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公告:【置顶】关于临时开启评论区所有功能的公告(2022.10.22) | 【置顶】关于本站Widget恢复使用的公告
  •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镜像站!如需查看或编辑,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注册账号。
  • 本镜像站和其他萌娘百科的镜像站无关,请注意分别。

死亡擱淺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NewVideoGameTopIcon.svg
萌娘百科誠邀您參與完善電子遊戲相關條目☆Kira~
快打開WindowsNSPSXbox,一起進入電子遊戲的世界吧!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專題編輯指南,遊戲條目中請參考條目格式規範封面上傳指引,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Death Stranding
死亡擱淺
PlayStation 4 JP - Death Stranding.jpg
死亡擱淺 導演剪輯版
死亡擱淺 導剪封面.webp
原名 Death Stranding
常用譯名 死亡擱淺
類型 動作冒險
平台 PlayStation 4
PlayStation 5
Microsoft Windows
macOS
iOS
分級
CERO:CERO-D.svg - 17歲以上
ESRB:ESRB 2013 Mature.svg - 成熟
PEGI:PEGI 18.svg - 18歲以上
開發 小島工作室
發行 PS4 & PS5:索尼互動娛樂
Windows & macOS:505 Games
總監 小島秀夫
製作人 小島秀夫
今泉健一郎
設計師 小島秀夫
編劇 小島秀夫
野島一人
村田周陽
程序 Mark Cerny
美工 新川洋司
Kyle Cooper
音樂 Ludvig Forssell
引擎 Decima
模式 單人、多人
發行時間 PS4
2019年11月8日(無印)
PS5
2021年9月24日(導剪)
Steam/Epic
2020年7月14日(無印)
2022年3月30日(導剪)
Microsoft Store
2022年8月23日(無印)
macOS
2023年內
iOS
2023年底
從一粒細沙中窺探世界,
在一朵野花里尋覓天堂,
掌中握無限,
霎那成永恆。
——William Blake,《天真的預言》

死亡擱淺》(英語:Death Stranding),是由小島工作室開發,索尼互動娛樂發行的一款動作冒險遊戲,於2019年11月8日在PlayStation 4平台發售,並於2020年7月14日在Windows平台發售。本作是小島秀夫成立新工作室後的第一部作品。

2022年8月19日,經過前兩天連續的社交網絡造勢以後,微軟正式宣布與本作遊戲PC版發行商505 Games[1]及小島工作室[2]達成合作,2019年PC原版《死亡擱淺》將於同年8月23日加入PC Game Pass遊戲庫。[3](現已加入,但並未提供導演剪輯版升級包供玩家購買)不加導剪怕不是刺激到索尼

2022年12月9日,續作《死亡擱淺2》(DS2[4])公開,登陸PS5平台。

2023年6月6日,蘋果WWDC23正式播出,小島秀夫受邀參與節目錄製,並宣布採用Metal3 圖形API所移植的《死亡擱淺 導演剪輯版》將於今年年內登陸Mac App Store[5]。北京時間同年9月13日,蘋果宣布本作即將登陸iOS平台,並非雲遊戲版本,同時小島本人也並沒有出場,iOS版遊戲僅限採用A17 Pro芯片的iPhone 15 Pro及後續機型可用[6][7]


遊戲介紹

繩子和棍子是人類最古老的兩種工具,棍子阻止壞東西靠近,而繩子則是讓好的東西聯繫在一起。
每個都是人類最早的對朋友的設想。人類所在的地方就可以發現繩子和棍子。
——安部公房,《繩》

背景設定

  • 「赫」與「卡」:古代埃及的概念。
    • 古埃及人認為,人類的死亡是一個有過程的行為,並不是在某一個時間點上,「生」瞬間轉化為「死」,而是人類具有「赫」(He)與「卡」(Ka),可以粗略地對應為人類的「肉身」(容器)與「靈魂」(精神)。[8]
      當人類面臨死亡的時候,「卡」慢慢離開「赫」,通過一段連接現實世界與死後世界的空間,慢慢走向死亡。
      只有當「卡」順利到達死後世界之後,「赫」才會被認為死亡。
  • 死亡擱淺(Death Stranding):遊戲世界觀中於2018—2019年期間全球發生的一系列大規模虛空噬滅,造成數十億人死亡,地表被大面積摧毀。
    • 全球各地政府起初以為這是一起預謀已久的恐怖襲擊,但派往現場的勘察隊卻發現現場的爆炸坑形狀十分規整,且裡面連一點碎石或灰塵都不存在。科學家在現場偵測到了阿爾法粒子和中子輻射的存在,同時還有一種從未被發現的粒子也就是開羅爾物質。隨後全球各地都對爆炸坑進行了研究,然而每次的研究的結果都是相同。
      第一次大規模虛空噬滅發生不久後,開羅爾物質開始大量聚集成為開羅爾雲,使得一切飛行器無法使用,地區之間的通訊被徹底切斷。與此同時,BT與時間雨開始出現在人間,摧毀人類遺留下來的一切痕跡MEME。死亡擱淺徹底摧毀了人類社會,但也使得布里吉斯研發了開羅爾網絡來重建人類社會。
      死亡擱淺遊戲的主要故事發生在大約2050年代,死亡擱淺事件後的30多年。
  • 「擱淺物」(Beached Things,簡稱BT):人類進入死亡過程後,「卡」離開身體前往冥灘後,仍能夠以「卡」的形式侵入現實世界的現象。
    • 普遍認為,這是因為人類死亡後「卡」仍然對現實世界抱有眷戀,希望回到「赫」中導致的。
      當已經前往冥灘的「卡」重新入侵現實世界,並接觸到「赫」時,會變成一種非生非死的狀態,很像現實中海洋生物擱淺的狀態,進退不能。
      BT以一種不可目視的形態存在於現實世界,且有多個形態,包括但不限於獅子,章魚,甚至是鯨魚。
  • 虛空噬滅(Void Out):BT體內存有反物質,一旦與人類發生接觸,就會發生湮滅反應,產生巨大的能量夷平周圍的事物,只留下一個爆炸坑洞。
    • 所以當人死亡後,必須立即將現實世界的屍體也就是「赫」立即在48小時內火化,避免「卡」返回接觸到變成BT從而發生虛空噬滅。
      但是屍體火化後會釋放大量開羅爾物質,從而導致當地的開羅爾物質濃度上升,最終導致時間雨的產生,所以必須將屍體運至特定的地方火化。
  • 冥灘(Beach):一種建立在人類意識上的獨立空間。
    • 它是人類獨有的,所以可以認為只有擁有「卡」或者說同時具備「靈魂」和「意識」的物種才能有擁有。
      每個獨立的人類都擁有自己的冥灘,冥灘的具象會因為自身的經歷或思想內容有所不同。
      而同一時間擁有共同經歷,特別是同時經歷過超強情感共鳴的人類的冥灘會同化到一起,比如同時大量死亡的人的冥灘就會產生交錯,共享一個冥灘。
      另外,如果有兩個「卡」曾經共享過一個身體(即連體嬰兒),那麼即便後來通過手術分開並成功存活,他們也能夠共享一處冥灘。
      冥灘在死亡擱淺現象發生之前,更多地被用「精神世界」「意識空間」這樣的非客觀存在的方式被人類所描述,但死亡擱淺後,已經可以客觀觀察到冥灘的存在,人類的部分記錄設備可以記錄下人類在冥灘內獲取的一些信息。
      在冥灘內的事物也會跳脫現實時間中的「時間」維度,其時間的流速與現實世界的對應關係不明,普遍認為在冥灘時,對應的現實世界時間是靜止的。
      但也有冥灘內時間比現實流速快的觀測例子。遊戲中山姆被捲入克利福德的冥灘後經過了長時間的噩夢戰場,但現實世界只過了幾分鐘。
  • 開羅爾物質(chiralium):在死亡擱淺發生後被發現的物質,它脫離人類所建立的「時空」體系,跳脫了「時間」這個維度。
    • 它帶有強烈能夠影響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的作用,可以理解為一種「輻射」。
      被開羅爾物質所污染的生物細胞,會停止伴隨時間的代謝,導致疾病。
      在遊戲中,開羅爾物質與冥灘有着非常重要的聯繫,普遍認為開羅爾物質與冥灘有着某種聯繫。
      「開羅爾」(chiral)的語源來自希臘語,意為「手」。Chirality——「手征性」指的是互為鏡像,但無法完全重合的兩種東西的性質,比如人的左右手就是很典型的無法在同一個朝向(即手心手背都朝同一邊)的情況下重合。
  • 時間雨(Timefall):開羅爾物質飄散到空氣中隨大氣上升至對流層,會形成所謂的「開羅爾雲」。
    • 開羅爾雲會阻斷人類的電磁波通信等通信手段,導致人類無法順利通信。開羅爾雲與普通積雨雲混合後,混有開羅爾物質的雨滴降落到地面,即為為「時間雨」。
      所有接觸到時間雨的物質,其時間流速會迅速加快,比如土地淋到雨後,內部的植物種子會迅速發芽生長接着快速枯萎死去;人類皮膚接觸後會迅速老化,產生皺紋和色斑;長時間暴露可能還會導致身體機能衰竭,嚴重者死亡。
      此外,時間雨發生的地區開羅爾濃度異常升高,這個地區與冥灘的聯繫會非常之強,所以BT入侵的可能性大大增高。
  • 開羅爾網絡:人類利用通過開羅爾物質與冥灘相連接的性質,建立的一種通信網絡。
    • 該網絡利用了冥灘時間相對現實時間停止流動的特性,實現了零延遲的即時通信,並且可以通過網絡傳輸無機物,但似乎遊戲中也有人開發出了傳輸生物質的辦法,但具體未說明。
      最後一任美國總統布里吉特·斯特蘭德為了將北美大陸重新連接起來,通過布里吉斯派出遠征隊,從首都節點城出發向西一路鋪設開羅爾網絡終端,在各大城市以及原有的布里吉斯配送中心裡設立了網絡節點。
      但網絡節點的硬件設施建立好了之後,還需要傳輸協議以及密鑰等軟件支持才能激活並接入網絡。
  • 布里吉嬰(Bridge Baby 簡稱,BB):在腦死母體中取出的發育僅28周的胎兒。
    • 因為胎兒在這個時間點上身體機能基本發育完全,但又無法脫離母體自行存活,故處於一種非生非死的狀態,被認為可以連接死後世界與現實世界,導致了BT的出現。
      但隨着時間推移,胎兒的身體機能逐漸成熟。此時只能將他們「拋棄」。實則是處理掉
      基於第一次湮滅事件場景的實驗則被稱為BB實驗。在此之後,美國政府便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因為道德壓力而終止。同時,BB也是建設開羅爾網絡的關鍵之一。
  • 杜姆斯(Dooms):死亡擱淺之後,有少部分人的體質卻能夠免受開羅爾物質的污染、同時對開羅爾物質和BT有體徵反應,這類人被稱為「杜姆斯」體質。
    • 主角山姆也是一名擁有杜姆斯體質的人。
      杜姆斯體質有等級之分,等級越高的人對開羅爾物質的反應越明顯,並且會出現「開羅爾過敏」現象(很多時候表現為不自主的流淚,主角山姆還會伴有冷顫和立毛肌收縮——也就是俗稱的雞皮疙瘩現象)。
  • 末日準備者(Prepares):死亡擱淺發生後,由於開羅爾物質的危害性,加之時間雨的威脅,人類社會崩潰,暴露在外界成為了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 所以大部分人類選擇躲避在某些固定的地點,各個地點之間失去了聯繫。
      少部分不願意集群居住的人則選擇了單獨躲在地下生活,成為了所謂的「末日準備者」(prepares)。
  • 送貨員:人類社會徹底進入了點狀分布,點之間的聯繫和必要物資輸送完全靠少部分的人力送貨員往返於各個據點間進行。
    • 早在死亡擱淺開始前,人們就已經因為網絡和物流業的發達而縮在室內生活(同時導致了催產素的分泌量急劇減少)。
      美國政府為防止事態惡化便立法恢復人力物流機構運輸貨物。
    • 米爾人(Mule):一部分快遞員因為催產素分泌過剩而轉變為痴迷於送貨的「米爾人」,會攻擊普通送貨員並搶奪他們身上運送的貨物。
  • 遣返者(Repatriator):死後可以從冥灘邊界返回生者的世界。
    • 遊戲主角山姆也是一名遣返者,死後可以循着「冥帶」引導其靈魂「卡」回到他的肉身「赫」,將他復活。
      研究發現山姆的血液和體液能對 BT 造成很大影響,也因此研製出了應對 BT 的有效武器——裝有山姆體液的手榴彈屎屁尿手榴彈

死亡擱淺現象就是BT入侵、虛空噬滅、開羅爾物質污染、時間雨威脅組成的威脅人類種群生存的現象的集合。[9]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成分,可能影響觀賞作品興趣,請酌情閱讀
  • 滅絕體(Extinction Entity):滅絕體的命運就是引領物種走向滅亡
    • 生物集群滅絕是指在一個相對短暫的地質時段中,在一個以上並且較大的地理區域範圍內,生物數量和種類急劇下降的事件。
      根據化石記錄,地球上曾發生過至少 20 次明顯的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 5 次大規模的集群滅絕事件,即奧陶紀末期、泥盆紀末期、二疊紀末期、三疊紀末期和白堊紀末期的生物大規模滅絕。
    • 通過對地層的挖掘,人們發現沉澱在特殊底層裡面的開羅爾物質可以追溯到每一次大滅絕時期,這或許說明「死亡擱淺」代表的其實是一種生物滅絕事件。
    • 心人在資料中給出,5300 年前的冰人、一萬年前的冰凍猛獁象身上都出現了黑色的臍帶,6500 萬年前滅絕的恐龍、更早滅絕的三葉蟲、菊石身上也都有着臍帶,
      而它們並不是哺乳動物卻依舊有着臍帶,並且時間在其身上似乎都靜止了,臍帶和屍體均沒有腐爛的痕跡。他認為這種臍帶並不屬於生者世界,而是來自於冥灘,稱之為「冥帶」。
      哺乳動物的臍帶是冥帶的一種擬態,隨着時間推移而演變。所有攜帶冥帶的生命體可能都是滅絕體,滅絕體通過冥帶與冥灘相連,藉此以某種方式引發「死亡擱淺」。
    • 布麗吉特·斯特蘭德就是滅絕體之一。從記事起,她就會夢見冥灘,無論是在睡夢中還是在醒着的時候。在夢中她看到了無數次的世界毀滅,包括歷史上的大滅絕事件。
      她還夢見新的大規模滅絕即將到來,即第 6 次大滅絕事件,而那個導致滅絕的人就是她自己,這個大規模滅絕就是「最後的擱淺」。[10]

訪談文獻、日記及報告內容節選

遣返者和虛空噬滅

-人物:心人
-時間:三年前
-地點:布里吉斯總部
我在幾篇舊報告裡讀到一種擁有特殊能力的人,就是後來為人熟知的「遣返者」....我們都知道,當人與BT接觸時,會觸發虛空噬滅,類似於物理學家所說的「湮滅事件」。湮滅事件是指當物質遇到反物質時,質量急劇轉化成能量的過程。這過程十分高效,雖然在產生中微子時會損失部分能量。同樣,虛空噬滅觸發時,龐大的能量得以釋放,對周遭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留下巨大坑洞。但是,遣返者觸發的虛空噬滅只會留下較小的坑洞。

人們懷疑,這是因為在虛空噬滅中,能量因冥灘而流失,就像在傳統的湮滅事件中,會因中微子而流失一樣,只不過,在遣返者觸發的虛空噬滅中,能量流失更大。而遣返者如何做到在虛空噬滅中毫髮無損,則是一個更大的謎題。在我親自研究遣返者的身體前,我不會對這個現象發表任何看法。

一個有名的遣返者名叫山姆:斯特蘭德,是布里吉斯第遠征隊的前成員。他在幾年前脫離組織,之後成了一名派送員,東奔西走地討生活。他對於我們了解冥灘和死亡擱淺的本質,將起到關鍵作用。希望有機會可以見到他.....

共生監控型社會

-人物:硬漢
-時間:三年前
-地點:布里吉斯總部
在死亡擱淺發生之前的世界,網絡服務行業非常龐大,規模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那時候人人都希望活得順心隨意,無數的公司都願意為之效勞。用戶只要提供些個人信息,如瀏覽記錄、購物記錄等,這些公司就能給他們帶來愉快、個性化的互聯網體驗。這根本不像20世紀人們所擔心的那樣,會出現什麼反烏托邦監控型國家,而是向用戶有針對性地推送廣告、定製健康提示之類的。

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認為。有人開始擔心互聯網會逐漸滲透他們的自由生活,因為我們通過網絡獲得許多便利,付出的代價是被持續監控和放棄自己的控制權。人們就會漸漸變成」共生監控型社會的一員。

自然而然,現在也有人對開羅爾網絡產生了類似的擔憂。很大部分人都不想與開羅爾網絡有任何瓜葛。但我認為他們太天真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建立聯繫、獲得便利是要付出代價的。

而且,現在要付出的代價就更高了,不是簡單地以隱私交換便利性的問題,而是不選擇網絡,社會即分崩離析,這已經是牽涉全人類生存或滅亡的快擇。

BT正在向我們伸手

-人物:心人
-時間:三年前
-地點:布里吉斯總部
240萬年前,能人開始製作石器。

人的雙手非常重要,不是嗎?我們所有其他器官,都是被動解讀數據的:眼睛解讀光信號,耳朵解讀聲音信號,鼻子解讀嗅覺信號,舌頭解讀味覺信號。但手完全不樣。觸摸是一種主動行為,抓取亦如此。

將左手的東西與右手的東西進行連接,則更是如此。BT在尋找人類時留下的手印是什麼情況呢?我覺得是BT渴望與人類溝通的一種體現,BT正在向我們伸手,試圖在亡者世界與人類世界之間搭建一座橋粱......

邁達斯王和開羅爾晶體

-人物:心人
-時間:兩年半以前
-地點:心人的實驗室
最近四處流傳着一個傳言,是關於一名自稱邁達斯王的男子。這個人不像希臘神話里的同名人物那樣,具有點石成金的能力,但他自稱可以隨意創造開羅爾晶體。

據說,他對能創造開羅爾晶體的生物進行了實驗,因此獲得了這一能力。當然,我知道有些微生物可以熔化和凝固金子,相當於從礦層中提取黃金,但我第次聽說有生物可以對開羅爾物質進行這樣的操作。顯然,這類生物像隱生蟲以及長在冥灘邊界的珊瑚一樣,存在於時間範疇之外。如果這個人真的成功捕捉了這種生物,這會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將創造無限可能,甚至讓生物鍊金術成為現實。

但是,這位邁達斯王和希臘神話里的同名人物也有相同點,據說他為自己的超能力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由於在製造開羅爾晶體過程中接觸了許多開羅爾物質,他的身體已經變成了一團粒子。據說,他留下的一雙金色手印,如今已成為他存在的唯一證據....這個故事雖然聽起來很精彩,但我還是要強調,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具有上述能力的微生物。所以,我懷疑邁達斯王只是一個都市傳說,畢竟,開羅爾晶體極其稀少,只存在於時間雨泛濫的地區,所以採集起來很危險,只有異想天開的人才會編出這樣的故事。我們甚至可以把這個故事當作是則寓言。寓意就是,貪婪是有代價的,不論你貪婪的對象是金子還是開羅爾晶體。

很巧的是,就在我聽說這個當代邁達斯王的故事不久後,我又聽到另一個傳言,這次是關於一個帶着黃金死亡面具的人。這兩則傳言是否存在關聯呢?天曉得.....

奧卓德克的由來

-人物:心人
-時間:兩年前
-地點:布里吉斯總部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這個名字聽起來熟悉吧?他是一位著名心理學家,可能是最有名的心理學...我有點跑題了。

弗洛伊德在觀察他孫子玩線軸的過程後,提出了他最著名的理論之一。這個小男孩會把線軸扔到床底下,讓自己看不到,然後將線點點繞在自己手上,直到將線軸從床底拉出,然後不斷重複這個過程。很顯然,每次當他媽媽不在家時,他就會玩這個遊戲。

弗洛伊德稱,這種讓線軸消失和重現的過程,是人的一種應對機制。這過程可以幫助小男孩放鬆心情。你看,小男孩可以控制線軸,可以隨意讓它消失然後重現。通過這種方式,小男孩會感覺他媽媽的離開不是突然的、非理性的,而是可以控制的,因此不需要擔心。

一位名為弗朗茨卡夫卡的小說家為這個線軸取了一個名字,叫奧德拉德克。但他將這個線軸設想為一種可以說話和自由移動的物體,一種不死不活的神秘存在。而我們現在使用的奧卓德克原名也叫奧德拉德克,也是類似的東西。我們通過奧卓德克的界面獲得BB對周圍環境的感知,這一點很像線軸,它將人類世界與亡者世界、活人與死人、人類與BB連接在一起....

米爾人和離群綜合症

-人物:硬漢
-地點:布里吉斯總部
-時間:兩年前
布里吉斯的首要目標是重建美國。其中涉及到的一項主要任務便是通過重建配送網絡,恢復各個城市和居住點之間的聯繫。

在死亡擱淺發生前,通訊和配送網絡使我們的社會成為一個整體。整個配送網絡的運作完全自動化,由人工智能進行管理,由無人機進行配送。當時以為這樣做可以實現整個配送系統的變革..但現實並非如此。這種做法反而催生了種後來被稱作「離群綜合徵」的現象。看到機器全面取代人類,許多人無法接受。這一點在我們後來觀察到的催產素缺乏和荷爾蒙失調症狀中有所體現。

人類不能被機器取代。因此國家通過立法,使人類重新回歸配送行業。然後呢?所有因為機器而失業的人們,在接到了重新回歸崗位的請求後,開始十分堅信社會沒有了他們會完蛋。這種想法又帶來了新的社會問題,叫做送貨依賴綜合徵。死亡擱淺來襲後,整個社會四分五裂,送貨問題變得更加嚴峻。更糟糕的是,開羅爾雲使得機和無人機無法正常行。這迫使我們回到完全依賴人類派送員的時代。最終,送貨成了許多人唯一的生活動力。他們痴迷於送貨,對送貨上癮,他們的身心完全被送貨的欲望所吞噬。久而久之,他們變成了大家敬而遠之的米爾人。

遊戲要素

製作道具

  • 工具:梯子、攀爬柱、搭建器、貨物箱修復噴霧、血袋、圈套貨箱
    • 搭建器可搭建的建築:
      Lv.1:發電機、瞭望塔、雨亭、寄存筒、橋梁
      Lv.2:安全屋、高空滑索
    • UC公路自動鋪路機:提供足夠材料後可搭建單個鋪路機對應的一部分公路
  • 裝備:布里吉特靴子、血袋、力量骨架、速度骨架、防彈鋼板、氧氣面罩、全地形骨架、力量手套、保溫墊
  • 載具:倒三輪摩托車、卡車、懸浮機滑板
  • 武器
    • 非致命武器:波拉槍、非致命突擊步槍、鎮暴霰彈槍、黏着槍(對貨物武器)用於搶米爾人、煙霧手榴彈、眩暈彈(普通/遙控)、圈套貨箱(煙霧/火山氣體)
    • 致命武器:手槍、突擊步槍、霰彈槍、榴彈發射器、遙控引爆榴彈發射器,手榴彈
    • 抗BT武器:抗BT手槍、排泄物手榴彈、血液手榴彈、四連裝火箭發射器、單管多火箭發射器、可切換血液子彈的武器
  • 背包配件:彈袋(手榴彈/大號手榴彈)、擴容電池、收納袋、穩定器、備用彈藥箱
    • 特殊:背包罩(收藏家連接等級五星時解鎖)

裝扮飾品

  • 背包飾品(有對應的特殊功能):一美元硬幣、連星結、鈴鐺、天氣護身符,派送員鑰匙扣,Monster Energy飲料、風車、隱生蟲

聯動內容

註:以下所列出的聯動內容沒有在PS4版中出現。

Valve - 半衰期 (Half-Life)

  • 裝扮:戈登眼鏡、閥門valve、獵頭蟹帽
  • 裝備:重力手套
  • 載具:卡車λ型(全能型)

CD Projekt RED - 賽博朋克2077 (Cyberpunk 2077)

  • 裝扮:V的面部裝飾圖案、強尼的眼鏡
  • 裝備:銀手(單手)
  • 載具:倒三輪摩托車「草薙刃」型(防禦型)
  • 指南針升級:標記點可選擇從不隱藏、使感應杆暫時失效、使敵人的奧卓德克暫時失效

導剪版新增內容

  • 可搭建的建築:貨物發射器、開羅爾橋、跳躍坡道、賽道
  • 裝備:支援骨架
  • 載具:跑車、跑車:長途型、倒三輪摩托車:運輸型
  • 武器:磁電振擊槍
  • 配送中心終端機功能:靶場
  • 背包配件:噴射穩定器
  • 新音樂:《Pale Yellow》《Goliath》——Woodkid、《Alone》《Control》《Other Me》——Biting Elbows

CAST

角色 英語配音 日語配音
山姆·波特·布里吉斯
Sam Porter Bridges
Norman Reedus 津田健次郎
克利福德·「克里夫」·昂格爾
Clifford "Cliff" Unger
Mads Mikkelsen 山路和弘
芙拉吉爾
Fragile
Lea Seydoux 水樹奈奈
瑪瑪
Mama
Margaret Qualley 坂本真綾
亡人
Deadman
Derek Phillips 石住昭彥
心人
Heartman
Darren Jacobs 大塚芳忠
硬漢
Die-Hardman
Tommy Earl Jenkins 大塚明夫
希格斯·莫納罕
Higgs Monaghan
Troy Baker 三上哲
亞美莉(薩曼莎·亞美利加·斯特蘭德)
Samantha America "Amelie" Strand
Emily O'Brien 井上喜久子
開羅爾藝術家
Chiral Artist
Morgan Mala Morgan Mala
流浪主持人
The Wandering MC
Conan O'Brien 杉田智和
音樂家
Musician
三浦大知 三浦大知

相關音樂

  • 《I'll Keep Coming》—Low Roar
  • 《EASY WAY OUT》—Low Roar
  • 《Give Up》-Low Roar
  • 《Patience》-Low Roar
  • 《Rolling Over》-Low Roar
  • 《Because We Have To》-Low Roar
  • 《Ghost》-Au/Ra / Alan Walker
  • 《Trigger》-Major Lazer/Khalid
  • 《Death Stranding》-CHVRCHES
  • 《Yellow Box》-The Neighbourhood
  • 《Meanwhile... In Genova》-THE S.L.P.
  • 《Ludens》-Bring Me The Horizon
  • 《Born In The Slumber》-Flora Cash
  • 《Sing To Me》-Missio
  • 《Almost nothing》-SILENT POETS
  • 《Don't Be So Serious》-Low Roar
  • 《Bones》-Low Roar/Jófriður
  • 《Easy Way Out》-Low Roar
  • 《Poznan》-Low Roar
  • 《Asylums for the Feeling》-SILENT POETS/Leila Adu
  • 《Once in a Long, Long While》-Low Roar
  • 《St. Eriksplan》-Low Roar
  • 《Path》-Apocalyptica
  • 《Not Around》-Low Roar
  • 《I'm Leaving》-Low Roar
  • 《I'll Keep Coming》-Low Roar
  • 《Give Up》-Low Roar
  • 《Patience》-Low Roar
  • 《Anything You Need》-Low Roar
  • 《The Machine》-Low Roar
  • 《Nobody Else》-Low Roar
  • 《Tonight, Tonight, Tonight》-Low Roar
  • 《Waiting (10 Years)》-Low Roar
  • 《Because We Have To》-Low Roar
  • 《Please Don't Stop Chapter 1》-Low Roar

遊戲海報

注釋

  1. 本作主機版發行商及遊戲版權、商標持有方歸屬索尼互動娛樂,並非小島工作室本身,因此本作並不會加入Xbox Game Pass
  2. 「死亡擱淺」正式登陸PC Game Pass - 官方正式新聞稿
  3. Antonela Pounder, Director of Global Community, 505 Games. Tomorrow Is in Your Hands: Death Stranding Available August 23 with PC Game Pass. Xbox Wire. 2022-08-19 (English). 
  4. 雖然各大媒體和社交平台都默認「Death Stranding 2」這個名字,但小島秀夫一直再強調其名為「DS2」,有玩家表示這是繼《合金裝備V:幻痛》後小島玩的又一個文字遊戲。
  5. 小島工作室官方公告:#WWDC23 基調講演にて、Mac版『DEATH STRANDING DIRECTOR'S CUT』が発表されました
  6. Sal Romano. Death Stranding coming to iPhone 15 Pro in 2023. Gematsu. 2023-09-13 [引用時間: 2023-09-13] (English). 
  7. KOJIMA PRODUCTIONS. DEATH STRANDING DIRECTOR』S CUT iPhoneバージョンは2023年末に登場予定です. Twitter. 2023-09-13 [引用時間: 2023-09-13] (日本語). 
  8. 官方簡體中文是將He與Ka音譯為「赫」與「卡」,而官方繁體中文則是直接引用,但含義相同,故下文使用官方簡體中文翻譯。
  9. 真庭正宗. 《死亡擱淺》遊戲的故事背景是怎樣的?. 知乎. 2019-11-13. 
  10. 遊戲時光VGtime. 《死亡擱淺》到底講述了什麼?. 知乎. 2019-11-28.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