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箱怪
基本資料 | |
萌屬性名稱 | 寶箱怪 |
---|---|
萌屬性別稱 | 寶箱鬼 |
萌屬性類別 | 種族類 |
相關萌屬性 | 妖怪、人外 |
擁有此特徵的角色 |
寶箱怪(英語:mimic / etc.;日語:ヤランゾ/etc.)是經常出現在日式ARPG遊戲及卡牌遊戲中的怪物。是一種擬態亞人型怪物。
來源
1974年,《龍與地下城》聯合創作者加里·吉蓋克斯(Gary Gygax)首次提出寶箱怪的概念。三年後,吉蓋克斯在《龍與地下城》怪物圖鑑中更清晰地描繪了寶箱怪的形象,但仍有問題需要解答。
1983年,《龍與地下城》「被遺忘的國度」(Forgotten Realms)戰役創作者艾德·格林伍德(Ed Greenwood)撰寫了《寶箱怪的生態學》(The Ecology of the Mimic),他將寶箱怪的零散信息加以整合,並填補了許多新細節,讓玩家能更好地理解寶箱怪的概念。
寶箱怪最初的設定為擬態怪,即可以模擬為各種形象,但是囿於遊戲製作的技術限制,這種怪物在遊戲中大多以寶箱的形態出現。但也曾有一隻大膽的寶箱怪以城鎮中央的雕像形式存在——但在雕像附近的一條下水道,堆埋着60英尺高的人類和動物骨頭。
沒過多久,《創世紀》等早期RPG變得像《龍與地下城》一樣,在寶箱怪設計方面對其他遊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對於許多設計師來說,通過將裝着寶藏的箱子與怪物捆綁到一起,他們非常方便地在遊戲中引入了風險與獎勵機制。
在後來的日式ARPG代表作之一——《黑暗之魂》中,寶箱怪與蛇一樣是貪婪的象徵,過去幾個世紀後者都被視為貪得無厭的典型代表。
逐漸地,寶箱怪為擬態怪的最初設定被漸漸遺忘,在遊戲作品中變為了單純地擬寶箱形態的怪物。[1]
簡介
主要棲息在塔和洞窟等地方,偽裝成寶箱的魔物。
有些寶箱怪擁有能將自己轉移到其他地方的魔法,隱藏在各地的寶箱之中,靜待其獵物的到來。當探險者滿懷希望打開它時,寶箱怪會突然從中衝出,將財富的夢想連同探險者一同吞噬。但是,有些寶箱怪只是想單純地調戲一下冒險者,這個時候只要對寶箱怪以禮相待,它就會高興地消失。
有小道消息指出,她們知道人類出入頻繁或者擁有貴重寶物的地下城的情報,根據情報她們會轉移自己所潛伏的場所。極少數的情況下,她們會隱藏在民宅和城市裡,所以在地下城以外的地方也不可以放鬆警惕。
一臉懵逼的寶箱怪 |
---|
出現作品
- 《龍與地下城》
- 《仁王》
- 《黑暗之魂》
- 《遊戲王》
- 《泰拉瑞亞》
- 《魔物娘》
- 《彩虹島》
- 《戰女神系列》
- 《元氣騎士》
- 《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
- 《坎公騎冠劍》
- 《葬送的芙莉蓮》芙莉蓮:好黑啊!!好恐怖啊!!
- 《萬事屋齋藤先生轉生異世界》
- 《迷宮飯》本作中的寶箱怪是一種藏身於寶箱、櫥櫃等狹窄環境中的寄居蟹型魔物,也是少有的可以吃的寶箱怪。
|
注釋及外部鏈接
- ↑ (英文)摘自《The murderous history of mimics》 原作者:Austin W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