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刺客列傳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VOCALOID中文殿堂曲題頭.jpg
本曲目已進入殿堂

本曲目已經擁有了超過10萬次播放,榮膺VOCALOID中文殿堂曲稱號。
更多VOCALOID中文殿堂曲請參見殿堂曲導航


刺客列傳》是litterzy於2016年3月9日投稿,言和演唱的歌曲。

刺客列傳.png
曲繪 by 苒昀
歌曲名稱
刺客列傳
於2016年3月9日投稿 ,再生數為 --
演唱
言和
UP主
litterzy
連結
bilibili 

簡介

刺客列傳》是litterzy於2016年3月9日投稿至bilibiliVOCALOID中文原創歌曲,由言和演唱,為「天樞project」的第二作。殿堂曲,截至現在已有 -- 次觀看, -- 人收藏。

本曲陣容強大,延續了前作的風格,編曲在金屬的基準上融合了許多中國樂器演奏的元素,與壯烈的歌詞、精緻的PV一同為觀眾譜出了何謂「風蕭蕭兮易水寒」。

另有司夏演唱的人聲本家版本。

歌曲

VC本家
寬屏模式顯示視頻

人聲本家
寬屏模式顯示視頻

同系列其他作品

刀劍春秋》 / 言和演唱;

刺客列傳》 / 言和演唱;

夢關山》 / 心華演唱;

青花》 / 言和演唱。

歌曲背景

戰國時期,道家有一脈稱為鬼谷。鬼谷一門,有蘇秦、張儀二人,在戰國時期極顯耀。秦漢以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鬼谷門人不能晉升朝堂,唯有流落江湖之中。他們在江湖中自建了一門,成為「天樞門」。「天樞」二字,語出《鬼谷子·持樞》:「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成藏,亦復不可干而逆之,逆之雖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綱也。」天樞門人認為自己的使命乃是察覺天道天樞,監視人君並使其不可逆天而行。他們一方面研究歷史,希望能夠找出天道天樞的奧秘,另一方面干涉朝堂,希望人君能夠順天而行。鑑於張儀、蘇秦二人前車之鑑,天樞門有嚴格的紀律,即門人自身決不可出仕。
西漢末年,政治漸壞。有天樞門人(戰音)無意再扶劉漢天子,因此獨自協助王莽謀朝篡位。其他門人(言和、天依等)原本與其意見相左,因而隱在劉秀身後助其光復。見戰音害怕自己寡不敵眾,親自出仕王莽新朝掌權革新,一時間銳不可當。言和等人因其敗壞門規,決心以白丁之身行刺戰音,清理門戶。

——litterzy發表於視頻評論區#3

歌詞

本段落中所使用的歌詞,其著作權屬於原著作權人,僅以介紹為目的引用。
作編曲
結他
litterzy
作詞 大嘴巴狼
貝斯 兔子jei
古箏 玉面小嫣然
墨韻隨步搖
混音 CuTTleFiSh
調教 絳舞亂丸
曲繪 苒昀
PV 梟目
琵琶 乍雨初晴
二胡 EZ-VEN
笛子 水玥兒
題字 雲浮神隱


幽幽之清角再無泠泠松風寒 硝煙之激盪早隨淡淡浮雲散
今朝之花月朦朧教人仰面向天嘆 魚腸上幾分秋霜與銅斑
莫笑名垂只因一死 一死又有何難
偷生忍辱了卻恩義 一生方再無憾 才為知遇披忠肝

誰吞下火炭 誰換衣衫 待一朝能近君侯畔
只為奮起 此生勇敢 揮出這劍光一閃
誰別去燕丹 誰譜羽徵 歌一場怒發沖頂冠
故人西去 孑然隻影 向迢迢綠水青山 再不還

濤濤之江水不改冽冽昔日寒 悲歌之慷慨不隨蕭蕭北風散
千秋之彪炳功過不以成敗去相判 願長留汗青俠骨共芳瓣
割下頭顱托諸英雄 傳浩氣壯鐵膽
壯士何妨一劍相伴 乘明月赴函關 決眥之間沉冤斷

誰刀兵千萬 誰掌戈干 笑一介白丁有何患
匹夫一怒 血濺三尺 染紅這斜陽向晚
誰為改河山 誰闖龍潭 擲一顆慧星侵河漢
回聲鏗鏘 百世流轉 化悠悠廣陵清散 任人彈

割下頭顱托諸英雄 傳浩氣壯鐵膽
壯士何妨一劍相伴 乘明月赴函關 決眥之間沉冤斷

誰吞下火炭 誰換衣衫 待一朝能近君侯畔
只為奮起 此生勇敢 揮出這劍光一閃
誰別去燕丹 誰譜羽徵 歌一場怒發沖頂冠
故人西去 孑然隻影 向迢迢綠水青山 再不還

誰刀兵千萬 誰掌戈干 笑一介白丁有何患
匹夫一怒 血濺三尺 染紅這斜陽向晚
誰為改河山 誰闖龍潭 擲一顆慧星侵河漢
回聲鏗鏘 百世流轉 化悠悠廣陵清散 任人彈

歌詞與劇情解析

歌詞裏恰好有《史記·刺客列傳》的人物們所以就手癢來做個註釋了~
腦袋可能不清醒有疏漏還請原諒~

《史記·刺客列傳》共記載刺客五人:曹沫,豫讓,專諸,聶政,荊軻。
【魚腸上幾分秋霜與銅斑】

魚腸:專諸(為公子光刺殺王僚,公子光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
魚腸作為劍名,來源便是專諸以匕首藏魚腹之中而進行刺殺的行動。
「酒既酣,公子光詳為足疾,入窟室中,使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殺專諸,王人擾亂。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盡滅之,遂自立為王,是為闔閭。」

【偷生忍辱了卻恩義 一生方再無憾 才為知遇披忠稈】
這句是泛指,然而「為知遇」的出處應當來自於豫讓(為智伯報仇刺趙襄子):以及聶政(為嚴仲子刺殺韓相俠累)「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之後而三分其地。趙襄子最怨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襄子乃數豫讓曰:『子不嘗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讎,而反委質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讎之深也?』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以及「國士遇我,國士報之」皆出自於此。

以及聶政篇:
「聶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嚴仲子乃諸侯之卿相也,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淺鮮矣,未有大功可以稱者,而嚴仲子奉百金為親壽,我雖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而親信窮僻之人,而政獨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終,政將為知己者用。』」

【誰吞下火炭 誰換衣衫 待一朝能近君侯畔】
【只為奮起此生勇敢 揮過這劍光一閃】
吞下火炭:還是豫讓。
「……居頃之,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
漆身為厲,吞炭為啞:在身上塗漆,讓皮膚長滿瘡;吞火炭使嗓子啞掉,改變聲音。豫讓通過自殘的偽裝來使自己躲過搜查,從而能夠接近趙襄子「一朝能近君侯畔」

【誰別去燕丹 誰譜羽徵 歌一場怒髮衝冠】
【故人西去 隻身孑影 向迢迢綠水青山 再不還】
這個很明顯是荊軻了。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語文課本都學了的就不用講了吧_(:зゝ∠)_

【濤濤之江水不改冽冽昔日寒 悲歌之慷慨不隨蕭蕭北風散】
_(:зゝ∠)_還是上面的荊軻,誰叫他那麼有名,做的事最大呢。

【割下頭顱托諸英雄 傳浩氣壯鐵膽】
這個是樊於期。還是荊軻的故事,語文課本都有學的啦。

【誰刀兵千萬 誰掌戈干 笑一介白丁有何患】
【匹夫一怒 血濺三尺 染紅這斜陽向晚】
出處為《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誰為改河山 誰闖龍潭 擲一顆慧星侵河漢】
【回聲鏗鏘百世流轉 化悠悠廣陵清散 任人彈】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竹林七賢中嵇康以此曲著稱,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之,曰:「《廣陵散》今日絕矣!」
而今存《廣陵散》曲譜中有關於「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標題,因此被看做與《聶政刺俠累》為同名異曲。

……其實《史記·刺客列傳》裏的主角下場都很慘啦,除了曹沫【就是《曹劌論戰》那個曹劌】以外,全部都是死,專諸可能還好點,兒子封了個上卿;荊軻只是被八創斷了大腿也不算慘的;豫讓又是當刑人掃廁所漆身又是吞炭不成人形的,最後也沒殺趙襄子,而只是三躍砍擊其衣後滿足地自刎了;至於聶政,「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屍而縣之千金。」死之前毀掉自己容貌拉出自己的腸子,為了死都不被認出來是誰。【然而不得不說的是他姐姐聽說了這件事,當即反應「其是吾弟與?嗟乎,嚴仲子知吾弟!」為了讓世人知道是弟弟做了這件事,不辱沒弟弟的名聲,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士固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絕從,妾其柰何畏歿身之誅,終滅賢弟之名!」大驚韓市人,最後與弟弟一起死了】」
還值得一提的是荊軻的好友高漸離,在荊軻刺秦失敗以後,六國破滅,天下統一,高漸離也開始逃亡,然而還是被人認了出來。秦王覺得他擊築好聽,就留了他性命弄瞎了他的雙眼讓他擊築。高漸離於是在築裏面灌鉛,向着秦王打去,沒有打中。「遂殺高漸離」於是,他也死去了,終究是和他的好友荊軻有了同樣的歸宿了。

【所以說視頻的這個結局就不用嚎啦,起碼全屍都留了,比起真實的刺客列傳……而且死本來就是刺客們的歸宿啊……】
【咳咳我還是不要找打了,遁~】

——河冰·浮生發表於評論區#145、14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