軍事行動並未使天平倒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

2076年

戰爭已持續了10年。中國和美國都已近精疲力竭。吞併加拿大後,加拿大所有省份處於警戒令之下——抗議者和暴徒都會被當場擊斃,陸軍犯下的暴行很快傳到了美國,激起了反政府情緒。

《輻射1》開局動畫裡身穿T-45動力裝甲的士兵處決抗議者
  • 2076年6月,T-51動力裝甲完成的測試,為美國陸軍提供了對抗中國所需的必要工具。下一代動力裝甲很快製造出來並供給前線。在這種衝擊下,中國經濟崩潰了。然而,華盛頓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
  • 2076年8月,能源和食物供給不足在美國各城市爆發。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最終宣布警戒令,陸軍被部署在國內與自己的同胞作戰。像暴徒一樣虐殺自己的同胞,軍隊士氣低落。
2077年

適應寒冷環境的T-51動力裝甲部隊打穿了中國在阿拉斯加的防線。安克雷奇戰役以美國在1月10日的決定性勝利而結束。為了紀念美國士兵在阿拉斯加前線的努力和犧牲,人們在羅斯福島上倉促地豎立起了安克雷奇戰爭紀念碑,紀念碑雕刻的造型是一張在安克雷奇擺拍的士兵照片。

《輻射3》中的紀念碑遺址

在中國大陸的戰役因阿拉斯加的勝利和T-51動力裝甲的部署而重新振作起來。然而,當美國軍隊深入大陸時,中國的抵抗也越激烈。

阿拉斯加的勝利對美國和加拿大公民來說是個壞消息,控制美國的軍政府向美國和加拿大部署動力護甲部隊。中國和阿拉斯加前線的老兵發現陸軍在與自己的同胞發動內戰,不斷增加的平民傷亡考驗著老兵的忠誠,越來越多逃兵出現。被捕的逃兵要麼被投入監獄,要麼被送往國防部的腦控機器人研究項目。

  • 2077年10月,局勢由潰敗轉為僵持。十年的戰爭,還沒有結束的跡象。數十億美元和數萬人的傷亡,美國經濟崩潰,軍隊重新部署到美國鎮壓暴亂,以便為戰爭的絞肉機提供更多的人手。

2077年10月23日,戰爭終於迎來了它的高潮同時也是尾聲。

短短幾小時內,中美雙方把所有還扔得出去的核彈都砸在了對方頭上,其他擁核國家也都加入了這場究極盛宴。於是乎,在一顆顆人造太陽的光輝與氣浪下,一座座城市相繼坍塌,大多數平民們還來不及逃跑就在災難性的光和熱下灰飛煙滅。

這場世界大戰就這麼以「中美雙方同歸於盡」的方式畫上了句號。

經濟

科技

由於《輻射系列》是一部典型的真空管朋克作品,輻射美國之科技發展和現實世界中,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科幻作家幻想的差不多。液晶顯示器、大規模集成電路等一直沒有出現(在2077年僅有極少量集成電路產品問世,除此之外只有像LED燈珠這種初級電晶體得到普遍應用),而核技術空前發達,基於電子管計算機的機器人、人工智慧技術也空前發達。

在現實世界的美國民眾在50到70年代都處於核戰爭的陰霾下,談「核」色變。而輻射世界中的美國科學家沒有像現實中的美國那樣在1947年研究計算機,而是進一步發展原子技術,使核能科技小型化和日常化,輻射美國民眾則主動投入核科技的懷抱。

本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盛行的「萬物皆可核能」的精神,在現實世界裡不存在核附屬科技的產品全部都在輻射世界裡實現了,例如動力裝甲、便攜的雷射武器、家用機器人等。同時,由於輻射世界中電晶體技術落後,沒有研發出多顏色的副載波信號解碼器,直至2077年民用電視依舊只能接收黑白型信號。

信息技術

輻射美國在信息技術有兩大巨頭:

  • 羅伯科工業(下文稱「RobCo」)
  • 通用原子國際公司(下文稱「GAI」)
羅伯科工業(RobCo)

RobCo的拳頭產品有:保護者機器人突襲者機器人警衛機器人鐵衛機器人等多種戰鬥機器人;嗶嗶小子等多種計算機終端機;自由至尊也是該公司出品。

RobCo老闆豪斯先生更是為他在拉斯維加斯的基地組建了龐大的守衛網絡和先進的維生系統,從而確保了他在核戰之後免遭百年廢土混戰的傷害。

通用原子國際公司(GAI)

通用原子國際公司(General Atomics International)以巧手先生腦控機器人為主,雖然產品少於RobCo,但GAI非常擅長製造AI,甚至能造出部分像人類一樣思考的AI。

GAI是第一個將機器人(巧手先生)引入民用市場的公司。在2037年推出的巧手先生設計可靠、堅固耐用在美國和墨西哥均得到廣泛讚美(老冰棍的機器人Codsworth挨了核彈,在210年後依舊保持正常運轉)。

現實世界中的通用原子是一家主攻核工業,無人機,電氣電子設備,通信器材,雷射的高科技企業。[5]

能源技術

儘管輻射美國大力發展並推廣了核能,但石油等化石能源也還是一直被使用,直到石油資源走向枯竭,核能才得到真正的大發展。

核能運用的巔峰當屬核聚變電池。在美國常見的核聚變電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和裝維生素片的塑料小藥瓶差不多大的小電池,可以給雷射槍和等離子槍使用,也可以驅動家用電器;另一種則是和老乾媽豆豉玻璃罐頭差不多大的大號電池,稱之為核聚變核心,多用於小型核能發電機和核動力汽車,軍事上則被用於驅動動力裝甲、鐵衛機器人、雷射加特林還有核動力坦克。

輻射美國最強大的能源企業是海神(波塞冬)能源,除此之外也還有一些區域性的企業,比如麻薩諸塞州的麻州核聚變廠(大核融合廠)(俗稱「大核」)。值得一提的是,大核的CEO——奧斯陸,就是從海神能源跳槽出來的,而用於驅動自由至尊聚變反應堆的鑰匙——鈹振盪器,就是他手下的研發團隊在大核做出來的。

由於核聚變技術出現得比較晚,輻射美國用了很久的核裂變,這就導致全美各地到處都有待處理的危險的核廢料。

家用與商用數字產品

幾乎所有民用科技都衍生自原子與雷射武器研究出的副產品。

在現實美國里計算機使用的可移動儲存介質是在1967年研發的軟盤,而輻射美國沒有現實世界中一般概念上的計算機(換句話說,他們理解的計算機構型一直都停留在「ENIAC」一類的電子管計算機的層面上,因此個人計算機也一直只是能處理一些簡單任務的「終端機terminal」)。同時,信息存儲技術發展得極其緩慢,直至2063年才發明「全息卡帶」——一種磁帶類型的以雷射讀取的儲存設備,是雷射武器發展的副產品。此設備由二十一世紀的美國電器大廠瓦茲電子Wattz Electronics製造。

由於沒有發展液晶技術,輻射美國生產的所有顯示器——不論嗶嗶小子的、電視的、終端機的——通通都是臃腫的「大頭顯示器」,相信不少90後讀者會對這種顯示器有所印象。同時,由於輻射世界中電晶體技術落後,沒有集成電路產品,那自然沒有彩色電視機使用的多顏色副載波頻率信號解碼器,2077年《輻射4》所展現的戰前生活里,民用電視依舊只能接收黑白信號。那《輻射76》裡的大頭電視是怎麼播放彩色畫面的?!?!

工業

生物與醫藥技術

輻射美國在醫學方面也擁有相當高的造詣,甚至能造出消輻寧這種可以徹底清空體內殘留放射性物質的藥品——要知道現實世界裡,沒有任何高效手段能有效地清空這些輻射源。

輻射美國的藥商們還開發了大量短效但起效快、藥效猛的短期增幅身體機能的藥品,如「聰明藥」曼他特、「抗疼寧」嗎啡-X、「幸運藥」一日游等。不過這些產品都有共同的缺陷:嗑多了會成癮。因此這些藥品也多少具備了一些毒品的特徵。好消息是,輻射美國還開發了一種名為「癮頭解」的藥品用來戒除多種形式的藥物和酒精成癮,而成癮過久無法服藥治療的成癮者還可以用一種躺椅般的醫療設備對身體進行淨化、強行終止成癮(僅在95號避難所進行過試驗)。

戰地急救品同樣有非常成功的產品,比如治療針,一種能加速創傷癒合的針劑(比較有意思的是這種針劑是可以不做任何準備、收尾工作,而直接向心臟內注射的[6]),但有導致脫水的副作用,嚴重可致死。注射對象在完成注射後需要補水。連打20發超級治療針即可悄無聲息地殺死英克雷總統迪克·理察森→_→

同時還有一些先進的生物技術被開發出來,並被用於製造生物武器或是嘗試培養「超級戰士」,比如強制進化病毒

航空與航天技術

輻射美國擁有核動力飛機,以客機為主。不像現實中一根圓棍機身插兩片翅膀加一個T形/倒T形尾翼的客機,這些核動力的客機大都是翼身融合的雙垂尾超寬飛翼機,超大的落地窗開在巨厚的機翼前緣。

在輻射美國的歷史中,1961年5月5日「挑戰七號」的升空,卡爾·貝爾機長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已知人類(他在返回大氣層時墜毀死亡,遺骸放置在華盛頓特區的科技博物館),當然這一說法遭到了輻射蘇聯和輻射中國的質疑。

在20世紀60年代的太空競賽中,美國空軍上校哈蒂根和他的克拉貝拉七號飛船從準備返回地球時,澤塔星人綁架了他們。他的錄音顯示他試圖與外星人進行和平「第一類接觸」,直到被暴力打斷。在2277年,哈蒂根上校被獨行者發現死在低溫生物艙內。

此時NASA的語言學專家霍利·巴里斯福德(Holly Barrisford)也被綁架了。在母艦澤塔上則發現了一份記錄了霍利·巴里斯福德與外星人互動的記錄。

1969年7月16日,載有理察·韋德上尉、馬克·蓋瑞斯上尉和麥可·哈根上尉的處女座二號升空,駕駛月球探測車「勇敢號」登陸月球。成為第一批在地球以外的天體上行走的人,在月球插上美國國旗。

1969年11月14日,處女座三號與月球探測車「勇敢12號」登陸月球。

2020年,德爾塔九號火箭是最後一個型號的載人登月火箭,2035年,德爾塔九號火箭被改裝用於美國軍事用途。機組成員和探測儀器空間被核彈頭取代。

2052年,在最後一次載人登月任務中從月球表面收回國旗,這面國旗放在華盛頓科技博物館展出。隨後太空探索計畫結束,隨著全球局勢的惡化,剩下的載人火箭都都變成了軍用武器。

2073年,在資源戰爭中,全球緊張局勢的加劇,核擴散威脅達到空前的高度,美國政府開始建造載核武器空間站/衛星(Ballistic orbital Missile Base),載有24枚核飛彈,每枚攜帶4枚核彈頭,以應對可能的核威脅。

核大戰後,部分衛星仍然有效並一直在持續運作,因此嗶嗶小子導航功能才能一直使用。

汽車技術

輻射美國流行著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幻想的汽車形制:飛機一般的流線型車身、火箭一般的裝飾物。除了氣泡式座艙蓋的單/雙座跑車和比較普通的四座轎車,還流行一些單座迷你車。

中美大戰後期,像波士頓這樣的一線城市普及了核動力汽車。核動力汽車有著和動力裝甲一樣的技術來源,或者說是動力裝甲相關的軍工科技反哺了民工科技。而它們都有一個顯而易見的隱患:一旦在事故中傷及聚變核心,其爆炸的破壞力足以和「胖子發射器」相媲美。

顯而易見,使用多個聚變核心驅動的核動力坦克也被製造了出來。波士頓一帶就留存著幾輛這樣的坦克。

《輻射4》核子世界的跑車 Cryslus Rocket 69

食品

我有特別的防腐技巧

輻射美國大量的食品廠家都使用放射性元素作為輻射源作充當防腐劑,因此保質期非常長。不過廢土上留存的食品大都輻射水平超標;可能是在廢土上吸收了額外的輻射源所致——畢竟在避難所、學院總部等三防設施當中保存的食物都沒有輻射超標的問題。

筷子黨?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輻射4》中的居民們都有一個用筷子吃麵條的動作。如果這動作並不是照搬了《上古捲軸5》,或許可以說明就像現實世界一樣,中餐或日餐對於輻射美國也同樣有著深遠影響。

一名兄弟會成員正在用筷子吃一碗麵條。

製作組對於鑽石城麵館「Power Noodles」的翻譯「勁面道館」似乎也暗示了日本流行文化在輻射美國的流行。

飲料

「輻射肥宅快樂水」——核子可樂大家族

作為現實世界中的美國國民飲料,「肥宅快樂水」,也就是可樂,以百事和可口兩大公司為大頭;而輻射美國的「肥宅快樂水」則被一家公司獨占——這就是核子可樂公司

核子可樂公司由業餘化學愛好者約翰迦勒·布拉德伯頓創立,他在23歲時自創了原味核子可樂原漿的配方。隨著核子可樂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布拉德伯頓不斷吞併其他的飲料公司,把他們的產品改造成核子可樂其他口味,葡萄可樂跟柳橙可樂就是這麼來的。

一些摻雜了較多輻射源的螢光可樂也被開發出來,並且大賣特賣。在戰前主要出售的是為慶祝美軍收復安克雷奇而專門推出的「勝利可樂」,能發出明亮的橙光。第二種螢光可樂則是能發出藍光的「量子可樂」 —— 遺憾的是這種可樂正好在核爆之日上架,因此量子可樂在戰後變得非常珍貴。

順帶一提,核子可樂公司曾因為版權問題吃了一次官司,這迫使公司將弧形可樂瓶改為奇特的火箭造型。好消息是,美國人民喜歡火箭瓶勝過原版弧形瓶,無意間竟帶動了銷量之增長。這似乎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輻射4》裡的可樂瓶突然發生了突兀的變形。

老牌飲料——不動如山,或是風雨飄搖

但是在美國西部,核子可樂公司碰上了硬釘子:西部地區的國民相比可樂,更喜歡沙士 —— 一種比可樂歷史更悠久的雖然也久不了多少的古老碳酸飲料。

核子可樂公司試圖收購那些賣沙士的大公司,也試圖說服這些西部老頑固接受可樂,但他們普遍不買帳。縱使核子可樂公司推出了荒野可樂這一「沙士味可樂」這還能叫可樂嗎?,可還是競爭不過類似夕陽沙士這樣的老牌對手。事後核子可樂公司也羞於承認荒野可樂推出的目的及其失敗。

除了沙士,在美國東部緬因州一帶還有一種老牌飲料名為「活力汽水」。因為活力汽水公司相對於出品夕陽沙士的日落公司等勢力弱很多,核子可樂公司便對其輪番轟炸,甚至買兇去破壞活力汽水公司舉辦的促銷活動,千方百計想要把它買下來。

有趣的是,活力汽水公司利用阿卡迪亞國家公園的野生植物和海產做成的一種「海鮮味」汽水意外受到了當地一名漁民的狂熱追捧。這名酷愛本產品、一箱接著一箱採購試產品的漁民還宣稱「只要他喝過這種汽水,被抓到船上的龍蝦往往都不怎麼攻擊他」。這種奇葩產品被活力汽水公司命名為「船長特調」。

順帶一提,活力汽水的原型是緬因州的「Moxie莫克西」汽水,也是一種比可樂歷史悠久的汽水。這家公司現已被可口可樂公司收購。

貨幣

美元(USD)是輻射美國戰前的貨幣。(遊戲並未給出輻射美國貨幣的外貌)

核戰爭消滅了美國及其經濟,成堆的綠色鈔票變成廢紙,遊戲中它幾乎無處不在,例如收銀機、保險柜、行李箱和桌子,美元已經在廢土失去幾乎所有的價值,甚至能在垃圾桶里找到它。

戰前美元每疊價值10個瓶蓋(受到角色交易技能影響),一些戰前機構仍把它們當作有效貨幣:比如馬德雷賭場或核子世界遊樂園。

通貨膨脹

在2050年後輻射美國打響的戰爭導致美元通貨膨脹嚴重。汽車到石油,玩具到食物,許多東西的售價都遠高於現實美國的價格,例如:

加油站的冷卻液《輻射》系列的汽車均為核動力,因此所謂「加油站」是加注冷卻液的地方價格為每加侖8500美元。一輛2077年的老款Corvega汽車的價格「僅」199999.99美元

在甜甜圈店叫上一杯咖啡加甜甜圈要32美元。機器馬玩具「奶油小馬」在2077年要1.6萬美元。玩一場保齡球要5000美元。

《波士頓號角報》和《華盛頓郵報》這樣的報紙每刊售價56美元。漫畫和生活類書籍,如《槍彈世界》、《無人能擋》和《驚世奇譚》,售價15美元到33美元不等。

避難所項目(也被稱為安全屋計畫)最初計畫122個避難所需花費4000億美元,但到2077年激增至6450億美元。

大事件

新瘟疫

主條目:Limit 115

關於新瘟疫的劇情設定基本停留在《范布倫計畫》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做進遊戲裡。

這場大瘟疫發生在二十一世紀中葉,由一種來歷不明的新病毒「Limit 115」引起,當時也被稱為「藍色流感」。這種病毒不但傳染性很強,致死率也很高,必須用一種厚重的專用防護服把自己裹成個米其林輪胎人才能避免感染。全美各地都深受這種病毒侵害,政府不得不封閉了一切進出口業務和出入境通道。

奇怪的是,戰後這種病毒很快銷聲匿跡。

Limit 115的來源尚無定論,但有一種很有名的假說指出它是美軍研發中的生物武器,研發設施被中國特工破壞,從而將其散布到全美各地。

一種觀點懷疑:羅伯特·約瑟夫·「RJ」·麥奎迪之子鄧肯罹患的就是這種惡疾。

腦控機器人慘案

腦控機器人,或者叫機器腦,是GAI利用活體人類大腦作為中央處理器(CPU)的一個大膽的嘗試。在研發過程中研發團隊遇到了兩個麻煩:

  1. 活體大腦不好找。
  2. 大腦本身的記憶和思維模式必須清乾淨,不然就會對計算機的運轉造成難以預測的壞影響。

第一個問題自然可以通過抓罪犯和精神病患者來解決,而第二個問題則到核大戰都沒能有效解決。為此,大量罪不至死的罪犯、或因冤假錯案鋃鐺入獄的無辜者都慘遭迫害,還有一眾逃兵和無辜的精神病人也都一併被迫害致死。

不過這過程中還湧現出了一群受益者:118號避難所全體富人在一名GAI高層的提議下,通過把自己改造成腦控機器人,直接摧毀了原先避難所的試驗;而大山脈科研中心也因為思想體這一特殊版本腦控機器人的存在而得以維持。

有理由相信,K-9000生化犬槍這種將狗的大腦和手提式三管機槍組合的奇葩武器也和腦控機器人有關。順帶一提,著名的輻射AU《輻射大講堂》中,來自新加州共和國的遊騎兵海倫意外地將一枚名為「黛西」的狗腦從一挺生化犬槍上卸了下來,和主人公「說書人」在核子世界外圍的紅火箭修理站里用機器人工作檯為這個大腦湊了一個機器狗身體。

寧靜海戰役

這場戰役只在《輻射4》自由博物館中一幅壁畫上被提及,具體情況不明。

「寧靜海」,或者叫「靜海」,是一個月海——如果你看過美劇《太空部隊》,應該會對這個地名有所印象。沒錯,它在月球上。

安全屋計畫

該計畫在中美大戰爆發後開始執行,主要目的是建設避難所,保護美國人民免遭核大戰波及。所有避難所都由避難所科技公司承建。

但隨著計畫進行,政府發現避難所根本不夠用,索性把大部分避難所變成了試驗場,專門做各種生命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相關的活體實驗——是的,就像過去被抓去當小白鼠測試化學武器的俘虜一樣,現在輻射美國的政府要把自己的人民拿來當小白鼠用。

事實上,政府會這麼做,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當時還有很多人不覺得核大戰真的會爆發。

核爆之後,部分避難所因物資缺乏難以為繼,居民們被迫遷出,去廢土之上開創新未來;也有些避難所因設施缺陷或故障導致了全軍覆沒;有些避難所因為設計實驗太過殘忍、反人類從而導致叛亂、暴動等暴力行為進而覆滅;還有一些避難所則是被入侵者(比如英克雷)給三光了。總之大部分避難所都在核爆之後被毀或者老化。

但也有少數避難所保全了根本,持續運行了很久。目前已知維持最久的避難所是波士頓地區的81號避難所和阿卡迪亞國家公園的118號避難所,運行了超過210年。

溫特末日行動(冬末行動)

愛德華·「艾迪」·溫特是戰前波士頓地區一個惡棍,他控制著這裡所有的法外狂徒,到處干殺人越貨的事,當地警察卻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多年來溫特一直用隱秘的途徑和旗下的要人進行通訊,到2077年,溫特突然不再隱藏行蹤,開始直接用可以被隨意讀取的全息卡帶進行傳訊。波士頓警察認定溫特開始自大了,只要能截獲更多的卡帶,就能找到干翻溫特的最優方向。

針對溫特的行動展開了,命名為「溫特末日行動」,官譯「冬末行動」,因為溫特Winter這個名字有「冬季」的含義。

行動展開的大半年裡,有一名來自芝加哥的警察被調入行動中,他叫尼克·瓦倫坦,在波士頓有個未婚妻叫珍妮弗。溫特在明爭暗鬥的過程中找到了一個反擊方向:殺了珍妮弗,給警察局一個小小報復。

他成功了,因為警察局根本沒打算幫助尼克保護那位不幸的女士,他們知道這個計畫,卻偏偏要放人上門,就是想借這個機會離溫特更進一步。尼克傷透了心,而行動的進程卻突然遭遇了斷崖:溫特突然開始和警察合作,揭發了很多和他共事的人。

那些本該用於打倒溫特的卡帶,一夜之間成了溫特的保命符,最終溫特被判無罪,警察再也不能拿他怎樣了。行動宣告流產,這下尼克更傷心了。

最後,尼克被菸酒槍藥及雷射管理局強制送去聯邦理工學院治療他的PTSD,期間做了一次免費的大腦掃描。

而溫特呢?他並不傻,他知道核大戰早晚會發生,所以他及時地躲進了位于波士頓南區的私人地堡里。除此之外,他還早就利用核輻射試驗把自己轉變成了屍鬼,這樣他就可以長生不老了。

總之,隨著核大戰爆發,溫特躲藏起來、尼克被炸死,關於溫特的糾紛也就告一段落了。但溫特不可能一直安安穩穩地窩在他的地洞裡,因為一個世紀之後,拜聯邦理工學院殘部所賜,尼克以合成人的形式復活了。

當這個合成人想起這名戰前警察所遭受過的傷痛時,遲來的復仇也就此開始。

鈷計畫

在戰爭危機日益臨近的時候,約翰迦勒·布拉德伯頓這位大企業家被迫和美國政府合作。在樂園中,他命令科學家利用秘密基地(原本是為了研究飲料的)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包括酸水槍、量子塗料、可樂手雷等。

得知核戰爭爆發後,部分員工不願繼續工作,但被負責人打死。 (待補充)

羅傑·麥克森叛變事件

2076年,西部科技接受了研究FEV的政治任務。參與保衛工作的軍人羅傑·麥克森十分不忍,於2077年10月殺死了科學家,並成立了鋼鐵兄弟會。2077年10月20日,在全面接管馬里波沙基地後,Maxson在廣播中發表聲明與美國陸軍決裂。由於大部分美國軍隊忙於應付中國軍隊的威脅,他沒有從陸軍指揮部得到任何回復。3天之後,即2077年10月23日,隨著雙方核飛彈的發射,大戰在開始後僅僅兩小時便結束了,留下的只是地球上滿目瘡痍的輻射廢土。

馬里波沙軍事基地倖免於難,基地內的士兵也沒有被輻射傷害,但是FEV病毒卻被基地極其高效的核生化武器保護系統排放到了廢土世界中。2077年10月25日,一個穿著動力裝甲的斥候(Platner)被派出探測大氣情況。他報告基地附近沒有發現輻射痕跡。把那些被處決的研究員埋葬之後,他們封鎖了基地,帶著基地內找到的補給以及武器圖紙步入荒原。Maxson上尉帶著他的人來到位於加州Lost Hills的防輻射暗堡,這次事件後來被稱為「大撤離」(The Exodus)。2077年11月,經過2星期的長途跋涉,戰士和他們的家人終於到達了Lost Hills暗堡,但是由於廢土世界嚴酷的環境,他們遭受了很多傷亡,Maxson的妻子也未能倖免(好在他年輕的兒子挺了過來)。Maxson建立了準軍事組織並命名為「鋼鐵兄弟會」,旨在重建人類文明,並消滅和控制「危害世界的」任何科技——無論代價有多大,而Lost Hills暗堡則成為了這支新團隊的總部。

(待補充)

注釋

  1. 2076年將加拿大全境吞併為自治領。
  2. 《獨立宣言》簽署
  3. 本土面積,不計自治領等海外領土
  4. 「直升機」只是翻譯失誤,飛鳥根本不是直升機,仍然是徹頭徹尾的傾轉旋翼機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neral_Atomics
  6. 正常來說,心內注射這種操作在心跳未停的情況下不太適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