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碧藍航線:飛龍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BLHX 萌娘百科替換LOGO.png

碧海流年心跳如初

頁面所使用遊戲數據,僅以介紹為目的引用,
其著作權屬於上海蠻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勇仕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歡迎您加入我們一同完善碧藍航線專題

[ 顯示全部 ]

領航員-TBTB:指揮官,今天是BLHX Qicon mingshi.png BLHX Qicon xinyue jp.png的下水日哦,別忘了生日祝福哦~

【新增&復刻艦船】▼

碧藍航線Logo HD.jp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碧藍航線系列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碧藍航線專題編輯指南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祝您在萌娘百科度過愉快的時光。

針對使用MoeSkin皮膚的遊客和讀者:
  • 本專題主要模板寬度較大,請您點擊底部右側「摺疊側欄」按鈕以獲得更好閱讀體驗~

  • 飛龍(TBD Wyvern)是由蠻啾網絡勇仕網絡聯合研發的行動裝置遊戲《碧藍航線》及其衍生作品中的魚雷機裝備。

    其原型為英國空軍的韋斯特蘭飛龍艦載攻擊機。

    遊戲數據

    • 掛載武器和裝備參數如遊戲中一樣可以點開喔!
    飛龍(魚雷機)
    BLHX 武器背景5.png
    魚雷機

    雷擊
    BLHX 裝備 飛龍(魚雷機).png
    BLHX 6星.png
    BLHX 武器數字0.png
    標準射速 15.30→11.64s/輪
    航空 65
    大型作戰增傷 0→3%+13
    掛載武器
    4×20mm機槍▾
    傷害 36→86→101+13
    標準射速 1.06→0.85s/輪
    機槍射程 36
    機槍射角 80
    4×機載魚雷-通用▾
    傷害 115→340→401+13
    魚雷航速 3
    對甲比例 80-110-130
    裝備參數
    所屬陣營 皇家
    艦載機航速 52
    艦載機耐久 198→494→583+13
    艦載機迴避上限 8
    適用艦種
    輕航
    航母
    獲取方法
    裝備研發
    裝備立繪
    BLHX 裝備立繪 feilong.png

    裝備原型

    基本規格

    項目 數據 原型圖
    翼展 13.41米 韋斯特蘭飛龍攻擊戰鬥機.jpg
    機身長度 12.88米
    機身高度 4.8米
    重量 7076千克
    動力裝置 1台阿姆斯特朗·西德利「蟒蛇」渦槳發動機
    3560匹馬力
    最大速度 每小時616公里
    航程 1460公里
    升限 8500米
    機槍機砲 4x西斯帕諾20mm Mk.V機砲
    掛載 16xRP-3火箭彈
    1xMk.15/17魚雷
    最多3000lb炸彈/水雷

    韋斯特蘭飛龍是最大,最重,結構最複雜的單發戰鬥機,因為在設計之初它被要求能夠攜帶魚雷進行魚雷轟炸——在此之間即使是戰鬥轟炸統統不在話下的海盜也沒有做到。(英國人果然是腦洞特大的紳士麼)。魚雷重量遠遠超過炸彈,此外為了抵抗魚雷投擲時的敵方對空砲火機身結構也必須加強加重,因而火龍需要非常強勁的發動機。英國為這架飛機準備了羅爾斯羅伊斯鷹式活塞發動機,然而鷹式發動機可靠性糟糕結構複雜,導致飛龍的研製嚴重滯後,最終只能用1台渦槳發動機取而代之。此外,英國人還為飛龍配備了對轉螺旋槳(這個設計後來在同樣起飛重量巨大的塘鵝反潛機上也有應用)。第一批飛龍直到1953才加入現役,此時噴氣機已經成了空戰的主力,於是飛龍只能作為對地攻擊機進行任務。飛龍總共只生產了107架,裝備了4個中隊。

    儘管服役時間短暫,但是飛龍還是有自己的高光時刻,它參加了1956的蘇伊士運河衝突(順帶一提,攜飛龍參戰的2個皇家海軍飛行中隊一個是830中隊,另一個就是831中隊,幾年前炸了北宅的那支隊伍),相比於渦噴發動機的油老虎,載彈量大,航程遠的飛龍在不需要高速度卻對滯空時間於載彈量要求高的舔地任務上比噴氣機更具優勢。然而相比於A1這種專門的對地攻擊機畢竟對地能力有限,後來飛龍被海鷹戰鬥轟炸機取代,而此時A1還在甲板上活躍,甚至在越南迎來了第二春。

    渦槳發動機的二三事

    最早的渦槳發動機是德國人開發的,就是在尤莫004發動機(對,就是me262的那款)前面加對轉螺旋槳而已。如此改裝的原因在於尤莫004發動機耗油量過大,對於石油資源不足的德國而言造成了較大的負擔。相比於純粹的渦噴,由於能夠帶動更多的空氣,達成相同推力下渦槳發動機比渦噴更省油,而噴氣推力的存在又讓渦槳發動機可以獲得比純粹靠螺旋槳的活塞發動機更高的速度(基於me262的平台測試提示,安裝對轉螺旋槳的me262比純粹的噴氣機速度降低有限,但是耗油量大大降低)。基於同樣對於航程的極高要求蘇聯圖95採用了4台渦槳發動機(美國的B52也曾經有過使用渦槳發動機的方案,但最後還是用的普惠JT3D),順帶一提,圖95上面的NK12發動機也汲取了德國的渦槳發動機技術。

    目前的渦槳發動機最大的問題在於噪音大,限制了在客機的應用。儘管如此,目前的下一代客機中槳扇發動機(可以理解為把螺旋槳換成渦扇的大風扇或者把渦扇的外涵道去掉,可以參考安東諾夫安70)依舊憑藉自身的燃油經濟性優勢與維保優勢成為極具競爭力的引擎選項之一。

    遊戲相關

    (待補充)

    注釋與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