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語
畫師黑風寨-鯊鯊設計的原創角色 | |
基本資料 | |
萌屬性名稱 | 閩語 |
---|---|
萌屬性別稱 | 閩語支
閩南語(台語、潮語、廈門話、泉州話、漳州話等)、 閩北語、閩中語、邵將語 |
萌屬性類別 | 語言類 |
典型角色 | 凜雪鴉、殤不患、素還真等 |
相關萌屬性 | 漢語方言、台灣腔等 |
擁有此特徵的角色 |
閩語(閩南語:Bân-gí,閩東語:Mìng-ngṳ̄,閩北語:Mâing-ngṳ̌,莆仙語:Máng-gṳ̂,英語:Min,日語:閩語),又稱閩語支[1],是一類漢語方言以及人物的語言習慣,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屬性之一。
簡介
閩語是漢語的一種方言,主要分布於福建全境、廣東潮汕地區、台灣島和海南島,在浙江南部、廣東雷州半島以及東南亞、日本的華人社區也有人使用。
閩語支主要包含兩個語群:沿海閩語群、沿山閩語群,沿海閩語群主要包含四種語言:閩南語(Bân-lâm-gí,Hoklo,Hokkien)、閩東語(Mìng-dĕ̤ng-ngṳ̄,Hokchiu)、莆仙語(Pó-sing-gṳ̂,Hinghwa)、瓊雷語(Hái-nâm-jî,Hainanese),沿山閩語群主要包含三種語言:閩北語(Mâing-bă̤-ngṳ̌,Kienow)、閩中語(Siasing)、邵將語(Siauwu)。其中在ACG文化和網絡文化中影響力最大的是閩南語,其次是閩東語。
閩南語
分類
閩南語主要可分為閩台片(泉漳片)、潮汕片、雷瓊片和浙南片。其中閩台片主要通行於閩南地區(廈門、泉州、漳州)、龍巖的一部分、三明的一部分,以及台灣;潮汕片主要通行於潮汕地區(潮州、汕頭、汕尾、揭陽);雷瓊片主要通行於雷州半島(雷州、電白、徐聞等)及海南,後拆分為獨立的瓊雷語;浙南片主要通行於浙南地區(蒼南、平陽、玉環等)。另外,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潮州話」和「福建話」分屬閩南語的潮汕片和閩台片,菲律賓「咱人(儂)話」亦屬於閩台片。
台灣閩南語以泉漳片為主,又稱台灣話(Tâi-ôan-ōe,Taiwanese),簡稱台語[2](Tâi-gí)。潮汕閩南語以潮汕片為主,又稱潮汕話(Tiê-suaⁿ-ūe,Teochew),簡稱潮語(Tiê-gṳ́)。
發展
得益於台灣閩南語在相關領域的發展,閩南語對ACG文化和網絡文化的影響在官話以外的各種漢語中可能僅次於粵語。
在ACG文化中,閩南語以布袋戲(《東離劍游紀》、《霹靂布袋戲》、《金光布袋戲》等)和搞笑短片(《潮汕英豪傳》等)最為出名。一些閩南語母語人士也積極創作包含閩南語捏他的作品,如《阿里布達年代祭》等。隨着VTuber文化的發展,霞露凜等台灣VTuber及其粉絲圈子也推動了閩南語捏他的傳播。
在網絡文化中,不少閩南語詞彙伴隨着台灣腔出現在中文網絡中並成為流行語,如「菜鳥」(chhài-chiáu,菜鳥)、「吐槽」(thuh-chhàu,黜臭)等 。此外還有潮汕地區的「姿娘(tsṳ-niêⁿ,珠娘)」、海陸豐地區的「阿珍愛上了阿強」等明顯帶有地方風格的流行語。也有一些以諧音的形式出現,如「呆丸」、「三碗豬腳」、「87」、「趕羚羊」、「草枝擺」、「懶趴」、「甲」等。
具有本屬性的典型角色
- 《東離劍游紀》所有角色
- 《霹靂布袋戲》所有角色
- 《金光布袋戲》所有角色
- 《潮汕英豪傳》所有角色
- 川崎櫻 ——《鐵道少女project》
- 馬扁 ——《三國志姜維傳》(虛構的東吳佞臣,設定為被衛溫帶到建業的台灣原住民)
- 廣東娘(閩南語地區) —— 廣東省(閩南語地區)的擬人化萌娘
- 泉州第五中學娘、金中娘、潮實娘、汕頭一中娘、聿懷娘、龍實娘 —— 閩南語地區學校的擬人化萌娘
- 老中醫 ——《健生中醫》
- 兩津勘吉 ——《烏龍派出所》(台灣版裡面,兩津勘吉說話的時候,會夾雜幾句台語)
- 王雷(新加坡賣魚哥)————《地球Online》
- 傑姐 ——《如果早知道》[3]
其他
此處描述閩東語、閩北語、閩中語、莆仙語、邵將語、瓊雷語等閩語……你懂的。
發展
由於種種原因,這些閩語在ACG文化和網絡文化中發展有限,未出現影響力較大的作品或流行文化,話題規模較小。
具有本屬性的典型角色
- 海南娘 —— 海南省的擬人化萌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