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鏡
《白箱》劇場版中出現的僅有4頁的分鏡稿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分鏡 |
---|---|
用語出處 | 20世紀30年代迪士尼動畫 |
相關條目 | Layout |
分鏡(日語:絵コンテ,英語:Storyboard),是漫畫、動畫、電視劇、電影、遊戲過場CG等在實際製作前將關鍵內容描繪在連續的格子上的一種製作草稿形式。漫畫創作中又常稱為ネーム。
コンテ來源於英語單詞「Continuity(コンティニュイティ,連續性)」。日本絵コンテ職位一般與歐美的Storyboard相當,歐美在翻譯日本作品中絵コンテ這一職位時也一般是翻譯為Storyboard。但需注意部分日本動畫中會另外設置ストーリーボード[1]一職,因此一般不將日本作品的絵コンテ直接翻譯為故事板,歐美作品的Storyboard則翻譯為分鏡和故事板都可以。
起源
現代的分鏡最早在20世紀30年代由華特迪士尼工作室使用並推廣,世界上第一部使用現代式分鏡的作品可能是1933年的《三隻小豬》[2]。之後,1939年的《亂世佳人》成為了第一部使用分鏡製作的真人電影,而在這之後分鏡也廣泛在真人電影、動畫、漫畫等等需要用到鏡頭的表現形式中運用。
特點
不同作品形式的分鏡並不完全相同。對於動畫、電影等影片,其分鏡通常包括四個基本內容:鏡號、畫面、描述與時間。其中,鏡號表明鏡頭的順序,畫面表明這一鏡頭的基本內容、描述表明了這一鏡中的人物情緒、對白等內容,時間表明了這一鏡的持續時間。
日本動畫中的分鏡很多是由專門的人員繪製的,這些人員的職位也被稱為「分鏡」。一些藝術價值較高的分鏡在作品製作結束後會被單獨保留下來,成冊展覽。
相較於動畫而言,漫畫的分鏡並沒有這麼多的內容,只需要將人物、背景和對白較為潦草地表現出來即可。
作用
分鏡有助於製作人員對整個作品有更為明確的了解。一般來說,分鏡可以突出故事的矛盾點和主要內容,同時保持整個作品內容的連貫性和穩定性,這對於整個作品的製作是有利的,這也是分鏡廣泛運用於各種長篇作品製作的原因。
對於漫畫而言,許多日本漫畫作家需要先將分鏡稿遞交給編輯部,與責任編輯共同修改分鏡至滿意後,再進行漫畫的繼續創作,這有利於保證漫畫本身質量的穩定,責任編輯也更能把握漫畫本身的發展。
出現了分鏡稿的ACG作品
- 《白箱》:由於該作為動畫製作專題,故作品中多次出現了動畫的分鏡稿。
- 《Comic Girls》:由於該作描寫了漫畫家的故事,故作品中多次出現了漫畫的分鏡稿。
- 《上課小動作》OP :在OP中關俊成在課上製作關於同桌橫井留美的動畫,其間出現了分鏡稿。關同學還把分鏡稿掛在前桌同學的背上,然後自己在桌子上畫原畫。
- 《怪醫黑傑克》動畫版第14集
|