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田无谛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欢迎来到隐者之间的萌娘百科分部图书馆
编辑前请阅读Wiki入门或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资料。
• 相关条目中由鱶尾工业所创作的图片经原作者授权可以用于对其作品与人物进行介绍的条目,这些图片由鱶尾工业保留所有权利(不适用本站通用的CC BY-NC-SA协议),不得在未经原作者授权的其他条目使用相关图片,或是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对其在站外进行转载或传播。
• 长期对细胞神曲进行更新的编辑者们请详读关于萌娘百科内与作者协定的规约。
• 本条目部分翻译蓝本取自实况主射命丸★文。
![]() 乐乎画师:Kino_Kazumi | |
基本资料 | |
本名 | 原田无谛/ハラダ ムテイ |
---|---|
别号 | 无谛、AAA-Martin |
发色 | 炼瓦色 |
瞳色 | 赤褐瞳 |
身高 | 约175cm |
血型 | A型 |
萌点 | 学者、作家、 |
出身地区 | 日本 |
个人状态 | 于2018年5月获得“外套”后,疑似已离开隐者之间 |
亲属或相关人 | |
老朋友:西奥多·里德尔、宇津木蓝桐、鲁梅德·奥斯梅尔 长子:原田饰 次子:原田话徒 长女:织江真理 |
原田无谛(日语:ハラダ ムテイ)是由鱶尾工业所创作的rpg游戏《细胞神曲》及其衍生作品的登场角色。
隐者之间中的描述
原田无谛(ハラダ ムテイ)
原田实的祖父,饰与织江真理的父亲
医生、作家、学者、研究家
剧情相关
DLC
- DLC中通过把玩家突然卡进小黑屋的方式展示了四篇其所著的保有因子论非常难读
- 在宇津木德幸篇中发现大量蓝桐写给无谛的信件。
隐者之间
- 之后疑似为隐者之间的NPC,在隐者之间的更新小房间剧情中提到过其生前的名字的因子是“映照虚无之物(『無を照らすもの』)”,相当于实锤此人生前与原田无谛存在强关联性。
以灯中显现的“无”的形态出现。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无”在隐者之间给出的文本中定义是“无法被观测和记录的存在”,与传统“灵体”的定义存在区别。
特长是不说人话
- 在玩家完成与其的全部对话之后,离开隐者之间会强制显示一段恳求,要求玩家“不要消失,要回来”,随后
被系统ban了大概率是CODE_DANTE 干的,在闪现的黑屏录像的对话中出现,其字母代号为M(无谛的注音假名(むてい)转罗马字(Mutei)后的开头字母)黑屏录像播放完毕后,弹出一个蒙层写有“System-Ninth.Heaven”的弹窗,内容显示“因子Da'at保存完毕,之后的播放可以在系统中进行”。之后弹窗内容变为“Password:530719”;最后蒙层显示“CODE_DANTE”(黑底白字),内容显示“不要相信原田无谛”(黑底红字)。 - 在隐者之间追加更新后的黑幕对话后,进入到主厅时可发现一扇新的门出现,进去可发现取得了身体的“隐者”在房间内,并可以与其进行对话。完成全部对话后,会发现小房间消失,隐者同样不知所踪。
- 隐者之间追加更新中增加了第五篇,也就是最后一篇保有因子论。
保有因子论
• 该章节中文翻译取自b站Up主鹤田维之助 [1](已获授权)。
①
②
③
④
[ 点此转换至日文 ]
《保有因子论-CodeData 01-著:M■t■i-■A■A■A》
但不仅限于人,此世的现象与事物皆为情报的集合体,无论是它们的区别 还是它们的内容,都多有分歧。
将它们一个一个拿出来整理就没完没了了,但也没有特此【定义】它们的必要吧。
在那些情报之中,存在着持有作用力的东西。这个要素并不是单独地持有作用力。而是以已被定义的供以参照的现象及概念为基础,被其对照着第一次发挥作用。
持有作用力的要素并不是具有泛用性的情报<Data>,而是「因子」。
但「因子」直截了当地说就是成为事物要因的要素。
不过说到底只要在供以参照之物处没有已被定义的规则,它就仅仅是最凡庸的情报<Date>。
也就是说在定义之下,成为了「因子」的要素将拥有作为要因推动事物发展的力量。并且定义的重要性越高,其作用力随之越强。
反而言之,若能认识并把握这世中被定义了的概念,有意识地付与因子或将成为可能,得到对实质世界的干涉力一事亦是可能的。 虽说,能在现实世界做到那样的事的也就只有神。
|
注释/解析 -待补充-
|
[ 点此转换至日文 ]
《保有因子论-CodeData 02-著:■u■e■-H■r■d■》
无论所创造的世界是幻想的,还是无限接近于真实的现实世界的,都没有关系。 要问为何,我想那是因为无论我等怎样描绘那架空的世界,只要它仍是从存于此世的某人身上诞生而出的东西,它就绝对不可能完全脱离这片宇宙的定义及概念。 无论是怎样天马行空的「创造」,只要我等仍存活在这片宇宙之中,便只能创造出此世派生而出的某物。 不过,我并不是想来表达一些否定性的意见。作为作家过着幸福的每一天的我,也不应该去否定自己创造出的无数的世界吧。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吧。 在依靠想象创造了模拟的世界时,若从造物主的视角来看,想象者就能表现为虚拟的神。
作为作家并成为了「神」的情况下,我等是如何构筑世界观的呢?
就像刚才说了的那样,从此世的某物身上借来片段得到灵感是必要的,但其为自然而成之物之时,不去思考那极为理所应当的「世界的定义」是不行的。
在构筑模拟的世界的时候,在最初最为必要的便是「世界的定义」。 这个世界是在怎样的舞台,又以怎样的状态,在怎样的定义之下存在的呢?
那是理所应当的,只要读者的认知仍建立在此世的基础之上,以想象的世界是「同一宇宙」来说服他们大概是最简单且适当的了吧? 将依据现实世界的情报及概念创造的世界称作地球之时,我将设下的规则称为「创造世界的定义」的同时,亦称其为「现实世界的代替定义」。
|
注释/解析 -待补充-
|
[ 点此转换至日文 ]
《保有因子论-CodeData 03-著:Mutei-Harada》
那么,虽然有关定义刚刚才说过,但为了阐明其与因子的关系性,在这里我好像得回到刚才的话题。 (中略)【在Record中播放完毕】
也就是说因子这一要素并非以单体的形式发挥作用,而是参照定义后才被初次判断其是否具有意义。 并且因子所参照的定义在世界中越是被重视,其力量就越强。
然后,参照了多种定义的因子在世界中的作用将得到强烈的认同,并将持有强大的力量。
(不过说到底,因子的「力量」决定于世界中定义的重要性,虽然这似乎与后面将要讲述的「认识的真性化」相反,但它的力量并不一定会被定义及因子本身的明了度或是认知度所左右。)
我把,我(这样的创造世界的人们)将因子从世界的外侧给予世界里侧的人这一行为称为「付与因子」。
但虽说这只是一个假设,世界里侧的存在通过某种方式得到因子这一行为被称作「操作性的付与因子」。
乍一看,我想可能正是因为我等在外侧这么做,擅自将重要的因子亲手付与舞台之上的存在,这么一来,其对世界的影响力增强之类的也是没办法的事。
就好比不是演员,而是角色本身来干涉了舞台装置和脚本。
但是,若那「里侧」正是我等所存在的现世会怎样?我们所做的事,并没有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什么的,能被此世间的谁人明言保证呢?
我们是只能顺从这个世界的创造者的意愿来活动的存在,是连创造可能性都无法亲自完成的存在——。 难道不是那样吗? 关于这个疑问,我对被称为「若非如此必有可成」的可能性抱有好奇心及个人的期待。
|
注释/解析 -待补充-
|
[ 点此转换至日文 ]
《保有因子论-CodeData 04-著:Mutei-Harada》
话说诸君听说过Meme(注1)这一单词吗? 与遗传因子相对,它也被称作意传因子(注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被传达,经过变质,以及增幅,它逐渐成为了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情报亦或是文化概念。 不过它本来只是一种为了顺应已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而存在的要素,但关于这部分我希望各位自己去调查。
Meme是将某环境作为基准而存在的概念,那么,您们明白了吗?也就是说,Meme也是参照了某【定义】的名为【情报】的因子。
在进行操作性的付与因子之时,恰当地把握住这【定义】的话,便能容易地亲手得到名为情报的因子,甚至还能用那情报从根源上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言行吧。
反而言之,从世界里侧将这【情报】以外的因子正确地操作并付与他人是困难的,虽说讽刺,但对世界本身进行干涉,除了创造和改写因子以外别无他法。
但若有能让物质和生命体的构造进行上位变换(注3)的「Lapis philosophorum(贤者之石)(注4)」的话就另当别论了,不过先将它当作一个玩笑暂且不论吧。
但若假设那不是一个玩笑,的话。 并且被称作情报的因子也是触手可及之物,的话。
不过说到底能改写命运的定义究竟为何物呢?
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于人生之中后天性地得到因子的情况必然存在,但有意识地进行「操作性的付与因子」之时,我们就不得不去推测那定义了。
从哪里再次转回话题的便是Meme了。
先前所提,虽然因子的强度不一定与定义的认知度成正比。
但我们可以认为此世中的「残存下来了的概念(Meme)」的力量实际上就是拥有了强力定义的因子。 不正是因为那概念拥有着巨大的意义,它才能被继承至今吗?
也就是说,在怎样的时刻,是怎样的存在的怎样的意志才能调动起世界,并让那故事被传达过来呢?
若去追寻那个,我推测或许就能明白,持有着此世间强大力量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
注释/解析 注1:Meme:模因,名词。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事物。根据《牛津英语词典》,meme被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摘取自百科】 注2:此处“遗”与“意”的日语发音相同。 注3:上位变换:变成更高级的东西,如点石成金 注4:贤者之石(Philosopher's Stone,Stone of the Philosophers),是一个神话般的物质,西方炼金术师长期以来的圣杯,被认为能拿来将一般贱金属变成贵重金属(例如黄金),或者制造长生不老的灵药。因此对它的称号有"哲学家之石、来自天上的石头、点金石、金银的原料、红药液、第五元素"等等。在各种的传说和神话中,常以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甚至是固体、液体或者粉末,并且被认为是鲜血一般的颜色。【摘取自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