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俄罗斯方块早期发行权纠纷

猛汉♂百科,万男皆可猛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猛汉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作为任天堂与雅达利四年拉锯战的关键一着,俄罗斯方块》的发行权纠纷可以说是一出波澜壮阔的大戏,不仅在当时给整场战争一锤定音,更是在之后影响了全世界的游戏形式。

背景:北国风光

1984年夏,时任苏联科学院研究员的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Алексей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житнов与两位拥有共同爱好的同事一同在业余时间尝试制作自己的游戏并销售。在构思阶段,帕基特诺夫回想起自己童年时热衷的五格骨牌[1]游戏,随后他以此为基准,并经过大幅度的改编(包括将每个碎片的组成元素改为四个方块、将游戏区域改为屏幕中央并将碎片改为从上往下持续掉落、加入“填满一行后该行消失”的机制,等)后,游戏终于大功告成。帕基特诺夫将游戏命名为“TETRIS”,其包含了希腊语中表示4的词根(“tetr-”)和他最喜欢的网球运动(“tennis”)。

游戏最开始只有Electronika 60[2]版(很大程度上源于这是科学院唯一的小型电脑),仅支持单色的文字显示。于是,帕基特诺夫与同事瓦季姆·格拉西莫夫Vadim Gerasimov一同将《俄罗斯方块》移植到IBM PC上,同时另一位同事季米特里·帕夫洛夫斯基Dmitri Pevlovsky给游戏添加了高分榜。

虽说游戏是做出来了,但他们并不能将其销售:根据规定,使用政府财产开发的软件也算政府财产,他们只好在版权归于国家之前将《俄罗斯方块》与别的游戏打包后,以“电脑游乐场”的名义免费发放给他人。就这样,《俄罗斯方块》在苏联和东欧民众的口口相传中流行了起来。

缘起:论合同法之重要性

历史原因,匈牙利是苏联阵营中经济方面最靠近西方的国家,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聚集在这里寻找新的商机,其中就包括了英国游戏公司Andromeda的老板罗伯特·斯坦恩Robert Stein。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拜访SZKI计算机科学学院时看待有人在角落里偷摸玩《俄罗斯方块》,仅试玩了一会后就察觉到这款游戏有大卖的潜力,于是通过学院主管找到了苏联科学院,希望获得《俄罗斯方块》的海外销售权。知悉此事的帕基特诺夫喜出望外,但怕招惹到政府,只能提出日后再议;但这番言论却被斯坦恩认为是已口头答应,于是他马上找到Mirrorsoft和Spectrum HoloByte[3],并成功达成协议:Mirrorsoft将获得《俄罗斯方块》在PC和主机平台的欧洲发行权、而Spectrum HoloByte将获得《俄罗斯方块》在北美和日本的发行权(同样是PC和主机平台)

看起来Andromeda赚的不多,但斯坦恩毫不担心,对他来说,还有街机和掌机的发行权可以卖;倒是此时有个更关键的问题值得他去关注:Andromeda与苏联的谈判仍未落定,且不出所料的,苏联政府派出科学院内部负责发行和授权的AcademySoft接手谈判,而他们只愿给出IBM PC版的授权。但斯坦恩依旧同意了这个条款;事实上,斯坦因只希望在1987年6月与Mirrorsoft和Spectrum HoloByte的最终合同敲定前与苏联签订合同,但未能如愿。他只能安慰两家公司,并让他们继续发行计划。

也许上天喜欢闹剧,又给这团乱麻增加了新的变数:1988年1月,帕基特洛夫在与苏联软硬件进出口管理部门(Elektronorgtechnica,简称ELORG)讨论自己研发的新软件《传记作家》的出售问题时,偶然提及了《俄罗斯方块》,而这让ELORG大为光火(按规定,科学院没有参与商业活动的权力,这是属于ELORG的),于是立即要求对方移交全部纸质资料并由自己接管谈判;同时,ELORG还向斯坦恩发送电报,指责他非法销售《俄罗斯方块》并扬言要取消交易,而斯坦恩在据理力争之后总算换得前往莫斯科当面谈判的机会。

最终,经历了几个月的扯皮后,ELORG与斯坦恩在1988年5月——Spectrum HoloByte版《俄罗斯方块》发售的4个月后——达成了协议:Andromeda公司将获得《俄罗斯方块》的PC版发行权,以及将游戏移植到“不同类型计算机”的权利,ELORG将会获得一笔预付款、以及对应的版税。

承接:红色潮流席卷西方

在斯坦恩就与苏联的合同焦头烂额之时,Spectrum HoloByte也正为另一件事烦恼:《俄罗斯方块》不同于当时市面上的其他游戏,它没有优秀的画面,也没有精良的故事和人物,它仅仅只是“好玩”,而这对宣传来说是个很大的麻烦。

不过,时任总裁菲尔·亚当斯Phil Adams敏锐地注意到一点:《俄罗斯方块》是第一款在北美进行商业发售的苏联游戏。于是他提出将这款游戏包装成“来自神秘铁幕之后的异国游戏”,来迎合当时大众对苏联的好奇心。以这个思想为主轴,游戏被完全重写以加入俄罗斯要素[4];同时,在前期宣发阶段,他们还派出模仿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的演员在展会上推销游戏。一时间,《俄罗斯方块》热度爆表。

事实证明,这样的宣传套路十分成功:1988年1月29日,Spectrum HoloByte版《俄罗斯方块》正式发售,售价34.95美元,首年销量10万份;Mirrorsoft版销量略逊一筹,但依旧可观。

另一方面,在当年1月的冬季CES上,Spectrum HoloByte展示了《俄罗斯方块》,一时间展柜前排起了长龙,包括发行商Bullet Proof Software(BPS)的老板亨克·罗杰斯Henk Rogers。他也被这款游戏迷住了,于是决定将这款游戏引进日本。最终,双方达成协议,BPS 可以在日本发行所有平台的《俄罗斯方块》;但此时,雅达利游戏早以《彗星大爆破》的PC发行权为代价,向Mirrorsoft购买了《俄罗斯方块》在日本和北美的主机街机发行权。获悉消息后的罗杰斯与雅达利游戏进行谈判,但却得知街机发行权已经出售给了世嘉,而主机发行权依旧可售,罗杰斯只能答应。

插曲:“宇宙的中心”

时间倒回到1984年,世代华纳为了止损,将被自己种出的大萧条祸害干净的雅达利拆分为雅达利集团与雅达利游戏并分别抛售,其中雅达利游戏在被卖给中村雅哉后,原南梦宫员工中岛秀临危受命,掌管雅达利游戏的各项事物(后于1987年与中村雅哉达成协议,正式成为总裁)。

之后,1985年,任天堂进军北美主机市场。虽然使用了像机器人R.O.B.之类的配件打开局面,但任天堂深知,唯有改变劣质卡带泛滥的情况,才能真正站稳脚跟。于是,任天堂完善了原本就十分严苛的权利金制度,非特许厂商[5]一年只准生产3-5款游戏,且所有游戏必须在NES独占至少两年;同时任天堂掌控着卡带的全部生产线、以及作为整个制度核心的10NES芯片,导致从源头绕过保证金变成了不可能。

在这个情况下,其他开发商只有三种可选项:要么认栽、要么请特许厂商出面发行(如Atlus制作、南梦宫发行的《女神转生》)、要么就多开子公司变相增加份额(如科乐美旗下的ULTRA)。对于祖上阔过的雅达利游戏来说,前两者都无法接受,于是答案就只有一个了:1987年,借助逃避雅达利集团对消费产品的控制权这一借口,雅达利游戏成立子公司天元TENGEN[6],专职对NES制作销售游戏。虽说在1988年获得了授权,但整个世代,天元仅正式发售了《吃豆人》、《RBI棒球》和《圣铠传说》三款游戏,且都不是自己研发的完全新作。

交汇:狡兔三窟

本身中岛秀就很不喜欢权利金制度,再加上于私有当年谈判时要求特许生产权被拒绝、于公又有1986年任天堂强令磁碟机第三方交出一半知识产权的霸道条款,于是雅达利决定反抗权利金制度,并最终将目光盯上了作为核心的10NES芯片。

大方向定好后,接下来的事就十分顺理成章:一方面,中岛与任天堂北美分公司(Nintendo of America/NOA)总裁荒川实频繁接触,有意无意的套取任天堂的运营策略与状况;另一方面,在中岛的授意下,雅达利的程序员开始尝试破解10NES芯片,为了获得必要数据,雅达利甚至谎称自己是算法版权案的被告,从美国版权专利局中获得了一份完整的10NES程序(而按相关规定,以这种形式获得的专利文件不能用于诉讼外的用途)。

最终,仿造10NES的破解芯片成功出炉,并被命名为“野兔Rabbit”(取其繁衍力强之意)。装载野兔芯片的卡带在插入NES主机时会被识别系统认为是正版卡带,能被顺利运行。

紧接着(不知是不幸还是幸运),1988年,美国遭遇了严重的芯片荒,任天堂也无能为力,只能告知厂商要减产卡带。雅达利趁机提出希望自行找到芯片源,任天堂只好同意,但额外提出雅达利需缴纳额外的权利金、且芯片需要通过审核两个条件。但,在缴纳了权利金之后,新芯片没有通过任天堂的审核。雅达利立即以“授权条款令他们蒙受巨大损失”为由,于12月12日将任天堂告上法庭、同时正式开始供应搭载野兔芯片的黑壳卡带,包括从BPS获得授权的《俄罗斯方块》。另一方面,在社长山内溥的授意下,NOA于次年2月反诉雅达利游戏涉嫌商业欺诈,双方正式开始长达四年的拉锯战。

就在双方为了这场法庭大战而竭尽全力时,从日本传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天元游戏阵容中的大头之一,《俄罗斯方块》,存在足以致命的问题。

醒悟:意料之中的大杀器

事实上,罗杰斯的直觉貌似并不太准:BPS 版《俄罗斯方块》在日本只收到了4万份的订单;幸而罗杰斯早前与山内溥相识,于是上门请求他帮忙推广游戏。成果也十分明显:在宫本茂卖了山内溥的秘书和会计后,游戏订单猛涨至20万份。到1988年12月22日,BPS 版《俄罗斯方块》正式发售,卖出了200万份,成为FC最畅销的游戏之一。

同年,任天堂准备发售掌机Game Boy,正为选择配套捆绑的游戏而发愁。于是罗杰斯与荒川实进行会谈,并提议选《俄罗斯方块》,做出了“《俄罗斯方块》会使Game Boy吸引每个人”的预测。荒川对此十分感兴趣,且此时虽然天元正准备发售主机版《俄罗斯方块》、但掌机发行权未有定论,于是罗杰斯直接向斯坦恩咨询报价;但斯坦恩此时仍未获得掌机和街机的发行权,且之前就有Mirrorsoft索要掌机发行权,因此只能含糊其辞。

转折:前方,莫斯科

对于ELORG与Andromeda的协议——尤其是“不同类型计算机”一词,双方有着不同的理解:斯坦恩认为这个范围包括了家用主机,而ELORG不这么认为。这个分歧成为了关于《俄罗斯方块》发行权一切纠纷的源头,而任天堂在机缘巧合之下最终斩断了这团乱麻。

说来凑巧,发现情况不对劲的,正是ELORG:由于上面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有某处的收款未能及时到账,而ELORG新主任尼古拉·贝里科夫Nikolai Belikov在某次重新审视合同中,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要求斯坦恩交清收款。

一方面,上下都有重压的斯坦恩觉得只有直接去莫斯科找贝里科夫才能解决,于是直接飞去莫斯科;另一方面,罗杰斯发现自己被忽视了,再加上听闻Spectrum HoloByte意图将《俄罗斯方块》的掌机授权卖给任天堂,坐立不安的他最后也决定直接飞去莫斯科解决问题;与此同时,Mirrorsoft听到任天堂意图获取掌机授权的风声,于是母公司麦克斯韦集团要求Mirrorsoft总裁凯文·麦克斯韦Kevin Maxwell前往莫斯科,争夺掌机授权。莫斯科将再次成为明争暗斗的核心舞台。


三个人中,罗杰斯是第一个到达莫斯科的人。他知道斯坦恩是与ELORG商谈,但并不知道这个部门在哪里,以至于在莫斯科转悠了一天之后才通过雇的翻译找到了地址。一进入ELORG,罗杰斯便请求与《俄罗斯方块》的版权负责人贝里科夫见面,这使贝里科夫感到稀奇,于是决定见面。

双方的第一次会谈并不顺利,特别是在就贝里科夫所知,没人拥有主机版授权的前提下,罗杰斯掏出成品FC卡带并自诩最大的《俄罗斯方块》生产商,差点翻车。罗杰斯只能顶着贝里科夫的怒火解释他所知的那部分授权链,但这反而让贝里科夫更加迷惑。最终,两人只能约定在第二天正式会谈。

第二天,在刻意安排过的谈判现场,罗杰斯从ELORG与斯坦恩的合同中发现了问题,并得出了“ELORG贱卖了《俄罗斯方块》”的结论,同时提出了自己对掌机授权的详细报价,这次,留了心眼的贝里科夫要求将报价以纸质稿形式提交,罗杰斯同意了并在次日上交。贝里科夫收下了报价,并要求他过几天再来。


斯坦恩在罗杰斯之后来到ELORG,目标不仅是掌机授权,还有为天元和世嘉已经发售的街机正名的意图。但对他行为不满的贝里科夫要求签订补充协议,并通过巨幅提升的滞纳金隐藏了在合约中新增对“计算机”进行定义的条款[7],斯坦恩只能答应在旅馆详读合同几天之后再来。但一心想要拿到街机授权的斯坦恩并未发现新条款,所以火急火燎的签了字并在第二天将合同交给了ELORG。


最后来到莫斯科的是凯文,只比斯坦恩晚一天。相比其他两人,他拥有独特的优势:亲父罗伯特作为财阀,与众多俄国高层联系紧密,而这在晚期苏联几乎等于一切[8]。因此,他自信一定能拿下掌机授权。

会谈一开始,贝里科夫拿着之前罗杰斯展示的卡带问凯文这是啥,凯文猜测是盗版卡带,但遗忘了“对ELORG来说没人拥有主机版授权”这一致命伤。虽说贝里科夫在此时就已决定断绝Mirrorsoft拿下版权的可能,但他无法直接结束谈判,只能通过“拿麦克斯韦集团旗下的参考书和百科全书发行权换《俄罗斯方块》在任何新平台授权的优先权”这一空头支票糊弄掉;但凯文对此十分满意,全然未发现问题所在。


在与三家都进行了会谈之后,贝里科夫已经有了答案:将《俄罗斯方块》授权给诚实可信、且帕基特诺夫也十分中意的罗杰斯。于是双方在谈判了几天后签订了合同,罗杰斯顺利拿到了掌机版《俄罗斯方块》授权(而将Game Boy版授权兑现给任天堂后,他依旧拥有类似Sharp Wizard之类的掌上设备的授权),而贝里科夫则同时明示罗杰斯,希望任天堂拿下主机版的授权;而这对于刚被中岛秀背后捅了一猛刀的任天堂来说十分重要,不仅是为了复仇。

于是几天后,荒川实派律师约翰·赫斯飞抵莫斯科与罗杰斯会合,并向ELORG提出了500万美元的保证金(这是文中所有合同里最多的保证金),贝里科夫同意了。在赫斯劝说下,荒川实和时任NOA副总裁霍华德·林肯秘密前往莫斯科,与贝里科夫经历了又一场十分和善的会谈。

而就在此时,通过空头支票获悉情况的Mirrorsoft依旧嘴硬,声称自己已经拥有主机版授权,这正中ELORG下怀。于是在1989年3月22日,任天堂与ELORG签订协议,协议规定了任天堂获得所有主机版和掌机版《俄罗斯方块》的授权,争议就此尘埃落定。

经过这次会谈,斯坦恩在新条约中捡了街机授权这个芝麻、但丢了主机授权这个西瓜,而凯文颗粒无收、且白白赔掉了集团财产,只有罗杰斯获得了想要的一切、且还拥有意外收获:他的真诚打动了在场的帕基特诺夫,两人自此成为莫逆之交。

结果:“终结一切的战争”

因罗杰斯的真诚而获得意外之喜的任天堂仿佛拿到了大师之剑,誓要回敬做出背刺之举的雅达利游戏。

1989年3月31日,任天堂向雅达利游戏发出律师函,要求对方停止销售自己的《俄罗斯方块》;4月6日,任天堂发出新闻稿,宣布自己的NES版《俄罗斯方块》将于夏季发售。雅达利不服,并在13日向美国版权局申请了自家版本《俄罗斯方块》的版权(而且正如四年前一样,天元在细节上故意欺诈了专利局)。

4月18日,天元起诉任天堂侵犯了他们的《俄罗斯方块》授权,并在中途的5月17日正式发售自家的NES版《俄罗斯方块》;而任天堂依照协约内容请求前往苏联,尽可能的采访了当事的所有人,这份证词与新合同在6月15日的开庭审理中成为了决定性证据。最终,在11月,法庭裁决天元败诉,禁止雅达利游戏继续销售天元版《俄罗斯方块》、且,根据判决文书,任天堂有权选择是否禁止他人销售游戏卡带,并保留销售游戏卡带的权利(换句话说,任天堂在四年中对经销商施压以阻止天元卡带发售的行为被认为完全合法)。雅达利15余万份的积压卡带顿时成为废品,只能销毁。

当年7月31日,Game Boy在北美发售,首发同捆《俄罗斯方块》,一经发售便成为爆款,掌机销量最终达到1.18亿台。事实证明,罗杰斯关于“《俄罗斯方块》会使Game Boy吸引每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


1991年3月,北加州法院对雅达利游戏与任天堂关于反垄断的一系列起诉进行裁决,最终的决定性证据为在野兔芯片中发现的当时仅存在于专利局文件中的冗余代码。最终,法院裁决天元败诉,并要求立即停止生产、且不准再次销售所有的黑壳卡带。雅达利不服并再度上诉,结果被华盛顿法院驳回。

虽说这次诉讼事后给任天堂带来了严重的后续危机(包括FTC对任天堂的反垄断调查),但很明显受益人并不包括雅达利:1994年,时代华纳再次收购因卡带销售禁令而处于崩盘边缘的天元,并将其重组进新生的时代华纳互动Time Warner Interactive、而雅达利游戏本体则在1996年被Midway收购后、于2009年又被卖回了华纳手上。


而其他人呢?好吧,结局也没有那么好:

  • Andromeda因为下游企业的欠款,分别于1990年和1992年失去了PC版和街机版的授权。斯坦恩从中吸取了教训,在看到好游戏后,必定先包下所有授权再考虑分销。
  • Spectrum HoloByte因上一条的原因(以及争取《俄罗斯方块2》的授权),只能与苏联人直接商谈;但经过那次三方会谈之后的ELORG明显学精了,付不起新的许可费的Spectrum HoloByte只能看着授权流失。
  • 1991年11月5日,罗伯特·麦克斯韦突然暴毙,凯文不得不背负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可惜回天乏力,麦克斯韦集团最终分崩离析,害了上面两家企业的Mirrorsoft也于同年被Acclaim收购。

尾声:俄罗斯方块公司(TTC)

名义上来看,虽然这场纠纷的赢家是任天堂,但涉足其中的所有人都曾大赚一把。

——除了帕基特诺夫。直到1989年,他依旧在苏联科学院做工,而上面的所有纷争,除了陪席与罗杰斯的会谈外,他甚至一无所知(也不想得知),仅知道自己在西方大受欢迎,名声甚至与戈尔巴乔夫比肩。

但他可能做梦都想不到,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依然还有一个人想到了他。

1989年,罗杰斯在莫斯科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代理帕基特诺夫的《三维俄罗斯方块》,他第一次从这个IP获得应有的收入。

1991年,帕基特诺夫在罗杰斯的协助下成为BPS的正式员工,同时举家移居西雅图。

1996年,ELORG的授权到期,帕基特诺夫借机与罗杰斯组建专门负责管理俄罗斯方块相关的新公司,即俄罗斯方块公司The Tetris Company,并从已经转为私有公司的ELORG手中购买了一半的版权。

2005年,ELORG将持有的另一半版权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罗杰斯。至此,作为开发者的帕基特诺夫终于完全拥有俄罗斯方块的版权,笑到了最后。

时至今日,俄罗斯方块公司依旧正常运行,各种经过授权的俄罗斯方块游戏也仍旧吸引着一个又一个玩家,正如自己的前辈那样。

注释

  1. 五格骨牌Pentomino是一种由美国数学家所罗门·格伦布设计的益智桌游,玩家需要使用12块不同形状的碎片拼成一个长方形。游戏的特点是每个碎片都可视为五个小方块组成的图形(这也是其名字的来源)。部分俄罗斯方块游戏包含了以这些碎片为元素的变种。
  2. LSI-11电脑的苏联非授权版本,发售于1984年——原版的九年后。
  3. 前者位于英国、后者位于美国,但均隶属于罗伯特·麦克斯韦创立的麦克斯韦集团。
  4. 比如封面的圣瓦西里大教堂、游戏背景的列宁体育场和《货郎》BGM等,有闲心的程序员甚至插入了马蒂亚斯·鲁斯特的彩蛋。
  5. 也就是除哈德森、南梦宫、大东、Capcom、杰力可、科乐美之外的所有厂商。
  6. 名字来源于对围棋棋盘最中心的点位的称呼。巧合的是,当年诺兰·布什内尔给公司起名“雅达利Atari”也是来自于日本的围棋术语(“打吃”)。
  7. 根据这个条款,计算机指“由处理器、显示器、磁盘驱动器、键盘和操作系统组成的个人计算机”。在之后任天堂与天元争夺授权的纷争中,这是核心问题所在。
  8.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得知Mirrorsoft的会谈最终失败后,罗伯特怂恿苏联高层对ELORG施压,意图拿回授权;但该行为仍旧以失败告终。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