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萌娘百科:不要假设读者知道梗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ommons-emblem-question book yellow.svg
提示:本页面“萌娘百科:不要假设读者知道梗”是萌娘百科论述而不是方针或指引
  • 本页面是帮助您理解的论述性文件,不是萌娘百科的方针或指引
  • 当实际情况随着方针的确立或修改而发生改变,请您协助编辑本页面
大萌字.svg
此页简而言之:在撰写条目时,如果使用带有梗或昵称、简称性质的词句,请通过内链、注释等方式提供解释,或者干脆避免使用它们。
全是梗哦~生气了吗

ACG等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英语:meme,又译为模因、迷因)的大量存在。作为ACG文化百科,萌娘百科是ACG爱好者的聚集地,其中不乏爱玩梗的编辑者,再加上萌娘百科容许适度的幽默、娱乐、吐槽、恶搞行为,在条目中穿插一些梗便成为十分常见的情况;在评论区等更自由的地方玩梗就更不用说了。

然而,流行文化中的梗一方面能建立起独特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也加高了相关领域的了解门槛。尤其是当下各种亚文化纷繁杂乱、错综复杂又时有交叉,不同的受众对不同领域的梗的了解程度都各不相同。而萌娘百科尽管不是常规的严肃知识百科,但它终归是一个百科,而不是论坛社区或创作平台,这决定了比起流行文化的受众和粉丝文化的共同创作者,我们编辑者更应当担负起这些文化的记录者之职责。这不代表我们一定不能在条目里玩梗,但这要求我们除了遵守玩梗适度的原则外,还应当承担起一个特殊责任:向读者解释我们在玩什么梗

换句话说:在写萌娘百科条目时,如果你想玩梗,不要假设你的读者知道这个梗

何谓“假设读者知道梗”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是由这篇论述的起草者生造出来的一段话:

在LL系列的前四个企划中,kaorin是全系列最矮的声优,身高为四薯减3cm,和身为系列最矮的主要角色的某面瘫相比也更矮。146与萌P、上海巨人等身高较高的声优合照或一起自拍时往往有搞笑效果。

写这段话的笔者是LoveLive!系列粉丝,他知道系列里的不少有名的梗(尽管可能还有不少他没了解过)。在这段短短两句话里,他特意融入了四个声优和一个角色的外号或梗并深入迫害了146,前田姐我对不起你。假若读者也是粉丝且了解较深,那这段话可能还不难理解;但如果是从未接触过LoveLive!系列的读者,或者不太关注三次元活动的粉丝,看到这段话(包括前文黑幕)恐怕已经一头雾水了。

但其实,这段话完全也可以这样写:

前田佳织里(昵称kaorin等)是LL系列的前四个企划中最矮的声优,身高为146cm(得名146),相当于四薯[注 1]减3cm,和主要角色中最矮的某面瘫相比也更矮。146与萌P上海巨人等身高较高的声优合照或一起自拍时往往有搞笑效果。
注释
  1. 降幡爱在一次水团声优们拍摄的小视频中,被测出身高为“四根薯条”。

经过改造后,读者虽然仍不一定完全理解嵌进里面的梗,但至少知道了提到的人都是谁,也获得了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包括站内其他条目和站外链接)。

当然,因为这是一个生造的句子,不一定能反应真实条目中易出现的“假设读者知道梗”的情况(不应该、也没有人会在条目正文的语句里这么高密度地融梗),但笔者相信这已经能体现何谓“假设读者知道梗”,以及我们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

常见的“假设读者知道梗”的情况

“假设读者知道梗”可能发生在任何一处有一定“梗门槛”的领域,尤其是某些已经发展多年、积累了长期历史的作品圈子或亚文化。一些常见的情况例如:

  • 在声优条目的【人物】或【经历】部分,使用其他声优的外号,但不说明是谁。
  • 在人物或作品条目中,提及与其相关的某个事件或典故,但一句话带过,不详细解释,也不给出站内或站外的扩展资料。
  • 在角色条目的信息框的【相关人士】中,罗列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人设等方面有某些共同点的角色,却没有点明共同点在哪。
  • 在任何一个条目中,使用“某XXXX”提及一个人物或事物(例如“某傲娇”“某学生会长”“某粪作”),但不解释具体是谁/什么。

为什么常有编辑者“假设读者知道梗”

其实这和身为流行文化爱好者的我们所处的沟通交流环境是有关的。如本论述的序言中所言,编辑者们除了在站内是百科编辑者,在站外也是普通的作品受众。当他们身处更核心的粉丝社区(比如QQ群、贴吧、论坛专区等,以及微博或B站的相关专区)时,身边多数是了解颇深的“老粉”,因而可能已经习惯了在大家都懂梗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即使偶尔有不懂的梗往往也可以快速地从他人处获得解答;也有一些亚文化会将相关梗本身作为一种门槛,以筛除掉那些“局外人”。

然而,萌娘百科不是这样的核心粉丝社区,很多时候我们所起到的作用正是将作品或文化的知识进行记录和整理,进而传播给更多受众,甚至给流行文化以外的人。这时候我们不能再以玩梗人的身份自居,而有义务尽可能清晰地把梗介绍给读者。

如何避免“假设读者知道梗”

以下是一些帮助读者了解你想玩的梗的办法:

使用内部链接

比如,当你想在句子里写上哪个声优的外号时,给这个词语加上声优条目的内部链接。

此外,有时候梗或事件、典故本身会被记录为一个条目或章节,这时候直接添加那个条目或章节的链接,即可帮助读者顺藤摸瓜深入了解。

当然,添加合适的内部链接可能需要编辑者对相关专题的各个条目有较深的了解,这可能会比较考验你的编辑能力。

提供外部参考资料

比如,如果你提到的事件、典故有视频记录,那么放上视频链接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B站的视频链接。

或者,如果是梗来源于一个公开的网络社区(微博推特贴吧……)且源址可访问,那直接把源址贴在注释里就有助于引导读者去看。

添加括号内容或注释

如果你想玩的梗解释起来比较麻烦,别的地方也没有方便引用的内容,那最好自己加个括号或者加段注释来解释。

比如,如果你想将角色A和角色B因为速食炒面现象联系起来,那不妨加个注释来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比如“同为蓝瞳、蓝发、双马尾的芳文社著名女演员”,或者哪怕只写一句简单的“同声优”或“声优梗”。但是不建议将相应内容放在理应用于梳理正常人物关系的信息框的【相关人士】一栏中。

又比如,如果没有好的站内或站外资料来解释你想提到的事件、典故,那就自己写一两句话描述这个事件或典故。

另外,如果发现别的条目有解释同一个梗的注释,那可能需要考虑一下在当前条目中添加对应章节的内链,或者是否把这个梗单独拆出来作为章节或条目。

干脆不要玩梗

如本论述的序言中所言,萌娘百科允许适度的幽默、娱乐、吐槽、恶搞行为,在条目正文中适度玩梗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反过来说,如果能用正常的话语描述清楚,为什么一定要玩梗呢?是的,有的时候,玩梗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另一些时候,玩梗反而可能要解释一大堆,不如干脆老老实实用普通的语调来写。为什么一定要用外号而不用本名或艺名/笔名/网名等?为什么一定要用“某XXXX”而不直接写上ta的名字?

还是那句话,归根结底,我们是一个百科网站。即使萌娘百科是一个娱乐性的网络共笔百科,坚守旧式百科全书的严肃严谨态度,在很多时候也是对我们有益的。

何时可以“假设读者知道梗”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情况下必须假设读者不知道梗,或者说不一定需要进行注解。

比如,如果前面不远处已经提及并解释过某个梗了,那再用一次同样的词语就自然不需要再度阐释。

再比如,如果你在某个声优的条目里使用他/她自己的外号,而这一外号就列在信息框里,或者只是简单地在他/她的名后面加个“”,那或许也不必去特意解释其含义。

总而言之,是否对梗做注解,取决于“一般人”读者能否理解,在进行考量时请充分使用常识。况且,本文只是一篇没有效力的论述,自然也不会妨碍各位不墨守成规地改善条目嘛。

延伸

虽然萌娘百科的读者多数都对其阅读的条目专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仍有读者不理解原始内容的可能性。

因此,不要假设读者是全知全能的

比如,条目卧槽满屏幕片假名鬼看得懂啊提及「カタカナ语」,不懂日语的读者可能并不能理解词义及其在剧中的代指,这个时候需要额外添加翻译与注释以让并不了解日语书写系统的读者更好理解其内容。

这当然不代表您应该解释所有词义与概念,但当您隐约感觉到可能会有读者难以理解条目内容时,添加解释不失为一种选择。

毕竟,百科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让不明白的人明白嘛。

结语

作为中文互联网上最大的泛ACG百科全书(之一?广告法警告),萌娘百科为无数的读者提供了ACG文化和网络流行文化领域的许多知识,我们的编辑者们也都是从受益者逐渐成长为乐于奉献的贡献者。希望大家都不要忘记自己身为读者初来乍到时的感受,从“不要假设读者知道梗”开始,努力为读者创造更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