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span style="border:1px solid #333;">約翰·列儂</span>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粉色大猛字.png
猛漢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猛漢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Wikinews tag obituary.svg
這是一個已故現實人物的條目。惡意添加無中生有、過分惡搞等不客觀中立的內容,將可能導致你被警告乃至封禁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it's easy if you try.
——John Lennon《Imagine》
約翰·列儂
Lennon在《Let It Be》上的頭像
John Winston Lennon.jpg
Lennon在《黃色潛水艇》中的形象
Lennoninys.jpg
姓名John Winston Ono Lennon MBE
約翰·溫斯頓·小野·列儂,MBE
本名John Winston Lennon
約翰·溫斯頓·列儂
國籍英國
出生1940年10月9日
逝世1980年12月8日
年齡40
所屬團體The Quarrymen,The Beatles,Plastic Ono Band
相關人士小野洋子、Ringo Starr、Paul McCartney、George Harrison

約翰·溫斯頓·小野·列儂,MBEJohn Winston Ono Lennon MBE)是一位英國歌手和詞曲作者,他作為披頭四樂隊的創始成員聞名全球,該樂隊是流行音樂史上在商業上最成功的團體。他與樂隊成員保羅·麥卡特尼組成了著名的列儂–麥卡特尼創作組合。

早年經歷

約翰·溫斯頓·列儂於1940年10月9日在利物浦婦產科醫院出生,兒時在姨媽家長大。在1956年,十五歲的列儂創建了一支噪音爵士樂隊,叫採石工人(the Quarrymen),得名於採石坡高中(Quarry Bank High School)。

到1957年夏天,採石工人樂隊已演奏了「一系列生氣勃勃的歌曲」,歌單上一半是噪音爵士樂,一半是搖滾。同年7月6日,樂隊的第二次演出在聖彼得教堂的花園慶典上舉行,列儂在那裏與保羅·麥卡特尼相遇,他隨後邀請麥卡特尼加入樂隊。麥卡特尼讓他的朋友喬治·哈里森成為了主音結他手,列儂在藝術學院的朋友斯圖爾特·薩克利夫在之後加入成為貝斯手。

披頭四生涯

列儂、麥卡特尼、哈里森和薩克利夫四人在1960年初組成了披頭四樂隊。同年8月,樂隊獲得了一份到德國漢堡駐唱48天的合同,急需一位鼓手,便邀請了皮特·貝斯特加入。

在漢堡演出之後,薩克利夫退出了樂隊,皮特·貝斯特被開除,取而代之的是最可愛的林戈·斯塔爾。

1963年3月22日,披頭四樂隊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Please Please Me》發行,在英國取得了成功。同年四月,列儂長子朱利安·列儂出生。

在1964年,披頭四在《埃德·沙利文秀》上演出,打響了英倫入侵的第一槍,也讓披頭四在全世界大部分國家成名。同年,披頭四真人出演的第一部電影《一夜狂歡》上映,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1964年8月,列儂與鮑勃·迪倫相識,迪倫讓列儂開始吸食大麻,這也導致披頭四的音樂風格開始發生轉變。

1965年6月,在首相哈羅德·威爾遜給予提名後,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頒發給披頭四四名成員大英帝國勳章員佐勳章(MBE)。然而,列儂在1969年退回了他的MBE勳章

1966年8月29日,披頭四舉行了最後一場商業演唱會。一年後,《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發行,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專輯之一。

在1968年,列儂與小野洋子相戀,而他與麥卡特尼的關係也愈發緊張。

1969年,列儂與小野洋子結婚。而披頭四也在倫敦薩維爾街3號的蘋果公司總部的樓頂進行了最後一次公開演出。列儂於1969年9月20日退出了披頭四樂隊。

單飛生涯

1970年,列儂單飛生涯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Plastic Ono Band》發行。

1971年,列儂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Imagine》發行。專輯的同名曲「Imagine」成為了全世界最知名的歌曲之一。

1973年,列儂於小野洋子的關係破裂,與小野洋子分居了18個月,在此期間發行了專輯《Mind Games》、《Walls and Bridges》、《Rock 'n' Roll 》。

1975年,列儂的第二個兒子西恩於1975年10月9日出生,列儂也退出了音樂圈5年,成為了一名家庭主夫。

1980年,列儂重回音樂圈,發行專輯《Double Fantasy》。

遇刺

1980年12月8日,列儂在為《滾石》雜誌拍攝照片後,在他居住的達科他公寓門口遇見了幾位歌迷,其中有一名年輕男子遞給了列儂一張《Double Fantasy》唱片,讓他在上面簽字,列儂照辦了。列儂在簽完後問:「這是你全部的要求嗎?」那位男子微笑着點頭同意。 列儂夫婦在普蘭特唱片錄音室渡過了幾個小時,在10點50分左右回到達科他公寓。列儂為了趕上和兒子說晚安的時間,決定不在外就餐,而是先回家。在達科他公寓的拱廊出站着一位男子,列儂走過時瞥了他一眼,似乎因先前的相遇認出了他。幾秒後,這位男子——馬克·大衛·查普曼用一把左輪手槍(也就是「revolver」)對着列儂連開五槍。第一發子彈沒有打中,越過列儂的頭部,擊中了達科他公寓的一扇窗戶。接下來的兩發子彈打進了他的左背,另外兩發射穿了他的左肩。大量血液從列儂的傷口和嘴部流出,他蹣跚地爬了5級階梯來到公寓接待區,說道:「我被槍擊了,我被槍擊了。「他隨後倒在地上,攜有的卡帶四散一地。門房傑伊·黑斯廷斯(Jay Hastings)先試圖製作止血帶,但在撕開列儂沾血的襯衫後意識到他多處槍傷的嚴重程度。黑斯廷斯把自己的制服夾克衫蓋在列儂的胸部,脫去他染血的眼鏡,報了警。

列儂於11點15分在羅斯福醫院急診室被醫生宣告到院前死亡,但另一說為11點07分。遺體隨後被運往位於第一大道520號的城市停屍房並遭到解剖。報告中的死因為「胸部和主動脈弓的多重穿透槍傷導致超過80%的血容量減少」。解剖列儂的病理學者在報告中說明,就算能得到迅速的治療,沒有人能在經受這樣的多重槍傷後存活超過幾分鐘。 而在列儂被宣告死亡的時候,醫院廣播中正好播放着披頭四的歌曲《All My Loving》。

小野洋子請求醫院在她告知家中5歲的兒子西恩前不要向媒體公開她丈夫的死訊。小野洋子說西恩可能正在看電視,她不希望西恩從電視上得知自己父親去世的消息。

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小野發佈了一條聲明:「約翰不會有葬禮。約翰曾愛人類,為人類祈禱。請為他做同樣的事。愛你們的,洋子和西恩。」

ACG相關

JOJO的奇妙冒險》多次使用其歌曲。

約翰列儂的形象疑似為《蠟筆小新:呼風喚雨!猛烈!大人帝國的反擊》中阿健的原型。

為《黃色潛水艇》配樂,是《黃色潛水艇》主角之一。

少女前線》中的換裝名「M1918-如你所願的聖誕」取自於取自於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於1971年所推出的單曲《Happy Xmas (War Is Over)》中的歌詞「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

代表作品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Imagine

In My Life


外部連結

Wikipedia-logo-v2.svg
維基百科
提示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