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巧克力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粉色大猛字.png
猛漢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猛漢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Chocolate2.jpg
好吃的巧克力
基本資料
道具名稱 漢:巧克力
英:Chocolate
日:チョコレート
道具別名 朱古力
道具種類 甜食
道具用途 食品、贈禮、商品等
相關作品 中二病也要談戀愛!》、《愛神巧克力》、《料理次元》等

巧克力是一種老少咸宜的甜食。

介紹

言葉之庭》女主角雪野百香里向男主角秋月孝雄分享巧克力
某做飯小遊戲中的巧克力

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豆,一種原產地在中南美洲的豆子。巧克力一詞來源於納瓦特爾語種的「Xocolatl」,意思是「苦水」。這是因為中南美洲的氣溫較高,巧克力沒法以固體的形式存在,加之當時並沒有白砂糖之類的甜味劑,當時的人們享用可可豆的主要方式是將可可豆烘焙之後磨成可可漿,並在可可漿中加入辣椒等香料直接飲用。這樣子怎麼可能好吃嘛!

西班牙在16世紀初到了南美洲後,把可可豆帶回了歐洲種植。當時的歐洲已經有了白砂糖,加上歐洲的氣溫較低,巧克力可以以固體的形式存在。可可漿與白砂糖進行美妙的碰撞,形成了今天我們熟悉的香甜的巧克力。

巧克力有生物鹼:caffein和可可鹼,也就是說其有微毒。對人類其毒性可忽略不計,但對於這類小動物就是致命的。應時刻讓喵星人和汪星人遠離巧克力。當然,這兩種毒素因為有刺激神經之功效,所以巧克力也是一種輕量級的興奮劑。

製作

巧克力實際上是發酵食品——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都認為這句話是錯誤的,但事實恰恰相反,巧克力就是發酵食品。人們採摘成熟的可可果,將它剖開取出內部的可可豆[1]之後,將可可豆放在一個墊著香蕉葉的大木箱裡面發酵4-7天。這時候醋酸菌和乳酸菌會幫助發酵,使可可豆產生一種具有巧克力風味的物質。發酵是十分重要的,這個階段會影響巧克力成品的味道以及口感。發酵之後的可可豆要進行乾燥處理。早起人們選擇把可可豆放在太陽底下暴曬幾天,現在人們一般使用乾燥機或是烤箱乾燥,使發酵之後的可可豆的水分降低到8%以下,這樣方便運輸,避免可可豆在運輸過程中腐爛。

乾燥之後的可可豆就是生產巧克力的原材料,從可可豆原產地送往世界各地的巧克力生產廠家進行加工。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烘焙,這個過程中會產生「梅拉德反應」[2]等化學反應,為巧克力提供600種以上的香味。具有如此複雜的香味成分的食物可不多見。

烘焙之後的可可豆經過研磨、粉碎之後就能夠得到膏狀的可可膏,將可可膏進行壓榨就能夠得到淡黃色的油脂——可可脂,可可脂與白砂糖、可可膏與奶粉,再次粉碎後混合凝固之後就得到的就是香甜的巧克力了。可可脂是巧克力擁有入口即化口感的重要成分,不加可可膏的話巧克力就不會是黑褐色的。市面上的白巧克力一般就是不加可可膏的巧克力。

可可膏榨取可可脂時剩下的粉末就是可可粉。將它與白砂糖或者奶粉混合後用開水沖開就是香醇的熱可可。

由於可可的產量有限,在大約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由歐洲的科學家以氫化植物油的方式人工合成了代可可脂,使得巧克力可以大規模生產。因為是化工合成原料,所以含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會失去真可可脂製成巧克力的口感,而且食用過多將會有副作用,發明它的歐美國家甚至已經禁止添加。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巧克力為何有這樣的口感?

巧克力入口即化的口感來源於可可脂。在不同的溫度下可可脂具有不同的硬度,且可可脂不同的結晶形狀也決定了不同的口感。

結晶形狀 六方晶系 四方晶系 三斜晶系
分類 I型 II型 III型 IV型 V型 VI型
熔點 17℃ 23℃ 25℃ 28℃ 33℃ 36℃
口感
易於融化
口感最佳 粗糙、不易融化

可可脂的結晶結構大致分為6種(見上表格)。根據結晶型的不同,可可脂的熔點、口感也各不相同,其中V型結晶為最佳。

甘油與軟脂酸、油酸或者硬脂酸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形成的脂,稱作「甘油三酯」。可可脂主要成分就是甘油三酯[3]。可可脂由於成分複雜,並不會像黃油一樣慢慢熔化,而是達到一定熔點之後一起熔化。

簡單熔化之後再凝固並不能製造出可口的巧克力。要想製造出口感最好的V型結晶,要將巧克力融化後再次凝固時慢慢地細微調節溫度來控制結晶形狀。

做法:

首先將巧克力升溫至59℃左右使其完全熔化,一邊攪拌一邊冷卻至26℃左右時,再次加熱至31℃左右,並保持30秒左右。接下來慢慢冷卻並充分攪拌,有利於形成V型結晶。

不論是何種形態的結晶最後都會向VI型結晶轉化,這個轉化過程受很多因素影響,過程一般在幾個月到幾年。轉化過程會使得巧克力表面出現長為幾十微米的結晶,這些結晶反射光線的顏色為白色,看起來就像巧克力變白了。這個現象叫做反霜,反霜並不是巧克力表面出現糖的結晶。反霜並不會影響食用,但是會影響外觀和口感。

相關條目

本名或譯名為「巧克力」的角色

本名或譯名中包含「巧克力」的其他角色

本名或譯名中包含「巧克力」的作品

本名或譯名中包含「巧克力」語素的角色和作品

外部連結與注釋

可參考《科學世界》2021.1:《巧克力:入口即化的秘密》。

  1. 可可果的形狀是一個紡錘形,有點像很大的檸檬,外殼較硬,內部充滿著像是蠶豆一樣的可可豆。
  2. 梅拉德反應,又稱美拉德反應,亦稱非酶棕色化反應,又稱羰胺反應。該反應使得食物變褐色。這是一種還原糖類(如葡萄糖等)和胺基酸、蛋白質之間的反應,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質(如黑精),並生成一堆有著不同氣味的中間體分子(包括還原酮、醛和雜環化合物等),為食品提供了可口的味道和誘人的色澤。該反應在1912年由法國化學家路易斯·卡米拉·美拉德(Louis-Camille Maillard)發現,遂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個反應。
  3. 甘油與硬脂酸、油酸、軟脂酸形成的脂大約占40%,甘油與硬脂酸、油酸、硬脂酸形成的脂大約占27%,甘油與軟脂酸、油酸、軟脂酸形成的脂大約占16%。
  4. 實際為早年間高進腦部曾受槍擊導致失去味覺,僅有Feodora牌子的黑巧克力才能刺激其味蕾使其短暫恢復味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